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怎樣給孩子選擇運動項目?聽聽美國專家怎麼說

導語

寒假即將來臨, 很多家長都會給孩子選擇各種興趣班、培訓班等來填充孩子的寒假時間。

運動就是家長的其中一個選擇, 畢竟現在孩子的身體健康也是頭等大事。

可是, 什麼類型的運動比較合適自家的孩子?幾歲開始運動比較好?你是讓孩子自己選擇還是你幫他們選?競爭類的運動對小孩子來說好不好?小朋友玩了幾次說不想去了怎麼辦。 。 。

我想很多家長都有類似的疑惑。

今天, 就讓我們一起來聽聽美國兒童運動專家Doreen Bolhuis的見解。

美國兒童運動專家:Doreen Bolhuis

一位擁有35年美國國內及國際體育教學經驗的教練/老師, 曾是美國青少年體操隊奧林匹克委員會的委員。

三十多年來, Doreen 成功創建和經營了一家為孩子們提供多種運動項目和培訓的公司(Gymco Inc.)。

長年全身心地致力於鼓勵兒童的早期運動, Doreen 因此多次被美國媒體邀請(包括 CNN, The Today Show, Good Morning America, The N.Y Times)分享如何培養孩子的體能素養。

Doreen 目前還是 Aquinas College 體育與健康系的兼職教授。

家長該如何給小朋友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

如果孩子還處於幼齡階段, 家長的重點應該不是在選擇哪項運動上。 這個階段的重點是讓孩子們參與各種各樣的活動, 廣泛發展小朋友的各種身體技能,

這樣他們可以在未來自信地參與任何一項運動。 我把這個稱為“體能素養”, 這和大腦的“學術素養”很類似。

我們都知道, 小朋友想要在未來出類拔萃, 必須先廣泛學習各種知識, 打好堅實的基礎。 沒有家長會在孩子4歲, 6歲, 甚至9歲時就考慮選擇未來的專業, 因為我們都知道, 只有奠定好孩子堅實的學習能力, 他們才有能力在未來自由選擇感興趣的職業發展。 體能的發展也是一樣, 從小讓孩子在各種身體技能上打好基礎, 未來他們才可以在他們喜歡的運動項目上出類拔萃。

總結:小朋友還小時, 選什麼運動專案不是重點, 打好身體基礎才是重點。 怎麼打好基礎?鼓勵他們參加各種不同的運動/活動, 全面發展小朋友的各種技能(比如跳,

跑, 平衡, 翻滾, 爬, 接球扔球踢球等等), 有了好的基礎, 等他們長大一些, 就可以自信地選擇喜歡的項目。

家長應不應該“推”自己熱愛的體育項目給孩子?

和孩子一起參加你喜歡的運動項目, 這是一個很好的主意!因為這將你和孩子的一段快樂又健康的親子時間。

家長言傳身教的重要一條是給孩子展示你健康的生活方式, 而一起運動是最好的方式之一。

有一點我們要知道, 幼年時期參與運動的重點是參與, 而不是競爭。 因為, 小朋友還小的時候真的不懂/不在意輸贏, 只要成為行動的一部分, 他們就很開心。 你有沒有看過5歲孩子們的足球賽?孩子們像是“蜂巢”一樣圍繞著球轉哈, 踢到球就很開心了。 小朋友還無法理解真正的競爭, 什麼是戰略, 位置, 為什麼這些很重要。

所以, 還是那句話, 家長在這方面可以為孩子做的最好的事, 就是幫助他們發展廣泛的身體技能, 讓他們體驗運動的樂趣。 這些幼年的美好經歷, 會讓小朋友在未來的漫長生活裡對運動充滿自信, 還能享受運動帶來的樂趣。

總結:和孩子一起玩家長個人喜歡的運動,絕對是個好主意。孩子還小時,讓孩子體驗運動的快樂,鍛煉身體的同時愛上運動,遠比讓他們參與競爭重要的多。

小朋友參加了幾次運動後說“不想去了”怎麼辦?如何讓小朋友對運動保持持續的熱情?

在讓孩子參加任何運動之前,家長應該先瞭解一下這項運動需要什麼程度的commitment,還有教練的教學風格是怎樣的。比如說,你8歲的兒子說想踢足球,但他是不是願意每週4天,每天2小時參加練習?或者,他的意思是否只是希望爸爸陪他去公園踢球玩?

一個孩子能對一項運動有持續的興趣,那麼這項運動對他來說一定是有挑戰,有創意和樂趣的。孩子們喜歡學習新東西,喜歡想像,喜歡社交和保持活躍的狀態。如果孩子跟你抱怨說“很無聊”,或者說“不想去”,你應該去考察一下那個學習/運動環境。那裡能不能滿足他們的“挑戰,創意和樂趣”的發展需求?教練/老師是否常常鼓勵和支持他們?有沒有創意?有沒有熱情?好的教練/老師應該能提供給孩子們適當的循序漸進的挑戰,並幫助他們逐步征服這些挑戰。

總結:小朋友發生“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情況和他們的大腦發育有關,讓他們對一件事保持持續的熱情,這件事必須要有“挑戰,創意和樂趣”。當他們說“不想去了”的時候不妨瞭解一下原因是什麼,好的老師/教練真的太重要了。

只有那些讓孩子覺得“好玩”的運動才會最終轉化為熱情嗎?

孩子童年參與的運動就應該選那些對他們來說“好玩的”活動。好玩/樂趣是小朋友參與的最大動機。好的家長和老師不僅瞭解這個特點,還會用它來引導孩子學習。

家長幫助孩子建立充分的體能素養的辦法,就是讓他們玩各種運動,比如後院遊戲,去各種遊樂場玩,參加運動課程和團體遊戲等等。這些體驗還能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和獨立。

大多數孩子在未來並不會成為職業運動員,但是,所有的孩子都應該早早瞭解,運動是一種快樂,健康和積極的生活方式。

總結:想要讓孩子養成愛運動的習慣,增進體能,唯一的辦法是讓他們先體會運動的快樂,對他們來說就是,“各種玩,玩得開心”。

有哪些運動你會推薦給所有的孩子?

所有的孩子都應該學拋球接球,跳繩,踢,滾,轉圈,游泳,滑板,騎自行車,高爾夫,滑冰等等。培養這些技能要早,別等到他們有了自我意識後才學,因為這時候他們可能會因為自己技能缺乏而尷尬。這種情況一旦發生,孩子們發現自己是旁觀者,而不是參與者。

信心來自於能力,那些擁有廣泛的運動技能的孩子不僅在體能,而且在情緒和認知上都很強大和自信。

總結:對於小朋友來說,選擇合適的運動不是重點,而是要讓他們盡可能的參與多種運動。尤其那些“很多小朋友都會”的專案一定要玩一玩,比如騎車,游泳,踢球,滑板之類。

讓孩子在戶外自由玩耍是不是和參加運動一樣有益?

自由玩耍是孩子身體和社交能力發展的重要方式,和參加具體的運動項目同樣重要,就好像數學和閱讀,對於認知能力來說都很重要。總之,兒童時期培養孩子體能素養的重點就是發展廣泛的技能,為未來打好堅實的基礎。

什麼年齡可以開始讓孩子參與有競爭的運動?

一般來說,中學是比較理想的階段,讓孩子們開始競爭類的運動。如果他們在小時候就奠定了良好的身體體能,等他們大一點之後,就可以自信地通過競爭來測試這些技能了。那時候,他們已經能理解什麼是競爭的策略,他們已經建立的自信也可以幫助他們對抗競爭的壓力。

“人的身體大約需要20年才能達到最終的尺寸,而95%的大腦和中樞神經系統到7歲才完全形成,大多數的成長發生在生命最早的4年。在這個時期,細胞生成並以支援神經肌肉協調的方式連結起來(by Tom Farrey)。” 大腦和身體的發展使得童年時期成為理想的發展各種身體技能的時期,但如果過早地把重點放在競爭/結果上,可能會阻礙技能的發展。

總結:讓孩子體會運動的快樂、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我們可以給予孩子的一份受益終生的禮物。

還能享受運動帶來的樂趣。

總結:和孩子一起玩家長個人喜歡的運動,絕對是個好主意。孩子還小時,讓孩子體驗運動的快樂,鍛煉身體的同時愛上運動,遠比讓他們參與競爭重要的多。

小朋友參加了幾次運動後說“不想去了”怎麼辦?如何讓小朋友對運動保持持續的熱情?

在讓孩子參加任何運動之前,家長應該先瞭解一下這項運動需要什麼程度的commitment,還有教練的教學風格是怎樣的。比如說,你8歲的兒子說想踢足球,但他是不是願意每週4天,每天2小時參加練習?或者,他的意思是否只是希望爸爸陪他去公園踢球玩?

一個孩子能對一項運動有持續的興趣,那麼這項運動對他來說一定是有挑戰,有創意和樂趣的。孩子們喜歡學習新東西,喜歡想像,喜歡社交和保持活躍的狀態。如果孩子跟你抱怨說“很無聊”,或者說“不想去”,你應該去考察一下那個學習/運動環境。那裡能不能滿足他們的“挑戰,創意和樂趣”的發展需求?教練/老師是否常常鼓勵和支持他們?有沒有創意?有沒有熱情?好的教練/老師應該能提供給孩子們適當的循序漸進的挑戰,並幫助他們逐步征服這些挑戰。

總結:小朋友發生“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情況和他們的大腦發育有關,讓他們對一件事保持持續的熱情,這件事必須要有“挑戰,創意和樂趣”。當他們說“不想去了”的時候不妨瞭解一下原因是什麼,好的老師/教練真的太重要了。

只有那些讓孩子覺得“好玩”的運動才會最終轉化為熱情嗎?

孩子童年參與的運動就應該選那些對他們來說“好玩的”活動。好玩/樂趣是小朋友參與的最大動機。好的家長和老師不僅瞭解這個特點,還會用它來引導孩子學習。

家長幫助孩子建立充分的體能素養的辦法,就是讓他們玩各種運動,比如後院遊戲,去各種遊樂場玩,參加運動課程和團體遊戲等等。這些體驗還能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和獨立。

大多數孩子在未來並不會成為職業運動員,但是,所有的孩子都應該早早瞭解,運動是一種快樂,健康和積極的生活方式。

總結:想要讓孩子養成愛運動的習慣,增進體能,唯一的辦法是讓他們先體會運動的快樂,對他們來說就是,“各種玩,玩得開心”。

有哪些運動你會推薦給所有的孩子?

所有的孩子都應該學拋球接球,跳繩,踢,滾,轉圈,游泳,滑板,騎自行車,高爾夫,滑冰等等。培養這些技能要早,別等到他們有了自我意識後才學,因為這時候他們可能會因為自己技能缺乏而尷尬。這種情況一旦發生,孩子們發現自己是旁觀者,而不是參與者。

信心來自於能力,那些擁有廣泛的運動技能的孩子不僅在體能,而且在情緒和認知上都很強大和自信。

總結:對於小朋友來說,選擇合適的運動不是重點,而是要讓他們盡可能的參與多種運動。尤其那些“很多小朋友都會”的專案一定要玩一玩,比如騎車,游泳,踢球,滑板之類。

讓孩子在戶外自由玩耍是不是和參加運動一樣有益?

自由玩耍是孩子身體和社交能力發展的重要方式,和參加具體的運動項目同樣重要,就好像數學和閱讀,對於認知能力來說都很重要。總之,兒童時期培養孩子體能素養的重點就是發展廣泛的技能,為未來打好堅實的基礎。

什麼年齡可以開始讓孩子參與有競爭的運動?

一般來說,中學是比較理想的階段,讓孩子們開始競爭類的運動。如果他們在小時候就奠定了良好的身體體能,等他們大一點之後,就可以自信地通過競爭來測試這些技能了。那時候,他們已經能理解什麼是競爭的策略,他們已經建立的自信也可以幫助他們對抗競爭的壓力。

“人的身體大約需要20年才能達到最終的尺寸,而95%的大腦和中樞神經系統到7歲才完全形成,大多數的成長發生在生命最早的4年。在這個時期,細胞生成並以支援神經肌肉協調的方式連結起來(by Tom Farrey)。” 大腦和身體的發展使得童年時期成為理想的發展各種身體技能的時期,但如果過早地把重點放在競爭/結果上,可能會阻礙技能的發展。

總結:讓孩子體會運動的快樂、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我們可以給予孩子的一份受益終生的禮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