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豆瓣9.4分,央視最新國寶紀錄片比《國家寶藏》更火更萌,看笑所有人!

如果國寶會“賣萌”

年底綜藝《國家寶藏》都追了嗎?

張國立帶領全明星,

演繹國寶前世今生的故事不要太好看。

只可惜,

一個星期只講三件文物,

匠匠覺得太不過癮,

天天坐等更新,

脖子都要等斷了,

還好, 有它來“拯救”我!

《如果國寶會說話》海報

這是一部紀錄片,

一部有關博物館裡文物的紀錄片。

跟以往同類學術型歷史紀錄片不同,

它的特點就是“非主流”。

先看看官方賣萌圖:

還有這宣傳文案:

從1月1號首播至今,

豆瓣評分從9.1飆到9.4,

b站彈幕密密麻麻,

畫風還有點小調皮,

因為這次,

央視終於走“親民”路線,

把文物拍出了煙火氣。

告別了冗長枯燥的歷史背景介紹,

紀錄片以文物為主角,

把鏡頭直接對準文物,

或以第一人稱自述,

或以第二人稱對話,

或以第三人稱描述,

形式靈活多變。

用一個詞形容:輕鬆。

少了高冷的學術語氣,

旁白內容跟著歡脫起來,

搭上俏皮的音樂,

用一個詞形容:活潑。

以往的文物紀錄片,

看完全集後,

可能糊裡糊塗的,

還沒明白在講什麼。

這次用了簡短的動畫解釋,

一目了然。

用一個詞形容:易懂。

以往的優點也沒忘,

文案還是唯美,

畫面依舊大氣,

截圖當屏保沒問題。

但,這些都是節目的外在,

製作組更想讓觀眾瞭解,

歷史不是冷冰冰的歷史,

古人跟我們現代人一樣,

也那麼過日子;

文物不是冷冰冰的文物,

它們存在於生活,

帶有人的溫度。

6000年前的仰紹文化,

出現了許多作為生活用品的彩陶,

其中有一件最為特別,陶鷹鼎。

它是唯一一件以鳥類為造型的鼎,

鷹的兩腳和尾巴成鼎的三足,

身體就是容器,

看著霸氣十足,有王者風範,

所以有人猜測,

它可能是統治者的器物。

如果你看仔細些,

它又有些不同,

鷹的雙眼大大圓圓,

兩足短粗短粗的,

整體用現在的語言形容,

即“萌萌噠”。

所以說,

在遠古時期先人就懂得用泥土,

製作實用與造型兼具的器具。

他們懂得在時間中等待,

選擇泥土,反復揉捏,高溫燒制,

一步也急不得。

這是不是我們現代浮躁代社會缺少的,

把事情做好的,平和耐心。

那如果我們不浮躁,

就能還原遠古工藝了嗎?

也不一定。

看看這件出土於4000年前黃河中下游的

蛋殼黑陶杯。

為什麼要叫“蛋殼杯”?

因為它們的厚度,

只有0.2-0.5mm,薄如蛋殼。

專家說,

即便是在4000年後的今天,

用最好的工藝還原,

也不一定能做出來。

學者試圖尋找以前的技術,可是,至今沒有人發現能控制溫度和時間的窯址,也沒有人發現,古人是用什麼動力,使精密穩定的快輪設備旋轉起來。

唯一能夠知道的,

就是他們對於器物的虔誠,

一板一眼地,用虔誠的心,

把工藝做到極致。

以上,

像不像我們今天說的“工匠精神”?

早在幾千年前,

古人們就已經把這精神,

執行得很徹底了。

不止這些,

文物還告訴我們,

古人,很有做人的底線。

在青銅時代,

商朝人大量製造青銅兵器、祭器,

用活人祭祀,

是個充滿血腥味的時代。

在同期的三星堆文明,

這裡出土了57尊青銅頭像,

卻沒有發現一件陪葬人牲,

雖然銅像的外表像極奧特曼,

但他們擁有“人性的光輝”,

是真正意義上的“人”。

相比起幾千年前的他們,

同為人的我們,

為了一點小小利益,

喪失人性謀財害命,

這樣的我們,

是不是有些退化了。

“退化”的表現還不止於此。

古人懂得遵循自然,

一年四個季節,12個月,

何時耕作何時收成,

從不逾矩。

他們把樸素的宇宙觀凝聚成“太陽神鳥金箔”,

舉行一場重大的祭祀,

獻給敬畏而崇拜的大自然。

他們熱愛生命,

花兒鳥兒在他們眼裡都那麼可愛,

於是用玉石雕刻成型,

全部戴在身上珍而重之。

這些看似可笑笨拙的行為,

卻無一不顯示著他們超前的思想。

製作組把一集的時長,

限定為5分鐘,

或許5分鐘不能夠完全瞭解文物,

但短小精悍,

適合碎片化時間觀看。

在地鐵上,在公交裡,

一次點開就能觀看,

我們覺得有意思,

才會願意走進博物館,

做更深的瞭解。

“讓更多人走進博物館”,

是導演徐歡的目的,

或者說,沿著這條線,

去記住中華文化的根,

“做一個有根的中國人”。

總導演徐歡帶著製作團隊,

跑遍了全國近百家博物館和考古研究院,

從300多萬件文物中,

精選出100件文物,

上至史前,下到明清,

“金的、銀的、銅的、木的、石頭的,

宗教的、人文的、現實的、抽象的,

高大的、威猛的、小巧的、精緻的”,

統統把它們紀錄下來,

透過文物,照見生命。

它們不是藏在玻璃櫥櫃裡冷冰冰的物體,

它們由人創造,

帶有生命的活力,

無論時代怎樣變化,

生命的活力永遠不會變。

不光我們有“黑科技”,

古人也有;

不光我們愛賣萌,

他們也喜歡“萌萌噠”;

不光我們愛聽演唱會,

享受天籟之音,

他們的笛音,

比任何天籟之音還要妙·····

100集紀錄片不夠看,

剩下的,

請各位移步博物館!

告別了冗長枯燥的歷史背景介紹,

紀錄片以文物為主角,

把鏡頭直接對準文物,

或以第一人稱自述,

或以第二人稱對話,

或以第三人稱描述,

形式靈活多變。

用一個詞形容:輕鬆。

少了高冷的學術語氣,

旁白內容跟著歡脫起來,

搭上俏皮的音樂,

用一個詞形容:活潑。

以往的文物紀錄片,

看完全集後,

可能糊裡糊塗的,

還沒明白在講什麼。

這次用了簡短的動畫解釋,

一目了然。

用一個詞形容:易懂。

以往的優點也沒忘,

文案還是唯美,

畫面依舊大氣,

截圖當屏保沒問題。

但,這些都是節目的外在,

製作組更想讓觀眾瞭解,

歷史不是冷冰冰的歷史,

古人跟我們現代人一樣,

也那麼過日子;

文物不是冷冰冰的文物,

它們存在於生活,

帶有人的溫度。

6000年前的仰紹文化,

出現了許多作為生活用品的彩陶,

其中有一件最為特別,陶鷹鼎。

它是唯一一件以鳥類為造型的鼎,

鷹的兩腳和尾巴成鼎的三足,

身體就是容器,

看著霸氣十足,有王者風範,

所以有人猜測,

它可能是統治者的器物。

如果你看仔細些,

它又有些不同,

鷹的雙眼大大圓圓,

兩足短粗短粗的,

整體用現在的語言形容,

即“萌萌噠”。

所以說,

在遠古時期先人就懂得用泥土,

製作實用與造型兼具的器具。

他們懂得在時間中等待,

選擇泥土,反復揉捏,高溫燒制,

一步也急不得。

這是不是我們現代浮躁代社會缺少的,

把事情做好的,平和耐心。

那如果我們不浮躁,

就能還原遠古工藝了嗎?

也不一定。

看看這件出土於4000年前黃河中下游的

蛋殼黑陶杯。

為什麼要叫“蛋殼杯”?

因為它們的厚度,

只有0.2-0.5mm,薄如蛋殼。

專家說,

即便是在4000年後的今天,

用最好的工藝還原,

也不一定能做出來。

學者試圖尋找以前的技術,可是,至今沒有人發現能控制溫度和時間的窯址,也沒有人發現,古人是用什麼動力,使精密穩定的快輪設備旋轉起來。

唯一能夠知道的,

就是他們對於器物的虔誠,

一板一眼地,用虔誠的心,

把工藝做到極致。

以上,

像不像我們今天說的“工匠精神”?

早在幾千年前,

古人們就已經把這精神,

執行得很徹底了。

不止這些,

文物還告訴我們,

古人,很有做人的底線。

在青銅時代,

商朝人大量製造青銅兵器、祭器,

用活人祭祀,

是個充滿血腥味的時代。

在同期的三星堆文明,

這裡出土了57尊青銅頭像,

卻沒有發現一件陪葬人牲,

雖然銅像的外表像極奧特曼,

但他們擁有“人性的光輝”,

是真正意義上的“人”。

相比起幾千年前的他們,

同為人的我們,

為了一點小小利益,

喪失人性謀財害命,

這樣的我們,

是不是有些退化了。

“退化”的表現還不止於此。

古人懂得遵循自然,

一年四個季節,12個月,

何時耕作何時收成,

從不逾矩。

他們把樸素的宇宙觀凝聚成“太陽神鳥金箔”,

舉行一場重大的祭祀,

獻給敬畏而崇拜的大自然。

他們熱愛生命,

花兒鳥兒在他們眼裡都那麼可愛,

於是用玉石雕刻成型,

全部戴在身上珍而重之。

這些看似可笑笨拙的行為,

卻無一不顯示著他們超前的思想。

製作組把一集的時長,

限定為5分鐘,

或許5分鐘不能夠完全瞭解文物,

但短小精悍,

適合碎片化時間觀看。

在地鐵上,在公交裡,

一次點開就能觀看,

我們覺得有意思,

才會願意走進博物館,

做更深的瞭解。

“讓更多人走進博物館”,

是導演徐歡的目的,

或者說,沿著這條線,

去記住中華文化的根,

“做一個有根的中國人”。

總導演徐歡帶著製作團隊,

跑遍了全國近百家博物館和考古研究院,

從300多萬件文物中,

精選出100件文物,

上至史前,下到明清,

“金的、銀的、銅的、木的、石頭的,

宗教的、人文的、現實的、抽象的,

高大的、威猛的、小巧的、精緻的”,

統統把它們紀錄下來,

透過文物,照見生命。

它們不是藏在玻璃櫥櫃裡冷冰冰的物體,

它們由人創造,

帶有生命的活力,

無論時代怎樣變化,

生命的活力永遠不會變。

不光我們有“黑科技”,

古人也有;

不光我們愛賣萌,

他們也喜歡“萌萌噠”;

不光我們愛聽演唱會,

享受天籟之音,

他們的笛音,

比任何天籟之音還要妙·····

100集紀錄片不夠看,

剩下的,

請各位移步博物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