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你好,我是惠州,這是我的2017年答卷!請閱卷!

1月16日

市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惠州市委副書記、市長麥教猛

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

報告回顧了2017年的工作

下面快跟小布一起來看看

過去一年

惠州取得了哪些耀眼的成績

經濟發展

綜合實力再上新臺階

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830億元(預計), 同比增長8%左右;來源於惠州的財政總收入突破千億大關, 增長21.8%;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89.1億元, 增長10%。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順利推進, “去降補”任務有效落實。 230宗重點項目完成投資643.5億元, 完成年度計畫的106.8%, 117宗億元以上項目建成投產。

實體經濟不斷壯大。 出臺實體經濟“惠十條”。 “小升規”企業821家,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2171家。 新增市場主體9.6萬戶, 增長37.3%。 新增A股上市企業4家、新三板掛牌企業11家。 設立全省首家省市共建的中小微企業發展基金。 成功舉辦惠州產品(福州)展銷會、惠州產品(墨西哥)展覽會、2017中國手機創新周暨第六屆雲博會。

產業發展

產業邁向中高端

中海油煉化二期1000萬噸煉油專案成功投產、120萬噸乙烯工程竣工試車, TCL模組整機一體化專案動工建設, 旭硝子第8.5代顯示玻璃專案實現量產。

先進製造業和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62.2%和40.5%, 居全省前列。 完成工業技改投資430億元, 居全省第三。 新增國家級智慧製造試點示範專案4個。 入選全省4K電視網路應用與產業發展試點市。

樓宇經濟加快發展, 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收入215億元, 增長20.1%;電子商務交易額1700億元, 增長20%。 全年接待遊客5393.6萬人次、旅遊收入439.3億元, 分別增長14.4%、20.6%。

累計建成現代農業示範基地120個, 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分別達280家、2236家。 成功舉辦第五屆農博會。

創新驅動

開放式創新取得突破

中韓(惠州)產業園獲國務院批復設立。 環大亞灣新區區域協同發展加快推進, 111宗建設專案完成投資241億元, 三大起步區及“1+N”創新產業集聚區加快建設, 世界級石化產業基地初步形成。

“海綿行動”深入實施

對深招商選資196宗,總投資2210.9億元,其中引進高技術企業59家。深莞惠經濟圈(3+2)第十次聯席會議32宗涉惠合作事項有效落實,全面對標深圳成效明顯。

“廣東矽谷”建設提速

潼湖生態智慧區思科科學城、碧桂園創新小鎮等引領性項目動工建設,14家高端研發機構及平臺落戶,創新園初具規模。潼湖科技小鎮入選省首批特色小鎮創建示範點。全市淨增高新技術企業336家,總量達802家。新增眾創空間8家,總量達28家。淨增新型研發機構6家,共認定15家。

兩港三網

區域樞紐加快構建

惠州機場新增6條航線,年旅客輸送量95.7萬人次,增長74%。惠州港荃灣煤炭集散基地一期投入運營,亞洲規模最大的華瀛燃料油調和配送中心及配套碼頭完工;新開通香港、上海航線,港口輸送量7211萬噸。5條在建高速公路加快推進。贛深高鐵、廣汕高鐵惠州段動工建設。17條城市主次幹道加速推進,連接四條城市主幹道的金石二路建成通車。惠州大道東段延長線、蘆泰大橋動工建設。惠東大嶺、博羅羅陽和龍溪、龍門平陵四個鎮“撤鎮設街道”。

通信寬頻網建設提速

新增光纖接入使用者52.3萬戶,光纖入戶率108%、固定寬頻普及率105%、光網覆蓋率220%,均居全省前列。

生態環境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

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獲評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生態城市健康指數全國第六,環境空氣品質居珠三角第一、全國74個重點監測城市前列。全年造林17.9萬畝,建設生態景觀林帶2.2萬畝、森林碳匯工程3.1萬畝,改造和新建風景林625畝,完成水源林505畝,入選全省首批森林小鎮2個,新增森林公園13個,建成古樹名木資訊管理系統。

成功承辦中國生態文明論壇(惠州)年會,獲評2017美麗山水城市、中國十大養生城市。大亞灣紅樹林城市濕地公園獲評國家城市濕地公園,潼湖濕地公園獲批國家濕地公園試點。

構建GDP、GEP“雙核算”體系

率先實行自然資源資產清單管理,構建GDP、GEP“雙核算”體系,採用量化方法為生態環境打上“價格標籤”,生態文明建設責任進一步強化。

污染防治扎實有力

城市建成區27條黑臭水體整治工程全部開工,17條已整治達標;79條鎮級河湧中64條完成年度整治任務。新增城鎮污水管網175公里。近岸海域一、二類水質達成率95.6%。

劃定海洋生態紅線,否決不符合環保要求專案135個,立案處罰環境違法行為1345宗,完成污染減排重點專案50個,清退重污染專案14個,淘汰黃標車1024台,新增綠色建築面積670萬平方米。大亞灣石化區獲評國家第一批綠色製造體系建設示範園區和國家迴圈化改造示範試點園區。

社會民生

“兩大核心任務”扎實推進

打贏精准脫貧攻堅戰。全市500多個幫扶單位和7000多名黨員幹部與貧困村、貧困戶掛鉤對接,累計投入5.06億元,實施村扶貧項目1116個,圓滿完成省下達的年度脫貧任務,建檔立卡貧困戶38772人實現預脫貧。

全面小康建設步伐加快。全市公共財政民生支出397.7億元,增長10.8%,新增城鎮就業7.5萬人,創業帶動就業2萬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萬元,增長10%。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綜合指數穩步提升。惠東高潭革命老區“建成三個基地,辦好十件實事”扎實推進。

“美麗鄉村·三大行動”深入推進。農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建成森林村莊162個,在全省率先完成“村村通”自來水工程,基本實現行政村汙水處理設施、通班車、通4G網路和自然村村道硬底化全覆蓋。

全國文明城市"四連冠"

高水準奪取全國文明城市“四連冠”,博羅、龍門新入選全國文明縣城,惠東縣成為全國縣級文明城市提名候選城市。註冊志願者53萬多人。“中國好人”增至27人、“廣東好人”增至37人。

文教體衛事業蓬勃發展

新辦幼稚園58所,新增普惠性學前教育學位1萬多個。新建和改擴建中小學27所,新增公辦義務教育學位2.65萬個。高考本科上線率首次超過50%。

入選國家文化消費試點市,5個公共圖書館通過國家一級館複評,發放文化惠民卡12萬份,新建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約1000個。《海上升明月》《記住鄉愁》榮獲省“五個一”工程獎。成功承辦中華龍舟大賽、省第四屆體育大會等賽事活動。

衛生與健康“十大工程”順利推進,市中心人民醫院通過“三甲”複審,第一人民醫院、第三人民醫院成功創建“三甲”。建成醫聯體20個,累計建成75間基層中醫館,在全省率先建立村級中醫館服務模式。組建家庭醫生式服務團隊591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重點人群覆蓋率64.6%,計生特殊家庭100%納入簽約服務。

公共服務服務效能持續提升

政府公共服務總體滿意度全省第一,政務環境滿意度全省第二。“一門式一網式”政務服務改革扎實推進,所有村居開通網上服務大廳,在全省率先完成村(社區)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任務。

編制新一輪權責清單調整目錄,取消60項、下放(委託)33項。服務收費全面取消。市級平臺歸集資料近9億條,公開政務資訊14.2萬條。市、縣兩級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全覆蓋。

看完政府工作報告

小布和許多代表、委員、記者們一樣

感到振奮和鼓舞人心!

這一年,我們創造了這麼多的

全國首創、全省第一……

這一年,我們實現文明城市“四連冠”

這一年,我們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一員

惠州機場年旅客輸送量近百萬人次

入列全國創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城市

獲評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

習近平總書記說: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

過去一年

惠州順應時代發展潮流

取得了這份沉甸甸的答卷

前行充滿艱辛,成績來之不易

2018,我們繼續風雨同路再出發

讓我們祝福惠州明天會更好!

惠州發佈綜合整理自惠州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海綿行動”深入實施

對深招商選資196宗,總投資2210.9億元,其中引進高技術企業59家。深莞惠經濟圈(3+2)第十次聯席會議32宗涉惠合作事項有效落實,全面對標深圳成效明顯。

“廣東矽谷”建設提速

潼湖生態智慧區思科科學城、碧桂園創新小鎮等引領性項目動工建設,14家高端研發機構及平臺落戶,創新園初具規模。潼湖科技小鎮入選省首批特色小鎮創建示範點。全市淨增高新技術企業336家,總量達802家。新增眾創空間8家,總量達28家。淨增新型研發機構6家,共認定15家。

兩港三網

區域樞紐加快構建

惠州機場新增6條航線,年旅客輸送量95.7萬人次,增長74%。惠州港荃灣煤炭集散基地一期投入運營,亞洲規模最大的華瀛燃料油調和配送中心及配套碼頭完工;新開通香港、上海航線,港口輸送量7211萬噸。5條在建高速公路加快推進。贛深高鐵、廣汕高鐵惠州段動工建設。17條城市主次幹道加速推進,連接四條城市主幹道的金石二路建成通車。惠州大道東段延長線、蘆泰大橋動工建設。惠東大嶺、博羅羅陽和龍溪、龍門平陵四個鎮“撤鎮設街道”。

通信寬頻網建設提速

新增光纖接入使用者52.3萬戶,光纖入戶率108%、固定寬頻普及率105%、光網覆蓋率220%,均居全省前列。

生態環境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

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獲評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生態城市健康指數全國第六,環境空氣品質居珠三角第一、全國74個重點監測城市前列。全年造林17.9萬畝,建設生態景觀林帶2.2萬畝、森林碳匯工程3.1萬畝,改造和新建風景林625畝,完成水源林505畝,入選全省首批森林小鎮2個,新增森林公園13個,建成古樹名木資訊管理系統。

成功承辦中國生態文明論壇(惠州)年會,獲評2017美麗山水城市、中國十大養生城市。大亞灣紅樹林城市濕地公園獲評國家城市濕地公園,潼湖濕地公園獲批國家濕地公園試點。

構建GDP、GEP“雙核算”體系

率先實行自然資源資產清單管理,構建GDP、GEP“雙核算”體系,採用量化方法為生態環境打上“價格標籤”,生態文明建設責任進一步強化。

污染防治扎實有力

城市建成區27條黑臭水體整治工程全部開工,17條已整治達標;79條鎮級河湧中64條完成年度整治任務。新增城鎮污水管網175公里。近岸海域一、二類水質達成率95.6%。

劃定海洋生態紅線,否決不符合環保要求專案135個,立案處罰環境違法行為1345宗,完成污染減排重點專案50個,清退重污染專案14個,淘汰黃標車1024台,新增綠色建築面積670萬平方米。大亞灣石化區獲評國家第一批綠色製造體系建設示範園區和國家迴圈化改造示範試點園區。

社會民生

“兩大核心任務”扎實推進

打贏精准脫貧攻堅戰。全市500多個幫扶單位和7000多名黨員幹部與貧困村、貧困戶掛鉤對接,累計投入5.06億元,實施村扶貧項目1116個,圓滿完成省下達的年度脫貧任務,建檔立卡貧困戶38772人實現預脫貧。

全面小康建設步伐加快。全市公共財政民生支出397.7億元,增長10.8%,新增城鎮就業7.5萬人,創業帶動就業2萬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萬元,增長10%。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綜合指數穩步提升。惠東高潭革命老區“建成三個基地,辦好十件實事”扎實推進。

“美麗鄉村·三大行動”深入推進。農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建成森林村莊162個,在全省率先完成“村村通”自來水工程,基本實現行政村汙水處理設施、通班車、通4G網路和自然村村道硬底化全覆蓋。

全國文明城市"四連冠"

高水準奪取全國文明城市“四連冠”,博羅、龍門新入選全國文明縣城,惠東縣成為全國縣級文明城市提名候選城市。註冊志願者53萬多人。“中國好人”增至27人、“廣東好人”增至37人。

文教體衛事業蓬勃發展

新辦幼稚園58所,新增普惠性學前教育學位1萬多個。新建和改擴建中小學27所,新增公辦義務教育學位2.65萬個。高考本科上線率首次超過50%。

入選國家文化消費試點市,5個公共圖書館通過國家一級館複評,發放文化惠民卡12萬份,新建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約1000個。《海上升明月》《記住鄉愁》榮獲省“五個一”工程獎。成功承辦中華龍舟大賽、省第四屆體育大會等賽事活動。

衛生與健康“十大工程”順利推進,市中心人民醫院通過“三甲”複審,第一人民醫院、第三人民醫院成功創建“三甲”。建成醫聯體20個,累計建成75間基層中醫館,在全省率先建立村級中醫館服務模式。組建家庭醫生式服務團隊591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重點人群覆蓋率64.6%,計生特殊家庭100%納入簽約服務。

公共服務服務效能持續提升

政府公共服務總體滿意度全省第一,政務環境滿意度全省第二。“一門式一網式”政務服務改革扎實推進,所有村居開通網上服務大廳,在全省率先完成村(社區)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任務。

編制新一輪權責清單調整目錄,取消60項、下放(委託)33項。服務收費全面取消。市級平臺歸集資料近9億條,公開政務資訊14.2萬條。市、縣兩級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全覆蓋。

看完政府工作報告

小布和許多代表、委員、記者們一樣

感到振奮和鼓舞人心!

這一年,我們創造了這麼多的

全國首創、全省第一……

這一年,我們實現文明城市“四連冠”

這一年,我們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一員

惠州機場年旅客輸送量近百萬人次

入列全國創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城市

獲評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

習近平總書記說: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

過去一年

惠州順應時代發展潮流

取得了這份沉甸甸的答卷

前行充滿艱辛,成績來之不易

2018,我們繼續風雨同路再出發

讓我們祝福惠州明天會更好!

惠州發佈綜合整理自惠州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