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員工培訓,交給VR來做

文 / 蔡成喜 張欣

導語

將VR技術運用於員工培訓, 通過模擬未來工作的真實場景, 讓受訓人員沉浸到近似於實戰的環境中, 在模擬操作中, 理解、掌握相關崗位知識與工作技能, 既增加了趣味性, 又達到了提升培訓效果的目的。

2017年7月, 汽車製造商大眾集團宣佈, 將在全球範圍內使用HTC Vive對員工進行培訓, 成為全球首家全面接受VR技術的汽車製造商。 而就在年初, 沃爾瑪也使用了VR對超市員工進行情景訓練。 隨著企業巨頭們紛紛引入VR, 一時間VR培訓異常火熱。

一、VR培訓的產生與優勢

企業培訓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培訓方法的選擇。

傳統培訓方法實施簡便, 但互動性差, 實戰性不足, 對於一些操作性強的工作崗位, 效果有限。

為突出實戰性, 近年來, 一些企業基於“沉浸式學習”理念, 嘗試將VR技術“嫁接” 到員工培訓中。 VR技術即虛擬實境技術, 它類比人的視覺、聽覺、觸覺等感覺器官功能, 使人沉浸在電腦生成的虛擬境界中, 直接觀察、操作、觸摸、檢測周圍環境及事物的內在變化, 並能與之發生“交互”作用。 將VR技術運用於員工培訓, 通過模擬未來工作的真實場景, 讓受訓人員沉浸到近似於實戰的環境中, 在模擬操作中, 理解、掌握相關崗位知識與工作技能, 既增加了趣味性, 又達到了提升培訓效果的目的。 相對于傳統培訓方式, VR培訓的優勢主要體現在:

圖 VR培訓的優勢

1. 規模化應用, 降低培訓成本

VR建模雖一次投入較大, 但可長期使用, 對於需要持續、大規模培訓員工的企業來說, 其培訓成本隨著培訓量的增加逐步遞減, 並最終顯現出相對于傳統培訓方式的成本優勢。

2. 不受時間與空間限制,

方便靈活

VR技術打破時空限制, 受訓者可以在任意地理環境中進行集中演練, 並快速取得演練結果, 進行評估和改進。 受訓者即使身處異地, 只要通過相關網路通信設備即可同步參與演練。 受訓者亦可利用個人的碎片化時間, 自發地進行多次重複演練, 大大增加了演練時間。

3. 高度模擬, 激發參與者主動性

虛擬演練環境是以現實演練環境為基礎進行搭建的, 操作規則同樣立足于現實中實際的操作規範, 理想的虛擬環境甚至可以達到使受訓者難辨真假的程度。 演練現場的高度模擬, 雙向互動, 增加了培訓的趣味性, 激發了員工參與培訓的興致和熱情, 尤為新生代員工所歡迎。

4. 規避現場風險, 確保培訓安全

現代社會中一些重要或高危行業,

如煤炭採掘、電力工程、軌道交通等, 操作過程中往往伴隨著巨大風險, 貿然帶領新員工進行現場實戰培訓, 稍有不慎, 即可能造成生命、財產的重大損失。 而運用VR技術進行培訓, 則可有效規避上述風險。 受訓人員可以卸去事故隱患的包袱, 盡可能充分地進行演練, 從而快速提高自身的技能水準。

二、VR開發與培訓的一般流程1. VR技術與設備開發

VR是多種技術的綜合, 包括即時三維電腦圖形技術, 對觀察者頭、眼和手的跟蹤技術, 廣角立體顯示技術, 以及觸覺/力覺回饋、身歷聲、網路傳輸、語音輸入輸出技術等。 基於上述技術, 需要開發的設備主要有:

建模設備、三維視覺顯示裝置、大型投影系統、頭戴式立體顯示器、聲音設備以及交互設備等,

其中交互設備又包括位置追蹤儀、資料手套、3D輸入裝置、動作捕捉設備、眼動儀、力回饋設備等。

VR技術的開發有兩種形式:一是委託專業公司開發, 企業配合。 VR技術目前已形成產業聯盟, 其技術儲備可根據企業的不同培訓需求, 量身定制。 這種開發形式為大多數企業所採用。 二是企業獨立研發。 一些電子科技類的規模企業, 如三星集團, 就是憑藉自身電子科研產品的優勢, 獨立研發了一款虛擬實境產品——Oculus Rift設備, 專供企業品質管制人員和一線生產員工進行空調生產工藝培訓。

2. 模擬室建設

模擬室是企業運用VR技術與設備培訓員工的場地。 VR設備價值巨大, 前期只能是固定場所, 後期隨著技術與設備進步, 培訓場所可趨於靈活。

模擬室是一個完整的虛擬實境系統,企業開發的VR技術與設備將在這裡展現。模擬室一般包含以下內容:(1)立體展示部分,如:立體投影系統、頭盔顯示器、立體顯示器等。(2)虛擬實境交互部分,如:力回饋設備、資料手套、位置跟蹤器、3D滑鼠等。(3)軟體發展平臺,它是整個虛擬實境系統的核心部分,負責整個VR場景的開發、運算、生成,是整個虛擬實境系統最基本的物理平臺,同時連接和協調整個系統的其他各個子系統的工作和運轉。(4)員工座椅與操作平臺。

目前,VR技術更新迅速,相關設備的過渡性特徵明顯,模擬室前期建設規模不宜過大。對新員工可採用多批次輪流培訓辦法,提高設備利用率。

3. 講師配備與受訓者預教育

作為一種全新的培訓方式,VR培訓對講師的操作技能、適應能力都有更高的要求。首先,講師必須瞭解VR技術原理,熟練操作相關設備,並對培訓內容有充分瞭解,最好由企業內部參與VR技術開發的相關人員擔任。其次,課前準備要細緻。講師要提前熟悉擬展示給學員的任務情景,最好親自佩戴VR設備預演幾遍,看是否能達到培訓的預期目標。要提前準備好備用方案,儘量避免培訓教學過程中信號傳輸、設備故障等問題,以免影響受訓者人機交互體驗。

對於受訓者而言,多數企業的員工沒有VR培訓的經驗,會存在心理恐懼,部分老員工甚至會排斥VR培訓。為此,在授課之前,企業可以先安排員工學習VR技術的相關知識,提前預熱,培養興趣和好奇心,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消除排斥心理,增加參與熱情。

4.現場演示與員工實際操作

講師現場演示可以讓受訓者快速掌握VR培訓的相關技術,增強培訓效果。現場演示的要點一般包括:

(1)VR設備的使用方法,如設備啟動,立體眼鏡、操作杆、資料手套、頭盔、上衣的正確穿戴及使用方式,以及設備關閉、收納方式等。

(2)相關生產工藝及原理展示。講師首先通過高配置的電腦埠展示生產的全部流程,讓受訓者形成整體概念;接著通過VR發出端,向受訓者展示各分流程的工作原理。

(3)具體操作演示。以空調組裝為例,講師佩戴資料手套,先將虛擬情景中的一台完整的空調拆卸成底盤、水盤、水泵組件、冷凝器、散熱下風道組件、中隔板、接水盤、蒸發器、出上風道組件、電器盒等零部件,再按照正確的順序將以上部件組裝成一台成品,其動作可以細緻到擰、拆一顆螺絲釘。在拆裝的過程中,導師一邊演示,一邊為受訓者講解細節與難點。

講師演示完畢後,受訓者需要佩戴立體眼鏡、資料頭盔和資料手套,在虛擬場景中接觸各種零部件,根據之前所學以及自己大腦中構建的知識體系,獨自進行設備的製造、拆解與組裝。前期的實際操作,講師與受訓者要沉浸在同一虛擬實境場景中,根據需要即時指導。

5. 培訓效果評估

VR培訓結束後,需要對受訓者群體進行整體效果評估。評估可採用“前測後測——對照組設計”方法,即將擬培訓員工隨機分成兩組,分別記為培訓組和對照組。培訓組採用VR培訓方法,對照組採用傳統培訓方法。在培訓前、後分別對兩組員工的操作技能進行測試,得到四組測試結果:

培訓前實驗組平均成績(記為A)、培訓後實驗組平均成績(記為B)、培訓前對照組平均成績(記為C)和培訓後對照組平均成績(記為D)。若資料A與B沒有顯著差異,而資料C與D有顯著差異,則可認為這種差異是由不同培訓方法所致,從而評估此次培訓的效果,見表。

三、VR培訓的適用

將VR技術運用於員工培訓是一次開創性嘗試,企業需要結合自身規模、行業特點和培訓預算等要素,綜合考量引進與否。就目前而言,VR培訓主要適用於以下行業和領域:

1、高危行業

VR技術可虛擬實境場景,有效規避現場操作風險,廣泛適用于高危行業,如煤炭井下採掘、航天器駕駛、軌道交通、水泥生產、電力系統操作、深海作業、消防員火場救災等。

2、醫療行業

VR技術的高度模擬性,可以將人體器官生動形象地呈現出來,供受訓者反復練習,快速提升臨床操作水準。

3、大規模加工製造業

加工製造企業工藝複雜,操作性強,對員工的動手能力要求高。VR技術的引入,可有效解決傳統培訓方式實操性不足的缺陷,且培訓過程無材料耗損,特別適用於一線員工技能培訓,如空調組裝、汽車製造等。

4、建築業與城市交通規劃行業

VR技術不受時空限制,將之應用於建築設計和交通規劃設計,專案尚未建設即可領略建成後的效果,便於事前做出評判。

作者單位 河海大學商學院

培訓場所可趨於靈活。

模擬室是一個完整的虛擬實境系統,企業開發的VR技術與設備將在這裡展現。模擬室一般包含以下內容:(1)立體展示部分,如:立體投影系統、頭盔顯示器、立體顯示器等。(2)虛擬實境交互部分,如:力回饋設備、資料手套、位置跟蹤器、3D滑鼠等。(3)軟體發展平臺,它是整個虛擬實境系統的核心部分,負責整個VR場景的開發、運算、生成,是整個虛擬實境系統最基本的物理平臺,同時連接和協調整個系統的其他各個子系統的工作和運轉。(4)員工座椅與操作平臺。

目前,VR技術更新迅速,相關設備的過渡性特徵明顯,模擬室前期建設規模不宜過大。對新員工可採用多批次輪流培訓辦法,提高設備利用率。

3. 講師配備與受訓者預教育

作為一種全新的培訓方式,VR培訓對講師的操作技能、適應能力都有更高的要求。首先,講師必須瞭解VR技術原理,熟練操作相關設備,並對培訓內容有充分瞭解,最好由企業內部參與VR技術開發的相關人員擔任。其次,課前準備要細緻。講師要提前熟悉擬展示給學員的任務情景,最好親自佩戴VR設備預演幾遍,看是否能達到培訓的預期目標。要提前準備好備用方案,儘量避免培訓教學過程中信號傳輸、設備故障等問題,以免影響受訓者人機交互體驗。

對於受訓者而言,多數企業的員工沒有VR培訓的經驗,會存在心理恐懼,部分老員工甚至會排斥VR培訓。為此,在授課之前,企業可以先安排員工學習VR技術的相關知識,提前預熱,培養興趣和好奇心,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消除排斥心理,增加參與熱情。

4.現場演示與員工實際操作

講師現場演示可以讓受訓者快速掌握VR培訓的相關技術,增強培訓效果。現場演示的要點一般包括:

(1)VR設備的使用方法,如設備啟動,立體眼鏡、操作杆、資料手套、頭盔、上衣的正確穿戴及使用方式,以及設備關閉、收納方式等。

(2)相關生產工藝及原理展示。講師首先通過高配置的電腦埠展示生產的全部流程,讓受訓者形成整體概念;接著通過VR發出端,向受訓者展示各分流程的工作原理。

(3)具體操作演示。以空調組裝為例,講師佩戴資料手套,先將虛擬情景中的一台完整的空調拆卸成底盤、水盤、水泵組件、冷凝器、散熱下風道組件、中隔板、接水盤、蒸發器、出上風道組件、電器盒等零部件,再按照正確的順序將以上部件組裝成一台成品,其動作可以細緻到擰、拆一顆螺絲釘。在拆裝的過程中,導師一邊演示,一邊為受訓者講解細節與難點。

講師演示完畢後,受訓者需要佩戴立體眼鏡、資料頭盔和資料手套,在虛擬場景中接觸各種零部件,根據之前所學以及自己大腦中構建的知識體系,獨自進行設備的製造、拆解與組裝。前期的實際操作,講師與受訓者要沉浸在同一虛擬實境場景中,根據需要即時指導。

5. 培訓效果評估

VR培訓結束後,需要對受訓者群體進行整體效果評估。評估可採用“前測後測——對照組設計”方法,即將擬培訓員工隨機分成兩組,分別記為培訓組和對照組。培訓組採用VR培訓方法,對照組採用傳統培訓方法。在培訓前、後分別對兩組員工的操作技能進行測試,得到四組測試結果:

培訓前實驗組平均成績(記為A)、培訓後實驗組平均成績(記為B)、培訓前對照組平均成績(記為C)和培訓後對照組平均成績(記為D)。若資料A與B沒有顯著差異,而資料C與D有顯著差異,則可認為這種差異是由不同培訓方法所致,從而評估此次培訓的效果,見表。

三、VR培訓的適用

將VR技術運用於員工培訓是一次開創性嘗試,企業需要結合自身規模、行業特點和培訓預算等要素,綜合考量引進與否。就目前而言,VR培訓主要適用於以下行業和領域:

1、高危行業

VR技術可虛擬實境場景,有效規避現場操作風險,廣泛適用于高危行業,如煤炭井下採掘、航天器駕駛、軌道交通、水泥生產、電力系統操作、深海作業、消防員火場救災等。

2、醫療行業

VR技術的高度模擬性,可以將人體器官生動形象地呈現出來,供受訓者反復練習,快速提升臨床操作水準。

3、大規模加工製造業

加工製造企業工藝複雜,操作性強,對員工的動手能力要求高。VR技術的引入,可有效解決傳統培訓方式實操性不足的缺陷,且培訓過程無材料耗損,特別適用於一線員工技能培訓,如空調組裝、汽車製造等。

4、建築業與城市交通規劃行業

VR技術不受時空限制,將之應用於建築設計和交通規劃設計,專案尚未建設即可領略建成後的效果,便於事前做出評判。

作者單位 河海大學商學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