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楷書“口”形結構分類

留言、關注、加微信即可獲國家級書法註冊教師資格證, 限量, 欲領從速。 趕緊在評論區互動吧!

楷書中“口”形結構的變化, 主要在“口”的左上角與右下角兩個部位。

一、左上角。 分為“連死”與“開口”兩種情況。

1.“連死”, 即兩橫兩豎一絲不苟的連死。

2. “開口”,也叫“透氣”。 以此調節字的“死”與“活”。 寫大字時, 筆劃較粗, 黑多白少, 這時要儘量避免“透氣”, 以免因此改變字形。

3. 空口的左豎, 也要適當向下拉長, “管住”下橫。

二、右下角。 看口形結構的右下角, 又有兩種情況:空口與滿口。

1. 空口。 口內沒有任何筆劃的口字是空口。 其右下角應為“橫托豎”。

2. 滿口。 口內有任何筆劃都叫滿口, 其右下角應為“豎包橫”。

以上是在“口形”結構獨立存在或出現在字的下部、其下再無其它結構時的規律。

“滿口”獨立存在, 或出現在字的下部時, 其右下角可以右豎比左豎長, 使之“豎包橫”;“滿口”如出現在字的上部或中部、其下還有其它筆劃時, 既不能左下角“豎管橫”, 又不能右下角“豎包橫”, 而要左右平齊, 使之“底平”, 以便與下邊的部分相接。

有的人不明確這一點, 或個人書寫習慣使然, 在“滿口”出現在字的上部和中部時, 依然拉長右豎, 使右下角“豎包橫”, 造成上下兩部分之間的空間不平衡。

這種情況有悖字理, 出錯者較多。

書寫口形結構最容易出現的問題是:1.混淆空口與滿口的不同姿態, 2.不明確口形結構在漢字中不同位置的不同形態。

細節決定成敗。 不認真觀察和研究字的細部結構, 就容易出現令人遺憾的錯誤。 口形結構就是極易出錯的部位。 在現在通行的某種印刷字形檔中, 就有這種寫錯的字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