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保險科技崛起,機器會比你更知道你需要什麼樣的保險

記者 | 劉景豐

編輯 | 趙力

專案摘要:

1、保監會資料顯示, 2016年原保險保費收入為30959.11億元, 而互聯網保險實現簽單保費的規模僅為2347.97億元。

儘管互聯網保險保費規模不及傳統方式下保險保費規模的十分之一, 但互聯網保險的發展趨勢已經開始顯現。

2、大象保險創始人、CEO楊喆認為, 保險科技最終目的是通過互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方式讓保險服務更便利、更精准。 而大象保險正是基於這些技術, 達到對C端客戶保險服務的智慧定制、因人而保。

3、目前大象保險已經系統對接超過50家保險公司, 上線兩年積累用戶超過300萬, 定制千款保險。 未來還將探索改進保險理賠方式, 實行智慧理賠、小額自賠等。

不會有人為了買份保險要專門去學習保險課程, 但一個事實卻擺在大部分人面前:相較銀行理財等常見金融產品, 保險的確要複雜得多。

一個年保費規模在數萬元水準的家庭,

可能會得到專業人員的保險保障規劃, 但是一個普通家庭年保費規模或許僅有幾千元, 而他們同樣需要一個周詳的保險保障。

大象保險要做的, 就是讓機器在大資料、人工智慧技術下, 學會為每個個體定制保障、匹配保險。 用一個專業名詞, 就叫智慧保顧(智慧保險顧問)。

大象保險創始人、CEO楊喆

5年保費翻20倍, 保險科技正崛起

剛剛過去的2017年, 一個很明顯的感覺便是金融科技大放異彩, 僅下半年短短4個月, 先後有6家金融科技公司上市。 而其中眾安保險在港交所上市首日市值一度突破千億港元, 成為保險科技崛起的標誌性事件。

眾安保險成立於2013年, 而從2012年—2016年, 互聯網保險保費收入從106億元增長到2300多億元, 增長超過20倍, 占總保費比重從不足1%增長到7.43%。 一個不爭的事實便是, 互聯網保險已經在加速崛起, 尤其在大資料、人工智慧能等新興技術助推下, 保險科技成為互聯網保險發展的助推劑。

一份由曲速資本聯合保觀出品的《2017年中國互聯網保險行業研究報告》顯示,

2017年互聯網保險領域共發生融資事件34起, 相比2016年減少5起, B端和車險平臺分別有8家, 是風投最看好的行業。 從獲投模式來看, 此前互聯網保險創新多注重在管道的變革、產品的創新等前端, 而2017年獲得投資的互聯網保險公司中, 從理賠端、大資料服務、醫保服務切入的創業公司越來越多。

而這一點, 正是大象保險創始人、CEO楊喆看中的。 保險科技要解決的痛點, 便是數十甚至上百年傳統保險的滲透難、服務難。

對楊喆而言, 保險並不是個陌生的詞, “我的母親也是一名資深的保險從業人員, 她在這個領域做了30年。 ”在他看來, 傳統保險是一個比較難拓展的領域:一來保險需求相對不直接, 是人們在吃飽喝足之後才去考慮的保障服務;二是保險是一個相對比較專業的產品,

普通人難以比較深得理解;三是保險公司相對比較傳統, 使用者接觸保險產品比較難。

從北京航空航太大學畢業的楊喆, 曾在阿裡雲工作。 2011年雲概念剛在國內受到熱捧, 楊喆便成為阿裡雲最早的產品經理, 在大資料和雲計算產品的規劃和創新方面有著較強的能力。

真正讓他下決心創辦一家互聯網保險企業, 是他在北航讀MBA時隨導師研究的互聯網金融和保險課題。 2015年下半年, 在感覺到行業已經開始升溫後, 他辭掉工作創立大象保險。

賦予保險智慧, 實現因人而保

大象保險是B2C模式, 通過自有的APP、小程式、微信H5、公眾號等途徑觸達用戶。 表面上看, 大象保險APP很像一個保險選購推薦平臺, 展示著針對不同人群、不同場景下的各種保險產品;當然在這之外還有一欄保險知識庫,供保險小白瞭解保險知識。

但保險推薦和電商模式還不一樣。“實際上保險推薦平臺更多充當了一個產品展示、使用者交互、資訊收集的功能。”楊喆說。

大象保險的產品模式

一個保險小白,其難點就是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樣的保險產品。一般的保險經紀人會根據自己的經驗去判斷這名用戶的需求,然後向用戶兜售某某網紅(暢銷)保險產品。

互聯網保險打破的便是這一點,基於用戶不同階段、不同回饋,給他不一樣的服務和產品。“比如說我們對待一個新用戶,可能一開始就是給你一個以內容為導向的保險教育產品或者一些免費、好玩的險種(比如天氣險、顏值險)讓你體驗,或者根據使用者特定職業場景做一個推薦。在這期間不斷收集使用者訪問資料、授權資訊,然後加以分析,最終制定出一份適合用戶家庭的全面保障計畫。這個時間在3-6個月不等。”楊喆說。

這3-6個月,才是大象保險見功力的時候。它要通過對使用者的訪問資料、授權資訊、基本資料進行使用者保險畫像分析,建立風險模型,然後根據使用者生命週期裡不同時間點、行為、需求以及家庭的變化制定保障方案,做動態匹配。“這個保障一定不是單一的,而是一個碎片化的產品組合,在什麼階段會面臨什麼風險,需要什麼樣的保險保障。”楊喆說。

用一個專業術語來說,這就是“智慧保顧”。這一理念印證了大象保險的口號“智能定制,因人而保”。

首先智慧化體現在通過AI的方式,説明使用者解決在保險的瞭解、分析、理賠等流程中的問題,其研發的RA(Robot Adviser,智慧顧問)可以利用智慧型機器人為用戶提供保險知識普及,產品導購,後端理賠全自動和全流程服務;其次是使用者驅動,通過使用者的行為資料和大象保險平臺上的歷史資料進行比對,根據使用者畫像幫他做一個在保險側的需求分析。

大象保險智慧服務流程

大象保險已經建立行業目前較完整用戶畫像體系,並接入多維資料來源深度分析用戶潛在保險需求。完成從保險責任級產品到條款的匹配等智慧交叉線索分析,運用基於流計算的時時使用者決策分析引擎,來一站式解決用戶的保險需求。

在產品端,楊喆稱大象保險已經在用戶保險冊方面積累了一年多,形成了全行業最完整的保險知識庫(保險知識圖譜),“我們把市面上能見到的保險產品做了一個深度的收集、整理、學習、分析,通過200-30000個維度去定義和標籤化產品,通過這樣一種分析來判斷哪一個保險產品在什麼樣的情況、什麼樣的階段下更適合什麼人。通過技術驅動原有的保險,讓用戶更容易接受,更精准匹配。”

借助保險科技,機器會比普通用戶更懂得他在什麼情況下需要什麼樣的保險保障。

目前平臺成立兩年,已經系統對接了超過50家保險公司,累計推出上千種保險產品,這樣組合起來就會為各個不同的家庭提供一個全方位的保障。

引入保險風控,理賠也將智慧化

這就需要足夠的資料積累,能預測和判斷真實的風險和欺詐。大象保險的大資料既包括自有使用者資料,還有協力廠商征信機構的資料,目前已經接入了芝麻信用,此外還即將接入前海征信,通過多維度數據為用戶做畫像分析,逐漸搭建用戶分層分級的體系,實現自動理賠,降低騙保的風險。

比如健康險的理賠,用戶將理賠材料拍照上傳,通過大象保險的線上審核機制,可以説明使用者優化理賠流程,實現快速理賠原本一個月甚至數月才能走完的理賠,借助保險科技在3-15天就可完成;後續大象保險也會探索為用戶提供先行墊付理賠和小額自賠的服務。

但這個目標實施起來並不輕鬆。“從目前整個市場來看,互聯網保險的保費規模還不及傳統保費收入規模的1/10,市場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用戶還沒有真正意識到保險科技的便利性,市場教育還需要一個比較長的過程。”楊喆表示。

就在最近,大象保險也聯合Blue Pink母嬰店、泡泡少兒英語、知媽堂、媽媽幫等眾多品牌,攜手10萬寶媽家庭,用互聯網的手段拉低保費門檻。“僅需588元保費,包含了疾病住院醫療、意外門急診醫療、重大疾病、住院津貼、意外身故或傷殘、心理輔導等多項保險保障,總保額近百萬元。這在原來是不可想像的,如此規模的保額,保費要在數千或近萬元。”大象保險市場總監劉維拉稱。活動的最終目的將呼籲社會關注少兒人身健康權益保障,認識保險科技的魅力。

等到保險科技迎來真正的爆發,在C端搭建保險服務和保障體系的大象保險,憑藉積累眾多真實、鮮活的使用者資料,可以串聯打通使用者時間軸,為用戶提供可信、精准、高效的保險及其延伸的金融服務。屆時大象保險會成為以高淨值家庭資產資料為基礎的大資料服務平臺,為使用者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務方案。

展示著針對不同人群、不同場景下的各種保險產品;當然在這之外還有一欄保險知識庫,供保險小白瞭解保險知識。

但保險推薦和電商模式還不一樣。“實際上保險推薦平臺更多充當了一個產品展示、使用者交互、資訊收集的功能。”楊喆說。

大象保險的產品模式

一個保險小白,其難點就是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樣的保險產品。一般的保險經紀人會根據自己的經驗去判斷這名用戶的需求,然後向用戶兜售某某網紅(暢銷)保險產品。

互聯網保險打破的便是這一點,基於用戶不同階段、不同回饋,給他不一樣的服務和產品。“比如說我們對待一個新用戶,可能一開始就是給你一個以內容為導向的保險教育產品或者一些免費、好玩的險種(比如天氣險、顏值險)讓你體驗,或者根據使用者特定職業場景做一個推薦。在這期間不斷收集使用者訪問資料、授權資訊,然後加以分析,最終制定出一份適合用戶家庭的全面保障計畫。這個時間在3-6個月不等。”楊喆說。

這3-6個月,才是大象保險見功力的時候。它要通過對使用者的訪問資料、授權資訊、基本資料進行使用者保險畫像分析,建立風險模型,然後根據使用者生命週期裡不同時間點、行為、需求以及家庭的變化制定保障方案,做動態匹配。“這個保障一定不是單一的,而是一個碎片化的產品組合,在什麼階段會面臨什麼風險,需要什麼樣的保險保障。”楊喆說。

用一個專業術語來說,這就是“智慧保顧”。這一理念印證了大象保險的口號“智能定制,因人而保”。

首先智慧化體現在通過AI的方式,説明使用者解決在保險的瞭解、分析、理賠等流程中的問題,其研發的RA(Robot Adviser,智慧顧問)可以利用智慧型機器人為用戶提供保險知識普及,產品導購,後端理賠全自動和全流程服務;其次是使用者驅動,通過使用者的行為資料和大象保險平臺上的歷史資料進行比對,根據使用者畫像幫他做一個在保險側的需求分析。

大象保險智慧服務流程

大象保險已經建立行業目前較完整用戶畫像體系,並接入多維資料來源深度分析用戶潛在保險需求。完成從保險責任級產品到條款的匹配等智慧交叉線索分析,運用基於流計算的時時使用者決策分析引擎,來一站式解決用戶的保險需求。

在產品端,楊喆稱大象保險已經在用戶保險冊方面積累了一年多,形成了全行業最完整的保險知識庫(保險知識圖譜),“我們把市面上能見到的保險產品做了一個深度的收集、整理、學習、分析,通過200-30000個維度去定義和標籤化產品,通過這樣一種分析來判斷哪一個保險產品在什麼樣的情況、什麼樣的階段下更適合什麼人。通過技術驅動原有的保險,讓用戶更容易接受,更精准匹配。”

借助保險科技,機器會比普通用戶更懂得他在什麼情況下需要什麼樣的保險保障。

目前平臺成立兩年,已經系統對接了超過50家保險公司,累計推出上千種保險產品,這樣組合起來就會為各個不同的家庭提供一個全方位的保障。

引入保險風控,理賠也將智慧化

這就需要足夠的資料積累,能預測和判斷真實的風險和欺詐。大象保險的大資料既包括自有使用者資料,還有協力廠商征信機構的資料,目前已經接入了芝麻信用,此外還即將接入前海征信,通過多維度數據為用戶做畫像分析,逐漸搭建用戶分層分級的體系,實現自動理賠,降低騙保的風險。

比如健康險的理賠,用戶將理賠材料拍照上傳,通過大象保險的線上審核機制,可以説明使用者優化理賠流程,實現快速理賠原本一個月甚至數月才能走完的理賠,借助保險科技在3-15天就可完成;後續大象保險也會探索為用戶提供先行墊付理賠和小額自賠的服務。

但這個目標實施起來並不輕鬆。“從目前整個市場來看,互聯網保險的保費規模還不及傳統保費收入規模的1/10,市場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用戶還沒有真正意識到保險科技的便利性,市場教育還需要一個比較長的過程。”楊喆表示。

就在最近,大象保險也聯合Blue Pink母嬰店、泡泡少兒英語、知媽堂、媽媽幫等眾多品牌,攜手10萬寶媽家庭,用互聯網的手段拉低保費門檻。“僅需588元保費,包含了疾病住院醫療、意外門急診醫療、重大疾病、住院津貼、意外身故或傷殘、心理輔導等多項保險保障,總保額近百萬元。這在原來是不可想像的,如此規模的保額,保費要在數千或近萬元。”大象保險市場總監劉維拉稱。活動的最終目的將呼籲社會關注少兒人身健康權益保障,認識保險科技的魅力。

等到保險科技迎來真正的爆發,在C端搭建保險服務和保障體系的大象保險,憑藉積累眾多真實、鮮活的使用者資料,可以串聯打通使用者時間軸,為用戶提供可信、精准、高效的保險及其延伸的金融服務。屆時大象保險會成為以高淨值家庭資產資料為基礎的大資料服務平臺,為使用者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務方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