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鈷價一年上漲130%仍未歇 三元鋰電池很受傷

“2017年上游原材料的漲價讓電池生產商都感受到了壓力。 ”深圳市比克電池有限公司企管中心副總裁李鳳梅告訴記者。 鈷是漲幅最大的上游金屬,

截至2017年12月底, 倫敦金屬交易所資料, 截至2018年初, 全球現貨鈷價已漲至81548美元/噸, 較2017年初33280美元/噸上漲145%。 LME期貨鈷價也漲到了75205美元/噸, 漲幅達131.52%。

全球現貨鈷市場一直缺乏成熟的作價體系, 雖然LME於2010年推出了鈷金屬的期貨合約, 但一直到2017年以前該合約交投並不活躍, 因此鈷的買賣長期都以MB每週兩次的報價作為成交依據。

鈷價漲幅如此之大, 與供需面和人為炒作都有關係。

鈷在地球上分佈廣泛, 主要與銅、鎳伴生, 獨立鈷資源僅17%。 但鈷在尾礦中含量很低, 主要以類質同像或包裹體形式賦存在自然界中。 鈷的全球儲量並不多, 中國尤為稀缺。 根據智研資訊測算, 2016年中國生產精煉鈷在剛果基建水準落後, 能源匱乏, 政府普遍腐敗,

這些產能如期擴張存在不確定性。 再加之, 粗加工的鈷要從剛果(金)運往南非出口, 非洲局勢問題也將影響出口量。

王正鑫表示, 如果這些產能能如期釋放, 2018年鈷價將會是穩中有升的態勢, 不會像2017年那樣猛漲。 2018年應該會漲到60萬-65萬/噸。

高鎳路線將引發電池廠倒閉潮

鈷價的高歌猛進讓中游電池企業倍感壓力。 李鳳梅表示, 由於鈷價的持續上漲, 做三元電池的企業開始往高鎳發展, 減少鈷的使用。

鎳是世界上資源最豐富的金屬之一, 在地球中的含量僅次於矽、氧、鐵、鎂, 居第5位。 目前探明的儲量就高達7.2億金屬噸。 國內眾多生產鎳鈷錳電池的企業正在從111型向523型、622型, 甚至811型過渡。 上述不同型號代表了鎳鈷錳三種原材料的不同配比,

如111型其鎳鈷錳配比=1∶1∶1, 以此類推。

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秘書長劉彥龍告訴記者, 523到622再到811是目前動力電池的發展方向。 現在補貼政策中能量密度的要求不斷提高, 高鎳是趨勢。

然而高鎳電池生產並不容易。 由於鎳是活性金屬, 隨著三元中鎳含量的提升, 材料的結構穩定性降低, 導致迴圈壽命和安全性大幅降低。 上海捷新動力電池系統有限公司工程部副總工程師朱玉龍告訴記者, 鎳比例越高, 整個正極材料的熱穩定性就越差。 在遇到高溫、外力衝擊等情況, 高鎳電池會存在安全隱患。 而高鎳電池充電時產氣會導致電池鼓脹也是一大問題。

此外, 高鎳三元材料在電池組裝時不能接觸空氣, 需要純氧氛圍。

國內知名電池企業資深人士告訴記者, 由於國內電池企業都是從製作鎳鈷錳111型起步, 而鎳鈷錳111型組裝並不需要純氧氛圍, 所以國內電池廠幾乎沒有氧燒工藝。 為了量產鎳鈷錳811型, 必須重新設計廠房和設備, 而裝備製造工藝的落後也是制約鎳鈷錳811型量產的一大難題。

因此, 現在國內三元技術成熟度較高的是鎳鈷錳523型, 其次是鎳鈷錳622型。 而鎳鈷錳811型只有比克電池聲稱實現了量產鎳鈷錳811型圓柱形動力電池。

據瞭解, 除了比克電池, 杉杉能源、寧波金和、天津巴莫、鵬輝能源等企業的811專案也已投產, 當升科技和天力鋰能的811專案進入中試。 對於鎳鈷錳811產氣問題, 各主流電池製造商和正極材料生產商在抱團進行技術攻關。

目前雖然有眾多企業宣稱811專案投產, 但是究竟有多少新能源車裝備了811電池是一個未知數。

上述資深人士預計2018年末鎳鈷錳811體系可能出現成品。 但鎳鈷錳811技術全面普及仍需時日。

預計到2019年前後, 金屬鋰和鈷將持續吃緊, 原材料的價格上漲壓力, 也是倒逼鋰電池技術突破的動力。

很可能有三成企業會倒在這輪洗牌中。 鋰電“達沃斯”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墨柯表示, 2017年前十個月鋰電池累計裝機18.1GWh, 共有76家電池廠商形成了有效的裝機供應, 2016年則是109家。 這意味著2017年會有30家左右的電池廠可能倒閉。

2017年四季度, 比亞迪、銀隆等國內多家企業開始動力鋰電設備招標。 據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測算, 從長遠規劃來看, 按照各國的燃油車退出機制, 鋰電池的需求量將會是目前市場預期的數十倍之多。

這也意味著,按2025年電動化率達到30%估算,設備行業市場空間將達到7000億元,年均需求1000億元,而2017年行業產值僅100多億元。

鋰電池的需求量將會是目前市場預期的數十倍之多。

這也意味著,按2025年電動化率達到30%估算,設備行業市場空間將達到7000億元,年均需求1000億元,而2017年行業產值僅100多億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