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鄂爾多斯集團30年打造兩項世界第一,當好行業龍頭老大當仁不讓!

鄂爾多斯集團是伴隨著改革開放而誕生、成長起來的一家本土企業、地方領軍企業和行業龍頭企業。 從當初國家投資225萬元的羊絨衫小廠起家, 經過38年的艱苦創業, 現已發展成為擁有總資產逾700億元、員工4萬多人、年銷售超400億元、納稅超20億元的多元化大型企業集團, 位居內蒙古民營企業榜首, 入圍中國製造業100強和中國企業500強。

鄂爾多斯集團在自身持續高速發展的同時, 也為社會做出了比較大的貢獻, 累計貢獻稅收超過200億元, 為公益事業捐贈4億多元, 在引領中國羊絨加工業升級進步、實現農牧民養羊致富、建設民族自主品牌、發展迴圈經濟、帶動地區特色產業與社會經濟發展等諸多方面,

樹立了一面旗幟。

鄂爾多斯集團是時代的產物, 自誕生以來, 經歷了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每一段時期、每一個節點的重要變化;鄂爾多斯集團也是本土民營企業的傑出代表, 參與和見證了內蒙古經濟騰飛的全過程。 麻雀雖小, 五臟俱全, 鄂爾多斯集團用生動實踐完美詮釋了改革開放、市場經濟與發展非公經濟的深刻內涵, 折射出改革開放以來的時代光芒。

歷史昭示未來, 歷史的光芒能夠照亮未來的前進方向。 探索鄂爾多斯集團的創業成功密碼, 是為了更好地引領下一個三十年的發展。

啟示一:把握機遇, 順勢而為, 改革驅動,
做正確的事

王林祥總裁在總結集團成功經驗時講到:鄂爾多斯集團之所以能夠長足發展, 主要得益於改革開放的好時代、好環境、好政策, 而我們又抓住了改革開放、國企改革、西部大開發和建立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幾次大的難得的機遇, 踏准節拍乘勢而上, 從而實現了大踏步的前進。

事實的確如此, 鄂爾多斯集團幾次飛躍, 都發生在特定的大背景之下。

集團元老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的大門。 伊盟絨毛廠得到一個消息, 引進日本具有世界先進水準的分梳設備, 在仍然投入1200噸原絨的情況下, 能提取500噸無毛絨, 比當時的國產設備足足多了200噸, 經實地考察後得以證實。 伊盟盟委領導非常重視, 決定爭取上馬這個專案, 隨後全權委託自治區紡織工業公司與日本三井株式會社進行談判。 引進設備和技術的投資要2300萬元, 當時全盟一年的財政收入才1600萬, 資金就是一大問題。 那時的政策環境不可能搞合資, 姓“社”和姓“資”根本不能“聯姻”。

經多方研究, 伊盟盟委決定以補償貿易方式引進全套羊絨加工設備和技術, 用生產出來的產品抵頂設備技術價款。 在自治區20多個部門的大力支持下, 伊盟羊絨衫廠作為伊盟絨毛廠的擴建項目、作為自治區改革開放後的第一個招商引資專案, 終於落戶東勝。 羊絨衫廠年設計生產能力為無毛絨510噸、羊絨紗200噸、羊絨衫30萬件, 總投資3355萬元, 其中國家投入225萬元, 就此掀開了中國羊絨加工業新的篇章。 1979年8月7日, 項目破土動工;1980年2月, 伊盟羊絨衫廠成立;1981年4月1日, 羊絨衫廠進入試生產;10月1日, 作為國慶獻禮正式投產。

1979年5月25日, 伊克昭盟在全區率先以補償貿易方式引進日本技術建起伊克昭盟羊絨衫廠

1987年, 隨著全國各地推行企業承包經營責任制,

王林祥廠長代表羊絨衫廠向上級立下軍令狀, 三年承包上繳利潤6600萬元。 承包之後的羊絨衫廠實行廠長負責制, 啟動了全面內部承包, 把競爭機制引入全廠承包的各個環節, 極大地提升了企業的管理經營水準和全員的積極性, 最終超額1100萬元圓滿完成了承包。 1991年, 又進行了第二輪經營大承包。 兩輪承包夯實了企業的基礎, 促進了企業的良性發展。

1987年10月, 黨的十三大提出了加快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任務。 1988年, 羊絨衫廠因原料收購和利潤留成等問題, 打報告要求破除大鍋飯體制, 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 引發了與上級主管紡織公司的“分立”之爭, 引起了自治區政府和中央媒體的高度關注。 時任自治區主席布赫親臨現場辦公, 主張把羊絨衫廠作為改革開放的“特廠”,給予原料收購權、自營進出口權等更多的自主權。1989年3月,伊盟盟委決定,伊盟羊絨衫廠與伊盟紡織公司分立。中央媒體報導,“兩伊戰爭”結束,國企改革的大門終於艱難地打開了。羊絨衫廠自此成為一家一條龍經營的企業,為伊盟及至自治區的國企改革提供了經典先例,趟出了一條可借鑒的路子。

新世紀以來,國家提出了西部大開發的號召,國家戰略能源重點開始向西部轉移。鄂爾多斯集團清醒地認識到,儘管羊絨事業如日中天,但是這畢竟是個小圈子,已經滿足不了事業發展和員工致富的要求,必須培育次主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經過長期反復對比論證,最終把發展的目光聚焦在了棋盤井,於2003年開始進行二次創業,志在打造一條以煤炭—電力—冶金—化工為主幹的迴圈經濟產業鏈。通過十幾年全力以赴的建設,集團以一企之力投入380多億元,建成了煤炭—電力—特色冶金、煤炭—電力—氯鹼化工兩條主產業鏈以及煤炭—煤化工、天然氣—化肥兩條關聯產業鏈以及三廢利用產業鏈,其中矽鐵合金的產銷規模占到了國內的40%,成功打造出了鄂爾多斯集團的又一個世界第一。棋盤井園區成為自治區級迴圈經濟示範園區,國家級技術創新試點企業,並以資產、銷售過百億位列自治區十大工業園區,成為踐行市場經濟的集大成者,為全市、全區的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表率。

鄂爾多斯集團在國內發展的同時,有搶抓國際產能合作機遇,於2015年在柬埔寨投資建成了3×13.5萬千瓦發電廠,率先踏入了“一帶一路”。現在回想起來,如果沒有改革開放的大背景,可能就不會有羊絨衫廠的誕生;如果沒有經濟體制改革的好機遇,可能就不會有鄂爾多斯集團;如果沒有國企改革的好契機,鄂爾多斯集團就不會有旺盛的活力從而就成如今的事業;如果沒有西部大開發和市場經濟的建立,鄂爾多斯集團也不會有如今的產業格局。正是因為緊緊地抓住了這些機遇,比別人先走了一步,鄂爾多斯集團才有了今天的事業成就。

感謝改革開放!

啟示二:企業家精神與企業文化發揮了強大的引領作用

企業家是當今社會最為稀缺的資源。真正的企業家志存高遠,以發現價值、實現價值和創造價值為使命,終其一生追求偉大的事業,通過立德、立功、立言推動企業的持續發展與長成不衰。王林祥早在伊盟羊絨衫廠成立之初就擔任副總指揮和常務副廠長,1983年,32歲的他出任廠長,此後一直擔任鄂爾多斯集團董事長兼總裁至今。他以卓越的功勳成為鄂爾多斯的創業領頭人,以其獨特的人格魅力成為企業的精神領袖,並以其一定的社會影響力,當選第十屆、十一屆、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成為引領鄂爾多斯事業發展的一面旗幟。

王林祥對鄂爾多斯集團影響最大的他提出的四個奮鬥目標和由此形成的四大戰略。

第一個目標是建廠初期提出的要把羊絨衫廠辦成世界最大的羊絨加工企業,在當時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因為羊絨加工業的霸主是有一百五十多年歷史的英國道森公司,即使國內同等規模的羊絨衫廠也有北京雪蓮等好幾家,但王林祥堅信,我們一定會成長為行業龍頭。在龍頭戰略的引領下,王林祥以分立之後的伊盟羊絨衫廠為母體和核心,組建成立了鄂爾多斯羊絨集團公司,大規模新建和兼併了二十多家羊絨加工企業,還在馬達加斯加和蒙古國投資建廠,羊絨製品生產能力急劇擴大到500萬件以上。1995年,第50屆世界統計大會授予鄂爾多斯“中國羊絨製品大王”稱號。2000年以後,鄂爾多斯羊絨製品的產銷量達到1000萬件以上,占到了中國的40%和世界的30%,成就了“世界羊絨看中國,中國羊絨看內蒙”的新格局。鄂爾多斯也取代道森公司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羊絨大王,成就了鄂爾多斯的行業領軍地位。

王林祥提出的第二個奮鬥目標是“立民族志氣、創世界名牌”,由此形成了鄂爾多斯奮鬥至今的名牌戰略。早在1984年王林祥在日本考察時,看到百貨店羊絨衫專櫃一件普通羊絨衫賣到3—4萬日元合人民幣1800多元,他一眼就認了這些羊絨衫都是我們廠生產的,只是掛了人家的商標,售價就提高了十幾倍甚至幾十倍。震驚之餘,萌生了創自己品牌想法。經反復研討,他認為我們的優勢在原料,而鄂爾多斯就是世界優質羊絨的主產區,企業的根在草原,確定就用“鄂爾多斯”這個民族的、地域的名字來命名品牌。1989年伊盟羊絨衫廠分立後更名為鄂爾多斯羊絨衫廠,同年在央視一套黃金時間播出廣告“鄂爾多斯羊絨衫溫暖全世界”,王林祥隨口說出的一句話,成為如今哈佛商學院的經典案例,也成為鄂爾多斯首次向全世界發出的宣言。

當時,國內市場是一片空白,沒有多少人能認識羊絨衫,更不要說消費了,王林祥決定拓荒國內市場,打出一套漂亮的組合拳。第一步是在央視做廣告,“鄂爾多斯羊絨衫溫暖全世界”作為同行業在央視的第一個廣告,一時間紅遍大江南北。第二步在此前與一些大城市的涉外飯店和友誼商店合作試銷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管道範圍和業務。第三步在國內各大城市舉辦展銷會,盛況空前,被首都媒體譽為“北京掀起了鄂爾多斯風暴”。第四步從1991年開始,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八大城市設立鄂爾多斯經銷部進行直銷,全部取得了成功。第五步,舉辦首屆鄂爾多斯羊絨製品交易會,並參加內蒙古那達慕和蒙交會、廣交會等貿易大會,推銷鄂爾多斯羊絨產品。第六步,先是聘請中國國際廣告公司時裝表演團,配合展銷會和經銷部進行品牌宣傳推廣,第二年就組建了自己的鄂爾多斯羊絨時裝表演團,一年在全國巡演300多場次。到1993年,在全國56個城市開設了60多個專賣店,在北京設立工貿中心,內銷羊絨衫達到70萬件。

經過長達五年的精心佈局和大膽嘗試,王林祥領導鄂爾多斯用一場酣暢淋漓的行銷風暴,不僅讓國人從此認識了羊絨衫,記住了鄂爾多斯,而且一舉奠定了鄂爾多斯在國內市場的行業龍頭地位和行業標誌性品牌形象。鄂爾多斯用自己的行動書寫了民族自主品牌的奮鬥史。

1998年,“鄂爾多斯”牌羊絨衫獲得國家品質金獎。

1998年,“鄂爾多斯”被國家工商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成為同行業和少數民族地區的第一枚中國馳名商標。

2007年,鄂爾多斯及旗下1436品牌系列羊絨服裝入選“中華國賓禮”。

2013年,1436圍巾、披肩精彩亮相水立方,成為APEC領導人專屬配飾品牌。

這就是鄂爾多斯的品牌故事,王林祥一步一個腳印地履行了他的承諾,用扎扎實實的行動踐行了“溫暖全世界”的宣言。因為“鄂爾多斯”名聲在外,2001年伊克昭盟撤盟建市,就以鄂爾多斯命名,從而成就了一家企業一個品牌與一座城市的佳話。

王林祥提出的第三個奮鬥目標是本世紀之初提出的打造迴圈經濟產業集群,再造鐵合金世界第一。由此形成了鄂爾多斯集團的多元化擴張戰略,掀起了二次創業的新高潮。

王林祥決定上馬棋盤井重化工專案,一石激起千層浪,同事們認為用30多億淨資產扛起100個億的投資專案,這完全不可能,表示反對,社會上也是一片質疑聲,故友們勸他搞出羊絨這片事業天地已經很不錯了,五十多歲的人了,何必再去冒險。王林祥力排眾議:一定要幹,而且一定要幹成!

2003年,棋盤井工業園區動工,王林祥一頭紮進了這片創業熱土。誰能想到僅僅十年時間,當初王林祥站在這塊不毛之地描繪出的宏偉藍圖,已經全部變成了現實,而且遠不是最初規劃的規模,用380多個億的投資建成了自治區首屈一指、國內外絕無僅有的重化工迴圈經濟產業園區,成為地方骨幹企業,也支撐起了鄂爾多斯集團的大半壁河山。即使在2012年以來我國經濟增速明顯放緩、傳統行業步履艱難的背景下,鄂爾多斯集團依然一枝獨秀,依靠長產業鏈的綜合競爭優勢保持持續高額盈利,不得不佩服王林祥卓越的戰略遠見和把控能力。他身上體現出來的“只顧攀登莫問高”的奮鬥精神、“事在人為”的創業精神、“敢為人先”的探索精神、“迎難而上”的攻堅精神以及他宣導的一系列價值理念和經營管理理念,已經融入到了鄂爾多斯集團的血脈之中。這樣的企業家精神也造就了鄂爾多斯優秀的文化,優秀的文化成就了優秀的企業。

王林祥提出的第四個奮鬥目標是2013年提出的“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幸福企業”,由此形成了集團的轉型升級戰略,鄂爾多斯集團進入了轉型升級的新的發展時期。

根據外部環境的巨變和自身發展階段的要求,從2013年開始,王林祥決定收縮戰線,將戰略重點由投資為主的數量型增長轉移到以經營為主的內生性增長上來。通過現有產業的深耕細作來提升集團的整體運營品質和經營效益,成為集團戰略性成長的大邏輯。並確定集團現階段的戰略方向,一是繼續做大做強羊絨產業,推進品牌升級;二是繼續完善提升棋盤井迴圈經濟產業鏈,推進產業升級。圍繞轉型升級戰略,鄂爾多斯集團啟動實施了以組織變革、管理變革、人力優化、重塑文化新風尚為核心的系統工程。對絨紡老產業實施了振興戰略,投資35億元建成國內一流的罕台現代羊絨產業園區,以搬遷為契機對包括設備在內的整個生產系統進行一次大規模的升級;將鄂爾多斯品牌重塑為1436、ERDOS、鄂爾多斯1980和BLUE ERDOS四個品牌,全面進行了線上線下的行銷升級;加大了品牌推廣和管道升級的力度,鄂爾多斯在低迷的環境和激烈的競爭中強勢出擊。

棋盤井迴圈經濟產業鏈不斷加粗、補齊、拉長,不斷推出高附加值的新產品,園區大採購、大生產、大行銷、大物流、大財務的集團型專業化經營格局已然成型,釋放出新的活力和協作化效益,各產業各領域都呈現出良好的態勢。

王林祥提出的四個目標、四大戰略保證了鄂爾多斯始終行進在正確的軌道上,四大成就粗線條地勾勒出鄂爾多斯集團38年創業發展主線,也集中體現了他強烈的企業家精神。這種精神,必將繼續引領鄂爾多斯下一個30年的發展。

感謝有你!

啟示三:堅守理想、堅持理念,做好自己的事,打贏關鍵的仗

在三十多年的創業實踐中,鄂爾多斯集團始終堅守“溫暖全世界”的崇高理想與“立民族志氣,創世界名牌”的神聖使命,始終堅持 立足地區資源優勢,以迴圈經濟模式發展優勢特色產業”的經營定位,將理想具化為不同時期的一個個戰略目標,一個個里程碑地漸次推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並以大好的態勢踏上了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幸福企業新征程,邁向百年老店、幸福企業的終極目標。

為了實現理想和目標,鄂爾多斯集團一直恪守王林祥提出的“事在人為,做好自己的事”的理念,以改革創新為主要手段和關鍵突破口,掀起了一場場自我革命和全方位的集成創新。

羊絨衫廠創立之初,王林祥提出第一個奮鬥目標時,就指出要做大首先要做好。當時從日本引進的不僅僅是先進的設備和技術,還有先進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而“國企病”的根本癥結卻在嚴重制約著企業的發展。從1984年開始,羊絨衫廠開始實行了大刀闊斧的內部改革。首先是砸“三鐵”,砸掉了固定工的“鐵飯碗”,實行“見習工制”和“合同用工制”;砸掉了傳統八級工資制的“鐵工資”,實行計件聯產的全浮動效益工資制;砸掉了幹部終身制的“鐵交椅”,實行幹部能上能下的競崗聘任制。這三項改革發生在我們經濟體制改革的前夕,在內蒙甚至全國都是超前的,即使是處在改革開放最前沿的深圳,也派出官員和企業負責人前來學習取經。這三項制度經過不斷完善優化,成為延續至今的最基本制度。王林祥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1987年羊絨衫廠向上承包之後,啟動了徹底的內部承包。把競爭機制引入全廠各個環節、各個車間部門直到工段班組,壓縮機構建立工廠和車間單獨核算體系,推出層層組閣制,以不同的承包方式做到了千斤重擔眾人挑,人人頭上有指標。極大地提高了企業的經營管理水準。時至今日,這一套行之有效的好傳統還在傳承延續。

九十年代先行先試產權制度改革,更使鄂爾多斯集團擺脫了國企制度的枷鎖,充滿了無窮的成長活力。之後集團進行了一場推牆入海的流程再造,民營化的鄂爾多斯集團又一次成為市場經濟的弄潮兒。如果沒有這場民營化改制,鄂爾多斯很可能和當時齊名的其它幾家國有羊絨衫廠一樣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如果沒有這一場徹底的民營化改制,鄂爾多斯很可能就不會進軍棋盤井進行二次創業,也就不會有現在如此的規模和成就。鄂爾多斯集團用生動的實踐證明,民營經濟能夠主動與市場經濟接軌,要完善市場經濟,就應該鼓勵、引導和扶持民營經濟的發展。

為了打造鄂爾多斯品牌,集團堅持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經過四次大的技術跨越,始終保持著行業技術領先。集團技術中心2001年被國家認定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並以此為依託於2002年組建了“國家羊絨製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泛開展羊絨行業基礎研究、應用技術研究、新材料開發、成果產業化、工程項目自動化等科技創新項目,對一些行業深層次的技術難題進行攻關,研製開發出了永久抗靜電、納米三防、抗菌、機可洗、抗起球、數碼印花等多項技術專利產品,完成研發專案300多項、科技成果153個,開發新技術產品232個,承擔國家科技計畫20多項,並主持制定了幾十項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推動中國羊絨產業與世界接軌。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眾多的企業收縮戰線,擁金為王,低調熬冬,王林祥又提出了“冷靜分析,沉著應對,堅定信念,主動出擊“的十六字方針。一方面,圍繞產業鏈構建,全力以赴建設既定戰略專案,另一方面,堅定不移地內抓管理、外抓市場。主動出擊收穫了巨大成效,迴圈經濟產業鏈大功告成,低成本核心競爭力集中呈現,集團的抗風險能力持續增強。

在目前轉型升級的過程中,集團再一次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從組織架構變革入手,全面梳理規範了所有的業務流程,形成了園區“大採購、大生產、大行銷、大物流、大財務“的一體化管控運營模式,進一步釋放出專業化經營的巨大效能。即使在市場低迷的背景下,依然呈現出東方不亮西方亮的態勢,綜合貢獻值逐步攀升,以全產業鏈參與終端產品市場競爭的獨特盈利優勢得以充分的發揮。如果是單一產業經營,絕對不會有如此效果,迴圈經濟這條路又走對了。

鄂爾多斯在羊絨和矽鐵合金領域成功打造出了兩項世界第一,當好行業龍頭老大志在必得,當仁不讓。在現階段的轉型升級期,鄂爾多斯集團在提升產供銷運行品質的同時,更加注重技術創新和節能環保,已經成為行業技術的領跑者和節能減排的標杆。為了實現以技術創新引領自治區羊絨產業振興升級,2017年6月,在自治區科技廳和鄂爾多斯市政府的支援下,以鄂爾多斯羊絨集團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的優勢為依託,組建成立了內蒙古羊絨研究院,將通過自主創新和產學研聯合,主要圍繞自治區羊絨產業發展中的瓶頸性技術和關鍵技術進行攻關,首先解決山羊絨智慧檢測、自動化分梳、高品質紡紗等生產工藝難題,推進行業技術的升級。

棋盤井電冶板塊更是後來者居上,於2015年將冶金技術中心、化工技術中心合併擴建為迴圈經濟技術中心,聘請國內一流的技術專家擔綱技術研究與產品研發,重點提升現有產能水準。同時,在上海成立了鄂爾多斯高科技有限公司,聘請十多位博士加盟,並與多家院校建立長期合作關係,致力於生產設備的自動化、智慧化研究,集中研發具有行業領先水準的前沿性的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並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新開發的一些小眾創新產品,成為市場的搶手貨。

棋盤井迴圈經濟工業園區是嚴格按照“高起點、高技術、高產業鏈、高附加值、高度節能環保”的要求規劃和建設的,雖然所處的都是傳統高載能行業,但鄂爾多斯真正打造出了先進產能,做到了高載能中的低耗能,高排放中的低污染。園區堅持把環保當作產業來做,累計投入30多億元建設“三廢”利用產業鏈,在獲得經濟效益的同時,更放大了社會效益,彰顯出行業龍頭的責任擔當和領軍風範。環保項目包括:原煤選洗後的煤矸石、中煤、煤泥用於“吃粗糧”的煤矸石機組發電,煤礦疏幹水成為電廠水源之一;電廠的粉煤灰一部分用於制生態磚,一部分和矽渣、電石渣一起用來做水泥;電廠17台機組全部完成了脫硫脫硝和除塵改造,目前正在進行剩餘機組的超低排放改造,電廠三期2×33萬千瓦機組更是採用國內最先進的“三塔合一”技術,環保指標達到了行業領先;冶金和化工的礦熱爐裝備技術也在遙遙國內領先,全國的大型密閉礦熱爐有一半就在棋盤井園區,礦熱爐全部配套除塵設備和煙氣回收裝置,餘熱發電規模達到8萬千瓦;化工產業重點攻克了高鹽水處理技術,真正實現了高鹽水處理的產業化。園區率先成為國家首批資源節能型、環境友好型試點,體現了迴圈經濟“吃幹榨盡”的優勢特徵。漫步棋盤井園區,看到的是藍天白雲,聞到的是清新的空氣和遍地花香,絕不是人們想像之中的重污染。鄂爾多斯集團用自身的實踐忠實地踐行了綠色發展的理念,用自己的行動證明重化工也可以清潔發展。

鄂爾多斯的故事還在上演,溫暖全世界,鄂爾多斯在路上。(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主張把羊絨衫廠作為改革開放的“特廠”,給予原料收購權、自營進出口權等更多的自主權。1989年3月,伊盟盟委決定,伊盟羊絨衫廠與伊盟紡織公司分立。中央媒體報導,“兩伊戰爭”結束,國企改革的大門終於艱難地打開了。羊絨衫廠自此成為一家一條龍經營的企業,為伊盟及至自治區的國企改革提供了經典先例,趟出了一條可借鑒的路子。

新世紀以來,國家提出了西部大開發的號召,國家戰略能源重點開始向西部轉移。鄂爾多斯集團清醒地認識到,儘管羊絨事業如日中天,但是這畢竟是個小圈子,已經滿足不了事業發展和員工致富的要求,必須培育次主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經過長期反復對比論證,最終把發展的目光聚焦在了棋盤井,於2003年開始進行二次創業,志在打造一條以煤炭—電力—冶金—化工為主幹的迴圈經濟產業鏈。通過十幾年全力以赴的建設,集團以一企之力投入380多億元,建成了煤炭—電力—特色冶金、煤炭—電力—氯鹼化工兩條主產業鏈以及煤炭—煤化工、天然氣—化肥兩條關聯產業鏈以及三廢利用產業鏈,其中矽鐵合金的產銷規模占到了國內的40%,成功打造出了鄂爾多斯集團的又一個世界第一。棋盤井園區成為自治區級迴圈經濟示範園區,國家級技術創新試點企業,並以資產、銷售過百億位列自治區十大工業園區,成為踐行市場經濟的集大成者,為全市、全區的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表率。

鄂爾多斯集團在國內發展的同時,有搶抓國際產能合作機遇,於2015年在柬埔寨投資建成了3×13.5萬千瓦發電廠,率先踏入了“一帶一路”。現在回想起來,如果沒有改革開放的大背景,可能就不會有羊絨衫廠的誕生;如果沒有經濟體制改革的好機遇,可能就不會有鄂爾多斯集團;如果沒有國企改革的好契機,鄂爾多斯集團就不會有旺盛的活力從而就成如今的事業;如果沒有西部大開發和市場經濟的建立,鄂爾多斯集團也不會有如今的產業格局。正是因為緊緊地抓住了這些機遇,比別人先走了一步,鄂爾多斯集團才有了今天的事業成就。

感謝改革開放!

啟示二:企業家精神與企業文化發揮了強大的引領作用

企業家是當今社會最為稀缺的資源。真正的企業家志存高遠,以發現價值、實現價值和創造價值為使命,終其一生追求偉大的事業,通過立德、立功、立言推動企業的持續發展與長成不衰。王林祥早在伊盟羊絨衫廠成立之初就擔任副總指揮和常務副廠長,1983年,32歲的他出任廠長,此後一直擔任鄂爾多斯集團董事長兼總裁至今。他以卓越的功勳成為鄂爾多斯的創業領頭人,以其獨特的人格魅力成為企業的精神領袖,並以其一定的社會影響力,當選第十屆、十一屆、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成為引領鄂爾多斯事業發展的一面旗幟。

王林祥對鄂爾多斯集團影響最大的他提出的四個奮鬥目標和由此形成的四大戰略。

第一個目標是建廠初期提出的要把羊絨衫廠辦成世界最大的羊絨加工企業,在當時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因為羊絨加工業的霸主是有一百五十多年歷史的英國道森公司,即使國內同等規模的羊絨衫廠也有北京雪蓮等好幾家,但王林祥堅信,我們一定會成長為行業龍頭。在龍頭戰略的引領下,王林祥以分立之後的伊盟羊絨衫廠為母體和核心,組建成立了鄂爾多斯羊絨集團公司,大規模新建和兼併了二十多家羊絨加工企業,還在馬達加斯加和蒙古國投資建廠,羊絨製品生產能力急劇擴大到500萬件以上。1995年,第50屆世界統計大會授予鄂爾多斯“中國羊絨製品大王”稱號。2000年以後,鄂爾多斯羊絨製品的產銷量達到1000萬件以上,占到了中國的40%和世界的30%,成就了“世界羊絨看中國,中國羊絨看內蒙”的新格局。鄂爾多斯也取代道森公司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羊絨大王,成就了鄂爾多斯的行業領軍地位。

王林祥提出的第二個奮鬥目標是“立民族志氣、創世界名牌”,由此形成了鄂爾多斯奮鬥至今的名牌戰略。早在1984年王林祥在日本考察時,看到百貨店羊絨衫專櫃一件普通羊絨衫賣到3—4萬日元合人民幣1800多元,他一眼就認了這些羊絨衫都是我們廠生產的,只是掛了人家的商標,售價就提高了十幾倍甚至幾十倍。震驚之餘,萌生了創自己品牌想法。經反復研討,他認為我們的優勢在原料,而鄂爾多斯就是世界優質羊絨的主產區,企業的根在草原,確定就用“鄂爾多斯”這個民族的、地域的名字來命名品牌。1989年伊盟羊絨衫廠分立後更名為鄂爾多斯羊絨衫廠,同年在央視一套黃金時間播出廣告“鄂爾多斯羊絨衫溫暖全世界”,王林祥隨口說出的一句話,成為如今哈佛商學院的經典案例,也成為鄂爾多斯首次向全世界發出的宣言。

當時,國內市場是一片空白,沒有多少人能認識羊絨衫,更不要說消費了,王林祥決定拓荒國內市場,打出一套漂亮的組合拳。第一步是在央視做廣告,“鄂爾多斯羊絨衫溫暖全世界”作為同行業在央視的第一個廣告,一時間紅遍大江南北。第二步在此前與一些大城市的涉外飯店和友誼商店合作試銷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管道範圍和業務。第三步在國內各大城市舉辦展銷會,盛況空前,被首都媒體譽為“北京掀起了鄂爾多斯風暴”。第四步從1991年開始,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八大城市設立鄂爾多斯經銷部進行直銷,全部取得了成功。第五步,舉辦首屆鄂爾多斯羊絨製品交易會,並參加內蒙古那達慕和蒙交會、廣交會等貿易大會,推銷鄂爾多斯羊絨產品。第六步,先是聘請中國國際廣告公司時裝表演團,配合展銷會和經銷部進行品牌宣傳推廣,第二年就組建了自己的鄂爾多斯羊絨時裝表演團,一年在全國巡演300多場次。到1993年,在全國56個城市開設了60多個專賣店,在北京設立工貿中心,內銷羊絨衫達到70萬件。

經過長達五年的精心佈局和大膽嘗試,王林祥領導鄂爾多斯用一場酣暢淋漓的行銷風暴,不僅讓國人從此認識了羊絨衫,記住了鄂爾多斯,而且一舉奠定了鄂爾多斯在國內市場的行業龍頭地位和行業標誌性品牌形象。鄂爾多斯用自己的行動書寫了民族自主品牌的奮鬥史。

1998年,“鄂爾多斯”牌羊絨衫獲得國家品質金獎。

1998年,“鄂爾多斯”被國家工商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成為同行業和少數民族地區的第一枚中國馳名商標。

2007年,鄂爾多斯及旗下1436品牌系列羊絨服裝入選“中華國賓禮”。

2013年,1436圍巾、披肩精彩亮相水立方,成為APEC領導人專屬配飾品牌。

這就是鄂爾多斯的品牌故事,王林祥一步一個腳印地履行了他的承諾,用扎扎實實的行動踐行了“溫暖全世界”的宣言。因為“鄂爾多斯”名聲在外,2001年伊克昭盟撤盟建市,就以鄂爾多斯命名,從而成就了一家企業一個品牌與一座城市的佳話。

王林祥提出的第三個奮鬥目標是本世紀之初提出的打造迴圈經濟產業集群,再造鐵合金世界第一。由此形成了鄂爾多斯集團的多元化擴張戰略,掀起了二次創業的新高潮。

王林祥決定上馬棋盤井重化工專案,一石激起千層浪,同事們認為用30多億淨資產扛起100個億的投資專案,這完全不可能,表示反對,社會上也是一片質疑聲,故友們勸他搞出羊絨這片事業天地已經很不錯了,五十多歲的人了,何必再去冒險。王林祥力排眾議:一定要幹,而且一定要幹成!

2003年,棋盤井工業園區動工,王林祥一頭紮進了這片創業熱土。誰能想到僅僅十年時間,當初王林祥站在這塊不毛之地描繪出的宏偉藍圖,已經全部變成了現實,而且遠不是最初規劃的規模,用380多個億的投資建成了自治區首屈一指、國內外絕無僅有的重化工迴圈經濟產業園區,成為地方骨幹企業,也支撐起了鄂爾多斯集團的大半壁河山。即使在2012年以來我國經濟增速明顯放緩、傳統行業步履艱難的背景下,鄂爾多斯集團依然一枝獨秀,依靠長產業鏈的綜合競爭優勢保持持續高額盈利,不得不佩服王林祥卓越的戰略遠見和把控能力。他身上體現出來的“只顧攀登莫問高”的奮鬥精神、“事在人為”的創業精神、“敢為人先”的探索精神、“迎難而上”的攻堅精神以及他宣導的一系列價值理念和經營管理理念,已經融入到了鄂爾多斯集團的血脈之中。這樣的企業家精神也造就了鄂爾多斯優秀的文化,優秀的文化成就了優秀的企業。

王林祥提出的第四個奮鬥目標是2013年提出的“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幸福企業”,由此形成了集團的轉型升級戰略,鄂爾多斯集團進入了轉型升級的新的發展時期。

根據外部環境的巨變和自身發展階段的要求,從2013年開始,王林祥決定收縮戰線,將戰略重點由投資為主的數量型增長轉移到以經營為主的內生性增長上來。通過現有產業的深耕細作來提升集團的整體運營品質和經營效益,成為集團戰略性成長的大邏輯。並確定集團現階段的戰略方向,一是繼續做大做強羊絨產業,推進品牌升級;二是繼續完善提升棋盤井迴圈經濟產業鏈,推進產業升級。圍繞轉型升級戰略,鄂爾多斯集團啟動實施了以組織變革、管理變革、人力優化、重塑文化新風尚為核心的系統工程。對絨紡老產業實施了振興戰略,投資35億元建成國內一流的罕台現代羊絨產業園區,以搬遷為契機對包括設備在內的整個生產系統進行一次大規模的升級;將鄂爾多斯品牌重塑為1436、ERDOS、鄂爾多斯1980和BLUE ERDOS四個品牌,全面進行了線上線下的行銷升級;加大了品牌推廣和管道升級的力度,鄂爾多斯在低迷的環境和激烈的競爭中強勢出擊。

棋盤井迴圈經濟產業鏈不斷加粗、補齊、拉長,不斷推出高附加值的新產品,園區大採購、大生產、大行銷、大物流、大財務的集團型專業化經營格局已然成型,釋放出新的活力和協作化效益,各產業各領域都呈現出良好的態勢。

王林祥提出的四個目標、四大戰略保證了鄂爾多斯始終行進在正確的軌道上,四大成就粗線條地勾勒出鄂爾多斯集團38年創業發展主線,也集中體現了他強烈的企業家精神。這種精神,必將繼續引領鄂爾多斯下一個30年的發展。

感謝有你!

啟示三:堅守理想、堅持理念,做好自己的事,打贏關鍵的仗

在三十多年的創業實踐中,鄂爾多斯集團始終堅守“溫暖全世界”的崇高理想與“立民族志氣,創世界名牌”的神聖使命,始終堅持 立足地區資源優勢,以迴圈經濟模式發展優勢特色產業”的經營定位,將理想具化為不同時期的一個個戰略目標,一個個里程碑地漸次推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並以大好的態勢踏上了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幸福企業新征程,邁向百年老店、幸福企業的終極目標。

為了實現理想和目標,鄂爾多斯集團一直恪守王林祥提出的“事在人為,做好自己的事”的理念,以改革創新為主要手段和關鍵突破口,掀起了一場場自我革命和全方位的集成創新。

羊絨衫廠創立之初,王林祥提出第一個奮鬥目標時,就指出要做大首先要做好。當時從日本引進的不僅僅是先進的設備和技術,還有先進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而“國企病”的根本癥結卻在嚴重制約著企業的發展。從1984年開始,羊絨衫廠開始實行了大刀闊斧的內部改革。首先是砸“三鐵”,砸掉了固定工的“鐵飯碗”,實行“見習工制”和“合同用工制”;砸掉了傳統八級工資制的“鐵工資”,實行計件聯產的全浮動效益工資制;砸掉了幹部終身制的“鐵交椅”,實行幹部能上能下的競崗聘任制。這三項改革發生在我們經濟體制改革的前夕,在內蒙甚至全國都是超前的,即使是處在改革開放最前沿的深圳,也派出官員和企業負責人前來學習取經。這三項制度經過不斷完善優化,成為延續至今的最基本制度。王林祥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1987年羊絨衫廠向上承包之後,啟動了徹底的內部承包。把競爭機制引入全廠各個環節、各個車間部門直到工段班組,壓縮機構建立工廠和車間單獨核算體系,推出層層組閣制,以不同的承包方式做到了千斤重擔眾人挑,人人頭上有指標。極大地提高了企業的經營管理水準。時至今日,這一套行之有效的好傳統還在傳承延續。

九十年代先行先試產權制度改革,更使鄂爾多斯集團擺脫了國企制度的枷鎖,充滿了無窮的成長活力。之後集團進行了一場推牆入海的流程再造,民營化的鄂爾多斯集團又一次成為市場經濟的弄潮兒。如果沒有這場民營化改制,鄂爾多斯很可能和當時齊名的其它幾家國有羊絨衫廠一樣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如果沒有這一場徹底的民營化改制,鄂爾多斯很可能就不會進軍棋盤井進行二次創業,也就不會有現在如此的規模和成就。鄂爾多斯集團用生動的實踐證明,民營經濟能夠主動與市場經濟接軌,要完善市場經濟,就應該鼓勵、引導和扶持民營經濟的發展。

為了打造鄂爾多斯品牌,集團堅持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經過四次大的技術跨越,始終保持著行業技術領先。集團技術中心2001年被國家認定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並以此為依託於2002年組建了“國家羊絨製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泛開展羊絨行業基礎研究、應用技術研究、新材料開發、成果產業化、工程項目自動化等科技創新項目,對一些行業深層次的技術難題進行攻關,研製開發出了永久抗靜電、納米三防、抗菌、機可洗、抗起球、數碼印花等多項技術專利產品,完成研發專案300多項、科技成果153個,開發新技術產品232個,承擔國家科技計畫20多項,並主持制定了幾十項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推動中國羊絨產業與世界接軌。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眾多的企業收縮戰線,擁金為王,低調熬冬,王林祥又提出了“冷靜分析,沉著應對,堅定信念,主動出擊“的十六字方針。一方面,圍繞產業鏈構建,全力以赴建設既定戰略專案,另一方面,堅定不移地內抓管理、外抓市場。主動出擊收穫了巨大成效,迴圈經濟產業鏈大功告成,低成本核心競爭力集中呈現,集團的抗風險能力持續增強。

在目前轉型升級的過程中,集團再一次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從組織架構變革入手,全面梳理規範了所有的業務流程,形成了園區“大採購、大生產、大行銷、大物流、大財務“的一體化管控運營模式,進一步釋放出專業化經營的巨大效能。即使在市場低迷的背景下,依然呈現出東方不亮西方亮的態勢,綜合貢獻值逐步攀升,以全產業鏈參與終端產品市場競爭的獨特盈利優勢得以充分的發揮。如果是單一產業經營,絕對不會有如此效果,迴圈經濟這條路又走對了。

鄂爾多斯在羊絨和矽鐵合金領域成功打造出了兩項世界第一,當好行業龍頭老大志在必得,當仁不讓。在現階段的轉型升級期,鄂爾多斯集團在提升產供銷運行品質的同時,更加注重技術創新和節能環保,已經成為行業技術的領跑者和節能減排的標杆。為了實現以技術創新引領自治區羊絨產業振興升級,2017年6月,在自治區科技廳和鄂爾多斯市政府的支援下,以鄂爾多斯羊絨集團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的優勢為依託,組建成立了內蒙古羊絨研究院,將通過自主創新和產學研聯合,主要圍繞自治區羊絨產業發展中的瓶頸性技術和關鍵技術進行攻關,首先解決山羊絨智慧檢測、自動化分梳、高品質紡紗等生產工藝難題,推進行業技術的升級。

棋盤井電冶板塊更是後來者居上,於2015年將冶金技術中心、化工技術中心合併擴建為迴圈經濟技術中心,聘請國內一流的技術專家擔綱技術研究與產品研發,重點提升現有產能水準。同時,在上海成立了鄂爾多斯高科技有限公司,聘請十多位博士加盟,並與多家院校建立長期合作關係,致力於生產設備的自動化、智慧化研究,集中研發具有行業領先水準的前沿性的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並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新開發的一些小眾創新產品,成為市場的搶手貨。

棋盤井迴圈經濟工業園區是嚴格按照“高起點、高技術、高產業鏈、高附加值、高度節能環保”的要求規劃和建設的,雖然所處的都是傳統高載能行業,但鄂爾多斯真正打造出了先進產能,做到了高載能中的低耗能,高排放中的低污染。園區堅持把環保當作產業來做,累計投入30多億元建設“三廢”利用產業鏈,在獲得經濟效益的同時,更放大了社會效益,彰顯出行業龍頭的責任擔當和領軍風範。環保項目包括:原煤選洗後的煤矸石、中煤、煤泥用於“吃粗糧”的煤矸石機組發電,煤礦疏幹水成為電廠水源之一;電廠的粉煤灰一部分用於制生態磚,一部分和矽渣、電石渣一起用來做水泥;電廠17台機組全部完成了脫硫脫硝和除塵改造,目前正在進行剩餘機組的超低排放改造,電廠三期2×33萬千瓦機組更是採用國內最先進的“三塔合一”技術,環保指標達到了行業領先;冶金和化工的礦熱爐裝備技術也在遙遙國內領先,全國的大型密閉礦熱爐有一半就在棋盤井園區,礦熱爐全部配套除塵設備和煙氣回收裝置,餘熱發電規模達到8萬千瓦;化工產業重點攻克了高鹽水處理技術,真正實現了高鹽水處理的產業化。園區率先成為國家首批資源節能型、環境友好型試點,體現了迴圈經濟“吃幹榨盡”的優勢特徵。漫步棋盤井園區,看到的是藍天白雲,聞到的是清新的空氣和遍地花香,絕不是人們想像之中的重污染。鄂爾多斯集團用自身的實踐忠實地踐行了綠色發展的理念,用自己的行動證明重化工也可以清潔發展。

鄂爾多斯的故事還在上演,溫暖全世界,鄂爾多斯在路上。(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