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馬雲海外放大招:全世界小資,聯合起來!

馬雲佈道的eWTP(全球電子商務平臺), 從長遠看, 其實是一種民間經濟外交, 它在挑戰原有的世界貿易體系。 同時, 讓一群發跡於鄉野市井中的微小經濟體走向檯面。

過去半個世紀, 全球資本主義形成了跨國公司主導的貿易體系:大資本吃肉, 小企業喝湯。

但是現在, 跨國公司主導的全球化已經觸頂。 如果不能盤活小生意, 世界經濟將陷入不可逆的通縮。

盤活小生意, 需要把原來被舊貿易體系分隔的小資生產者和小資消費者無縫對接起來。 這是一種去仲介, 那些以往壟斷管道的跨國公司中間商, 會在這個過程中被去化。

eWTP這盤棋, 用“紅”一些的口吻來表達, 就是:全世界小資, 聯合起來!

▶巨頭主導的世界貿易正在垮塌

資料告訴我們:世界貿易萎縮、海運斷崖下跌、龍頭企業負增長。

波羅的海幹散貨指數

1、世界500強和中國500強企業榜單首現同步負增長。

2015年前者總營收下滑11.5%, 後者下滑0.7%。 其中中國500強是歷史上首次出現營收負增長, 而世界500強已有超7成企業營收下降。

中外500強是世界經濟最強勁的龍頭, 它們的停滯, 將傳導到整個產業和金融市場。

2、2015年開始的全球貿易額增長趨近於零, 但其中包含大量貿易套利行為。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估算:2015年全球貿易總額實際減少13%。

3、世界兩個火車頭中國和美國貿易額都開始掉頭向下。

金融海嘯之後美國進出口貿易額持續復蘇。 到2014年比2007年危機發生之前增長19.38%。 但2015年這種恢復性增長戛然而止, 進出口額均減少1000億美元以上。

2016年, 美國貨物貿易總額繼續下降3%。

2016年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3.68億美元, 以人民幣計價同比下降1%, 以美元計價同比下降7%。

4、世界貿易量99%通過海運進行, 受貿易萎縮影響, 海運和造船業斷崖暴跌。

韓國第一大、世界第七大航運公司韓進海運正式申請破產。 全球最大的航運巨頭馬士基2016年上半年馬士基的淨利潤同比暴跌88%, 利潤僅為3.1億美元, 創下了次貸危機以來最差的業績。

2016年全球造船業新接訂單量持續減少,

前11個月僅有419艘合計2609萬載重噸, 同比下降75%, 跌至上世紀80年代以來的最低水準。

以上都是全球經濟走向的晴雨錶, 龍頭企業、龍頭國家、海運貿易的共同下行, 意味著全球性的總需求下降, 而這種需求下降還是在全球央行放水加杠杆的背景之下。

舊的全球化其實已經開始終結, 連鎖反應是:貿易保護主義、民族主義開始抬頭。

▶錢流進了哪兒?全球各地的CBD

經濟世界是不均衡的分佈, 也可以說是不公平的分佈。

比如CBD經濟, 一枝獨秀、一柱擎天, 很堅挺。 而它代表的, 是跨國公司和金融資本, 全球經濟和貿易的傳統中樞。

它們的壯大和中小企業的低迷, 形成鮮明對比。

1、紐約

紐約建築商會去年發佈調查資料, 到2016年曼哈頓將新建19座辦公樓,

新辦公面積總計達到970萬平方英尺。 這是紐約市新建辦公樓面積創25年新高。

2、倫敦

2016年倫敦在建辦公大樓數量達20年之最:全倫敦地區有51棟辦公大樓處於施工狀態, 遠超過去10年平均數(19棟), 也打破之前最高紀錄——2007年的37棟。

3、香港

香港連續3年蟬聯全球寫字樓租金最貴城市, 但還繼續上揚。

悅濤之前分析過, 香港經濟已掛。 但由於地處中外貿易、金融、資訊流的入口, 寫字樓市場需求穩定, 空置率極低。 中資外資機構競相加持。

面對全港蕭條的產業前景, 這也是醉了。

4、東京

經貿蕭條而CBD獨好的最強證據在東京。 從3年前東京CBD打破衰退氣息, 連續上行。

2013年開始, 東京主要商圈一級寫字樓空置率連續減少, 到2014年, 東京房地產市場交易規模十年來第一次躍居全球首位。

其中主要是寫字樓市場上漲所帶動的,比如蘋果、摩根斯坦利、瑞穗銀行等跨國企業對東京寫字樓物業的增持。

▶寡頭資本主義,這樣下去吃棗藥丸

所以在今年的達沃斯論壇上,馬雲提出一個問題:

“錢是怎麼來的?錢又去了哪?如果(貨幣放水的)錢不集中在華爾街,而被集中在美國中西部製造業當中,就會為美國創造更多的就業,並不是中國人偷走了美國人的就業機會,而是美國人整個經濟結構發生了變化。”

但是每次貨幣放水都是優先流入了CBD為代表的大資本和跨國公司體系。導致資本主義體系內部的大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之間貧富差距也在不斷拉大。

馬道長的意思是:財富不是沒有,而是沒有普惠和流通。

瑞士聯邦理工學院曾收集由全球3700萬家公司及投資方組成的資料庫,分析了全球4.3萬家跨國公司及股權關聯,繪製出全球經濟整體圖景。

當團隊深入探究所有權關係的網路時,他們發現網路的很大一部分都可以追溯到一個由147家聯繫更為緊密的公司所組成的超級實體。這147家公司控制了全球經濟總財富量的40%,且所有權相關聯。 其中大多數為金融機構。

以下是這147家聯繫密切的公司中的前20家。

1. 巴克萊集團(Barclays plc)

2. 美國資本集團公司(Capital Group Companies Inc)

3. 富達管理及研究公司(FMR Corporation)

4. 安盛集團(AXA)

5. 道富集團(State Street Corporation)

6. 摩根大通公司(JP Morgan Chase & Co)

7. 法通保險集團(Legal & General Group plc)

8. 美國先鋒集團(Vanguard Group Inc)

9. 瑞士銀行(UBS AG)

10. 美林公司(Merrill Lynch & Co Inc)

11. 威靈頓管理公司(Wellington Management Co LLP)

12. 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 AG)

13. 佛蘭克林資源公司(Franklin Resources Inc)

14. 瑞士信貸集團(Credit Suisse Group)

15. 沃爾頓企業有限責任公司(Walton Enterprises LLC)

16. 紐約梅隆銀行(Bank of New York Mellon Corp)

17. 那提西銀行(Natixis)

18. 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 Group Inc)

19. 普萊斯地產基金(T Rowe Price Group Inc)

20. 美盛集團(Legg Mason Inc)

也就是說,在舊貿易體系裡,全球財富越來越向這些頂尖財團集中,全球央行放水,首先要通過這些伺服器的處理,才能流進實體,最終收穫最多利潤的,也是它們。

這個骨幹網,包括終端品牌、貿易管道和金融資本的把控。

但是啊資本主義這樣玩下去是藥丸的。

▶eWTP:小生意拯救世界

所以馬道長直截了當地批判:

過去的全球化其實是由6500個跨國公司來控制的,而接下來30年的全球化應該服務于600萬中小商業和中小服務業者。這是一種更包容的全球化。

言外之意:過去的全球化不合理、不包容、不能代表全球人民。

海外數字中樞(e-hub)在馬來西亞大受歡迎

發達國家在全球貿易的優勢不僅在生產和產品,還通過跨國公司壟斷了全球貿易管道(分銷體系)。也就是全世界的生產者要依賴跨國公司的分銷體系來流通,全世界的消費者要依賴這個體系去消費。

中國企業多年來只能代工生產,不僅僅因為沒有技術,也因為沒有銷售管道,只能依賴這些跨國公司,這些大的海外的公司,幫我們把貨物賣到海外去。

傳統的貿易規則是為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設計的,傳統的海關是為大中型企業服務的,核心就是這6500家跨國企業。

雖然互聯網經濟出現以後,從傳統批發到零售的模式被打破,全球消費者和中小企業可以直接參與到全球貿易,但舊有的貿易規則沒有隨之改變。

這導致世界各地本來存在的大量消費需求被現有的貿易規則所阻斷。

而eWTP說白了,是要建立線上的全球自由貿易區。不但打破國與國之間的貿易壁壘,還要打破跨國公司的管道壁壘。讓全世界的中小企業和消費者無縫對接。

從理想角度,這是要幹革命。

從現實角度,這是未來全球化最大的增量市場。

從傳統貿易的萎縮和電商的強勁需求看,全世界貿易體系在進入一場深刻的變革。

這個變革的核心,是“小資”:小資生意人+小資消費者。

他們是被傳統貿易壓抑的群體。小資生意人的銷售出口不暢通、不靈活,小資消費者的需求入口不夠個性化、即時化。

eWTP戰略在2016年提出之後,接連進入G20公報和聯合國議題。

今年3月22日在馬來西亞落戶海外第一個數字中樞(e-Hub)。

4月7日,挪威首相索爾貝格在北京跟馬雲單獨對話並主動尋求eWTP上的合作。

在全球化的“大生意”做不下去的時候,盤活小生意、做大小生意,才能拯救陷入萎縮趨勢的世界貿易。

▶貿易轉型:全世界小資,聯合起來!

阿裡巴巴eWTP戰略的海外電商平臺速賣通總經理沈滌凡有些小激動。

速賣通4月10日迎來全球第1億個買家。過去一年的活躍用戶數達到了6000萬。

官方資料如下

安哥拉這個絕對是沒想到

2010年開始做速賣通這件事的時候,費了牛勁。到底做B2B(批發)還是B2C(零售),先做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在內部都有過大量拍桌子瞪眼的爭吵。

即便意見統一,繞過傳統貿易另開一局,相當於構建一個全新的貿易體系。是各類資源打破重組的過程。包括物流、支付,國內外政府的關檢稅匯的打通。

以沈滌凡當年在淘寶的經驗,7年時間做到1億買家,比當年的淘寶不慢。而且到1億的時候,就可以期望10億量級了。

現在在俄羅斯路上走的所有包裹,如果一天有十個,來自速賣通的占到5個。

速賣通最終的目標,是籠絡全球20億消費者。

這個量級的消費端資料,已經可以用來智慧調度商品供需,提前備貨,全球72小時直達。

全世界任何地方消費者想買任何地方的商品,下單之後72小時內送達,這是eWTP的終極目標。

比如逃到美國的丁義珍副市長,在速賣通下單一瓶二鍋頭、一包辣條,72小時內就能恢復“達康書記化身”的精神狀態。

這必然是個長期過程。

沈滌凡說,過去中國製造在全世界名聲不好,因為中國貨沒有能力決定自己的品質和價格,“60%的中國製造是來料加工,你做成什麼產品是中間商決定的,很悲摧。”

但是有了消費者這一頭,就可以擺脫中間商。從消費者需求而不是中間商需求導入的時候,製造商就可以自主定價、設計,而且會儘量追求品牌效應。因為消費者線上上認品牌,而不是中間商。

建立品牌,又是個長期過程。但這是中國“彎道超車”的機會。只有讓小資生產者和小資消費者連接起來,才有品牌升級的機會。

速賣通有100人的外籍小二團隊,他們對海外推介中國品牌的過程,幾乎變成一場跨國文化交流,這是傳統外貿不會觸發的東西。

跨國公司主導的貿易時代,壓抑了兩頭“小資”的熱情和需求,也壓抑了更多可能性。

小資產階級在資本主義歷史上是長期被壓抑的物種,這是他們第一次有機會站起來。

構建新貿易體系的過程,其實就是“把全世界的小資聯合起來”。

這是新版的全球化,屬於小資的全球化。

其中主要是寫字樓市場上漲所帶動的,比如蘋果、摩根斯坦利、瑞穗銀行等跨國企業對東京寫字樓物業的增持。

▶寡頭資本主義,這樣下去吃棗藥丸

所以在今年的達沃斯論壇上,馬雲提出一個問題:

“錢是怎麼來的?錢又去了哪?如果(貨幣放水的)錢不集中在華爾街,而被集中在美國中西部製造業當中,就會為美國創造更多的就業,並不是中國人偷走了美國人的就業機會,而是美國人整個經濟結構發生了變化。”

但是每次貨幣放水都是優先流入了CBD為代表的大資本和跨國公司體系。導致資本主義體系內部的大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之間貧富差距也在不斷拉大。

馬道長的意思是:財富不是沒有,而是沒有普惠和流通。

瑞士聯邦理工學院曾收集由全球3700萬家公司及投資方組成的資料庫,分析了全球4.3萬家跨國公司及股權關聯,繪製出全球經濟整體圖景。

當團隊深入探究所有權關係的網路時,他們發現網路的很大一部分都可以追溯到一個由147家聯繫更為緊密的公司所組成的超級實體。這147家公司控制了全球經濟總財富量的40%,且所有權相關聯。 其中大多數為金融機構。

以下是這147家聯繫密切的公司中的前20家。

1. 巴克萊集團(Barclays plc)

2. 美國資本集團公司(Capital Group Companies Inc)

3. 富達管理及研究公司(FMR Corporation)

4. 安盛集團(AXA)

5. 道富集團(State Street Corporation)

6. 摩根大通公司(JP Morgan Chase & Co)

7. 法通保險集團(Legal & General Group plc)

8. 美國先鋒集團(Vanguard Group Inc)

9. 瑞士銀行(UBS AG)

10. 美林公司(Merrill Lynch & Co Inc)

11. 威靈頓管理公司(Wellington Management Co LLP)

12. 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 AG)

13. 佛蘭克林資源公司(Franklin Resources Inc)

14. 瑞士信貸集團(Credit Suisse Group)

15. 沃爾頓企業有限責任公司(Walton Enterprises LLC)

16. 紐約梅隆銀行(Bank of New York Mellon Corp)

17. 那提西銀行(Natixis)

18. 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 Group Inc)

19. 普萊斯地產基金(T Rowe Price Group Inc)

20. 美盛集團(Legg Mason Inc)

也就是說,在舊貿易體系裡,全球財富越來越向這些頂尖財團集中,全球央行放水,首先要通過這些伺服器的處理,才能流進實體,最終收穫最多利潤的,也是它們。

這個骨幹網,包括終端品牌、貿易管道和金融資本的把控。

但是啊資本主義這樣玩下去是藥丸的。

▶eWTP:小生意拯救世界

所以馬道長直截了當地批判:

過去的全球化其實是由6500個跨國公司來控制的,而接下來30年的全球化應該服務于600萬中小商業和中小服務業者。這是一種更包容的全球化。

言外之意:過去的全球化不合理、不包容、不能代表全球人民。

海外數字中樞(e-hub)在馬來西亞大受歡迎

發達國家在全球貿易的優勢不僅在生產和產品,還通過跨國公司壟斷了全球貿易管道(分銷體系)。也就是全世界的生產者要依賴跨國公司的分銷體系來流通,全世界的消費者要依賴這個體系去消費。

中國企業多年來只能代工生產,不僅僅因為沒有技術,也因為沒有銷售管道,只能依賴這些跨國公司,這些大的海外的公司,幫我們把貨物賣到海外去。

傳統的貿易規則是為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設計的,傳統的海關是為大中型企業服務的,核心就是這6500家跨國企業。

雖然互聯網經濟出現以後,從傳統批發到零售的模式被打破,全球消費者和中小企業可以直接參與到全球貿易,但舊有的貿易規則沒有隨之改變。

這導致世界各地本來存在的大量消費需求被現有的貿易規則所阻斷。

而eWTP說白了,是要建立線上的全球自由貿易區。不但打破國與國之間的貿易壁壘,還要打破跨國公司的管道壁壘。讓全世界的中小企業和消費者無縫對接。

從理想角度,這是要幹革命。

從現實角度,這是未來全球化最大的增量市場。

從傳統貿易的萎縮和電商的強勁需求看,全世界貿易體系在進入一場深刻的變革。

這個變革的核心,是“小資”:小資生意人+小資消費者。

他們是被傳統貿易壓抑的群體。小資生意人的銷售出口不暢通、不靈活,小資消費者的需求入口不夠個性化、即時化。

eWTP戰略在2016年提出之後,接連進入G20公報和聯合國議題。

今年3月22日在馬來西亞落戶海外第一個數字中樞(e-Hub)。

4月7日,挪威首相索爾貝格在北京跟馬雲單獨對話並主動尋求eWTP上的合作。

在全球化的“大生意”做不下去的時候,盤活小生意、做大小生意,才能拯救陷入萎縮趨勢的世界貿易。

▶貿易轉型:全世界小資,聯合起來!

阿裡巴巴eWTP戰略的海外電商平臺速賣通總經理沈滌凡有些小激動。

速賣通4月10日迎來全球第1億個買家。過去一年的活躍用戶數達到了6000萬。

官方資料如下

安哥拉這個絕對是沒想到

2010年開始做速賣通這件事的時候,費了牛勁。到底做B2B(批發)還是B2C(零售),先做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在內部都有過大量拍桌子瞪眼的爭吵。

即便意見統一,繞過傳統貿易另開一局,相當於構建一個全新的貿易體系。是各類資源打破重組的過程。包括物流、支付,國內外政府的關檢稅匯的打通。

以沈滌凡當年在淘寶的經驗,7年時間做到1億買家,比當年的淘寶不慢。而且到1億的時候,就可以期望10億量級了。

現在在俄羅斯路上走的所有包裹,如果一天有十個,來自速賣通的占到5個。

速賣通最終的目標,是籠絡全球20億消費者。

這個量級的消費端資料,已經可以用來智慧調度商品供需,提前備貨,全球72小時直達。

全世界任何地方消費者想買任何地方的商品,下單之後72小時內送達,這是eWTP的終極目標。

比如逃到美國的丁義珍副市長,在速賣通下單一瓶二鍋頭、一包辣條,72小時內就能恢復“達康書記化身”的精神狀態。

這必然是個長期過程。

沈滌凡說,過去中國製造在全世界名聲不好,因為中國貨沒有能力決定自己的品質和價格,“60%的中國製造是來料加工,你做成什麼產品是中間商決定的,很悲摧。”

但是有了消費者這一頭,就可以擺脫中間商。從消費者需求而不是中間商需求導入的時候,製造商就可以自主定價、設計,而且會儘量追求品牌效應。因為消費者線上上認品牌,而不是中間商。

建立品牌,又是個長期過程。但這是中國“彎道超車”的機會。只有讓小資生產者和小資消費者連接起來,才有品牌升級的機會。

速賣通有100人的外籍小二團隊,他們對海外推介中國品牌的過程,幾乎變成一場跨國文化交流,這是傳統外貿不會觸發的東西。

跨國公司主導的貿易時代,壓抑了兩頭“小資”的熱情和需求,也壓抑了更多可能性。

小資產階級在資本主義歷史上是長期被壓抑的物種,這是他們第一次有機會站起來。

構建新貿易體系的過程,其實就是“把全世界的小資聯合起來”。

這是新版的全球化,屬於小資的全球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