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養老地產被看好,房企險企紛紛入局,真的住的起?

新的一年開始, 媒體上免不了各種各樣的預測。 對於財經媒體來說, 房地產市場則是繞不開的話題。 從房價走勢到相關政策再到房企動態。 我們今天要來聊聊的則是養老地產。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 在龐大且複雜的養老需求面前, 完備的養老體系還有待建立, 養老資源也有待整合。 與此同時, 房地產行業發展也逐漸告別傳統單一的住宅開發模式, 在轉型升級的拐角點, 急切尋求新的利益增長點, 於是”養老+地產”成為了市場的香餑餑, 不少房企紛紛搶灘市場渴望分得一杯羹。

養老地產的興起不過短短數年時間, 卻衍生出了不同業態, 養老護理、醫療保健、服務與休閒、文旅、金融等板塊, 不斷展開跨界合作。

有趣的是, 在過去的幾年中, 除了房地產開發商外, 不少險資和養老服務機構也紛紛試水養老地產項目。 險企們有著豐富閒置資金、豐厚客戶資源,

在地產征途上, 養老地產可以曲線突破“限購”、“限墅”等限制。

近年來, 泰康人壽、中國人壽、中國平安、新華保險、合眾人壽等多家險企紛紛拿地, 進軍養老地產。 通過與房企開發商合作或自主開發養老地產項目, 將養老保險投保人轉化為養老社區居住者。

資料顯示, 截至2017年第二季度, 在養老產業投資方面, 有9家保險機構已投資和計畫投資29個養老社區, 計畫投資金額超過670億元, 設計床位43903個。

據《中國經營報》報導, 以保險起家的泰康早在幾年前就瞄準了商機, 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武漢、三亞、蘇州和杭州8個核心城市投資建設了多個醫養社區。

據該企業介紹, “這些養老社區規劃地上建面128萬平方米, 規劃總戶數近1.3萬戶, 規劃總投資高達232億元, 已經占到保險業計畫總投資金額的三分之一以上。 ”

其中, 位於北京市昌平區的泰康之家·燕園社區, 2015年開業。 該社區總建築面積近31萬平方米, 長期居住著近3000位老年居民。 據悉, 燕園社區在北京屬於比較高端的養老社區, 收費門檻較高,

但目前房源依然緊張, 需要排隊等待入住。

從2017年的入住門檻和收費標準來看, 主要分為泰康人壽保險客戶和非保險客戶兩類情況。

其中, 一次性繳納200萬元泰康人壽保險的客戶, 可以保證在18個月之內入住, 如果再辦理100萬~300萬元的樂泰卡, 每月的基礎月費就能享受一定額度的優惠。

不辦卡的保險客戶, 基礎月費則在10500~32900元之間。 而所謂月費, 通俗理解就是房租。

對於非保險客戶, 則需要一次性繳納20萬元入門費, 此外還需要辦理120萬~320萬元的樂泰卡, 每月繳納6000~19400元的基礎月費。 以上費用均不包括餐飲和額外護理的費用。

對於普通人來說, 這樣的收費可謂價格不菲, 因此, 這樣的高端養老社區也被調侃為“有錢人的遊戲。 ”

不過這也從一個側面印證了養老產業投資的一些特點,其中規模大,進入門檻較高,投資週期較長,投資回報率偏低似乎已經成為業界共識。

北京房地產業協會秘書長陳志表示,有房地產企業介入到養老地產,也有保險資金進入養老地產,不過養老地產看起來很美,但還未有清晰的盈利模式,這需要各家企業積極探索。

當前養老市場的困局,在於需求大但供給不足且品質不高。從供給方看,基本存在三種類型,一類是公立養老,一類是私立養老,一類是居家養老。

根據光大證券研究部所做的分析。優質公立養老機構的最大問題在於“一床難求”。如全國標杆公立養老院—北京第一社會福利院,僅能提供1100張床位,排隊登記的老人一度超過1萬人,每年輪候只能入住幾十位。

而私立養老機構則存在嚴重的兩級分化,低端品質堪憂,高端負擔不起。

在此情形下,居家養老則一直是“主流”,《中國養老產業白皮書》顯示,截止2014年,國內養老機構收留撫養老年人數,僅相當於全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總數的2.1%,相當於全國失能老人總數的8.5%。

供給嚴重不足也意味著市場巨大,據預計,2020年我國養老地產市場空間將達到7.7萬億元,2030年將進一步擴張,達到22.3萬億元。

企業進軍養老地產,則經歷了從把“養老概念作為銷售賣點”到開發多元化產品再到當前,隨著需求全面爆發,政策加強引導,財政金融加強支持,開始全面“搶灘”。

根據WIND資料,我國養老服務床位數從2005年158萬張迅速增長至2016年底730萬張;PPP養老項目投資額從2016年初的1227億元迅速增長到2017年8月的近1900億元。

實力雄厚,經驗豐富的大牌開發商,如萬科、保利、複星、綠地、首創、遠洋、綠城、上實等都紛紛入局。當前較為通行的模式則是房企、保險、醫療機構的聯手,將適老性物業開發、保險產品設計、醫療護理服務結合,貫通養老地產開發運營全過程。

同時運營管理上吸收美國澳洲日本等發達國家的養老經驗,引入國外成熟管理團隊,或直接與國外養老管理企業合資開發養老專案。

由於養老地產客戶區的特殊性,醫養結合成為重點開發模式。如上實集團與瑞金醫院合作開發東灘養老;上海地產、萬科、上海中醫藥大學共同成立上海申養公司。

有市場人士表示,而對於房企巨頭們來說,“誰擁有高端客戶,誰就擁有未來。”如果僅僅是蓋房子,然後打著養老的名義賣,那麼見多識廣的高淨值人群不一定買單,打動他們的則是高額投保金背後一套完整而強大的醫療、養老服務體系。

隨著企業和各路資本的入局,養老地產的供給必將越來越豐富。為對於以謀求更多回報為目標的企業和資本們來說,提供“高端型服務”則是最優選擇。而作為需求群體,又都能買的起單嗎?

不過這也從一個側面印證了養老產業投資的一些特點,其中規模大,進入門檻較高,投資週期較長,投資回報率偏低似乎已經成為業界共識。

北京房地產業協會秘書長陳志表示,有房地產企業介入到養老地產,也有保險資金進入養老地產,不過養老地產看起來很美,但還未有清晰的盈利模式,這需要各家企業積極探索。

當前養老市場的困局,在於需求大但供給不足且品質不高。從供給方看,基本存在三種類型,一類是公立養老,一類是私立養老,一類是居家養老。

根據光大證券研究部所做的分析。優質公立養老機構的最大問題在於“一床難求”。如全國標杆公立養老院—北京第一社會福利院,僅能提供1100張床位,排隊登記的老人一度超過1萬人,每年輪候只能入住幾十位。

而私立養老機構則存在嚴重的兩級分化,低端品質堪憂,高端負擔不起。

在此情形下,居家養老則一直是“主流”,《中國養老產業白皮書》顯示,截止2014年,國內養老機構收留撫養老年人數,僅相當於全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總數的2.1%,相當於全國失能老人總數的8.5%。

供給嚴重不足也意味著市場巨大,據預計,2020年我國養老地產市場空間將達到7.7萬億元,2030年將進一步擴張,達到22.3萬億元。

企業進軍養老地產,則經歷了從把“養老概念作為銷售賣點”到開發多元化產品再到當前,隨著需求全面爆發,政策加強引導,財政金融加強支持,開始全面“搶灘”。

根據WIND資料,我國養老服務床位數從2005年158萬張迅速增長至2016年底730萬張;PPP養老項目投資額從2016年初的1227億元迅速增長到2017年8月的近1900億元。

實力雄厚,經驗豐富的大牌開發商,如萬科、保利、複星、綠地、首創、遠洋、綠城、上實等都紛紛入局。當前較為通行的模式則是房企、保險、醫療機構的聯手,將適老性物業開發、保險產品設計、醫療護理服務結合,貫通養老地產開發運營全過程。

同時運營管理上吸收美國澳洲日本等發達國家的養老經驗,引入國外成熟管理團隊,或直接與國外養老管理企業合資開發養老專案。

由於養老地產客戶區的特殊性,醫養結合成為重點開發模式。如上實集團與瑞金醫院合作開發東灘養老;上海地產、萬科、上海中醫藥大學共同成立上海申養公司。

有市場人士表示,而對於房企巨頭們來說,“誰擁有高端客戶,誰就擁有未來。”如果僅僅是蓋房子,然後打著養老的名義賣,那麼見多識廣的高淨值人群不一定買單,打動他們的則是高額投保金背後一套完整而強大的醫療、養老服務體系。

隨著企業和各路資本的入局,養老地產的供給必將越來越豐富。為對於以謀求更多回報為目標的企業和資本們來說,提供“高端型服務”則是最優選擇。而作為需求群體,又都能買的起單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