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南昌小夥又出新作!這次他說,一定要聽奶奶的話……

古人對文化的尊重超乎你想像!

寫有文字的紙不能踩腳下,

墨不能隨意揮霍,

書寫之前必須坐正

……

今天, 小編要給大家帶來

南昌小夥羅天

在我是演說家裡節目裡的又一力作

《聽奶奶的話》

字字通神明

我的奶奶出生在江西省的農村, 她在那個小村莊當中讀私塾, 種稻米, 成家育子, 度過了一生。 我的童年可能像在座的人都一樣, 我是被我奶奶帶大的。

我六歲的時候, 我奶奶就給我規劃職業生涯, 她希望我以後做一個老師, 但是這個目標過於的長遠。 首先, 她做了一件事情, 就是強迫我練習書法。 但是她教我的東西,

跟學校學的有點不一樣。

首先學的是尊重。

那個時候家裡但凡有一張寫著文字的紙, 是不能隨意去丟棄的, 你不能踩在腳底, 也不能置於胯下, 如果我這麼做的話我奶奶會對我說:“孩子, 你這樣做, 是在有辱斯文”。

於是乎呢, 在我們家中, 總會有一個固定的時間,

在我們的後院當中拿一個盆子, 把我們不需要的紙統一的去燒毀。 當化作一縷青煙的時候, 奶奶會對著碳灰作一個揖, 告訴我五個字, 叫做“字字通神明”。

第二件事情, 學的就是儀式感。

比如說磨墨吧, 現在看來是一個培養心境的好方法。

我奶奶總會說, 用家鄉話對我說, 叫做:“孩子, 它不是人磨墨, 而是墨磨人。 就算墨是你自己磨出來的, 也不要去揮霍它, 要保持書面的整潔。 ”

她又告訴我四個字, 叫做“惜墨如金”。

磨完墨以後我們就開始書寫了。

但書寫之前必須坐正, 我奶奶會說:因為身正才能字正,

因為字如其人。

學田

在農村當中, 我們的教師叫做先生。 我聽我奶奶說, 在我們那個小村落, 先生是非常具有崇高地位的。

先生出門才可以穿長衫和馬甲, 當年書院的先生下鄉授課的時候, 他吃的是百家飯, 家家戶戶都會把最好的飯菜留給先生,

而且有錢人會為先生建立私塾, 供那些大戶人家的孩子去學習。

那麼一般人家的孩子怎麼辦呢?其實也有辦法, 那個時候的農民他會把自己僅有的一些土地, 大家東拼西湊變成一塊完整的耕地, 由當時全村的壯年去輪流地耕種, 這塊土地的收成就是先生的薪水, 這樣更多的孩子就有讀書的機會, 這塊田被稱之為學田。

這是從宋代以來, 就流傳於我國農村的一個古老制度。 它的產量一般會高於其他土地, 家長們會精心地耕種, 因為他們自己明白, 他們種下的是文明, 而收穫的是孩子們的未來, 對文化的尊重。

其實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就像奶奶跟我講她的道理一樣,我們的文化就在我們血液當中,一點一點的傳遞,無數次的傳遞變成了我們的文明,成就了現在的我們。

繼承者

曾經在歷史當中有這麼一個巧合。1900年,二十世紀的第一年,當時八國聯軍開始攻打我們的首都北京,當時北京的守將叫做王懿榮,他就是那個在歷史上發現甲骨文的那個人。當八國聯軍的部隊攻破東直門的那一天,他帶著所有家眷自盡了。他的書桌上留了一塊又一塊的龜甲、獸骨,那些甲骨文告訴我們,我們曾經有過一個非常燦爛的文明叫做商代。就在八國聯軍的部隊攻入北方的第二天,敦煌的藏金洞又被發現了,它告訴我們,我們曾經有個更加強大的時代,叫做唐代。

這就像什麼呢?這就像一個英雄他被人打敗了,他躺在地上,他滿身是血,他奄奄一息的時候他突然聽到了他童年時的歌謠,它變成了一股力量,讓他有能力杵著棍子站起來了,而這個英雄的名字,就叫做中華。

在座的所有人,都是他的繼承者。在經濟文化飛速發展的今天,這個號稱千年不敗的英雄,正遭遇著我們自己人的挑戰。

有辱斯文

我們到底怎麼了?我們的孩子正盛裝出席,參加萬聖節的派對,我們的父母正排隊撫摸霍去病將軍的雕像,以祈求身體健康。而我們自己呢?想說的時候,我們詞窮,提筆的時候我們又遭遇書寫危機,我們看不懂古人的墨寶,讀不懂往聖的文章,我們的國粹蜷縮在社會文化的角落裡,我們的文化傳承者正在苦苦尋覓他的繼承者;我們能夠創造出遨遊宇宙的飛船,建造出連接歐亞大陸的高鐵,但是我們仿造不了過去的一張紙,一塊布 ,一把刀。

過去的先生是鄉土社會的民心,是萬人所敬仰,有一種千金散去還複來的安全感。可是現在呢?那些在鄉土社會當中供養先生的學田,現在到哪裡去了?

我們的文明當中,那些可貴的細節它不應該被遺忘,被流逝。如果一個完整的文明在我們手中變得殘缺的話,我們拿什麼去教育後人?拿什麼去啟迪明智?拿什麼去捍衛我們自己內心的信念?如果是這樣,那麼我們真的是在有辱斯文。

傳承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鄉,大家不要小看它,鄉土當中所蘊含的文化,終有一天會變成我們生命當中的精氣神,而每一個民族都有他的靈魂它會凝聚成精神。變成推動這個時代發展的澎湃動力。

在這一個偉大的進程當中,我們每個人都不要去做看客。我的奶奶做到了我像她所期待的那樣變成了一位教師。我不敢說我要啟迪智慧,我要返本開新,但是我今天站在這個舞臺,把她給我講的道理告訴給大家聽,這就是一種使命,也是一種幸福,希望我們每一個人心中都有這麼一塊土地,我們用古老的種子去播種文明,去收穫未來,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擁有更美好的未來!

南昌小夥的這篇演說,

你覺得怎麼樣?

轉發分享給更多人看看!

其實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就像奶奶跟我講她的道理一樣,我們的文化就在我們血液當中,一點一點的傳遞,無數次的傳遞變成了我們的文明,成就了現在的我們。

繼承者

曾經在歷史當中有這麼一個巧合。1900年,二十世紀的第一年,當時八國聯軍開始攻打我們的首都北京,當時北京的守將叫做王懿榮,他就是那個在歷史上發現甲骨文的那個人。當八國聯軍的部隊攻破東直門的那一天,他帶著所有家眷自盡了。他的書桌上留了一塊又一塊的龜甲、獸骨,那些甲骨文告訴我們,我們曾經有過一個非常燦爛的文明叫做商代。就在八國聯軍的部隊攻入北方的第二天,敦煌的藏金洞又被發現了,它告訴我們,我們曾經有個更加強大的時代,叫做唐代。

這就像什麼呢?這就像一個英雄他被人打敗了,他躺在地上,他滿身是血,他奄奄一息的時候他突然聽到了他童年時的歌謠,它變成了一股力量,讓他有能力杵著棍子站起來了,而這個英雄的名字,就叫做中華。

在座的所有人,都是他的繼承者。在經濟文化飛速發展的今天,這個號稱千年不敗的英雄,正遭遇著我們自己人的挑戰。

有辱斯文

我們到底怎麼了?我們的孩子正盛裝出席,參加萬聖節的派對,我們的父母正排隊撫摸霍去病將軍的雕像,以祈求身體健康。而我們自己呢?想說的時候,我們詞窮,提筆的時候我們又遭遇書寫危機,我們看不懂古人的墨寶,讀不懂往聖的文章,我們的國粹蜷縮在社會文化的角落裡,我們的文化傳承者正在苦苦尋覓他的繼承者;我們能夠創造出遨遊宇宙的飛船,建造出連接歐亞大陸的高鐵,但是我們仿造不了過去的一張紙,一塊布 ,一把刀。

過去的先生是鄉土社會的民心,是萬人所敬仰,有一種千金散去還複來的安全感。可是現在呢?那些在鄉土社會當中供養先生的學田,現在到哪裡去了?

我們的文明當中,那些可貴的細節它不應該被遺忘,被流逝。如果一個完整的文明在我們手中變得殘缺的話,我們拿什麼去教育後人?拿什麼去啟迪明智?拿什麼去捍衛我們自己內心的信念?如果是這樣,那麼我們真的是在有辱斯文。

傳承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鄉,大家不要小看它,鄉土當中所蘊含的文化,終有一天會變成我們生命當中的精氣神,而每一個民族都有他的靈魂它會凝聚成精神。變成推動這個時代發展的澎湃動力。

在這一個偉大的進程當中,我們每個人都不要去做看客。我的奶奶做到了我像她所期待的那樣變成了一位教師。我不敢說我要啟迪智慧,我要返本開新,但是我今天站在這個舞臺,把她給我講的道理告訴給大家聽,這就是一種使命,也是一種幸福,希望我們每一個人心中都有這麼一塊土地,我們用古老的種子去播種文明,去收穫未來,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擁有更美好的未來!

南昌小夥的這篇演說,

你覺得怎麼樣?

轉發分享給更多人看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