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站在2018看區塊鏈:會有更多區塊鏈落地案例出現

自從2017年10月開始, 中國的加密數字貨幣行業開始出現井噴式的發展。

儘管經歷了9月份的嚴厲監控, 但是區塊鏈天生的超越國家主權特性, 讓它在其後的短短一兩個月就開始強勢反彈, 直到今天熱度依然不減, 幾乎每週甚至每天都會有新的專案上線。

很多人開始遊走在各種交易所、錢包、選品、私募、早鳥等, 膽大一點的在這一波牛市中都有了天量級別的收益。

反映在二級資本市場上, 無論是美股上市的人人網、柯達, 還是中國A股市場的愛康科技、壹橋股份, 一沾區塊鏈概念股價馬上瘋漲, 有人戲稱,

區塊鏈概念走出了去年人工智慧板塊的味道。 而在這個領域, 迅雷的玩客雲可謂是集大成者, 背靠頻寬資源分享的理念, 玩客幣在短時間內價格暴漲, 迅雷的股價也隨之水漲船高。

可能很多人會想到2000年左右的互聯網泡沫, 在最瘋狂的階段, 公司可以簡單地通過在他們名字上添加“e-”首碼或是“.com”的尾碼來使其股票價格增長,

故而也被戲稱為“首碼投資”。 風投家目睹互聯網公司股價的創紀錄上漲, 故而出手更快, 不再像往常一般地謹小慎微。 憑著新穎的“DOT COM”概念, 很多初創公司都獲得了大量的投資, 在IPO市場上也是一時風光無限。 而後來的故事想必很多人也都知道, 互聯網科技股暴跌, 市場一篇狼藉, 大量公司破產, 風險投資絕大部分資金打水漂。

眾多投資人對區塊鏈行業的觀點

既然區塊鏈行業熱度如此之高, 那麼自然也少不了風險投資的聲音, 近期真格基金的徐小平、天使投資人薛蠻子、經緯中國創始管理合夥人邵亦波都對區塊鏈行業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徐小平的觀點大致如下:

我在內部強烈鼓勵大家擁抱區塊鏈革命、學習區塊鏈技術, 是我經過長期觀察和思考得出的認知, 我感到有責任告訴我們的創業者。 而我之所以特別提醒大家不要外傳, 也是因為區塊鏈技術伴隨著ICO的亂象, 我不希望我對區塊鏈的看法被人誤解為是對ICO的觀點。 區塊鏈革命確確實實已經到來。 任何一個新技術浪潮到來的時候, 都伴隨著一定的狂熱與泡沫, 但到頭來最終勝出的, 還是那些提供了實實在在技術和產品、創造了能夠被人類使用價值的人和公司。

互聯網革命的時候, 有所謂“水泥加滑鼠”的說法, 只有滑鼠沒有水泥(實際價值)的公司, 沒有一個成功的。 現在區塊鏈時代到來, 我想提出一個“水泥加鏈條”的說法。

只有“鏈條”沒有“水泥”的公司, 也會重蹈互聯網泡沫時期那些失敗公司的覆轍。 借此機會我呼籲所有創業者和投資人, 在理解和擁抱區塊鏈技術的同時, 不忘初心—初心就是商業的根本, 就是真實的價值。

總結一下徐老師的觀點就是目前的很多ICO都是虛假的空氣專案, 但是區塊鏈技術本身將會給全社會帶來巨大的變革, 每一次新技術浪潮來臨之前都會伴隨者狂熱和泡沫, 但是大潮褪去, 那些真正在用區塊鏈技術改造社會, 提升效率的公司, 終將會勝出。

薛蠻子同樣也發表了他關於區塊鏈行業現狀的看法, 大致如下:

數字貨幣的投資已經是全球性的現象。 這也意味著, 每個人的財富管理服務從今以後都會有一個新選項:數位貨幣,

即在做個人理財時, 可以拿出一小部分的資產做數位貨幣的投資。 但是凡是有名利的地方, 就必然有災禍, 數字貨幣投資也是, 有猛漲必然有暴跌, 很多人壓根兒就沒有投資資格, 漲了開心, 跌了鬧心, 而且現在騙子那麼多, 爛項目占了大多數, 得到的便宜, 遲早還會還回去。

牛市來的這麼快和迅猛, 就一定是吉利的事兒嗎?別人貪婪時, 我恐懼, 因為連那幫搞微商的都開始吆喝著「一幣一別墅」了, 白皮書都不看, 自己還拎不清自己, 都開始看項目團隊了, 這個圈子太奇葩了。

區塊鏈及數字貨幣投資是帶泡沫的啤酒。 不嘗泡泡喝不上啤酒, 但是泡泡占了百分之九十。 真正的啤酒少之又少, 現在的項目絕大部份是空氣幣。比當年互聯網初起時的泡沫還大,估值還離譜。

近幾十年有一個特別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中國大媽”在資本市場上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前些年“中國大媽”力抗華爾街,硬是將華爾街企圖打壓黃金價格的計畫生生地給懟回去了。虛擬數字貨幣走到今天,“中國大媽”的身影也開始逐漸浮現,這也是薛蠻子一再提醒的重點。

區塊鏈行業發展到今天,確實有很多公司深耕技術,不斷嘗試尋找現實應用場景,但是也同樣存在大量的只想撈一把的公司,借助所謂的區塊鏈風口大肆圈錢,而區塊鏈天然的技術屬性,使得很多普通人根本就看不懂背後的機理和邏輯,再加上財富劇增的示範效應,於是經典的羊群效應便開始在虛擬貨幣市場上重複上演。

要說泡沫,當年的互聯網、美國鐵路等都算是活生生的先例,但是泡沫也並非沒有任何好處,泡沫引發的資金聚集在當年迅速在全世界範圍內構建了完備的電信基礎設施和鐵路運輸系統,對後來的經濟發展都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邵亦波同樣也發表了他的看法:

買 ICO 的人 98 %會血本無歸。有少數公司的模式適合基於區塊鏈 ,但是大多數不適合。即使適合的,公司業務成功了,也不代表代幣會有價值。投資早期創業公司需要專業的判斷和極大的耐心。大型的、成熟公司才適合面向大眾投資。證監會, SEC 的存在是有原因的。 ICO現在讓一個白皮書就可以面向大眾融資,比98年(互聯網泡沫)誇張太多了,所以泡沫也會更大。“投資”ICO的人不在做VC,而是在買彩票。

這個賭場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而且這個賭場發展越大,代幣價錢持續上升,會讓早期進入的人有成功的幻覺,越來越覺得自己牛。時間越久,最後越悲催。但是我很看好,覺得區塊鏈會重構很多行業,但會需要時間,還需要有本事,有耐心的創業者。

可能很多人對邵亦波不是很熟悉,他現任經緯中國創始管理合夥人,曾投資寶寶樹,獵聘,找鋼網,分期樂等著名項目。 邵亦波曾因10多次獲得過全國數學競賽一等獎、跳級進入哈佛大學並獲全額獎學金而被稱為“神童”。獲得哈佛MBA學位後,他回國建立了易趣網。2008年,邵亦波與張穎等人創建了經緯中國。

邵亦波相比徐小平和薛蠻子顯得更加悲觀和理性,很多人會抨擊這些投資人目光短淺,思想老化,看不懂新時代的技術發展趨勢,但是試問抨擊之人又有多少是有自己真正獨立的思考,又有多少真正瞭解區塊鏈技術的本質。

每一次的泡沫身在其中都說和上次不一樣,《偉大的博弈》作者約翰·戈登在書中曾說,回望華爾街的歷史, 我們也清晰地看到, 在這一切紛繁複雜的背後,依然是不變的人性,每一次金融危機中表現出來的貪婪和恐懼,都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正如歷史上一位著名的投機家說過的:“世界上不會有任何其他地方的歷史回想華爾街歷史一樣,如此頻繁和千篇一律地不斷重複自己。當你看到現實生活中上演的資本市場的起起落落時,最讓你震驚的是,無論是市場投機還是市場投機本身,千百年來都幾乎沒有絲毫改變。這個資本的遊戲亙古不變,同樣亙古未變的還有人性。”

我相信徐小平、薛蠻子、邵亦波更多地還是在理性地分析ICO市場上的亂象,以及人性中對財富貪婪的刻畫,而對於區塊鏈技術本身,他們都是看好的。只不過瘋狂的背後,隱藏了區塊鏈技術本身對於社會發展的真正價值。

區塊鏈發展現狀

我並不想過多談論市場上出現的大量的虛擬貨幣項目本身,在沒有真正產品、應用場景落地之前,談論本身就是沒有意義的。而反觀很多金融機構和組織都在不斷思考如何才能用區塊鏈技術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生產效率,但是他們的身影在虛擬貨幣喧囂的背後顯得那麼不顯眼。

在這方面招商銀行就做了很多積極性的探索,在其官網上,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個案例:

招行的跨境直聯清算系統在改造前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只支持總行與海外分行之間的交換,海外分行之間沒有辦法直接進行交換;手工審批環節多,系統操作複雜;新的海外機構加入困難,實施週期很長等等。通過改造,招行實現了六個海外機構加總行,大家都連在區塊鏈上,任何兩個機構之間都可以發起清算的請求,任何兩個機構都可以進行清算。

基於區塊鏈的新跨境直聯清算系統展現出新的優勢:高效率性,去中心後報文傳遞時間由6分鐘減少至秒級;高安全性,處於一個私有鏈封閉的網路環境中報文難篡改難偽造;高可用性,分散式的架構沒有一個核心節點,其中任何一個節點出故障並不會影響整個系統的運作;高擴展性,新的參與者可以快速便捷地部署和加入至系統中。

看到類似這樣實實在在提升社會效率的案例,作為一個區塊鏈從業者我感到由衷地開心,因為我知道它們是在努力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好,它們沒有ICO,沒有私募,有的只是不斷改善流程,提升效率。

類似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微眾銀行聯合上海華瑞銀行、洛陽銀行、長沙銀行基於BCOS平臺的早期版本推出了在生產環境中運行的聯合貸款備付金管理及對賬平臺,通過區塊鏈與分散式帳本技術,優化聯合貸款業務中的備付金管理及對賬流程。將過去T+1的清算體系變成了准即時的體系,區塊鏈上的合作銀行可以通過其管理後臺即時的看到帳本,隨時隨地的去對賬、清算。不僅比過去T+1的體系提高了效率也提高了透明度及降低運營成本。

我不敢肯定它們是否一定在真正落地,但是這樣的嘗試和探索本身就很值得肯定,切實在推動整個行業的良性發展。不管是招商銀行還是微眾銀行,它們都是在面向企業推出更符合真實應用場景的聯盟鏈,聯盟鏈不同於公鏈,它首先是有訪問限制的,只有聯盟成員才能加入,其次既然是企業級應用,那麼單個節點的硬體性能可以得到極大的提升,同時共識演算法也不需要像公鏈那樣考慮各種作弊的情況,故而系統複雜度、交易速度等都可以得到極大的改善。

當然我並沒有否定公鏈的意思,我只是從提升社會運行效率,改善行業發展的角度來分析目前各區塊鏈公司所做的各種探索和嘗試,比特幣、乙太坊和EOS等都有他們存在和發展的內在邏輯,而對於絕大部分的ICO項目,就另當別論了。

目前國內有很多做聯盟鏈的創業公司,在面對資本市場上如此喧囂的背景下,它們依然在默默堅守和耕耘,也許2018年就會看到區塊鏈和更多的真實業務場景相結合並落地的案例,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吧。

現在的項目絕大部份是空氣幣。比當年互聯網初起時的泡沫還大,估值還離譜。

近幾十年有一個特別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中國大媽”在資本市場上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前些年“中國大媽”力抗華爾街,硬是將華爾街企圖打壓黃金價格的計畫生生地給懟回去了。虛擬數字貨幣走到今天,“中國大媽”的身影也開始逐漸浮現,這也是薛蠻子一再提醒的重點。

區塊鏈行業發展到今天,確實有很多公司深耕技術,不斷嘗試尋找現實應用場景,但是也同樣存在大量的只想撈一把的公司,借助所謂的區塊鏈風口大肆圈錢,而區塊鏈天然的技術屬性,使得很多普通人根本就看不懂背後的機理和邏輯,再加上財富劇增的示範效應,於是經典的羊群效應便開始在虛擬貨幣市場上重複上演。

要說泡沫,當年的互聯網、美國鐵路等都算是活生生的先例,但是泡沫也並非沒有任何好處,泡沫引發的資金聚集在當年迅速在全世界範圍內構建了完備的電信基礎設施和鐵路運輸系統,對後來的經濟發展都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邵亦波同樣也發表了他的看法:

買 ICO 的人 98 %會血本無歸。有少數公司的模式適合基於區塊鏈 ,但是大多數不適合。即使適合的,公司業務成功了,也不代表代幣會有價值。投資早期創業公司需要專業的判斷和極大的耐心。大型的、成熟公司才適合面向大眾投資。證監會, SEC 的存在是有原因的。 ICO現在讓一個白皮書就可以面向大眾融資,比98年(互聯網泡沫)誇張太多了,所以泡沫也會更大。“投資”ICO的人不在做VC,而是在買彩票。

這個賭場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而且這個賭場發展越大,代幣價錢持續上升,會讓早期進入的人有成功的幻覺,越來越覺得自己牛。時間越久,最後越悲催。但是我很看好,覺得區塊鏈會重構很多行業,但會需要時間,還需要有本事,有耐心的創業者。

可能很多人對邵亦波不是很熟悉,他現任經緯中國創始管理合夥人,曾投資寶寶樹,獵聘,找鋼網,分期樂等著名項目。 邵亦波曾因10多次獲得過全國數學競賽一等獎、跳級進入哈佛大學並獲全額獎學金而被稱為“神童”。獲得哈佛MBA學位後,他回國建立了易趣網。2008年,邵亦波與張穎等人創建了經緯中國。

邵亦波相比徐小平和薛蠻子顯得更加悲觀和理性,很多人會抨擊這些投資人目光短淺,思想老化,看不懂新時代的技術發展趨勢,但是試問抨擊之人又有多少是有自己真正獨立的思考,又有多少真正瞭解區塊鏈技術的本質。

每一次的泡沫身在其中都說和上次不一樣,《偉大的博弈》作者約翰·戈登在書中曾說,回望華爾街的歷史, 我們也清晰地看到, 在這一切紛繁複雜的背後,依然是不變的人性,每一次金融危機中表現出來的貪婪和恐懼,都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正如歷史上一位著名的投機家說過的:“世界上不會有任何其他地方的歷史回想華爾街歷史一樣,如此頻繁和千篇一律地不斷重複自己。當你看到現實生活中上演的資本市場的起起落落時,最讓你震驚的是,無論是市場投機還是市場投機本身,千百年來都幾乎沒有絲毫改變。這個資本的遊戲亙古不變,同樣亙古未變的還有人性。”

我相信徐小平、薛蠻子、邵亦波更多地還是在理性地分析ICO市場上的亂象,以及人性中對財富貪婪的刻畫,而對於區塊鏈技術本身,他們都是看好的。只不過瘋狂的背後,隱藏了區塊鏈技術本身對於社會發展的真正價值。

區塊鏈發展現狀

我並不想過多談論市場上出現的大量的虛擬貨幣項目本身,在沒有真正產品、應用場景落地之前,談論本身就是沒有意義的。而反觀很多金融機構和組織都在不斷思考如何才能用區塊鏈技術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生產效率,但是他們的身影在虛擬貨幣喧囂的背後顯得那麼不顯眼。

在這方面招商銀行就做了很多積極性的探索,在其官網上,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個案例:

招行的跨境直聯清算系統在改造前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只支持總行與海外分行之間的交換,海外分行之間沒有辦法直接進行交換;手工審批環節多,系統操作複雜;新的海外機構加入困難,實施週期很長等等。通過改造,招行實現了六個海外機構加總行,大家都連在區塊鏈上,任何兩個機構之間都可以發起清算的請求,任何兩個機構都可以進行清算。

基於區塊鏈的新跨境直聯清算系統展現出新的優勢:高效率性,去中心後報文傳遞時間由6分鐘減少至秒級;高安全性,處於一個私有鏈封閉的網路環境中報文難篡改難偽造;高可用性,分散式的架構沒有一個核心節點,其中任何一個節點出故障並不會影響整個系統的運作;高擴展性,新的參與者可以快速便捷地部署和加入至系統中。

看到類似這樣實實在在提升社會效率的案例,作為一個區塊鏈從業者我感到由衷地開心,因為我知道它們是在努力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好,它們沒有ICO,沒有私募,有的只是不斷改善流程,提升效率。

類似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微眾銀行聯合上海華瑞銀行、洛陽銀行、長沙銀行基於BCOS平臺的早期版本推出了在生產環境中運行的聯合貸款備付金管理及對賬平臺,通過區塊鏈與分散式帳本技術,優化聯合貸款業務中的備付金管理及對賬流程。將過去T+1的清算體系變成了准即時的體系,區塊鏈上的合作銀行可以通過其管理後臺即時的看到帳本,隨時隨地的去對賬、清算。不僅比過去T+1的體系提高了效率也提高了透明度及降低運營成本。

我不敢肯定它們是否一定在真正落地,但是這樣的嘗試和探索本身就很值得肯定,切實在推動整個行業的良性發展。不管是招商銀行還是微眾銀行,它們都是在面向企業推出更符合真實應用場景的聯盟鏈,聯盟鏈不同於公鏈,它首先是有訪問限制的,只有聯盟成員才能加入,其次既然是企業級應用,那麼單個節點的硬體性能可以得到極大的提升,同時共識演算法也不需要像公鏈那樣考慮各種作弊的情況,故而系統複雜度、交易速度等都可以得到極大的改善。

當然我並沒有否定公鏈的意思,我只是從提升社會運行效率,改善行業發展的角度來分析目前各區塊鏈公司所做的各種探索和嘗試,比特幣、乙太坊和EOS等都有他們存在和發展的內在邏輯,而對於絕大部分的ICO項目,就另當別論了。

目前國內有很多做聯盟鏈的創業公司,在面對資本市場上如此喧囂的背景下,它們依然在默默堅守和耕耘,也許2018年就會看到區塊鏈和更多的真實業務場景相結合並落地的案例,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