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反彈終結後的橫盤宿命:存量不止,價投不死!

如下圖, 我將上證指數2016年12月到目前的日線走勢圖抽取出來了, 目的是想從全年的大視角來回顧過去的行情特徵以及剖析最近這輪反彈行情的最終演繹路徑和命運究竟會是什麼樣?

大體看, A股每輪下跌或者上漲後都有一段較長時間的橫盤震盪期。 我們首先來看看第一輪:

看完了之前5輪橫盤期的前夕和橫盤期間的市場特徵和情況後, 我們會發現監管層對於整個股市的態度基本上是“有保有壓”。 按照李克強總理的話是“嚴控增量、盤活存量”。 每次股市不行的時候總有一個新的噱頭附著在某個概念題材當中, 舉牌概念如是、雄安如是、金融股如是、白馬股亦如是……借著政策的利好(利空)或者其他意外的因素來完成上漲(下跌)。

說句不太好聽的話, 即使沒有雄安概念, 也會有其他的概念來代替。 市場在關鍵時刻只是缺少一個改變方向的“理由”罷了!

從靜態的角度看:將5個階段隔離後來看, 會發現每次市場萎靡、人氣極差影響股市的融資功能的時候, 監管層要麼是通過國家隊拉抬指數權重股、要麼是從輿論上釋放出監管態度鬆動的口號。 目的無非一點, 就是要把市場從“一潭死水”當中拉出來, 增加人氣。

而A股也基本上沒有脫離過“一放就亂、一管就死”的宿命。 每次監管層放鬆之後市場就逐步走向瘋狂, 用投機炒作某些概念或者是在金融市場搞出一些大動作來測試監管底線。 所以無一例外, 每次都是以下跌告終。

而從動態的角度看:經歷過這5輪起起伏伏之後, A股市場不斷加劇了市場的分化局面。 從三七到二八再到嚴重的“一九分化”, 所以5000多點買的工商銀行在3000多點解套;貴州茅臺在非牛非熊的震盪市中走出了任何一次牛市都不曾有過的輝煌。

整個股市基本上成了一個“煉金爐”, 而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也成了股市裡面的極端化生態寫照。 正是由於整個股市的宏觀流動性被鎖死, 所以股市的存量博弈只會愈發加劇。 基本上每次“為了上漲而放鬆”所帶來的一點點增量韭菜, 被隨之而來的新一輪監管打壓消耗之後, 市場就自覺地“損不足而補有餘”。

就像前段時間部分機構鼓吹的“春季躁動”一般, 其實哪有什麼躁動, 不過是利用一次迎合監管放鬆的視窗機會來説明市場篩選優劣。 最終的效果也如我此前所說的“為後期開啟盤整行情時的極端分化格局搞點‘續命錢’進來而已”。

其實翻看前5輪行情, 無論哪一個階段本質上都是一樣的。 市場賺錢效應並不明顯, 類似於2017年7-9月初的那段普漲行情基本上很少出現。 而更多的是分化。

近期以銀監會為代表的金融監管部門又開始了嚴監管和去杠杆的動作, 這也基本上可以確定為本次反彈終結的一個“理由”。 博覽研究員認為接下來市場短期內“借坡下驢”的概率很大, 順勢調整結束本次反彈將是確定性較大的事。

展望後期行情, 在2018年一季度除了二中全會和全國兩會基本上沒什麼大事件了。 所以預計本輪回檔之後, 也大概率是走向類似於之前的橫盤震盪期。 而在這個震盪期之中, 綜合股市的宏觀流動性和監管氛圍來看, 後期白馬價值股仍將是主流機會。

而隨著年報在一季度陸續披露, 擁有堅實業績支撐的白馬股仍會受到市場價值投資者和機構們的競相追逐。

總結

總體上, 每次下跌過多, 監管層會擔憂“提高直接融資”受到影響;而每次“製造”利好推動反彈, 監管層又擔憂行情上漲過快影響金融穩定, 不利於資本脫虛向實。 所以這就決定了A股只能在服務實體經濟和防風險的上下限之間穩定波動。

以有限的金融資源服務經濟結構性改革造成了股市內部生態環境朝著“叢林法則”的方向演繹, 各個概念題材互相拉鋸和反噬金融流動性。 各個行業個股在監管層盤活存量的環境下靠著自身的優勢搶奪流動性。 最終的結局就是“存量不止, 價投不死”, 極端分化日趨激烈。

極端分化日趨激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