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為何這家汽車集團的“中國式創新”,能夠奏響車市“最強音”?

闊步跨入“兩百萬輛俱樂部”、增速位居大型汽車集團首位、四年間銷量增長了100萬輛……回首剛剛過去的2017年, 廣汽集團無疑奏響了汽車業“最強音”。

這是曾慶洪領銜的高管團隊上任以來, 交出的首份年度成績單, 在業內外皆大放異彩。 這更是廣汽集團成立20年來最完美的“年度答卷”。

廣汽集團近5年銷量實現翻番

站在2018年新起點之上, 廣汽集團高調提出了兩個“十年階段性目標”:第一個階段, 在2027年即集團成立30周年之際, 爭取進入世界企業100強;第二個階段, 在2037年即集團成立40周年之際, 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那麼, 支撐廣汽集團時下銷量高速增長以及未來“‘駛’命必達”的動力, 來自於哪裡呢?

毫無疑問, 審視過去數年來廣汽集團的車市表現以及前瞻性佈局, 創新是最大的驅動力。

法國詩人保羅·梵樂希曾說過, 創新往往取決於兩個過程。

一個是生成豐富備選方案;另一個是對前一過程中的豐富方案,

進行選擇及辨認, 哪個更合理、更重要。

對於創新而言, 重要的往往不是靠收集備選方案, 而是在第二個過程中意識到某一方案的價值並大膽採納該方案。

縱觀國內車市大環境, 我們不難發現, 第一個進程是目前所有大型汽車集團都在積極進行的:在電動化、智慧化、國際化、網聯化、共用化等多個方面不斷擴大企業自身的選擇空間, 為未來鋪路。

但真正能夠決定企業發展速度, 又或者說決定企業創新品質的, 卻是第二個過程:選擇對自身能夠提供最大價值的方案, 並大膽採納, 而非簡單地“全面開花”。

從這個角度來看, 功夫AUTO認為, 時下幾乎所有汽車企業都在高喊“創新”,

而廣汽集團踐行的“中國式創新”卻最具魄力與主線、最具務實與前瞻, 引領汽車業駛入“新時代”, 為汽車業創新探索出一條“南派創新”之路。

“中國式創新”正是廣汽集團奏響汽車業“最強音”、持續迸發超強爆發力的關鍵。

增速最快、格局最健康、驚豔業界:

自主、日系、歐美系三大板塊鼎足而立

數字是枯燥的, 卻是最有說服力的, 甚至是最悅耳的。

一連串的數位, 猶如一串串的音符, 奏響了廣汽集團2017年驚豔車市的“最強音”。

2017年, 在國內乘用車市場整體增速放緩, 只有3%增長的情況下, 廣汽集團卻實現快速發展, 全年汽車產量達201.7萬輛, 同比增長21.54%, 銷量達200.1萬輛, 同比增長21.27%;產銷首次突破200萬輛, 創歷史新高。 實際上, 早在2017年前10個月, 廣汽集團就已經提前完成了180萬輛的年度任務,

並最終大幅度超過全年190萬輛的挑戰任務。 這足以窺視出, 廣汽集團勢不可擋的爆發力。

更令人津津樂道的是, 繼2013年廣汽銷量首次躋身百萬輛俱樂部之後, 僅時隔四年後的2017年即邁上200萬輛臺階, 實現翻番的跨越式增長。 這也使得廣汽集團成為2017年增速最快的國有汽車集團。 2017年, 廣汽連續第五年入圍財富世界500強, 排名238位, 比去年上升65位元, 上升幅度達21%。

廣汽集團已經連續5年位居世界500強之列

通過統計資料我們發現, 除了增長速度快, 廣汽集團的增長品質也十分喜人, 這甚至是中國大型汽車集團中格局最為健康的產業結構。

三足鼎立格局進一步優化,五大整車企業全部正增長,可說是國有大型汽車集團中格局最為健康的產業結構。

在過去一年中,廣汽集團旗下自主品牌與日系合資、歐美系合資企業的三足鼎立格局進一步優化,五大整車企業(廣汽乘用車、廣汽本田、廣汽豐田、廣汽三菱、廣汽菲克)全部實現正增長。

自主品牌業務方面,隨著GS8、GS4銷量佔據國內細分市場前列, GS7、GS3銷量穩步增長,GM8正式上市,2017年廣汽傳祺產銷量超50萬輛,產銷同比增幅均超30%,連續多年實現高速增長。廣汽傳祺成功突破自主品牌20萬元天花板,向上速度勢不可擋,成為中國品牌的領頭羊,更為廣汽集團提速“中國式創新”提供了強有力的基礎。

日系合資業務方面,廣汽本田整體銷量穩步增長,2017年銷量累計達到73萬輛,同比增長超10%;廣汽豐田實現質與量的均衡穩健增長,2017年累計銷售近45萬輛;廣汽三菱大幅超額完成目標,銷量突破10萬大關,全年累計銷量11.7萬輛,同比大漲約110.04%。

歐美合資業務方面,隨著廣汽菲克Jeep品牌車型的豐富,廣汽菲克全年產銷突破20萬輛,銷量勁增約40.11%。

同時,集團銷量的高歌猛進還帶來經營效益與上市公司市值的大幅度提高。根據廣汽集團財報顯示,2017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516.31億元,同比增長50.1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89.62億元,同比增長59.79%,而這一成績早已超過2016年全年的營收和淨利潤。截至2017年12月,廣汽集團總市值在1600億元以上,市值上升400億元,並相繼被納入MSCI中國A股指數和恒生國企指數。

無疑,在曾慶洪領銜的新管理團隊帶領下,廣汽集團奏響的2017年車市“最強音”,為這家南中國車企的20歲“成人禮”,送上了最美、最厚重的“禮物”。

“中國式創新”的優秀樣本:

三大立足點,探路南派創新路徑

事實上,廣汽集團之所以能夠在過去四年中產銷量再翻百萬,其最大的秘密,就是在踐行“中國式創新”之上。

或許你會覺得“創新”還算得上什麼“秘密”麼?大家都做創新,為何廣汽集團所踐行的“中國式創新”會使得廣汽集團取得超越行業的發展速度和品質呢?

在功夫AUTO眼中,廣汽集團踐行的“中國式創新”,之所以能夠成為業界的優秀樣本,其最大的原因,是體現在“開放、務實、以用戶為中心”三大“立足點”上。這也成為探路南派創新的嘗試。

廣汽“中國式創新”的第一個落腳點,在於開放。

眾所周知,“開放”是廣汽集團身上嶺南文化基因的最大體現,也是廣汽集團踐行“中國式創新”的一個基礎理念。在自成立以來,廣汽集團先後與本田、豐田、日野、菲亞特克萊斯勒和三菱成立了合資公司,以全球視野率先導入全球同步車型、開創4S銷售服務模式。

在與全球合作夥伴合資合作的基礎上,廣汽集團通過成功消化吸收世界汽車先進理念、經驗和技術,大力發展了自主品牌事業。

另一方面,廣汽集團還通過引進全球研發、供應鏈資源,創建廣汽跨平臺模組化架構(G-CPMA),同產品平臺可開發、生產多款不同車型,有效地縮短開發週期,有效降低成本,快速佈局產品譜系,打造產品核心競爭力,為品牌可持續發展提供原生動力。

廣汽智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園效果圖,該產業園總產值預計將超1700億元

面對未來移動出行行業電動化、智慧化、網聯化、共用化發展趨勢,廣汽集團重金投入建設“智慧網聯產業園”,更是先後與華為、騰訊、蔚來、中國移動、科大訊飛等簽訂了戰略合作協定,加快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應用。

由廣汽集團牽頭打造的這一個個“汽車+互聯網”的“朋友圈”,無論在汽車業還是互聯網行業,無論是在國內還是放眼全球,都頗具分量,令對手豔羨。

去年11月,廣汽與騰訊聯合發佈智慧網聯領域最新合作成果,圖為廣汽集團曾慶洪(右)和騰訊公司馬化騰(左)與iSPACE概念車合影

廣汽蔚來戰略合作暨新能源汽車項目簽約儀式

“汽車製造商和科技公司等各方必須開放合作,才能夠達到一個雙贏的局面。”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強調。

廣汽集團“中國式創新”的第二個重要落腳點,在於“務實”方面。

沒有務實的態度,“創新”則很容易淪為空談。在這個方面,廣汽集團踐行“中國式創新”可以說就是一次又一次務實的創新。

在踐行“中國式創新”的過程中,廣汽集團始終“務實”地將“品質”放在第一位的。2017年4月,廣汽集團啟用全新品牌口號“匠於心 品於行”,全面推行品牌全新戰略規劃。“沒有品就沒有牌。”曾慶洪強調,廣汽集團繼承了至精志廣的品牌核心,體現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良好的品行。

同時,廣汽集團下屬的投資企業在生產、行銷、服務等方面貼近市場需求,通過在這些方面的創新獲得強勁發展的源頭活水。

廣汽集團在2017年上海車展公佈全新品牌口號

例如在生產方面,廣汽本田基於SSC理念完成第三工廠建設投產,全面打造“智慧工廠”。相比第二工廠,車間占地面積減少了45.5%、投資減少了26%、人員減少了29%、成本節約了21%。

廣汽豐田率先啟動了生產領域的智慧化構造改革,實現產品品質大幅提升,精簡一線人員1864人,新增一條20萬產能生產線而不增加人員,生產效率顯著提高,供需資訊有效對接。

廣汽傳祺打造智慧工廠,創建廣汽生產方式。通過多年與本田汽車、豐田汽車的合資合作,充分消化吸收了精益生產核心理念和優勢要素,創建了廣汽生產方式,生產效率達到總裝每台車57秒,突破了產能瓶頸,同時確保了廣汽傳祺國內一流的產品品質。

當然,創新要明白“初心”是什麼。那就是為使用者服務。這是廣汽“中國式創新”的第三個落腳點。

敏銳洞察用戶需求,提供時下最符合顧客需求的產品,創新可以很簡單很直接。譬如,傳祺GS4車型上市以來,銷量在全部SUV品牌中名列前茅;大七座高端SUV車型GS8於2016年10月上市,不僅定價突破了自主品牌車型價格的天花板,並且目前仍供不應求。這就是抓住了消費升級大背景之下SUV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從而圍繞用戶需求,創新產品,創造出新需求。這既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踐行,也是務實創新的體現。

廣汽集團旗下自主品牌廣汽傳祺成為2017廣州《財富》全球論壇唯一官方指定用車

在銷售及服務方面,廣汽集團更是針對用戶需求,創新了集群網路行銷服務新模式,實現區縣鄉鎮全覆蓋,為顧客提供高效便捷的銷售及售後服務。同時,全面加強互聯網電商佈局,通過電商平臺和互聯網開展網路行銷,實現互聯網與實體店O2O的有效融合,目前網路銷量占比超過20%,部分優秀的店達到35%以上。

所以,廣汽集團“中國式創新”始終堅持圍繞“以用戶為中心”。這是廣汽創新的出發點,也是終極目標之一。

寫在最後

在汽車“四化”的大潮中,廣汽集團堅持“中國式創新”,既帶來了高速增長的業績,為後續持續性創新奠定了強有力的物質基礎;更為未來從傳統汽車集團轉型升級為“移動生活價值創造者”注入了魄力,探索出新路徑。

正如法國詩人保羅·梵樂希所談的創新那樣,廣汽集團“中國式創新”既有“點”的突破,更有“面”的升級;既有務實的眼光,更有前瞻的魄力。

三足鼎立格局進一步優化,五大整車企業全部正增長,可說是國有大型汽車集團中格局最為健康的產業結構。

在過去一年中,廣汽集團旗下自主品牌與日系合資、歐美系合資企業的三足鼎立格局進一步優化,五大整車企業(廣汽乘用車、廣汽本田、廣汽豐田、廣汽三菱、廣汽菲克)全部實現正增長。

自主品牌業務方面,隨著GS8、GS4銷量佔據國內細分市場前列, GS7、GS3銷量穩步增長,GM8正式上市,2017年廣汽傳祺產銷量超50萬輛,產銷同比增幅均超30%,連續多年實現高速增長。廣汽傳祺成功突破自主品牌20萬元天花板,向上速度勢不可擋,成為中國品牌的領頭羊,更為廣汽集團提速“中國式創新”提供了強有力的基礎。

日系合資業務方面,廣汽本田整體銷量穩步增長,2017年銷量累計達到73萬輛,同比增長超10%;廣汽豐田實現質與量的均衡穩健增長,2017年累計銷售近45萬輛;廣汽三菱大幅超額完成目標,銷量突破10萬大關,全年累計銷量11.7萬輛,同比大漲約110.04%。

歐美合資業務方面,隨著廣汽菲克Jeep品牌車型的豐富,廣汽菲克全年產銷突破20萬輛,銷量勁增約40.11%。

同時,集團銷量的高歌猛進還帶來經營效益與上市公司市值的大幅度提高。根據廣汽集團財報顯示,2017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516.31億元,同比增長50.1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89.62億元,同比增長59.79%,而這一成績早已超過2016年全年的營收和淨利潤。截至2017年12月,廣汽集團總市值在1600億元以上,市值上升400億元,並相繼被納入MSCI中國A股指數和恒生國企指數。

無疑,在曾慶洪領銜的新管理團隊帶領下,廣汽集團奏響的2017年車市“最強音”,為這家南中國車企的20歲“成人禮”,送上了最美、最厚重的“禮物”。

“中國式創新”的優秀樣本:

三大立足點,探路南派創新路徑

事實上,廣汽集團之所以能夠在過去四年中產銷量再翻百萬,其最大的秘密,就是在踐行“中國式創新”之上。

或許你會覺得“創新”還算得上什麼“秘密”麼?大家都做創新,為何廣汽集團所踐行的“中國式創新”會使得廣汽集團取得超越行業的發展速度和品質呢?

在功夫AUTO眼中,廣汽集團踐行的“中國式創新”,之所以能夠成為業界的優秀樣本,其最大的原因,是體現在“開放、務實、以用戶為中心”三大“立足點”上。這也成為探路南派創新的嘗試。

廣汽“中國式創新”的第一個落腳點,在於開放。

眾所周知,“開放”是廣汽集團身上嶺南文化基因的最大體現,也是廣汽集團踐行“中國式創新”的一個基礎理念。在自成立以來,廣汽集團先後與本田、豐田、日野、菲亞特克萊斯勒和三菱成立了合資公司,以全球視野率先導入全球同步車型、開創4S銷售服務模式。

在與全球合作夥伴合資合作的基礎上,廣汽集團通過成功消化吸收世界汽車先進理念、經驗和技術,大力發展了自主品牌事業。

另一方面,廣汽集團還通過引進全球研發、供應鏈資源,創建廣汽跨平臺模組化架構(G-CPMA),同產品平臺可開發、生產多款不同車型,有效地縮短開發週期,有效降低成本,快速佈局產品譜系,打造產品核心競爭力,為品牌可持續發展提供原生動力。

廣汽智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園效果圖,該產業園總產值預計將超1700億元

面對未來移動出行行業電動化、智慧化、網聯化、共用化發展趨勢,廣汽集團重金投入建設“智慧網聯產業園”,更是先後與華為、騰訊、蔚來、中國移動、科大訊飛等簽訂了戰略合作協定,加快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應用。

由廣汽集團牽頭打造的這一個個“汽車+互聯網”的“朋友圈”,無論在汽車業還是互聯網行業,無論是在國內還是放眼全球,都頗具分量,令對手豔羨。

去年11月,廣汽與騰訊聯合發佈智慧網聯領域最新合作成果,圖為廣汽集團曾慶洪(右)和騰訊公司馬化騰(左)與iSPACE概念車合影

廣汽蔚來戰略合作暨新能源汽車項目簽約儀式

“汽車製造商和科技公司等各方必須開放合作,才能夠達到一個雙贏的局面。”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強調。

廣汽集團“中國式創新”的第二個重要落腳點,在於“務實”方面。

沒有務實的態度,“創新”則很容易淪為空談。在這個方面,廣汽集團踐行“中國式創新”可以說就是一次又一次務實的創新。

在踐行“中國式創新”的過程中,廣汽集團始終“務實”地將“品質”放在第一位的。2017年4月,廣汽集團啟用全新品牌口號“匠於心 品於行”,全面推行品牌全新戰略規劃。“沒有品就沒有牌。”曾慶洪強調,廣汽集團繼承了至精志廣的品牌核心,體現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良好的品行。

同時,廣汽集團下屬的投資企業在生產、行銷、服務等方面貼近市場需求,通過在這些方面的創新獲得強勁發展的源頭活水。

廣汽集團在2017年上海車展公佈全新品牌口號

例如在生產方面,廣汽本田基於SSC理念完成第三工廠建設投產,全面打造“智慧工廠”。相比第二工廠,車間占地面積減少了45.5%、投資減少了26%、人員減少了29%、成本節約了21%。

廣汽豐田率先啟動了生產領域的智慧化構造改革,實現產品品質大幅提升,精簡一線人員1864人,新增一條20萬產能生產線而不增加人員,生產效率顯著提高,供需資訊有效對接。

廣汽傳祺打造智慧工廠,創建廣汽生產方式。通過多年與本田汽車、豐田汽車的合資合作,充分消化吸收了精益生產核心理念和優勢要素,創建了廣汽生產方式,生產效率達到總裝每台車57秒,突破了產能瓶頸,同時確保了廣汽傳祺國內一流的產品品質。

當然,創新要明白“初心”是什麼。那就是為使用者服務。這是廣汽“中國式創新”的第三個落腳點。

敏銳洞察用戶需求,提供時下最符合顧客需求的產品,創新可以很簡單很直接。譬如,傳祺GS4車型上市以來,銷量在全部SUV品牌中名列前茅;大七座高端SUV車型GS8於2016年10月上市,不僅定價突破了自主品牌車型價格的天花板,並且目前仍供不應求。這就是抓住了消費升級大背景之下SUV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從而圍繞用戶需求,創新產品,創造出新需求。這既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踐行,也是務實創新的體現。

廣汽集團旗下自主品牌廣汽傳祺成為2017廣州《財富》全球論壇唯一官方指定用車

在銷售及服務方面,廣汽集團更是針對用戶需求,創新了集群網路行銷服務新模式,實現區縣鄉鎮全覆蓋,為顧客提供高效便捷的銷售及售後服務。同時,全面加強互聯網電商佈局,通過電商平臺和互聯網開展網路行銷,實現互聯網與實體店O2O的有效融合,目前網路銷量占比超過20%,部分優秀的店達到35%以上。

所以,廣汽集團“中國式創新”始終堅持圍繞“以用戶為中心”。這是廣汽創新的出發點,也是終極目標之一。

寫在最後

在汽車“四化”的大潮中,廣汽集團堅持“中國式創新”,既帶來了高速增長的業績,為後續持續性創新奠定了強有力的物質基礎;更為未來從傳統汽車集團轉型升級為“移動生活價值創造者”注入了魄力,探索出新路徑。

正如法國詩人保羅·梵樂希所談的創新那樣,廣汽集團“中國式創新”既有“點”的突破,更有“面”的升級;既有務實的眼光,更有前瞻的魄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