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贛鋒鋰業跌停後一點思考,鹽湖提鋰靠譜嗎?

文|牽牛僧

1月15日, 上市公司藍曉科技發佈了一則公告。 公告主要內容如下:西安藍曉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與陝西省膜分離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擔的青海冷湖 100t/a 碳酸鋰項目完成生產線調試, 進入常規運行階段, 已產出高純碳酸鋰。 該項目的成功標誌著公司實現了鹽湖鹵水提鋰吸附劑、工藝和系統裝置核心技術的工業化轉化。 吸附法提鋰技術的產業化是公司金屬板塊新的重要增長點之一, 是公司向新能源領域應用擴展的良好開端。 以本次貧礦鹵水的穩定運行為基礎, 吸附法提鋰技術向鹽湖高鎂鋰比鹵水提取碳酸鋰的大規模工業生產進行推廣,

將具有更大的潛力。

公告最後藍曉科技也承認本項目的成功運行對公司短期業績暫無實質性影響, 但將對公司未來核心競爭力、發展戰略產生積極影響。 這個公告未來的影響力且不說, 昨天就結結實實把鋰業龍頭天齊鋰業和贛鋒鋰業打到滿地找牙, 後者甚至破位跌停。 要知道一年100噸碳酸鋰的產能是能改變碳酸鋰產業格局的數字, 牛逼如贛鋒鋰業這樣的碳酸鋰龍頭一年的產能也就4萬噸而已, 藍曉突然間弄個100噸低成本產能進入常規化運行, 贛峰不跌停才怪。

那麼藍曉科技發佈鹽湖鹵水提鋰成功, 進入常規運行階段到底對碳酸鋰行業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鹽湖提鋰技術到底成本怎麼樣呢?下面, 我就用我研究和掌握的鋰業生產知識給大家做個簡單的科普, 如有瑕疵, 敬請指正。

金屬鋰的提煉有2種形式:礦石提鋰和鹽湖提鋰。 礦石提鋰又分為鋰輝石提鋰和鋰雲母提鋰兩種。

贛鋒鋰業和天齊鋰業採用進口鋰輝石提鋰,

目前這是主流生產方法;鋰雲母提鋰在A股的獨家標的公司就是江特電機, 但是規模還比較小, 產能很有限;鹽湖提鋰就是利用高原富含鎂鋰的鹵水, 採取物理化學方法提煉出鋰, 成本很低, 但是受制於技術能力和惡劣的地理條件, 尚未大規模開展。

注意:化學課大家都學過, 金屬鋰實在太活躍了, 所以金屬鋰不能單獨存在。 鋰產品都是以氫氧化鋰和碳酸鋰形式存在的, 因此後面我講的的產能和價格都是折算為碳酸鋰的。 碳酸鋰分為工業級和電池級, 後者更貴一些, 為了計算和描述方便, 我統一用電池級碳酸鋰代替。

我先講下鋰輝石提鋰:

品質比較高的鋰輝石基本來自國外,

比如澳洲。 我國鋰輝石礦品味不高, 儲量也不豐富。 根據資料, 鋰輝石精礦目前價格在每噸1000美元左右(匯率6.4計算), 按照8噸鋰輝石精礦生產1噸碳酸鋰產品計算, 原料成本就有6.4萬元, 再加上2萬多的製造成本, 整體一噸鋰產品的成本在8.4萬元左右, 毛利潤大約 7.6萬元/噸。 贛鋒鋰業2018年預計全部的碳酸鋰產品產能大約是6萬噸, 每噸售價按照16萬元計算, 銷售毛利潤率35%, 1年可以賺33.6億元毛利潤。

再看鋰雲目提鋰:

根據天風證券的資料, 江特電機子公司宜春銀鋰新能源採用鋰雲母提煉技術, 每天能夠生產10噸碳酸鋰, 成本控制在7萬元/噸以內。 由於鋰雲母價格大幅低於鋰輝石精礦, 如果該公司的的獅子嶺礦能夠與18 年 3 月投產, 實現礦產自給, 碳酸鋰成本有望降低至 5 萬元。 由於沒有鋰雲母的銷售毛利潤率, 只能按照碳酸鋰16萬元/噸的銷售資料估算, 那麼鋰雲母技術提煉碳酸鋰每噸毛利11萬元, 其擁有的1.5萬噸產能達產後, 一年的毛利 16.5 億元, 這個毛利可以讓450億元市值的贛鋒鋰業哭鼻子了。

PS:公司沒有給出鋰雲母技術明確的經營資料, 年報沒有出來前無法印證,而且碳酸鋰的價格依然很高,如果鋰雲母提鋰的成本能夠真正降低到5萬元/噸,高企的碳酸鋰價格一定會受到衝擊,降價勢在必然。

我最後在講下鹽湖提鋰:大家可以看我之前寫過的一篇科普文章。

分享一個即將到來鋰電細分風口:鹽湖提鋰

https://www.moer.cn/articleDetails.htm?articleId=214343

鹽湖提鋰早已不是新鮮事情,參與這個項目的上市公司比較多,鹽湖股份、西藏礦業、科達潔能、西藏城投、藏格控股、藍曉科技。大家應該發現了,這些公司都在偏遠都青藏地區,因為鹽湖基本都在高原,位置偏僻、基礎生產條件和生活條件差、生態脆弱、氣候寒冷,不利於大規模生產和人員引進,因此即使生產成本低,但是隱性成本非常高。

我用科達潔能參股的藍科鋰業作為案例簡單講解鹽湖提鋰產業。根據藍科鋰業的資料,公司鹽湖提鋰電池級碳酸鋰的生產成本大約為4萬元/噸,我們考慮到隱性成本,放寬到5萬元/噸,則鹽湖提鋰每噸碳酸鋰毛利潤11 萬元。按照藍科鋰業規劃的2018年3萬噸碳酸鋰產能達產,那麼可實現毛利潤33億元。

根據以上公開信息,我做個總結,如果按照2018年贛鋒鋰業、江特電機、藍科鋰業三家的產能全部達產,賺錢最多的仍舊是贛鋒鋰業,其次是藍科鋰業、最後是江特電機。如果按照每噸毛利潤測算,賺錢能力最強的是藍科和江特。換句話說:鋰雲母和鹽湖兩種提鋰技術成本最低,如果真的將來大規模商用成功,贛峰和天齊吃幾個跌停是非常正常的。

從現實意義的角度出發,碳酸鋰價格依然高企,這說明資本市場對於鹽湖和鋰雲母低成本技術提鋰尚未予以確認,因為一旦達產,碳酸鋰必然大規模降價。換個角度來講,贛鋒鋰業的鋰輝石提鋰技術成熟可靠,方便大規模量產,而且從天齊、雅化等鋰業公司的擴張鋰輝石礦資源的角度去思考,資本市場對於鋰輝石提鋰還是最認可的。

對於贛鋒鋰業其實也不必過多擔憂鋰雲母和鹽湖提鋰技術的衝擊,作為鋰業龍頭,該公司也佈局了鹽湖提鋰技術,與兆新股份、青海錦泰鉀肥合資設立青海兆鋒鋰業(暫定名), 股權占比 45%,首期投資建設 7000 噸電池級碳酸鋰生產線及 10000 噸無水氯化鋰生產線。

理論上看,鋰雲母技術和鹽湖提鋰技術生產成本基本一致,低於鋰輝石提鋰35%。但是鋰雲母提鋰和鹽湖提鋰技術沒有經過大規模商用的考驗,能否成功需要時間檢驗,如有有一份詳細的年報予以證實,那麼必將改變碳酸鋰的格局,大大降低動力電池的生產成本,更好地推進新能源汽車推廣。

結論:鋰輝石提鋰在今後想當長一段時間仍然是產業主流,贛峰和天齊牢牢把握著碳酸鋰產品的龍頭地位。由於鋰輝石資源的不斷擴產和鹽湖技術的慢慢成熟,碳酸鋰產品在今後1-2年將慢慢供過於求,產品價格也會慢慢下降。

年報沒有出來前無法印證,而且碳酸鋰的價格依然很高,如果鋰雲母提鋰的成本能夠真正降低到5萬元/噸,高企的碳酸鋰價格一定會受到衝擊,降價勢在必然。

我最後在講下鹽湖提鋰:大家可以看我之前寫過的一篇科普文章。

分享一個即將到來鋰電細分風口:鹽湖提鋰

https://www.moer.cn/articleDetails.htm?articleId=214343

鹽湖提鋰早已不是新鮮事情,參與這個項目的上市公司比較多,鹽湖股份、西藏礦業、科達潔能、西藏城投、藏格控股、藍曉科技。大家應該發現了,這些公司都在偏遠都青藏地區,因為鹽湖基本都在高原,位置偏僻、基礎生產條件和生活條件差、生態脆弱、氣候寒冷,不利於大規模生產和人員引進,因此即使生產成本低,但是隱性成本非常高。

我用科達潔能參股的藍科鋰業作為案例簡單講解鹽湖提鋰產業。根據藍科鋰業的資料,公司鹽湖提鋰電池級碳酸鋰的生產成本大約為4萬元/噸,我們考慮到隱性成本,放寬到5萬元/噸,則鹽湖提鋰每噸碳酸鋰毛利潤11 萬元。按照藍科鋰業規劃的2018年3萬噸碳酸鋰產能達產,那麼可實現毛利潤33億元。

根據以上公開信息,我做個總結,如果按照2018年贛鋒鋰業、江特電機、藍科鋰業三家的產能全部達產,賺錢最多的仍舊是贛鋒鋰業,其次是藍科鋰業、最後是江特電機。如果按照每噸毛利潤測算,賺錢能力最強的是藍科和江特。換句話說:鋰雲母和鹽湖兩種提鋰技術成本最低,如果真的將來大規模商用成功,贛峰和天齊吃幾個跌停是非常正常的。

從現實意義的角度出發,碳酸鋰價格依然高企,這說明資本市場對於鹽湖和鋰雲母低成本技術提鋰尚未予以確認,因為一旦達產,碳酸鋰必然大規模降價。換個角度來講,贛鋒鋰業的鋰輝石提鋰技術成熟可靠,方便大規模量產,而且從天齊、雅化等鋰業公司的擴張鋰輝石礦資源的角度去思考,資本市場對於鋰輝石提鋰還是最認可的。

對於贛鋒鋰業其實也不必過多擔憂鋰雲母和鹽湖提鋰技術的衝擊,作為鋰業龍頭,該公司也佈局了鹽湖提鋰技術,與兆新股份、青海錦泰鉀肥合資設立青海兆鋒鋰業(暫定名), 股權占比 45%,首期投資建設 7000 噸電池級碳酸鋰生產線及 10000 噸無水氯化鋰生產線。

理論上看,鋰雲母技術和鹽湖提鋰技術生產成本基本一致,低於鋰輝石提鋰35%。但是鋰雲母提鋰和鹽湖提鋰技術沒有經過大規模商用的考驗,能否成功需要時間檢驗,如有有一份詳細的年報予以證實,那麼必將改變碳酸鋰的格局,大大降低動力電池的生產成本,更好地推進新能源汽車推廣。

結論:鋰輝石提鋰在今後想當長一段時間仍然是產業主流,贛峰和天齊牢牢把握著碳酸鋰產品的龍頭地位。由於鋰輝石資源的不斷擴產和鹽湖技術的慢慢成熟,碳酸鋰產品在今後1-2年將慢慢供過於求,產品價格也會慢慢下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