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心理理療:用美滋養心靈渴望

中華美學精神是中華五千年文明孕育發展出來的獨特精神價值體系, 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最美好的審美追求, 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標識和精神品格, 構成了中國文化藝術的靈魂與精神生命。 面向時代和未來, 中國文化發展面臨著千年未有之大變局。 我們要充分發揮審美的力量, 激發中華美學對人類未來、未知、未能之存在本體的感悟力、想像力、塑造力和穿透力, 注目人類社會進步和文化發展最先進的方面, 探尋人類精神最深處的秘密;要立足於全球化發展格局和全新的文化場境,

讓目光再廣大一些、再深遠一些, 以堅定的文化自信推動中華傳統美學的創造性轉換和創新性發展, 為未來人類精神價值體系的重構做出中華民族重要而獨特的貢獻。

(一)

中華美學精神根植於中國哲學。 中國人摒棄了主客體分立的思維方式,

與西方哲學在人與自然關係的處理上形成了明顯分野。 中國傳統文化講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乾父坤母, 陰陽化育, 人和自然是“亦師亦友亦愛亦一亦神”的關係。 人在自然中, 自然在人中, 人是精緻的微自然, 自然是放大了的人。 大自然不是人極力要征服、改造、分析、實驗的物件, 而是人需要敬畏、尊重、熱愛、學習、融入、歸依乃至實現自由的理想場境和身心家園。 如老子所言, “生而不有, 為而不恃, 長而不宰, 是謂玄德”。 中國人的最高生命理想不是戰勝一切、唯我獨尊, 而是通過融入自然萬物而實現偉大、自由、永恆和超越。 這一哲學精神造就了中華文明重審美的文化特質, 並貫穿於從先秦到明清的歷史演進和儒釋道等各家學說中,
也廣泛滲透融入社會生產生活各個領域。 在文學、繪畫、書法、中醫、飲食、園林、建築、教育等各個領域中得到具體生動、淋漓盡致的表現。 中華美學中的氣韻生動、寫意傳神、陰陽化育、涵化融通、和諧共生、感悟直觀、情理交融等藝術追求, 以及融入其中的生命精神、超越精神、天地精神、無我精神等, 都是中國人自然價值觀的藝術呈現和審美闡發。

從歷史上看, 中華美學精神既具有獨特性、穩定性和體系性, 也具有開放性、融合性和生長性, 並根據時代和環境的變化不斷自我調適、自我完善和自我改造。 面向時代和未來, 中華美學精神需要直面的一個核心問題是, 如何在人類科學認知體系強力擴張的形勢下, 在“古今中西”的文化交融激蕩中,

實現創造性轉換和創新性發展, 以“古雅清新”的精神氣質、“自由自然”的精神價值、“和而不同”的精神結構在人類文化新格局中大放光彩。

今天, 科學認知體系和由此衍生的技術系統、工具系統在給人類帶來巨大福祉的同時, 其負面作用和異化功能也日益凸顯。 特別是當生物工程、人工智慧、腦科學、虛擬實境等向主體自身領域肆虐進軍時, 人自身存在的穩定性、自然性和完整性受到嚴重挑戰, 令人們對人類未來憂心忡忡, 甚至悲觀失望。 一方面, 人認識自然、改造自然、模仿自然甚至控制自然的能力不斷增強。 赫拉利在《未來簡史》中聲言, 未來基於大資料和複雜演算法的人工智慧將取代人類而統治世界。

另一方面, 個體呈現出物質化、機械化、同質化、碎片化的趨向。 個體的沉淪與本體的疏離破損作為科技至上論的結果已不能被忽視。 人類要想擺脫這一困境, 放任科技、迷信科技已不可能解決問題。 未來理想社會是按美的原則建構的社會, 審美規律將成為社會發展的主導規律, 審美境界將成為人生價值追求的最高境界。 湯因比在談到藝術的本質時說, “如果我們徹底放棄這個現在被忽略的、最初的溝通和聯繫方式的話, 我們大概就會發現自己正處於一種茫然無措的境地”。 今天, 我們迫切需要以審美的力量解答心靈歸屬的問題, 對現時代人們心靈的渴望給予真正的滿足, 給焦躁孤獨和漂浮的靈魂以意義和價值的安頓, 對於人類困境給出審美層面的回應和引導,為人類未來的精神價值體系的生成和重構做出應有貢獻。

(二)

中華美學精神在“力量”這一藝術價值向度上,給人以超越現實的特殊力量,以審美的方式創造力量、傳遞力量、獲得力量,讓人從審美活動中感受到無限的力量。“昨夜夢中馳鐵馬,竟憑畫手奪天山”,我們可以從吳昌碩這樣的書法作品中汲取傲視蒼穹、氣吞山河的偉大力量;我們可以從潘天壽繪畫中體悟雄豪超拔的力量,他即使畫一隻小小的翠鳥都讓人感受到一種高傲勁健、超逸淩人的力量;“素練風霜起,蒼鷹畫作殊”,我們還可以從杜甫這樣的詩歌中想像和感受鬱鬱勃發、滌蕩塵埃的力量。

中華美學精神在“永恆”這一藝術價值向度上,塑造了一個個迷人醉人的意象和意境,讓人們實現對時間鏈條的超越,極大地延展了生命時間,豐富了生命時空。藝術可以把瞬間變成永恆,讓人的存在擺脫了時間鏈條的束縛,使時空中美好的事物能夠流傳、再現和隨機湧現,讓時空中有限的生命存在可能延續到肉體消逝之後,實現個體生命價值的永恆與不朽。難以設想,如果沒有藝術,歷史時光中那些動人的故事,何以能以美的方式進入到我們的生命世界中來,我們每一個生命的美麗瞬間又何以能延續到未來社會時空中去。藝術可以讓主體在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各種時空中自由穿越往來,體驗不同的生命情味和存在境遇,擴充生命價值的天地和內容。

中華美學精神在“廣大深遠”這一藝術價值向度上,通過絕妙的藝術手段,讓人們實現空間維度的超越,其表現方式常常令世人驚歎不已、回味無窮。中國古代的藝術家特別善於小中見大、以小見大、無處用心、計白當黑,在有限的物象和符號中呈現無限廣大的世界和無盡的生命情味。以審美的方式把不在場的無限空間籠於藝術天地,讓人目極八荒,獨步古今,澄懷觀化(黃賓虹語),從而使人的生命崇高偉大起來。古往今來,各類藝術在空間的構成和塑造上使盡了渾身解數,呈現了異彩紛呈的美學風貌。劉勰的“隱秀說”認為“情在詞外曰隱,狀溢目前曰秀”,深刻揭示了藝術以有限的形式蘊涵廣大深遠存在的美學本質。中國傳統書畫篆刻藝術則通過對虛實、有無、黑白、大小、形神等對立要素的絕妙處理,因小見大,逸筆草草,於方寸尺幅之間,盡現大千世界。

中華美學精神是一種生命精神。它在“生命”這一藝術價值向度上,豐富了人們生命存在方式,體驗到獨特的生命情味和意蘊,獲得超越性的生命價值和意義。以審美的方式傳達生命力量、生機活力、生活情味,使人發現和創造豐富多彩的自己。中華美學精神注重主體生命的精神傳達,追求主體生命與自然生命的融通與一致。謝赫論畫六法的第一法“氣韻生動”一直被譽為中國書畫的最高標準,其實質就是生命精神。齊白石作畫“為萬蟲寫形,為百鳥傳聲”,畫一個草蟲都願它生機活潑。通過激發情感和想像,藝術帶著人們建造並進入了別樣的生命世界。這是有別于現實的、功利的世界,也有別於科學、技術、概念和邏輯世界的,是充滿感性和形象的審美世界,是令人沉浸的情感世界,是人的自由自然的價值世界。

中華美學精神注重建構主體的完整性和自由自然個性,引導有限的生命個體超越自身奔向類存在乃至總體的宇宙精神,展現了總體性的價值向度。金聖歎說:文字只要從一片心地流出,便正看、側看、橫看、豎看,具有種種無數美妙,任憑後來何等才人,含毫沉思,真是臨摹一筆不得也。人的藝術活動是人最自由、最具個性的精神活動。風格千百種,形式各不同,一切藝術個性呈現服從於主體價值表達和審美感受,只有掙脫了外在的束縛,讓人們心靈深處的精神渴望和感受獨立表達、自由呈現和個性發揮,偉大的作品才可能產生出來。肉體生命逝去後,個體的精神生命便以藝術為載體,匯入人類精神價值體系中,隨著人類的命運變遷而流傳和沉浮,並走向未來。

(三)

為了更好地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要立足於當前文藝發展面臨的新形勢,即高科技、互聯網、市場經濟、社會轉型以及全球化等五個方面,實現其創造性轉換,創新性發展,特別要注重科學與藝術的融合。藝術挑戰技術,技術啟發藝術。現代科技正在推動著藝術格局的嬗變,催生更有生命力的新型藝術形態,離開了現代科技,當代藝術已經寸步難行了。形態各異的網路藝術、數位藝術、虛擬藝術、融合藝術等向我們展示無限誘人的藝術前景,更是按照傳統藝術思維無法想像的。

2016年美國迪士尼研究中心和加州理工學院聯手研究如何讓人工智慧拍攝一場足球比賽,讓機器自動去捕捉精彩的足球畫面。而在不遠的將來,一個不懂攝影的新手,手持具有超強運算與通信能力的人工智慧照相機,就可以透過物聯網與雲端技術,與遠端資料中心聯繫與合作,在攝影經驗豐富的人工智慧協助下,就可以完成一張有著絕佳光線、色彩、構圖的風景照。今天機器作畫、機器演奏、機器寫作也日益逼近人的藝術水準。明天,機器會不會取代我們今天藝術家的所有藝術創作,斷然的是或否的回答都為時尚早。

未來的美學前景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不可預見性、無限的可能性,中華美學精神如何在這樣的複雜多變的形勢下傳承,除了以徹底的底氣和勇氣去包容創新之外,似乎沒有第二條路可走。為此,我們要特別增強面向開闊的世界視野、深沉的戰略眼光和寬廣的人類胸懷,只有放到世界、人類和歷史的宏觀坐標系中,我們才能找到它的真實定位和時代價值。我們應該看到,中華傳統文化本質上是農業文明所積澱孕育出的最完備、最成熟、最充分、最典型、最持久的文化形態。中華美學也是這個文明母體的產物。必須進行時代的轉換後才可能煥發更大更新的生機與活力,才可能更好地與現代文明接軌。

(作者龐井君系中國文聯理論研究室主任、文藝評論中心主任,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

對於人類困境給出審美層面的回應和引導,為人類未來的精神價值體系的生成和重構做出應有貢獻。

(二)

中華美學精神在“力量”這一藝術價值向度上,給人以超越現實的特殊力量,以審美的方式創造力量、傳遞力量、獲得力量,讓人從審美活動中感受到無限的力量。“昨夜夢中馳鐵馬,竟憑畫手奪天山”,我們可以從吳昌碩這樣的書法作品中汲取傲視蒼穹、氣吞山河的偉大力量;我們可以從潘天壽繪畫中體悟雄豪超拔的力量,他即使畫一隻小小的翠鳥都讓人感受到一種高傲勁健、超逸淩人的力量;“素練風霜起,蒼鷹畫作殊”,我們還可以從杜甫這樣的詩歌中想像和感受鬱鬱勃發、滌蕩塵埃的力量。

中華美學精神在“永恆”這一藝術價值向度上,塑造了一個個迷人醉人的意象和意境,讓人們實現對時間鏈條的超越,極大地延展了生命時間,豐富了生命時空。藝術可以把瞬間變成永恆,讓人的存在擺脫了時間鏈條的束縛,使時空中美好的事物能夠流傳、再現和隨機湧現,讓時空中有限的生命存在可能延續到肉體消逝之後,實現個體生命價值的永恆與不朽。難以設想,如果沒有藝術,歷史時光中那些動人的故事,何以能以美的方式進入到我們的生命世界中來,我們每一個生命的美麗瞬間又何以能延續到未來社會時空中去。藝術可以讓主體在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各種時空中自由穿越往來,體驗不同的生命情味和存在境遇,擴充生命價值的天地和內容。

中華美學精神在“廣大深遠”這一藝術價值向度上,通過絕妙的藝術手段,讓人們實現空間維度的超越,其表現方式常常令世人驚歎不已、回味無窮。中國古代的藝術家特別善於小中見大、以小見大、無處用心、計白當黑,在有限的物象和符號中呈現無限廣大的世界和無盡的生命情味。以審美的方式把不在場的無限空間籠於藝術天地,讓人目極八荒,獨步古今,澄懷觀化(黃賓虹語),從而使人的生命崇高偉大起來。古往今來,各類藝術在空間的構成和塑造上使盡了渾身解數,呈現了異彩紛呈的美學風貌。劉勰的“隱秀說”認為“情在詞外曰隱,狀溢目前曰秀”,深刻揭示了藝術以有限的形式蘊涵廣大深遠存在的美學本質。中國傳統書畫篆刻藝術則通過對虛實、有無、黑白、大小、形神等對立要素的絕妙處理,因小見大,逸筆草草,於方寸尺幅之間,盡現大千世界。

中華美學精神是一種生命精神。它在“生命”這一藝術價值向度上,豐富了人們生命存在方式,體驗到獨特的生命情味和意蘊,獲得超越性的生命價值和意義。以審美的方式傳達生命力量、生機活力、生活情味,使人發現和創造豐富多彩的自己。中華美學精神注重主體生命的精神傳達,追求主體生命與自然生命的融通與一致。謝赫論畫六法的第一法“氣韻生動”一直被譽為中國書畫的最高標準,其實質就是生命精神。齊白石作畫“為萬蟲寫形,為百鳥傳聲”,畫一個草蟲都願它生機活潑。通過激發情感和想像,藝術帶著人們建造並進入了別樣的生命世界。這是有別于現實的、功利的世界,也有別於科學、技術、概念和邏輯世界的,是充滿感性和形象的審美世界,是令人沉浸的情感世界,是人的自由自然的價值世界。

中華美學精神注重建構主體的完整性和自由自然個性,引導有限的生命個體超越自身奔向類存在乃至總體的宇宙精神,展現了總體性的價值向度。金聖歎說:文字只要從一片心地流出,便正看、側看、橫看、豎看,具有種種無數美妙,任憑後來何等才人,含毫沉思,真是臨摹一筆不得也。人的藝術活動是人最自由、最具個性的精神活動。風格千百種,形式各不同,一切藝術個性呈現服從於主體價值表達和審美感受,只有掙脫了外在的束縛,讓人們心靈深處的精神渴望和感受獨立表達、自由呈現和個性發揮,偉大的作品才可能產生出來。肉體生命逝去後,個體的精神生命便以藝術為載體,匯入人類精神價值體系中,隨著人類的命運變遷而流傳和沉浮,並走向未來。

(三)

為了更好地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要立足於當前文藝發展面臨的新形勢,即高科技、互聯網、市場經濟、社會轉型以及全球化等五個方面,實現其創造性轉換,創新性發展,特別要注重科學與藝術的融合。藝術挑戰技術,技術啟發藝術。現代科技正在推動著藝術格局的嬗變,催生更有生命力的新型藝術形態,離開了現代科技,當代藝術已經寸步難行了。形態各異的網路藝術、數位藝術、虛擬藝術、融合藝術等向我們展示無限誘人的藝術前景,更是按照傳統藝術思維無法想像的。

2016年美國迪士尼研究中心和加州理工學院聯手研究如何讓人工智慧拍攝一場足球比賽,讓機器自動去捕捉精彩的足球畫面。而在不遠的將來,一個不懂攝影的新手,手持具有超強運算與通信能力的人工智慧照相機,就可以透過物聯網與雲端技術,與遠端資料中心聯繫與合作,在攝影經驗豐富的人工智慧協助下,就可以完成一張有著絕佳光線、色彩、構圖的風景照。今天機器作畫、機器演奏、機器寫作也日益逼近人的藝術水準。明天,機器會不會取代我們今天藝術家的所有藝術創作,斷然的是或否的回答都為時尚早。

未來的美學前景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不可預見性、無限的可能性,中華美學精神如何在這樣的複雜多變的形勢下傳承,除了以徹底的底氣和勇氣去包容創新之外,似乎沒有第二條路可走。為此,我們要特別增強面向開闊的世界視野、深沉的戰略眼光和寬廣的人類胸懷,只有放到世界、人類和歷史的宏觀坐標系中,我們才能找到它的真實定位和時代價值。我們應該看到,中華傳統文化本質上是農業文明所積澱孕育出的最完備、最成熟、最充分、最典型、最持久的文化形態。中華美學也是這個文明母體的產物。必須進行時代的轉換後才可能煥發更大更新的生機與活力,才可能更好地與現代文明接軌。

(作者龐井君系中國文聯理論研究室主任、文藝評論中心主任,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