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青海“鹽湖提鋰”正站在“革新性變化”的關口

全球已查明的鋰資源儲量為3400萬噸, 青海鹽湖的鋰資源占全球鋰儲量的60%以上, 在我國, 80%的鋰資源集中在青海。 可以說, 即將瓜熟蒂落的青海鹽湖提鋰,

正站在“革新性變化”的關口, 且空間廣闊。

當新能源車、儲能產業需求井噴時, 鋰從何來?這道“多解題”的每一個答案, 都牽引著千億級的產業空間, 其中, “鹽湖提鋰”或將是最具前景的答案之一。

2015年至今, 作為鋰電產業核心原材料的碳酸鋰, 已由3萬元/噸飆漲至16萬元/噸。 被市場價格所啟動, 在自然環境艱苦惡劣的青海鹽湖, 鹽湖提鋰的攻關者們終於從十餘年的奮進、煎熬與孤寂中探出頭來, 發現他們掌握的技術將價值千金, 由此開啟了大規模產業化的最後衝刺, 期待著加入與礦石提鋰企業的全面競合。

在青海三大鹽湖, 實地調研的上證報記者發現, 鹽湖提鋰產品已經進入動力鋰電產業鏈。 春江水暖,

產業資本也都嗅到機遇。 如新年前夕, 比亞迪、鹽湖股份等公告, 擬斥資80億元投向青海鹽湖提鋰。

而據2017年9月發佈的《青海鋰產業專利導航報告》, 全球已查明的鋰資源儲量為3400萬噸, 青海鹽湖的鋰資源占全球鋰儲量的60%以上, 在我國, 80%的鋰資源集中在青海。 可以說, 即將瓜熟蒂落的青海鹽湖提鋰, 正站在“革新性變化”的關口, 且空間廣闊。 在助推我國新能源車產業降低成本、快速發展的同時, 這也將提升我國鋰資源的戰略安全水準。

突破:鹽湖提鋰產品已進入鋰電產業鏈

“青海鹽湖提鋰這條產業路線已經打通了。 而且可能就是由我們泰豐先行打通的, 它應該算是第一家將青海鹽湖提鋰產品用在動力鋰電上的。 ”北大先行科技產業有限公司是一家新能源電池正極材料企業,

擁有15000噸磷酸鐵鋰正極材料、8000噸鎳鈷錳三元正極材料產能將新建年產3萬噸/年電池級碳酸鋰專案, 項目總投資48.49億元。 鹽湖比亞迪由鹽湖股份持股49.5%, 比亞迪持股49%。

鹽湖股份公告, 藍科鋰業將在現有1萬噸/年碳酸鋰裝置基礎上, 擴建2萬噸/年電池級碳酸鋰專案, 項目總投資31.32億元。

根據早前的合資協定, 鹽湖股份確保其鹽湖鋰資源唯一供給鹽湖比亞迪。 鹽湖股份還承諾, 今後將其持有的藍科鋰業51.42%股權全部轉讓給鹽湖比亞迪。

據青海省經信委介紹, 比亞迪還在青海海東地區建設一家2萬噸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廠。 簡言之, 比亞迪在青海形成了一套“鹽湖提鋰-正極材料-電池”的鋰電產業鏈。

這僅是青海鋰電大爆發的一個縮影。 根據《青海千億元鋰電產業發展規劃》, 到2020年, 青海鋰電產業投資達700億元, 產值達780億元以上。 到2025年, 青海鋰電產業投資將達1600億元, 產值達1800億元以上。

青海省經信委向上證報提供的一份青海省“鋰電新材料產能表”顯示, 青海省將鋰電產業鏈分為碳酸鋰、鋰電正極材料、鋰電負極材料、隔膜材料、電池、鋰電配套產業等。

其中, 僅碳酸鋰領域即有12家企業佈局, 總的規劃產能17.4萬噸。 目前已建成碳酸鋰產能共計4.2萬噸, 青海鋰業、藍科鋰業、國安鋰業各占1萬噸;碳酸鋰在建產能共計13.2萬噸, 藍科鋰業、鹽湖比亞迪、青海東台吉乃爾鋰資源有限公司的在建產能分別為2萬噸、3萬噸、3萬噸, 五礦亦在建1萬噸碳酸鋰產能。

相關企業及青海省經信委向記者表示, 新產能基本是以電池級碳酸鋰標準設計的。

但針對青海鹽湖提鋰, 亦有不同聲音。 有研究人士指出, 在鎂鋰比本已畸高的青海鹽湖, 隨著提鋰的進行, 鹽湖鹵水稟賦會越來越低, 能否持續年產幾萬噸電池級碳酸鋰仍值得觀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