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世界第一爛片爆紅,最大看點竟是導演的屁股

大約在15年前, 影史曾誕生過一部絕無僅有, 不可複製的史詩級魔幻現實主義大爛片——《房間》

不是那部助女主布麗·拉爾森拿下奧斯卡的《房間》(《Room》), 而是《The Room》。

海報是醬紫的:

這經典的男主中央占大頭+配角小頭兩邊靠的海報畫風, 有沒有讓你想起某部國產“經典”?

沒錯, 由托米·韋素執導的《房間》, 與wuli畢志飛導演的《逐夢影視圈》一樣, 都是自費、自編、自導、自演的一部自戳雙目級大爛片。

一個豆瓣2.1,

一個IMDb3.6:

但與碰瓷豆瓣、碰瓷SNH48的畢志飛不同, 托米·韋素的爛, 已經爛出風格爛出水準。 爛中竟隱隱透出一股玄妙致命的吸引力……

這部《房間》在剛出世之際被罵成狗, 他本人也成為業界和大眾嘲笑調侃的對象, 甚至因為抽搐式的浮誇表演被稱為“猥瑣叔”。

然而多年以後, 竟然有人為電影平反了——

大家紛紛從這部爛片中品出了一絲清奇的味道。

世界各地午夜場場場爆滿, 觀眾一刷再刷, 對片中經典臺詞如數家珍(因為實在都太簡單太好記了):

托米·韋素所帶給人的吸引力, 多半都是——

天啊他好蠢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但為什麼我停不下來啊啊啊啊?!!!

的心情。

《房間》的故事很簡單:

男主Johnny是個成功的銀行家, 事業成功, 與人為善, 對自己的未婚妻Lisa和好友Mark都很熱情。

直到有一天他發現, 未婚妻竟然和自己最好的朋友有一腿……

晴!天!霹!靂!他該如何面對這該死的愛情和背後的陰謀?

就是這種一毛錢可以寫八段的狗血劇情, 本身並沒什麼好聊的。

但影片的精髓這與, 托米·韋素貢獻的各種靈魂出竅級演技:

這是他臨死以前的“絕望”表情,只覺得他死得其所

常常在歇斯底里與平靜打招呼之間進行一秒瞬切:

滿室滿庭莫名其妙的勺子相框:

為什麼是勺子???

一群人西裝革履:

地出門玩扔球遊戲:

其他配角自然也一同演技掉線——

當親人說出“我得了乳腺癌”時,對面的反應就跟聽到“我去年織那件毛衣腋下開線了”一樣……

內心毫無波動,甚至有點想喝咖啡。

雖然,《房間》的爛是不以人類意志為轉移的爛,但不可否認,這部戲實在太多謎團,太過於魔性……

乃至至今為止,仍促使一批又一批觀眾前赴後繼地解構、探索,並為之傾倒、迷醉。

大家千言萬語只想匯成一句話:

導演為啥要拍這麼一部電影來與世人同歸於盡?!

去年,就有人圍繞《房間》出了一部偽記錄電影,由腐蘭蘭自導自演的——

《災難藝術家》

這部電影的主旨就是:

帶你回望爛片之神托米·韋素的前世今生……

本片的主角托米與葛列格,以今天的眼光而言,就是單純在演藝方面毫無才華,毫無天賦,卻死不承認的傢伙。

然而在1998年那個夏天,人們還不確定這個事實。

他們就這樣在人海中找到了彼此,覺得從此可以踏浪江湖,逐夢演藝圈:

他們會一起在餐廳裡對臺詞,一秒入戲。

完全不顧周遭食客的目光有多嫌棄:

對他們演技的詮釋,這位小哥的表情可以說很傳神了:

此時的葛列格才19歲。

沒有建構系統的世界觀,甚至連單純分辨好與不好的能力都沒有。

縱然周圍人都用“MDZZ”的眼神看托米,他也會理解成這是天才不被世人理解的那種孤高。

為了能更好地實現夢想,托米建議葛列格跟自己一起去洛杉磯。

他在那兒買了套大房子,一個人住,房子還蠻大的哦:

哎唷~不要啦!托哥~

以今天來說,怎麼看怎麼可疑的邀約,當時的葛列格卻並不在乎。

他迅速告別老媽,背上那行裝,坐上托米的小轎車,愉快地奔赴他地處洛杉磯的家。

你清醒一點啊!托米老媽此刻內心一萬句MMP:

不過真到地方以後,葛列格卻注意到一個大問題:

這個家只有一間臥室,到時候怎麼睡呢?

官方賣腐,最為致命。

不過放心,你期待的畫面不會發生。

他們只擁有比純潔心靈還純潔的男男友誼。

雖說胸懷宏圖大志,但大志不一定能獲得行業肯定。

之後的日子,他們到處試鏡,接連碰壁,沒一部電影願意要他們。

托米更絕,還自帶詭異卻摸不著出處的嚴重口音,重到讓導演露出這種表情:

他以為自己是個光芒萬丈的天選主角,可導演評委們卻覺得他更適合去演反派,隨便一站就能嚇哭小朋友的那種:

終於有一天,托米整個人被diss到心態崩了,徹底放棄靠試鏡拍電影的想法。

但暖心的葛列格鼓勵了他,為他指了一條不見天日的明路:

沒人找你演戲,大不了自己拍呀!

有錢不是可以為所欲為嗎!

托米幡然醒悟,當即就動筆寫起了劇本。

雖然他還不知道劇本應該怎麼寫。

有錢任性,買買買!

買攝像機:

不知道該買哪種,就都買!

招募演員、工作人員:

確定你們是拍正經電影???

他怎麼辦到的?!能一次性騙到這麼多人?!?!

一開始,大家兢兢業業地拍戲。

但很快,場記老師覺察到問題了——

這它喵的拍都是些什麼鬼東西?

甚至懷疑自己遭遇詐騙,還特意跑去銀行,查詢當初托米開出的是不是空頭支票。

然而很遺憾的,並不是:

他真特喵的是個24K純有錢人啊

比他是個騙子還令人絕望

可有錢歸有錢,托米演技之爛,已經突破人類極限,甚至懷疑他是不是故意的(顯然並不是……)。

這麼一句臺詞:

托米給你演67遍……

整個劇組都背下來了,只有他背不下來。

在一段比較嚴肅的情節裡, 別人講了一個有點嚴肅的故事,托米聽完總是會莫名其妙發出魔性的笑聲:

每一次!每一次!沒有他聽完之後不笑的cut!

導致劇組最後只能把各種魔性笑聲剪到正片裡去:

“托米為什麼突然要笑”這個問題,應該也算得上《房間》N大未解之謎之一了吧?

拍攝船戲的時候更過分——

托米一根筋地認定“自己的屁股是這部戲最大的賣點”,還在片場肆無忌憚露尻:

可真和女演員辦事時,他又懟得太上去了,連妹紙都看不下去提醒他……

怎麼說,感覺有點蠢得可憐

此處高度還原了當年《房間》中那段船戲災難:

而托米糟糕且生疏的手法,也讓萬千觀眾有理由相信:

此人拍戲時必然還保持著solo之身,是個比5100礦泉水還純的處男。

潛規則?

不存在的。

最後一場自殺戲——

托米飲彈身亡後,不知為何他又詐屍,坐起來拽著女主角的裙子爆哭:

死都死了,居然還嫌自己死得不夠悲痛?!

不過這次還好,他總算聽進去建議了。

因為第二遍拍攝,他選擇了首先蹂躪裙子,拿它在光滑的胯下摩擦:

然後再自殺……

終於,經歷了58天拍攝,與8個月後期製作,這部散發著腐敗榴槤味的《房間》,總算是面世了!

宣傳看板當然依舊由托米掏腰包租用:

正式首映那天,影院坐滿了人,除了普通觀眾外,《房間》劇組全員也盡數到齊。

估計他們也好奇,究竟拍出個什麼鬼吧?

結果不出所料——

電影爛爆了!

從剪輯到劇情到臺詞到演技到人物關係,全部嚴重放飛自我,觀賞體驗堪比災難。

巴特——

影片中段部分,神奇地出現轉折。

那些蠢蠢的橋段,竟讓人忍不住想笑,而且是持續密集的爆笑。

付蘭蘭將托米癲狂的演技還原得太到位了哈哈哈哈!

越往後看越控幾不了記幾,現場氣氛嗨到爆。

尤其是演到托米自殺那場戲:

沒人覺得悲傷,反而一致打call:

看見主角飲彈自盡,觀眾更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與歡呼聲。

正如葛列格所言——

這恐怕是連希區柯克都未曾享有的待遇。

我們無法否認,《房間》不管流傳多少年、收穫多少粉絲、創造多少票房奇跡、帶來多少快樂,都改變不了它是一部爛片的事實。

不過這種“爛”,卻與資本市場催生的爛片之間有本質差別。

後者選流量為主演,拿行銷炒作為自己正名,支出大頭在於片酬,致使劇本和服化道能省則省,盡是敷衍。

他們不在意觀眾的看法,最終目的只賺錢或者洗錢,故不在乎吃相多難看,更不在乎自己多平庸。

至於《房間》呢,沒人會覺得托米·韋素打算從中賺到錢,因為他壓根不差錢,錢袋子就是個無底洞,隨便砸不帶心疼的。

整個攝製過程,托米不僅自費拍攝,自費廣告,甚至自費放映兩周。

對托米和葛列格來說,演戲不是謀生的手段,是藝術創作,是為了認真地“把靈魂擺給觀眾看”。

所以這部《房間》沒有敷衍,它只是有些笨拙罷了。

笨拙地極其認真,充滿勇氣,甚至帶有一點傲慢與魔性。

畢竟不是誰都能說出“我的屁股就是賣點”這種話的……

顯而易見,托米對電影是真愛。

包括他片場的一眾演員+工作人員,同樣對電影是真愛。

片中有個片段,葛列格問一個配角“你怎麼忍受得了每天長途奔波,跑來這種劇組演這種角色的”?

她的回答是:

哪怕在片場最糟糕的一天,

也好過在其它地方最好的一天。

所謂有“信念感”的藝人,應該就是這般模樣吧?

儘管,他對表演一無所知……

值得一提的是,《災難藝術家》的導演兼主演付蘭蘭(詹姆斯·弗蘭科)找來弟弟戴夫·弗蘭科,重現了托米演藝生涯的“豐功偉績”。

從托米渣到令人震驚的演技,到他對狗血劇情的執念,再到他對綠幕技術的瞎使用,以及他對影片上映的執著……

付蘭蘭放飛自我的演出,真的和托米自身又傻又癲的氣質非常吻合。

有些表情簡直一個模子摳上去的……

《災難藝術家》上映之後,在北美大獲好評。

這種把“爛導演拍爛片的全過程”搬上大銀幕的方式,產生了一種奇妙的化學反應。令瞭解《房間》和托米·韋素的人笑到不能自已。

當托米本尊出現的那一刻,觀眾們沸騰了……

一個不在意別人嘲笑、堅持用生命去拍爛片的人,也算是誠心誠意地在“逐夢演藝圈”吧……

說到這兒,院長想起來去年那部國產《逐夢演藝圈》,信念貌似也挺足的……

9月22日退出院線以後,居然死性不改換到大年初一上映,並特意為此精心設計了海報。

一款號稱美工跑路,預算緊張,為此斥鉅資手繪+貼紙的海報:

導演這波操作很騷哦,還會反炒了呦。

很明顯,《房間》給了它很大啟發,現在人家都開始主打“無厘頭”元素了……

給畢導鼓鼓掌。

通過兩部電影的對比,我仿佛發現了一個真理:

有錢不一定能為所欲為,但,不要臉可能真的天下無敵。

這是他臨死以前的“絕望”表情,只覺得他死得其所

常常在歇斯底里與平靜打招呼之間進行一秒瞬切:

滿室滿庭莫名其妙的勺子相框:

為什麼是勺子???

一群人西裝革履:

地出門玩扔球遊戲:

其他配角自然也一同演技掉線——

當親人說出“我得了乳腺癌”時,對面的反應就跟聽到“我去年織那件毛衣腋下開線了”一樣……

內心毫無波動,甚至有點想喝咖啡。

雖然,《房間》的爛是不以人類意志為轉移的爛,但不可否認,這部戲實在太多謎團,太過於魔性……

乃至至今為止,仍促使一批又一批觀眾前赴後繼地解構、探索,並為之傾倒、迷醉。

大家千言萬語只想匯成一句話:

導演為啥要拍這麼一部電影來與世人同歸於盡?!

去年,就有人圍繞《房間》出了一部偽記錄電影,由腐蘭蘭自導自演的——

《災難藝術家》

這部電影的主旨就是:

帶你回望爛片之神托米·韋素的前世今生……

本片的主角托米與葛列格,以今天的眼光而言,就是單純在演藝方面毫無才華,毫無天賦,卻死不承認的傢伙。

然而在1998年那個夏天,人們還不確定這個事實。

他們就這樣在人海中找到了彼此,覺得從此可以踏浪江湖,逐夢演藝圈:

他們會一起在餐廳裡對臺詞,一秒入戲。

完全不顧周遭食客的目光有多嫌棄:

對他們演技的詮釋,這位小哥的表情可以說很傳神了:

此時的葛列格才19歲。

沒有建構系統的世界觀,甚至連單純分辨好與不好的能力都沒有。

縱然周圍人都用“MDZZ”的眼神看托米,他也會理解成這是天才不被世人理解的那種孤高。

為了能更好地實現夢想,托米建議葛列格跟自己一起去洛杉磯。

他在那兒買了套大房子,一個人住,房子還蠻大的哦:

哎唷~不要啦!托哥~

以今天來說,怎麼看怎麼可疑的邀約,當時的葛列格卻並不在乎。

他迅速告別老媽,背上那行裝,坐上托米的小轎車,愉快地奔赴他地處洛杉磯的家。

你清醒一點啊!托米老媽此刻內心一萬句MMP:

不過真到地方以後,葛列格卻注意到一個大問題:

這個家只有一間臥室,到時候怎麼睡呢?

官方賣腐,最為致命。

不過放心,你期待的畫面不會發生。

他們只擁有比純潔心靈還純潔的男男友誼。

雖說胸懷宏圖大志,但大志不一定能獲得行業肯定。

之後的日子,他們到處試鏡,接連碰壁,沒一部電影願意要他們。

托米更絕,還自帶詭異卻摸不著出處的嚴重口音,重到讓導演露出這種表情:

他以為自己是個光芒萬丈的天選主角,可導演評委們卻覺得他更適合去演反派,隨便一站就能嚇哭小朋友的那種:

終於有一天,托米整個人被diss到心態崩了,徹底放棄靠試鏡拍電影的想法。

但暖心的葛列格鼓勵了他,為他指了一條不見天日的明路:

沒人找你演戲,大不了自己拍呀!

有錢不是可以為所欲為嗎!

托米幡然醒悟,當即就動筆寫起了劇本。

雖然他還不知道劇本應該怎麼寫。

有錢任性,買買買!

買攝像機:

不知道該買哪種,就都買!

招募演員、工作人員:

確定你們是拍正經電影???

他怎麼辦到的?!能一次性騙到這麼多人?!?!

一開始,大家兢兢業業地拍戲。

但很快,場記老師覺察到問題了——

這它喵的拍都是些什麼鬼東西?

甚至懷疑自己遭遇詐騙,還特意跑去銀行,查詢當初托米開出的是不是空頭支票。

然而很遺憾的,並不是:

他真特喵的是個24K純有錢人啊

比他是個騙子還令人絕望

可有錢歸有錢,托米演技之爛,已經突破人類極限,甚至懷疑他是不是故意的(顯然並不是……)。

這麼一句臺詞:

托米給你演67遍……

整個劇組都背下來了,只有他背不下來。

在一段比較嚴肅的情節裡, 別人講了一個有點嚴肅的故事,托米聽完總是會莫名其妙發出魔性的笑聲:

每一次!每一次!沒有他聽完之後不笑的cut!

導致劇組最後只能把各種魔性笑聲剪到正片裡去:

“托米為什麼突然要笑”這個問題,應該也算得上《房間》N大未解之謎之一了吧?

拍攝船戲的時候更過分——

托米一根筋地認定“自己的屁股是這部戲最大的賣點”,還在片場肆無忌憚露尻:

可真和女演員辦事時,他又懟得太上去了,連妹紙都看不下去提醒他……

怎麼說,感覺有點蠢得可憐

此處高度還原了當年《房間》中那段船戲災難:

而托米糟糕且生疏的手法,也讓萬千觀眾有理由相信:

此人拍戲時必然還保持著solo之身,是個比5100礦泉水還純的處男。

潛規則?

不存在的。

最後一場自殺戲——

托米飲彈身亡後,不知為何他又詐屍,坐起來拽著女主角的裙子爆哭:

死都死了,居然還嫌自己死得不夠悲痛?!

不過這次還好,他總算聽進去建議了。

因為第二遍拍攝,他選擇了首先蹂躪裙子,拿它在光滑的胯下摩擦:

然後再自殺……

終於,經歷了58天拍攝,與8個月後期製作,這部散發著腐敗榴槤味的《房間》,總算是面世了!

宣傳看板當然依舊由托米掏腰包租用:

正式首映那天,影院坐滿了人,除了普通觀眾外,《房間》劇組全員也盡數到齊。

估計他們也好奇,究竟拍出個什麼鬼吧?

結果不出所料——

電影爛爆了!

從剪輯到劇情到臺詞到演技到人物關係,全部嚴重放飛自我,觀賞體驗堪比災難。

巴特——

影片中段部分,神奇地出現轉折。

那些蠢蠢的橋段,竟讓人忍不住想笑,而且是持續密集的爆笑。

付蘭蘭將托米癲狂的演技還原得太到位了哈哈哈哈!

越往後看越控幾不了記幾,現場氣氛嗨到爆。

尤其是演到托米自殺那場戲:

沒人覺得悲傷,反而一致打call:

看見主角飲彈自盡,觀眾更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與歡呼聲。

正如葛列格所言——

這恐怕是連希區柯克都未曾享有的待遇。

我們無法否認,《房間》不管流傳多少年、收穫多少粉絲、創造多少票房奇跡、帶來多少快樂,都改變不了它是一部爛片的事實。

不過這種“爛”,卻與資本市場催生的爛片之間有本質差別。

後者選流量為主演,拿行銷炒作為自己正名,支出大頭在於片酬,致使劇本和服化道能省則省,盡是敷衍。

他們不在意觀眾的看法,最終目的只賺錢或者洗錢,故不在乎吃相多難看,更不在乎自己多平庸。

至於《房間》呢,沒人會覺得托米·韋素打算從中賺到錢,因為他壓根不差錢,錢袋子就是個無底洞,隨便砸不帶心疼的。

整個攝製過程,托米不僅自費拍攝,自費廣告,甚至自費放映兩周。

對托米和葛列格來說,演戲不是謀生的手段,是藝術創作,是為了認真地“把靈魂擺給觀眾看”。

所以這部《房間》沒有敷衍,它只是有些笨拙罷了。

笨拙地極其認真,充滿勇氣,甚至帶有一點傲慢與魔性。

畢竟不是誰都能說出“我的屁股就是賣點”這種話的……

顯而易見,托米對電影是真愛。

包括他片場的一眾演員+工作人員,同樣對電影是真愛。

片中有個片段,葛列格問一個配角“你怎麼忍受得了每天長途奔波,跑來這種劇組演這種角色的”?

她的回答是:

哪怕在片場最糟糕的一天,

也好過在其它地方最好的一天。

所謂有“信念感”的藝人,應該就是這般模樣吧?

儘管,他對表演一無所知……

值得一提的是,《災難藝術家》的導演兼主演付蘭蘭(詹姆斯·弗蘭科)找來弟弟戴夫·弗蘭科,重現了托米演藝生涯的“豐功偉績”。

從托米渣到令人震驚的演技,到他對狗血劇情的執念,再到他對綠幕技術的瞎使用,以及他對影片上映的執著……

付蘭蘭放飛自我的演出,真的和托米自身又傻又癲的氣質非常吻合。

有些表情簡直一個模子摳上去的……

《災難藝術家》上映之後,在北美大獲好評。

這種把“爛導演拍爛片的全過程”搬上大銀幕的方式,產生了一種奇妙的化學反應。令瞭解《房間》和托米·韋素的人笑到不能自已。

當托米本尊出現的那一刻,觀眾們沸騰了……

一個不在意別人嘲笑、堅持用生命去拍爛片的人,也算是誠心誠意地在“逐夢演藝圈”吧……

說到這兒,院長想起來去年那部國產《逐夢演藝圈》,信念貌似也挺足的……

9月22日退出院線以後,居然死性不改換到大年初一上映,並特意為此精心設計了海報。

一款號稱美工跑路,預算緊張,為此斥鉅資手繪+貼紙的海報:

導演這波操作很騷哦,還會反炒了呦。

很明顯,《房間》給了它很大啟發,現在人家都開始主打“無厘頭”元素了……

給畢導鼓鼓掌。

通過兩部電影的對比,我仿佛發現了一個真理:

有錢不一定能為所欲為,但,不要臉可能真的天下無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