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銀監會再次“連珠炮”式監管!

13日, 銀監會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的通知》(含兩個附件:《進一步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的意見》和《2018年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工作要點》)。 連同1月5日至6日下發的3個檔, 銀監會在時隔大約9個月後, 讓市場再次領教了“連珠炮”式監管。

博覽研究員認為, 博覽研究員認為:

一方面, A股接下來出現短期較大幅度波動的可能性, 較8日和12日博覽研究員作出風險提示時有進一步增加。

另一方面, 投資人要相信, 如果股市接下來果真出現短期較大幅度波動, 下跌是“有底”的。 這也就意味著, 市場中是有“安全帶”可抓的,

而最完美的做法, 不是一開始就系上“安全帶”, 而是在風險釋放之後抓住“安全帶”。 “安全帶”是什麼?當然是對關鍵指數有重大影響的權重股。

市場心理的脆弱性進一步堪憂

要分析13日銀監會新政策對對股市的影響, 當然不能拋開其1月5日至6日下發的3個檔以及央行在1月5日公佈的《中國人民銀行 銀監會 證監會 保監會關於規範債券市場參與者債券交易業務的通知》, 還有1月11日當天國內外財經媒體紛紛報導的關於監管層對涉及委託貸款和信託的資管產品進行視窗指導的消息。

博覽研究員分別對1月5日和6日監管層的集中政策釋放以及11日財經媒體的報導做過專門的研報解讀(詳見1月8日《2018年首輪金融強監管上路,

A股欲佔領3400變數陡增!》一文和1月12日《最高38萬億資金將逐步停止杠杆之旅 A股“十連陽”後再添變數!》一文), 其核心觀點是, 按照證監會劉主席對資本市場內外部矛盾的分類, 上述新監管動向, 將作為新生的外因, 使A股的上漲產生變數。 短期而言, 主要是使金融市場參與者產生資金面收緊的預期, 中長期而言, 主要體現為對資金面的實質性收緊。

同樣從內外部矛盾的角度來說, 13日, 銀監會印發《關於進一步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的通知》一事, 同樣會改變A股運行的外部環境。 但將之1月5日以來監管層的連續行動合在一起, 博覽研究員認為, 投資人現在需要考慮的是, 如此高強度的外因變化, 會不會使部內因發生重大變化,

從而影響A股的發展?

華創證券對銀監會2018年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的工作要點做好表格化的展示(如下圖):

可見, 從內容上來說, 《關於進一步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的通知》所涉及的監管內容, 都是自2017年3月銀監會展開“三三四”整治起, 到2018年1月6日止,

相關文件提及的“老問題”, “遏制”、“新老劃斷”、“穿透”、“卸杠杆”等基本解決思路和手段都沒有發生變化。 不同的是, 新文件的發佈開啟了解決“老問題”的新階段性。 回想起2017年6月銀監會首次表示“風險可控”, 本次“連珠炮”式監管大有“宜將剩勇追窮寇”的意味。

正因如此, 博覽研究員看到, 當《關於進一步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的通知》公佈後, 網上對其的一種評論是“熟悉的配方, 熟悉的味道。 ”

然而, 博覽研究員注意到, 銀監會這次指出, 當前, 金融風險高發多發態勢依然複雜嚴峻, 銀行業股東管理、公司治理和風險防控機制還比較薄弱, 市場亂象生成的深層次原因沒有發生根本轉變, 打贏銀行業風險防範化解攻堅戰的任務仍很艱巨。

其強調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具有長期性、複雜性和艱巨性, 不可能一蹴而就, 是當前及今後一段時期銀行業改革發展和監管的一項常態化重點工作。

特別是其將監管“求進”, 定義為“在處置違法違規問題、重大案件和高風險事件上求進”“在遏制增量風險上求進”, 這與市場此前對監管“求進”的預期大相徑庭, 很可能使市場放大相關負面預期的因素。

這種影響A股的外部因素不斷累加負面預期的格局, 與2017年4月A股出面短期較大幅度波動前的情況越來越像。 而當下, A股剛剛走出“11連陽”, 市場中“恐高”的負面心理正在累積。 這使得雖然5日以來的這輪監管中, 監管層常常談及防止“處置風險的風險”, 但我們不得不為市場心理的脆弱性更加捏一把汗。

即便下跌也是有底線的

雖然A股的運行,特別是短期運行有負面壓力在增加,但投資人要相信,如果股市接下來果真出現短期較大幅度波動,下跌是“有底”的。

如上述1月8日、12日的研報中都談到過的,2018年1月以來的這輪監管,監管層在推出新政策層,都時刻不忘強調防止出現“處置風險的風險”。在銀監會最新的表態中,我們看到其關於“求穩”的表述是:“在守住不發生系統金融風險的底線上求穩”“在化解存量風險上求穩”。

這種與2017年3、4月“監管競賽”時的最大不同點說明,A股如果再次出類似2017年4月至5月的狀況,監管層面臨的恐怕不會只是像“425講話”那樣,僅僅對其給出做好監管協調的提示了。

特別要指出的是,1月5日的《中國人民銀行 銀監會 證監會 保監會關於規範債券市場參與者債券交易業務的通知》與銀監會的這輪“連珠炮”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我們在1月8日的研的中說過,這個檔實質上應該理解為金穩委的決定。

這也使得一旦A股接下來出現類似2017年4月-5月行情的可能,監管層不會任由其惡化。否則,無法交代。

此外,如相關研報所述,雖有媒體津津樂道“實體融資大變局:股票10年來首超債券,信託占比創史上新高”但實質上,相關資料恰恰反映出,雖然監管層大力人為地為直接融資創造好環境,但2017年卻出現直接融資總體大規模“萎縮”的情況。這于一些監管行為有關。同時,這些行為也對2017年A股的產生產生過並正完全正面的影響。

所以,從這兩點來說,一旦A股出現類似2017年4-5月的情況,恐怕不是哪一個監管機構單獨面臨追責的問題。這些,構成了市場“有底”的底線。這也就意味著,市場中是有“安全帶”可抓的,而最完美的做法,不是一開始就系上“安全帶”,而是在風險釋放之後抓住“安全帶”。

“安全帶”是什麼?當然是對關鍵指數有重大影響的權重股。

即便下跌也是有底線的

雖然A股的運行,特別是短期運行有負面壓力在增加,但投資人要相信,如果股市接下來果真出現短期較大幅度波動,下跌是“有底”的。

如上述1月8日、12日的研報中都談到過的,2018年1月以來的這輪監管,監管層在推出新政策層,都時刻不忘強調防止出現“處置風險的風險”。在銀監會最新的表態中,我們看到其關於“求穩”的表述是:“在守住不發生系統金融風險的底線上求穩”“在化解存量風險上求穩”。

這種與2017年3、4月“監管競賽”時的最大不同點說明,A股如果再次出類似2017年4月至5月的狀況,監管層面臨的恐怕不會只是像“425講話”那樣,僅僅對其給出做好監管協調的提示了。

特別要指出的是,1月5日的《中國人民銀行 銀監會 證監會 保監會關於規範債券市場參與者債券交易業務的通知》與銀監會的這輪“連珠炮”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我們在1月8日的研的中說過,這個檔實質上應該理解為金穩委的決定。

這也使得一旦A股接下來出現類似2017年4月-5月行情的可能,監管層不會任由其惡化。否則,無法交代。

此外,如相關研報所述,雖有媒體津津樂道“實體融資大變局:股票10年來首超債券,信託占比創史上新高”但實質上,相關資料恰恰反映出,雖然監管層大力人為地為直接融資創造好環境,但2017年卻出現直接融資總體大規模“萎縮”的情況。這于一些監管行為有關。同時,這些行為也對2017年A股的產生產生過並正完全正面的影響。

所以,從這兩點來說,一旦A股出現類似2017年4-5月的情況,恐怕不是哪一個監管機構單獨面臨追責的問題。這些,構成了市場“有底”的底線。這也就意味著,市場中是有“安全帶”可抓的,而最完美的做法,不是一開始就系上“安全帶”,而是在風險釋放之後抓住“安全帶”。

“安全帶”是什麼?當然是對關鍵指數有重大影響的權重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