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古代這兩種術被稱之為中華武術之魂,道教將其繼承發展

行氣術與導引術可以稱之為中華武術之魂, 也是古代體育的基礎。 而且這兩個方法更是保健養生的重要手段。 在古代就已經有了行氣與導引的詳細圖解, 我們發現的《導引圖》就反映了養生鍛煉的情況。 《導引圖》是於1974年在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 現存最早的一卷保健運動的工筆彩色錦畫, 為西漢早期作品。 內容非常豐富, 它使古代文獻中散失不全的多種導引與健身運動找到了最早的圖形資料, 對導引的發展, 變化研究提供了可貴的線索。

行氣, 又稱吐納, 也可稱之為胎息。 是指一種逐漸延長閉氣時間用以練習呼吸為主的氣功功法, 又稱閉氣法。

《抱樸子內篇》說道:“善行氣者, 內以養身, 外以卻病惡。 其釋滯篇載其功法為初學行氣, 鼻中引氣而閉之, 陰以心數至一百二十, 乃以口微吐之, 乃引之, 皆不欲令己耳聞其氣出入之聲, 常令入多出少,

以鴻毛著鼻口之上, 吐氣而鴻毛不動為候也。 漸習轉增其心數, 久久可以至千。 至千則老者更少, 日還一日矣。 ”呼吸時, 以輕, 緩, 勻, 長, 深為要點。 修習須循序漸進。 行氣的另一種含義是指, 以意識引導內氣在體內運行。 另一種是指治法, 即調理氣機, 行散氣滯。 又稱利氣, 通氣, 用於氣滯所產生的胸腹漲悶, 疼痛等病症。 如《養性延命錄·服氣療病篇》:“凡行氣欲除百病, 隨所在作念之......和氣往攻之, 從時至時, 便自消矣。 ”

導引亦作“道引”。 導氣令和, 引體令柔的意思。 指呼吸俯仰, 屈伸手足, 使氣血流暢, 促進健康。 常與服氣, 存思, 咽津, 自我按摩等相互配合進行。 俗稱醫療保健操, 又有俗稱肢體導引為外導引, 內氣運行為內導引。

導引術起源于上古, 原為古代的一種養生術,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非常流行, 為當時神仙家與醫家所重視。 後為道教承襲作為修煉方法之一, 並使之更精密, 使真氣按照一定的迴圈途徑和次序進行周流。 道教將其繼承發展, 以導引為練身的重要方法, 認為它有調營衛, 消水穀, 除風邪, 益血氣, 療百病以至延年益壽的功效。 從醫療意義上來說, 它充分發揮, 調動內在因素, 積極地防病治病。 從保健意義上看, 它可以鍛煉身體, 增強體質, 保持朝氣, 煥發精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