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業內最大融資”背後:巨頭肉搏無人貨架,每日優鮮勝算大嗎?

不得不說, 創業者的生存環境越來越惡劣, 看似門檻很低的無人貨架領域, 很快就進入巨頭博弈的下半場, 此時入局的每日優鮮便利購,

能跑得贏嗎?

入局無人零售半年的每日優鮮, 近期動作頻頻。

2017年12月29日, 每日優鮮正式對外宣佈, 旗下孵化半年的無人零售專案每日優鮮便利購(下文簡稱“便利購”)近日已分拆成獨立運營的子公司, 並獲得2億美元A+B輪融資, 騰訊、鼎暉投資等原每日優鮮投資方繼續出現在名單中。

獲得兩輪融資後, 便利購將加速跑馬圈地, 在全國60個城市快速完成50萬個優質點位的拓展, 預計於2019年底實現完全盈利。

據統計, 在無人貨架這個風口上, 自2017年下半年以來至少已發生30億元融資, 賽道上既有阿裡、京東、順豐等巨頭入局, 也有猩便利、果小美、小e微店等玩家異軍突起。 而作為生鮮電商“黑馬”每日優鮮旗下專案, 其供應鏈和庫存體系都為便利購形成壁壘,

是備受資本看好的關鍵, 後者的融資金額也達到目前行業最高。

在眾多創業項目井噴的無人貨架行業中, 便利購與同行相比有何優勢和劣勢?在一周內宣佈成立獨立子公司、完成兩輪融資、引進前美團外賣高管, 充分熱身過後, 便利購將如何快速奔跑?

斬獲行業最大融資

在生鮮電商行業中, 每日優鮮自身就是一匹“黑馬”, 而便利購上線則不過半年。

在生鮮電商行業經歷2016年寒冬、2017年洗牌過程中, 每日優鮮通過精選SKU+前置微倉的模式, 已率先在2017年8月宣佈實現一線城市整體盈利。

每日優鮮的模式驗證成功後, 便利購隨著無人零售的風口應運而生。

▲每日優鮮發展歷程。

中商產業研究院發佈的《2017年中國無人零售商店研究報告》顯示, 在2017年, 中國無人零售商店交易額預計達100億元, 未來五年無人零售商店將會迎來噴發期, 至2022年市場交易額將接近1萬億元;使用者規模方面, 至2022年, 無人零售商店使用者規模可達2.4億人。

在繼共用經濟後再次吸引大量資本湧入的無人零售領域,

無人貨架尤為火熱。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認為, 線上引流成本越來越高, 線下引流成本反而較低, 所以線上電商紛紛進軍線下, 拓展新的流量來源。

此外, 便利購B輪領投方鼎暉創新與成長基金合夥人張海峰也表示, “我們長期看好以無人貨架為代表的近場零售行業前景, 它把商品與人之間的距離劃時代地縮短到10米以內, 是新零售的最佳切入點。 ”張海峰認為, 人貨距離的大幅縮短, 將對整個零售行業產生重大影響。

上述報告顯示, 截至2017年9月末, 已經有至少16家無人貨架獲得投資, 最高的達到3.3億元, 融資總額超過25億元。

但與同行數千萬乃至億元級別的融資相比, 便利購此次獲得2億美元A+B輪融資後,

是目前行業內獲融資金額最高的一家。 加上此前每日優鮮內部的3億元專項資金投入, 便利購目前擁有全行業最多的資金儲備。

儘管無人貨架行業風雲湧起, 但還沒有一家成為巨頭, 按照互聯網企業的競爭套路, 燒錢大戰在所難免。 便利購大量的資金儲備, 無疑有利於它跑得更遠。

已建立行業壁壘

巨頭入局, 資本湧入, 無人貨架大戰在2018年一觸即發。

除了靠融資燒錢, 曹磊同時指出, 在兵家必爭的一線城市辦公區域之外, 二三線城市人口總數更多, 潛在用戶數量大, 但如果無人貨架入駐企業的標準較低, 那麼總體運營品質可能也會下降, 不利於品牌長期發展。

2017年6月, 便利購開始出現在北京中關村、望京、國貿等企業辦公室。 從每日優鮮內部孵化出來,便利購在運營上有何秘訣?

▲辦公室鋪設的便利購。

從便利購鋪設的辦公區域可見,2平方米內佈局了全溫區貨架,包括存放零食的常溫貨架、存放水果和飲料的冷凍櫃、存放雪糕等冷藏櫃、存放熱飲和餐食的熱儲櫃,SKU達到近100個,提供的商品種類約為同行的2倍。“便利購的單點用戶體驗一直領跑行業。” 便利購CEO李漾自信地說。

在這背後,每日優鮮在過去2年多搭建的前置倉冷鏈基礎設施和全品類生鮮商品供應鏈功不可沒,而這恰恰是眾多無人貨架項目所不具備的。

以辦公室貨架起家的創業公司,如從配送業務轉型的小e微店,運營模型節奏的前三步分別為佔領優質網點、提高運營效率、降低運營成本,而攻破難度更大的“優化供應鏈”僅被排到了第四位;成立半年獲5億元融資的果小美前期仍在探索供應鏈模式,1月3日,果小美宣佈與B2B電商平臺中商惠民在北京達成戰略合作關係,但依靠外部供應鏈能否為其構建有競爭力的經營體系仍值得考量。

▲部分無人貨架專案融資情況。

對於每日優鮮的供應鏈優勢,便利購A輪領投方騰訊投資部董事總經理李朝暉很是看好,“無人貨架競爭的核心在於供應鏈,每日優鮮便利購是當下這個賽道中具備成熟自有供應鏈系統,能夠提供豐富品類、穩定品質商品的實力玩家。”

另一方面,除了商品品類多、品質穩定,低成本和高補貨頻次也是便利購的模式優勢。李漾在接受《中國企業家》雜誌採訪時表示,便利購有著獨特的後臺庫存體系和補貨演算法,“由於大倉、微倉、基礎建設都是和每日優鮮共用的,這也構成了我們的高壁壘,使得我們具有日補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每日優鮮是業內第一家提出前置倉模式的生鮮電商,看似重成本的模式一度受到質疑。而在2017年,每日優鮮將前置倉數量從300個提升至1000個,並用實現盈利的業績來驗證其可行性。

全消費場景挑戰

作為每日優鮮從線上走到線下、通過進一步增加終端密度覆蓋更多場景的第一步,便利購於每日優鮮而言有著至關重要的戰略意義。

在2017年12月12日的WISE2017新商業大會上,在每日優鮮創始人兼CEO徐正分享了重構零售中“人、貨、場”三個要素,提出實現“貨找人”的目標。那麼,每日優鮮的到家業務是商品送到家門到消費者手上,便利購則是送到近在咫尺的辦公室內。

在徐正的願景中,便利購將依託每日優鮮過去3年到家業務構建的前置供應鏈基礎設施,快速從無人貨架場景切入,實現用戶全場景的覆蓋,最終為用戶構建一張近場零售網,並與到家業務形成雙向的戰略協同效應。

▲每日優鮮創始人兼CEO徐正。

目前,便利購已覆蓋全國30個城市,鋪設1.8萬個點。獲得A+B輪融資後,便利購將目標設定為在60個城市快速完成50萬個優質點位的拓展,並預計於2019年底實現完全盈利。

儘管有著供應鏈和前置倉庫存體系的優勢,地推卻是便利購的短板。但這將在便利購在1月3日宣佈引進前美團外賣大連鎖總經理劉澍加盟後得到改善。

引進劉澍擔任合夥人兼CMO,打造直銷鐵軍的消息宣佈後,徐正在朋友圈兩次為劉澍“打Call”:“不愧是美團銷售鐵軍的大將,很快就為便利購團隊帶來了大規模的精兵強將和實戰經驗。”

正如徐正對劉澍“人狠話不多”的評價,劉澍在接受36氪採訪時表示,便利購直銷團隊在1月份會達到3000人,3月份預計能達到5000人。

在劉澍的規劃中,從客戶維度看,假如把客戶分成金字塔的四層,便利購主做腰部以上(50人以上)以及頭部、超級頭部的客戶,針對不同客戶去做銷售組織的建設;從城市維度上,對開拓的60個一、二、三線核心城市進行分級管理,通過搭載前置倉冷鏈網路,給客戶提供不同的商品品類服務。

此外,每日優鮮方面向無冕財經(ID:wumiancaijing)透露,50%的便利購用戶此前並不是每日優鮮用戶,每日優鮮和便利購分別觸及到到家和辦公兩個重要的消費場景,兩者也能形成互相導流的效應。另一方面,每日優鮮商城此前在商品採購、品質把控上已經積累的深厚經驗和管道,在便利購將得以沿用。

而在加速地推的同時,便利購對行業共同的貨損率難題卻不太擔憂,即使提出了在全國60個城市快速完成50萬個點位元鋪設的目標,也同時強調要覆蓋的是“50人以上辦公場景(優質點位)”。便利購方面告訴無冕財經(ID:wumiancaijing),貨損率並沒有外界想像高,密閉環境下發生盜損的情況不多。

從每日優鮮內部孵化出來,便利購在運營上有何秘訣?

▲辦公室鋪設的便利購。

從便利購鋪設的辦公區域可見,2平方米內佈局了全溫區貨架,包括存放零食的常溫貨架、存放水果和飲料的冷凍櫃、存放雪糕等冷藏櫃、存放熱飲和餐食的熱儲櫃,SKU達到近100個,提供的商品種類約為同行的2倍。“便利購的單點用戶體驗一直領跑行業。” 便利購CEO李漾自信地說。

在這背後,每日優鮮在過去2年多搭建的前置倉冷鏈基礎設施和全品類生鮮商品供應鏈功不可沒,而這恰恰是眾多無人貨架項目所不具備的。

以辦公室貨架起家的創業公司,如從配送業務轉型的小e微店,運營模型節奏的前三步分別為佔領優質網點、提高運營效率、降低運營成本,而攻破難度更大的“優化供應鏈”僅被排到了第四位;成立半年獲5億元融資的果小美前期仍在探索供應鏈模式,1月3日,果小美宣佈與B2B電商平臺中商惠民在北京達成戰略合作關係,但依靠外部供應鏈能否為其構建有競爭力的經營體系仍值得考量。

▲部分無人貨架專案融資情況。

對於每日優鮮的供應鏈優勢,便利購A輪領投方騰訊投資部董事總經理李朝暉很是看好,“無人貨架競爭的核心在於供應鏈,每日優鮮便利購是當下這個賽道中具備成熟自有供應鏈系統,能夠提供豐富品類、穩定品質商品的實力玩家。”

另一方面,除了商品品類多、品質穩定,低成本和高補貨頻次也是便利購的模式優勢。李漾在接受《中國企業家》雜誌採訪時表示,便利購有著獨特的後臺庫存體系和補貨演算法,“由於大倉、微倉、基礎建設都是和每日優鮮共用的,這也構成了我們的高壁壘,使得我們具有日補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每日優鮮是業內第一家提出前置倉模式的生鮮電商,看似重成本的模式一度受到質疑。而在2017年,每日優鮮將前置倉數量從300個提升至1000個,並用實現盈利的業績來驗證其可行性。

全消費場景挑戰

作為每日優鮮從線上走到線下、通過進一步增加終端密度覆蓋更多場景的第一步,便利購於每日優鮮而言有著至關重要的戰略意義。

在2017年12月12日的WISE2017新商業大會上,在每日優鮮創始人兼CEO徐正分享了重構零售中“人、貨、場”三個要素,提出實現“貨找人”的目標。那麼,每日優鮮的到家業務是商品送到家門到消費者手上,便利購則是送到近在咫尺的辦公室內。

在徐正的願景中,便利購將依託每日優鮮過去3年到家業務構建的前置供應鏈基礎設施,快速從無人貨架場景切入,實現用戶全場景的覆蓋,最終為用戶構建一張近場零售網,並與到家業務形成雙向的戰略協同效應。

▲每日優鮮創始人兼CEO徐正。

目前,便利購已覆蓋全國30個城市,鋪設1.8萬個點。獲得A+B輪融資後,便利購將目標設定為在60個城市快速完成50萬個優質點位的拓展,並預計於2019年底實現完全盈利。

儘管有著供應鏈和前置倉庫存體系的優勢,地推卻是便利購的短板。但這將在便利購在1月3日宣佈引進前美團外賣大連鎖總經理劉澍加盟後得到改善。

引進劉澍擔任合夥人兼CMO,打造直銷鐵軍的消息宣佈後,徐正在朋友圈兩次為劉澍“打Call”:“不愧是美團銷售鐵軍的大將,很快就為便利購團隊帶來了大規模的精兵強將和實戰經驗。”

正如徐正對劉澍“人狠話不多”的評價,劉澍在接受36氪採訪時表示,便利購直銷團隊在1月份會達到3000人,3月份預計能達到5000人。

在劉澍的規劃中,從客戶維度看,假如把客戶分成金字塔的四層,便利購主做腰部以上(50人以上)以及頭部、超級頭部的客戶,針對不同客戶去做銷售組織的建設;從城市維度上,對開拓的60個一、二、三線核心城市進行分級管理,通過搭載前置倉冷鏈網路,給客戶提供不同的商品品類服務。

此外,每日優鮮方面向無冕財經(ID:wumiancaijing)透露,50%的便利購用戶此前並不是每日優鮮用戶,每日優鮮和便利購分別觸及到到家和辦公兩個重要的消費場景,兩者也能形成互相導流的效應。另一方面,每日優鮮商城此前在商品採購、品質把控上已經積累的深厚經驗和管道,在便利購將得以沿用。

而在加速地推的同時,便利購對行業共同的貨損率難題卻不太擔憂,即使提出了在全國60個城市快速完成50萬個點位元鋪設的目標,也同時強調要覆蓋的是“50人以上辦公場景(優質點位)”。便利購方面告訴無冕財經(ID:wumiancaijing),貨損率並沒有外界想像高,密閉環境下發生盜損的情況不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