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黃榆盆景《風度翩翩》

高位重飄逸 低位元造奇枝

——黃榆盆景“風度翩翩”習作體會

秋螢 陳洪奎 上海

這件黃榆盆景(見圖), 它是2000年前的個人習作, 創作過程並非一蹴而就, 頗具有“歪打正著”的戲劇性, 自己從中也感悟良多。

原素材的幹身較高, 截去大部分後高度適中, 粗細適宜, 過渡暢順, 直而不僵, 微有弧度, 隆基右突伏臥, 甚為穩重, 基本骨架呈現下穩、上動、初具方向, 非常得體。

但是, 素材的“伴嫁枝”(原來的枝), 很有問題。 左側下部出枝位置太低(接近基部), 遠離了理想(一般認為)的第一主枝位置;右側呢?竟然是光杆一面, 完全沒有伴嫁枝。

真是難題!

在高幹直幹式樹木造型時, 一般情況下, 人們常對太低的枝條順手去除。 此時, 我猶豫再三, 腦海中浮現出經典盆景《秦漢遺韻》和《向天涯》的低位元出枝的情況。 這種異乎尋常的枝托, 可能具有重要意義, 於是決定, 暫且保留左側的低位出枝。

素材移植成活後, 在右側缺枝的中部和上部, 令人欣喜的發出了兩條新枝。 可是, 令人惋惜的是, 當時急於造型, 把還未長牢固的中部新枝扳掉啦!只好祈禱著此處能再發新枝。 然而, 終未如願。

兩年後, 正準備對樹幹中部左右兩側嫁接補枝時, 面對榆樹, 忽然又有了另外的感悟:此處何必補枝呢?這樹幹中部左右兩側的空間, 正有妙用!其一, 右側較高處新生的主枝, 正需要下拉,

形成稍微下探的大飄枝, 下邊的空間正好有用。 其二, 左側保留的那個低位伴嫁主枝, 正需要扭轉著向上生長, 形成奇異的枝托, 右側原來的空間正好可利用。 其三, 樹幹左側中下部的空間很重要, 既是上邊大飄枝下探的空間, 又是低位出枝回首伸枝的空間與方向。 於是決定不再補枝。

經過十多年的培養, 漸漸成型的作品自然味道濃厚, 藝術氣韻生動, 樹皮蒼古, 樹幹挺拔, 枝片較整潔, 有點“仿松”式。 大飄枝為新生枝, 年功尚短, 粗度不足, 還有待培養。 值得一提的是, 當初險些去除的左下低位伴嫁枝, 能很好地與右上大飄枝相互襯托, 竟然成為作品的精華美點。

這也證明了以山采素材創作盆景, 往往需因材施藝, 需要耐心體會,

細心認識, 造型需要打破常規。

作品規格中型, 幹身昂揚, 枝托瀟灑, 生動美觀, 恰似風流倜儻的志士仁人, 正載歌載舞奔向未來------故題名《風度翩翩》。 詩曰:

風度瀟灑不俗凡,

氣宇軒昂無媚顏。

風雨滄桑等閒事,

載歌載舞奔向前。

本作品, 曾發表於《花木盆景、盆景賞石》2013年7期75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