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這個城市居然放鬆限購?樓市調控要鬆綁?恐怕沒這麼簡單

上週末, 蘭州、合肥、南京三城市接連出臺新的樓市政策, 打響了2018樓市調控第一槍。 而出人意料的, 此次樓市政策的調整, 一反之前不斷收緊的常態, 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放鬆了, 並實行“一城多策”的調控政策。

不僅如此, 南京市委今年1號檔出爐“創新10條”, 調整人才落戶政策, 允許研究生以上學歷及40歲以下的本科學歷人才, 以及持高級工及以上職業資格證書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先落戶再就業。

而合肥市國土資源局和市物價局表示:商品房應由開發商自行定價。

於是, 有人認為, 這可能是2018年樓市調控放鬆的一個信號。 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住建部住房政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顧雲昌表示, 樓市沒有全面放鬆的可能,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總基調始終沒變。

調控沒放鬆:如何理解三地樓市的新政策?

先來看蘭州, 此次政策提到取消限購的區域主要在偏遠的郊區,

而部分熱點區域不僅嚴格限購, 還加碼了限售政策, 同時要求進一步強化價格備案制度。 易居研究院提供的一組資料顯示, 蘭州去庫存週期維持在17個月以上的水準。 而一般來說, 熱點城市若市場不錯, 去庫存週期可以降至12個月甚至8個月以下水準。 “所以, 蘭州嚴格收緊限購政策意義不大。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 對於蘭州房地產市場來說, 市場過熱過半是集中在市區。 “考慮到郊區市場去庫存的導向, 所以對於此類區域撤限購變限售, 既去庫存也防範炒房, 所以具有積極意義。 ”

中原地產首席經濟學家張大偉分析認為, 調控政策調整的城市, 基本有兩個主要特點, 首先是2017年土地市場收入明顯降低, 市場庫存明顯分化, 特別是蘭州, 主城區無房可買, 郊區供應量大。 其次房價從統計資料看, 已經有所平穩, 在限價下, 市場價格同比降低, 但前期大量的高價盤已經簽約未備案, 或者地王項目預售價監管導致虧損無法入市。

再來看合肥,

在調控放鬆的猜測出來後, 合肥國土局第一時間說明稱, 對群眾諮詢的回復內容, 被誤讀了。

正確的理解是, 2016年11月之前出讓的地塊不限價。 因為自2016年11月開始, 合肥對宅地實行了“限房價、限地價”的拍賣方式, 而在此之前, 並沒有上述要求。

雖然2016年11月之前的房子沒有明確限制價格, 但在落實“房子是用來住的, 不是用來炒的”要求下, 依然要接受“政府指導價”。

這個被稱為“二線城市四小龍”的城市, 並沒有放鬆樓市調控。

只不過, 相較於土地拍賣前的“限房價”, “政府指導價”更多是一種土地出讓後的約束方法。

最後來看南京, 對優秀人才放開限購條件, 是為了解決人才問題。 而在此之前, 武漢已出臺多項相關優惠政策。

顧雲昌認為, 從吸引人才方面調節, 這是明智的選擇。

因為, 調控政策的作用加上市場本身的變化, 部分城市樓市已恢復平穩。 國家統計局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顯示, 11月、10月南京同比價格均有下調。

但顧雲昌也強調, 調控政策不同於法律、法規, 它本身是一種短期行為, 可以根據市場的冷熱變化進行適當調整。南京即屬於此類情況。

調控不放鬆,2018年的樓市怎麼走?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2018年將保持房地產調控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分清中央和地方事權,實行差別化調控。差別化調控在2017年可見一斑。中原地產研究中心資料顯示,全國房地產調控政策發佈次數多達270次以上,其中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多次發佈政策。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目前這種鬆動的跡象可能還只是局部的,全國範圍內的分類調控的政策總基調還是沒有改變。由於中國的一二三四線城市,一段時間以來其實已經有了非常明顯的分化,各個地方供求關係不一樣,有的甚至是完全不一樣。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相關的調控政策針對它當地的城市供求關係的狀況,市場的狀況,價格的狀況,採取一些針對性的舉措。

的確,一城一策、一城多策成為上年樓市的一大特點。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內容可見,2018年將繼續實行差別化調控。像北京、上海這類重點城市,一時還不會放鬆。但具體到每個城市,又有所不同,如在調控政策相當嚴的地方,採取一些鬆綁政策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畢竟,在實際執行中,房地產調控政策存在寬和嚴的問題。在嚴的情況下,一步都不能行;在寬的情況下,抬一抬手、抬一抬腳就過去了。

嚴躍進也認為,與2014年時樓市取消限購不同,今年所謂的“鬆綁”限購是局部的、有條件的,局部體現在郊區市場,有條件體現在鬆綁後附加了限售的政策。與此同時,過去的目標主要是去庫存,當前去庫存是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進行的。“換而言之,樓市調控依然會繼續。”

“調控政策隨著市場形勢的變化而進行調整,這是合理的。”專家表示,調控政策並非房地產穩定的長久之計。房地產調控要從需求側著力,轉為供給側改革。

關於2018年樓市走向,連平認為,房地產總體的調控政策的基調不會有太大的改變。過去一直是有這樣一種預期,認為經濟下行有壓力了,那麼最終不得不放鬆房地產調控,在過去至少大概有五次是這樣一個過程,大概三年左右一個調控,一個階段。最終由於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所以最後確實是不得不放鬆了調控。那麼這種調控放鬆是全國性的,比如說2014年的930,這個之後整個房地產市場出現了一輪新的走勢。

同時,“從未來趨勢看,在房價出現波動的情況下,調控政策過嚴的城市,政策加碼的必要性已經不存在。

張大偉表示,過去部分城市的一刀切限購,並不利於市場平穩,預計後續還有城市會出現政策調整,並執行一城多策。那些已經出現房價、土地成交量明顯下調,地王較多的城市以及部分三四線城市及縣城,均可能出現類似的政策調整。

可以根據市場的冷熱變化進行適當調整。南京即屬於此類情況。

調控不放鬆,2018年的樓市怎麼走?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2018年將保持房地產調控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分清中央和地方事權,實行差別化調控。差別化調控在2017年可見一斑。中原地產研究中心資料顯示,全國房地產調控政策發佈次數多達270次以上,其中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多次發佈政策。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目前這種鬆動的跡象可能還只是局部的,全國範圍內的分類調控的政策總基調還是沒有改變。由於中國的一二三四線城市,一段時間以來其實已經有了非常明顯的分化,各個地方供求關係不一樣,有的甚至是完全不一樣。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相關的調控政策針對它當地的城市供求關係的狀況,市場的狀況,價格的狀況,採取一些針對性的舉措。

的確,一城一策、一城多策成為上年樓市的一大特點。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內容可見,2018年將繼續實行差別化調控。像北京、上海這類重點城市,一時還不會放鬆。但具體到每個城市,又有所不同,如在調控政策相當嚴的地方,採取一些鬆綁政策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畢竟,在實際執行中,房地產調控政策存在寬和嚴的問題。在嚴的情況下,一步都不能行;在寬的情況下,抬一抬手、抬一抬腳就過去了。

嚴躍進也認為,與2014年時樓市取消限購不同,今年所謂的“鬆綁”限購是局部的、有條件的,局部體現在郊區市場,有條件體現在鬆綁後附加了限售的政策。與此同時,過去的目標主要是去庫存,當前去庫存是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進行的。“換而言之,樓市調控依然會繼續。”

“調控政策隨著市場形勢的變化而進行調整,這是合理的。”專家表示,調控政策並非房地產穩定的長久之計。房地產調控要從需求側著力,轉為供給側改革。

關於2018年樓市走向,連平認為,房地產總體的調控政策的基調不會有太大的改變。過去一直是有這樣一種預期,認為經濟下行有壓力了,那麼最終不得不放鬆房地產調控,在過去至少大概有五次是這樣一個過程,大概三年左右一個調控,一個階段。最終由於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所以最後確實是不得不放鬆了調控。那麼這種調控放鬆是全國性的,比如說2014年的930,這個之後整個房地產市場出現了一輪新的走勢。

同時,“從未來趨勢看,在房價出現波動的情況下,調控政策過嚴的城市,政策加碼的必要性已經不存在。

張大偉表示,過去部分城市的一刀切限購,並不利於市場平穩,預計後續還有城市會出現政策調整,並執行一城多策。那些已經出現房價、土地成交量明顯下調,地王較多的城市以及部分三四線城市及縣城,均可能出現類似的政策調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