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為什麼說“煤改煤”才是王道

研究顯示, 北京PM2.5有6個重要來源, 分別是土壤塵、燃煤、生物質燃燒、汽車尾氣與垃圾焚燒、工業污染和二次無機氣溶膠, 其中燃煤占比約為18%。

燃煤污染對霧霾天氣的形成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為了減少冬季燃煤污染、改善空氣品質, 我國北方許多城市開始推廣“煤改電”“煤改氣”一系列政策補貼也相應出爐。

談談“煤改電”

1、“煤改電”的好

1.1經濟新常態下電力生產激增, 採用“煤改電”以電力為供暖方式提供能源, 可以消化多餘電能, 促進我國產業轉型升級;

1.2當前我國霧霾嚴重, 老百姓叫苦別迭, 環保部很頭疼。 採用“煤改電”霧霾少了, 中國藍多了, 老百姓高興環保部歡喜。

2、“煤改電”的不好

從《經濟半小時》報導當中, 我們可以發現國家為了讓“煤改電”政策落地花了很多血本, 不僅大力補貼設備, 而且用電也補貼, 但是老百姓叫好的不多, 這又是為什麼?分析原因:

1、“煤改電”供暖效果不好, 老百姓不高興;

2、“煤改電”電費太貴, 大多數老百姓承擔不起。

3、目前用電有補貼, 一旦取消補貼, 老百姓很擔心。

今日智庫觀點:好政策也需要好的落地執行配合。 “煤改電”不是簡單的消滅煤爐子, 不是簡單的設備更換, 它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

這其中不僅有電網企業的線路改造、供熱企業的用電價格, 還應該有供暖設備的應用、維護、保養等等問題, 環節多是這項工程最突出的特點。 政府的好政策, 百姓歡心鼓舞, 但部分百姓的冬季供暖之苦, 還是暴露出了煤改電工程中存在的一些瑕疵, 部分地區是電改了, 煤還在, 這似乎和政策設計初衷, 還有所差距。

談談“煤改氣”

2016年, 河北衡水在市區及周邊337個村莊實施“煤改氣”工程, 涉及6萬多戶居民。 衡水市級財政對每戶居民接入燃氣管道補貼2600元, 對冬季用氣予以每立方米1元的補貼。 早在8月份, 濱湖新區的邢家宜子村就都接上了華潤燃氣管道, 這個冬天村民們就可以不再燒煤, 而是用燃氣來取暖了。 記者跟隨衡水市環保局工作人員來到了村民邢全寶的家。

記者:燒煤取暖一冬花多少錢啊?

村民:取暖啊, 燒煤1000塊錢。

衡水市環保局:用天然氣取暖你知道政策不?現在是2塊5一方, 市里一方給你補1塊, 然後濱湖新區再給補5毛, 等於上邊給你補1塊5, 個人一方氣用1塊錢, 非常便宜合算。

村民:要是便宜, 年年補唄?

從以上對話中, 我們也不難發現老百姓也知道用燃氣取暖既乾淨又方便, 但老百姓更關心的是價格, 以及政府的補貼是不是每年都會有。

河北工業大學建築與藝術設計學院院長朱賽鴻算了一筆賬, 衡水的“煤改氣”工程市級財政要補貼2.2億元。 “煤改氣做是可以做, 但做的成本是非常高的。 你現在給他補一冬, 讓他保證在1000-1500左右的花費, 政府再給他補個3、4千塊錢。

人家那個農民就問, 以後是不是還補?他也知道那個東西好。 如果這點錢每年都補每年都補, 你補10年就得多少錢。 ”

今日智庫觀點:天然氣本身作為化石能源在燃燒過程中像煤炭燃燒一樣同樣會有NOX的排放問題, 與此同時天然氣造價要比煤炭要高(冬季一噸煤產生的熱值約等於700立方天然氣, 如果一年用5噸煤取暖需要用3500立方天然氣, 以廊坊市為例。 自2015年開始採取階梯型氣價, 用氣量3500立方, 每立方3.36元, 需要用11760元取暖!)。

另一方面我國天然氣資源緊缺, 需大量進口。 根據國家能源局的預計, 2015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將達2310億立方米, 而國內天然氣供應量只有1310億立方米, 需要進口1000億立方米。 天然氣資源被國外控制, 燃氣機葉片製造和修理技術被國外控制, 燃料價格我們也沒有話語權。“煤改氣”要花大錢,增加後處理設施也要大花錢,對天然氣燃料還要長期補貼。這樣花費大力氣推廣“煤制氣”,這筆買賣好像不怎麼划算。

成本高、補貼重成為制約“煤改氣”、“煤改電”的主要問題。國家為了治理散煤問題,花大力氣推廣“煤改電”、“煤改氣”相關政策,從結果反應來看,老百姓表現的很矛盾,一方面對國家的政策表示支援也對國家大力氣推廣新政舉措表示讚賞;另一方面取暖效果不佳、使用成本高同時對補貼政策持續多長時間表示擔憂。

為什麼明明是好的政策,老百姓口頭叫好,內心卻罵娘?是老百姓太矯情還是政策推廣的太草率?

今日智庫認為,政策是好的,老百姓也是好的,主要還是價格太高,政府推廣的成本太高,老百姓體驗和使用的成本也高。一旦後期補貼政策取消,老百姓很容易用腳投票。

到底有沒有一種比較折中的辦法,政府推廣成本也不高,老百姓使用成本也不高的辦法。實際上是有的,今日智庫向您推薦——“煤改煤”。

談談“煤改煤”

1、“煤改煤”符合中國國情

在一定時期內,煤炭依然是中國的主體能源這一地位不可能改變。“富煤、貧油、少氣”是我國能源資源的鮮明特點。我國煤炭資源總量5.9萬億噸,占一次能源資源總量的94%,而石油、天然氣資源僅占6%,且其增產難度大,對外依存度約為58%和30%。事實上,在這一輪“煤改氣”中,有的地方鍋爐改造完畢,卻連調試用的天然氣都沒有。

煤炭一直是我國的能源支柱,新中國成立以來,共有620億噸煤炭流向全國各地,支撐著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煤炭生產利用對國民經濟總量和增量的貢獻率達到15%和18%。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路耀華稱,煤炭為電力、冶金、建材、化工等行業提供了70%的原料或燃料,每生產1千瓦時電、1噸鋼、1噸水泥、1噸合成氨需要消耗320克、0.6噸、0.13噸、1.2噸標準煤。2013年全國煤炭消費36.1億噸,占一次能源消費的65.7%,有效保障了國家能源的穩定供應。預計到2020年,煤炭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率仍將占60%左右。

2、“煤改煤”成本低、收益高

“CCSI、CCMI、KSY都是現代煤化工技術的重大創新和突破,使煤炭資源高效清潔利用,產品附加值大大提升。要通過技術創新不斷總結完善,加快工業示範步伐。”2月中旬,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壽生在陝西考察調研時,對延長石油集團碳氫高效利用技術研究中心開發的這些新技術給予充分肯定。

近日,國家能源局印發的《煤炭深加工產業示範“十三五”規劃》,明確將煤提取煤焦油與制取合成氣一體化(CCSI)產業項目作為低階煤分質利用的新建示範項目,通過油品、天然氣、化學品和電力的聯產,實現煤炭使用價值和經濟價值的最大化。

以延長石油為例,延長石油碳氫利用研究中心在借鑒石油化工理念的基礎上,自主開發的煤提取煤焦油與制取合成氣一體化(CCSI)技術,以空氣作為氣化,可將粉煤一步法轉化為高品質的中低溫煤焦油和合成氣,噸煤可產生煤焦油150千克及粗合成氣約3500 Nm3。其中煤焦油收率超過15%,以煤價350元/噸計算,生產成本約為18.5美元/桶,深度轉化後可轉變為高附加值的精細化工產品或清潔燃料油品;合成氣熱值1200大卡/Nm3、有效氣含量>35%,可直接作為燃煤鍋爐的燃料,也可以經脫硫、除塵淨化後作為燃氣輪機的燃料進行發電。實現了煤炭資源利用率、轉化效率和附加值的最大化,成為現代煤化工新的技術路線。

3、“煤改煤”已成必然趨勢

2015年,國家能源局正式發佈了《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行動計畫(2015-2020年)》,旨在加快推動能源消費革命,進一步提高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水準,有效緩解資源環境壓力。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無論是相關設備的購買還是改造,成本的增加或成為困擾企業的一大難題。

《計畫》提出了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目標:到2017年,全國原煤入選率達到70%以上;到2020年,原煤入選率達到80%以上;全國新建燃煤發電機組平均供電煤耗低於300克標準煤/千瓦時;現役燃煤發電機組改造後平均供電煤耗低於310克/千瓦時,電煤占煤炭消費比重提高到60%以上。同時,對煤化工產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去年兩會召開前,科技部發佈了《關於發佈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高性能計算等重點專項2016年度專案申報指南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公佈了10個重點專項2016年度專案申報指南,“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新型節能技術”位列其中。

根據《通知》,該專項重點圍繞煤炭高效發電、煤炭清潔轉化、燃煤污染控制、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工業余能回收利用、工業流程及裝備節能、資料中心及公共機構節能7個創新(技術方向)部署23個重點研究任務。專項實施週期為5年(2016~2020)。

業內人士表示,煤炭的清潔利用已成為必然趨勢。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礦業大學副校長姜耀東認為,做好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不僅推動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服務於我國的能源安全、社會經濟發展,而且可以極大地推動我國生態環境改善以及應對氣候變化進程,特別是有利於污染物減排和碳減排戰略的順利實施。

今日智庫觀點:“煤改煤”利國利民。“富煤、貧油、少氣”的能源結構,是我國的基本國情。煤炭、石油、天然氣都是化石能源,在燃燒過程中都會有NOX、SOX的排放問題。相比較的石油60%—70%進口量、天然氣30%左右的進口量,我國的煤炭完全能滿足國內市場。與其舍本求末、捨近求遠,大力發展“煤改電”、“煤改氣”,倒不如發展更經濟實惠的“煤改煤”。況且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在我國已經有20多年的發展經驗,尤其是當下我國能源行業產能過剩突出、供給側改革面臨如何破局的情況下,大力發展煤炭清潔利用不僅利國而且利民。

燃料價格我們也沒有話語權。“煤改氣”要花大錢,增加後處理設施也要大花錢,對天然氣燃料還要長期補貼。這樣花費大力氣推廣“煤制氣”,這筆買賣好像不怎麼划算。

成本高、補貼重成為制約“煤改氣”、“煤改電”的主要問題。國家為了治理散煤問題,花大力氣推廣“煤改電”、“煤改氣”相關政策,從結果反應來看,老百姓表現的很矛盾,一方面對國家的政策表示支援也對國家大力氣推廣新政舉措表示讚賞;另一方面取暖效果不佳、使用成本高同時對補貼政策持續多長時間表示擔憂。

為什麼明明是好的政策,老百姓口頭叫好,內心卻罵娘?是老百姓太矯情還是政策推廣的太草率?

今日智庫認為,政策是好的,老百姓也是好的,主要還是價格太高,政府推廣的成本太高,老百姓體驗和使用的成本也高。一旦後期補貼政策取消,老百姓很容易用腳投票。

到底有沒有一種比較折中的辦法,政府推廣成本也不高,老百姓使用成本也不高的辦法。實際上是有的,今日智庫向您推薦——“煤改煤”。

談談“煤改煤”

1、“煤改煤”符合中國國情

在一定時期內,煤炭依然是中國的主體能源這一地位不可能改變。“富煤、貧油、少氣”是我國能源資源的鮮明特點。我國煤炭資源總量5.9萬億噸,占一次能源資源總量的94%,而石油、天然氣資源僅占6%,且其增產難度大,對外依存度約為58%和30%。事實上,在這一輪“煤改氣”中,有的地方鍋爐改造完畢,卻連調試用的天然氣都沒有。

煤炭一直是我國的能源支柱,新中國成立以來,共有620億噸煤炭流向全國各地,支撐著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煤炭生產利用對國民經濟總量和增量的貢獻率達到15%和18%。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路耀華稱,煤炭為電力、冶金、建材、化工等行業提供了70%的原料或燃料,每生產1千瓦時電、1噸鋼、1噸水泥、1噸合成氨需要消耗320克、0.6噸、0.13噸、1.2噸標準煤。2013年全國煤炭消費36.1億噸,占一次能源消費的65.7%,有效保障了國家能源的穩定供應。預計到2020年,煤炭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率仍將占60%左右。

2、“煤改煤”成本低、收益高

“CCSI、CCMI、KSY都是現代煤化工技術的重大創新和突破,使煤炭資源高效清潔利用,產品附加值大大提升。要通過技術創新不斷總結完善,加快工業示範步伐。”2月中旬,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壽生在陝西考察調研時,對延長石油集團碳氫高效利用技術研究中心開發的這些新技術給予充分肯定。

近日,國家能源局印發的《煤炭深加工產業示範“十三五”規劃》,明確將煤提取煤焦油與制取合成氣一體化(CCSI)產業項目作為低階煤分質利用的新建示範項目,通過油品、天然氣、化學品和電力的聯產,實現煤炭使用價值和經濟價值的最大化。

以延長石油為例,延長石油碳氫利用研究中心在借鑒石油化工理念的基礎上,自主開發的煤提取煤焦油與制取合成氣一體化(CCSI)技術,以空氣作為氣化,可將粉煤一步法轉化為高品質的中低溫煤焦油和合成氣,噸煤可產生煤焦油150千克及粗合成氣約3500 Nm3。其中煤焦油收率超過15%,以煤價350元/噸計算,生產成本約為18.5美元/桶,深度轉化後可轉變為高附加值的精細化工產品或清潔燃料油品;合成氣熱值1200大卡/Nm3、有效氣含量>35%,可直接作為燃煤鍋爐的燃料,也可以經脫硫、除塵淨化後作為燃氣輪機的燃料進行發電。實現了煤炭資源利用率、轉化效率和附加值的最大化,成為現代煤化工新的技術路線。

3、“煤改煤”已成必然趨勢

2015年,國家能源局正式發佈了《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行動計畫(2015-2020年)》,旨在加快推動能源消費革命,進一步提高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水準,有效緩解資源環境壓力。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無論是相關設備的購買還是改造,成本的增加或成為困擾企業的一大難題。

《計畫》提出了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目標:到2017年,全國原煤入選率達到70%以上;到2020年,原煤入選率達到80%以上;全國新建燃煤發電機組平均供電煤耗低於300克標準煤/千瓦時;現役燃煤發電機組改造後平均供電煤耗低於310克/千瓦時,電煤占煤炭消費比重提高到60%以上。同時,對煤化工產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去年兩會召開前,科技部發佈了《關於發佈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高性能計算等重點專項2016年度專案申報指南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公佈了10個重點專項2016年度專案申報指南,“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新型節能技術”位列其中。

根據《通知》,該專項重點圍繞煤炭高效發電、煤炭清潔轉化、燃煤污染控制、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工業余能回收利用、工業流程及裝備節能、資料中心及公共機構節能7個創新(技術方向)部署23個重點研究任務。專項實施週期為5年(2016~2020)。

業內人士表示,煤炭的清潔利用已成為必然趨勢。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礦業大學副校長姜耀東認為,做好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不僅推動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服務於我國的能源安全、社會經濟發展,而且可以極大地推動我國生態環境改善以及應對氣候變化進程,特別是有利於污染物減排和碳減排戰略的順利實施。

今日智庫觀點:“煤改煤”利國利民。“富煤、貧油、少氣”的能源結構,是我國的基本國情。煤炭、石油、天然氣都是化石能源,在燃燒過程中都會有NOX、SOX的排放問題。相比較的石油60%—70%進口量、天然氣30%左右的進口量,我國的煤炭完全能滿足國內市場。與其舍本求末、捨近求遠,大力發展“煤改電”、“煤改氣”,倒不如發展更經濟實惠的“煤改煤”。況且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在我國已經有20多年的發展經驗,尤其是當下我國能源行業產能過剩突出、供給側改革面臨如何破局的情況下,大力發展煤炭清潔利用不僅利國而且利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