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早期乳腺癌的新輔助放療 vs 輔助放療

早期乳腺癌的標準治療方案為保乳術/改良根治術+淋巴結活檢/清掃, 序貫瘤床和全乳的輔助放療。 輔助放療顯著減少了乳腺癌的復發風險。 對於腋窩淋巴結陽性, 或T3-4腫瘤來說, 需要進行術後的胸壁+腋窩淋巴結放療。

在局部進展期乳腺癌中, 術前新輔助放化療可以達到使不可手術患者降期, 提供手術機會的作用。 最近有研究表明, 由於CTV較小, 接受新輔助加速部分乳腺照射(APBI)可以明顯減小患者的軟組織毒性。 但是目前, 尚沒有基於人群的, 關於新輔助放療的長期療效研究公佈。

所以, 來自美國的研究團隊開展了一項研究,

對比輔助放療、新輔助放療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對總生存(OS), 無腫瘤生存(CFS)的差異。 該研究於近期發表在了Breast Cancer Research上。

主要內容

該研究團隊搜索了美國1972年-2012年SEER、NCI資料庫中, 接受手術和局部放療的原發性乳腺癌患者。 入組患者全部為女性, 原位癌或T1-T3, 被分至兩組:新輔助放療序貫手術組和手術序貫輔助放療組。

探究接受輔助放療和新輔助放療患者生存預後的區別。 研究終點包括CFS和OS。 (CFS定義:從第一次確診腫瘤的日期至確診第二原發腫瘤的時間)

主要結果

該研究團隊通過COX分析發現, 輔助和新輔助放療的佇列在ER狀態、手術方式等等不同時分佈明顯存在差異, 所以該研究針對ER狀態和手術方式進行了分層(圖1)。

圖1

結果表明在ER陽性亞組中, 接受新輔助放療患者的CFS顯著低於接受輔助放療的患者(HR 0.64, p<0.0001; 保乳術亞組:HR, 0.64, p<0.0001; 根治組:HR, 0.48, P=0.0162)(圖1)。

保乳手術的患者, 如果診斷、治療年份靠後, 其發生二次原發腫瘤的概率稍微減小(HR≤0.99, p<0.01)。

有趣的是, 原位癌患者接受保乳手術相比於T1腫瘤患者來說,

發生第二原發腫瘤的概率要明顯增大(ER陽性:HR 1.19, p<0.0001; ER陰性:HR, 1.12, P=0.0374)。

在ER陽性患者、保乳術這一最大的佇列(n=155,077)中, 接受新輔助治療的HR要較接受輔助治療的HR高出12%(0.75 vs 0.63; p<0.0001)(圖2a)。

圖2

OS方面, 接受輔助、新輔助治療患者的中位隨訪時間為7年和16.3年, 最大分別為38.9年和38.6年。

COX分析發現, ER狀態、術式等因素也影響了患者的生存期,

需要進一步分層。 但是, 新輔助治療組的患者病例數卻不夠, 導致了多因素分層分析無法進行。

總體來看, 新輔助治療 vs 輔助治療的早期乳腺癌患者, 雖然CFS有明顯差別, 但是死亡率卻幾乎相同, 兩組的OS曲線直到第20年隨訪時仍無法分開(HR, 1.00; P=0.9513)(圖2b)。

但是, 除了ER狀態、術式之外, 腫瘤分期、年齡、種族等等因素也都影響了患者的死亡率。

小結

該基於人群的研究最終的結論為, 對早期乳腺癌患者, 尤其是ER陽性的患者來說, 術前接受新輔助放療與術後輔助放療相比, 患者的第二原發腫瘤發生率會有所升高。

但是, 總體來看新輔助放療與輔助放療相比, 卻未升高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死亡率。

這些發現對於進一步探究新輔助放療的作用十分重要,

急需前瞻性資料對比新輔助、輔助放療患者的遠處轉移率和局部控制, 以確定新輔助放療的地位。

另外, 另一有趣的發現是原位癌患者較T1腫瘤患者相比, 接受保乳手術可導致患者CFS的上升。 所以原位癌患者可能更不適合接受保乳手術治療, 期待進一步的探索和資料支援。

參考文獻

Poleszczuk J, Luddy K, Chen L, et al. Neoadjuvant radiotherapy of early-stage breast cancer and long-term disease-free survival[J]. Breast Cancer Res, 2017,19(1):75. DOI: 10.1186/s13058-017 -0870-1.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