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有個人穿越回古代喝酒,差點氣吐了……

前些年

穿越劇可是紅極一時的大熱IP

看那些穿越後的主角

在古代過的

那叫一個逍遙快活

這要是我們這種愛喝酒的能穿越

恐怕是二話不說

沖著產區就去了

畢竟

要是能一品幾個世紀前的美酒

再能帶回兩瓶老年份

簡直是美滋滋

可要是不瞭解葡萄酒的歷史

原本carry全場的穿越

很可能就變成打醬油的瞎跑了

就像下麵這位……

我的天呢, 西元前600年的古希臘, 我來了!我要找個酒館喝酒去!

“思考者, 您想跟什麼酒辯論生活?”

“(不愧是古希臘, 連喝酒都這麼‘哲學’)先來杯你們這的特色紅葡萄酒吧。 ”

“好的, 這是您要的酒~”

“哦豁, 這酒什麼味啊?!果味沒有, 又甜又鹹, 顏色也很寡淡……你們賣的是假酒吧!”

“您可不能這麼說!在我們這兒, 賣假酒可是要受刑罰的!這酒是我們按1:1加入海水稀釋的紳士必備款, 您要不喜歡, 還有加蜂蜜、香料或者油類的, 只不過後面這些得在正式活動上才能喝到。 ”

“就沒有不加東西的嗎?”

“嘖, 那可是野蠻人喝酒的方法, 看你這樣也不像是色雷斯人啊?”

*哲學家柏拉圖曾嘲笑過色雷斯人喝未摻水的葡萄酒, 稱這一行為是沒有修養的。

“我是東方人, 不懂這邊的文化。 ”

“誒呀, 原來是東方上國的客人,

可甭管您去哪兒, 都加料!要不然給你加點松脂?這是現在剛剛流行的技術。 ”

“呃……也不用了吧, 你不如幫我把松脂埋起來, 我等以後再來取, 說不定就是一塊蜜蠟了。 ”

告辭完古希臘的“思考者”酒館, 我也開始自我反思, 是不是我穿越的太久遠了?畢竟我只是想喝口簡簡單單的葡萄酒啊!

可我還想去古羅馬呢, 這個將葡萄酒傳遍歐洲的“祖師爺”, 我怎麼能錯過?那不如就去西元80年的古羅馬看看吧!

“老闆, 來瓶你們這兒最好的葡萄酒!”

“不好意思, 您有預定嗎?我們這邊是需要憑預訂單買酒的。 ”

“哇, 不愧是‘祖師爺’, 這麼受歡迎的呀?”

“雖然聽不懂您說的是什麼, 但最近大型葡萄酒供應城市龐貝被火山給埋了, 造成葡萄酒短期內緊缺, 所以您沒有預定的話恐怕就不能賣給您了。 ”

“什麼?本來還想去龐貝遊覽呢!”

考古學家在龐貝發現的雙耳陶罐和壁畫

“哎呀, 老闆, 你看我大老遠從東方跑過來, 能不能通融一下?”

“您是走絲綢之路過來的商人吧, 既然是遠道而來, 那可得嘗嘗我們剛到的Barolo葡萄酒, 這一杯算我請你了!”

“嗯, 酒款很不錯, 終於不往裡面兌水了, 可怎麼喝起來是甜的呢?Barolo不應該是幹型的麼?”

“這位客官一看您就是懂行人, 我們這邊正是葡萄田面積迅速擴張的時候, 所以葡萄酒產量很多, 我們平民也不用怕酒不夠喝, 不用海水兌了!可甜型的葡萄酒還是我們鍾愛的款, 您說的幹型Barolo得在19世紀之後才有呢!”

“而且,我們為了歡迎東方來客,都會用在鉛容器裡熬製成糖漿的葡萄酒來招待,這樣的酒款不僅更加甜美,融進酒液的鉛也會讓酒的顏色更鮮亮!這在平時,可是只有貴族才能享受的高級待遇啊!”

“什麼?!這酒裡含鉛!”

嚇得我手中的杯子都差點掉地上,難怪古羅馬時期成年人的壽命只有四五十年,而貴族更是短到不及三十歲便夭折了,原來是喝酒導致的鉛中毒!我要是再在羅馬待下去,估計連命都搭進去了,還是趕緊換一個地方吧!

要不說還是去法國吧,歷史悠久又不亂,“牌子”最硬,接受度高,尤其是波爾多產區,更是名莊林立。我不妨就去看看16世紀的波爾多好了,也感受一下文藝復興光輝下的葡萄園,而且隨便帶兩瓶回家都是穩賺不虧!想想都激動!

“您好,請問這邊梅多克怎麼走?”

“你去那幹嘛呀?”

“哦,我想去那邊的酒莊參觀參觀。”

“瞎想啥呢?那一片沼澤地哪有啥酒莊啊?”

“不是呀,著名的拉菲、拉圖、瑪歌、木桐啥的不都在梅多克嗎?”

“你說的那是17世紀的事,荷蘭人想把梅多克打造成港口,就用他們的排水技術把那裡的沼澤變成了田地,之後才有了你剛說的那些名莊,這會都還是沒影的事兒呢。”

波爾多梅多克地區的沼澤

可我不能再白跑一趟吧,我還不信就買不上瓶酒了咋滴,雖然沒有一級莊“前身”,但就近找個酒莊還能有多難?

“你是酒莊經理?我要買你家的酒,只要最好的年份。”

“歡迎歡迎!我們家有這幾個年份表現出眾,不知道您想要幾桶?”

“桶?不行,太多了,我帶不回去,幾瓶就可以了,不行的話一箱我也接受。”

“瓶?抱歉,不存在的。葡萄酒運輸都是木桶裝,17世紀才用玻璃瓶運輸葡萄酒。”

“Excuse me?”

“而且軟木塞得等到17世紀中期才有,之前用的都是沾油的布條。”

“……,還真的是一瓶酒也買不上了。”

既然17世紀之後葡萄酒行業才具備“現代形態”,那我乾脆也別繞了,直接去18世紀!名莊、酒瓶、酒塞啥的都有了,嗯,就這麼定了,走起!

“哇~,終於可以買上名莊的老年份了。哎?你們這個波爾多葡萄酒怎麼還標著埃米塔日(Hermitagé)?這時候造假就這麼倡狂了?”

“您有所不知,標著Hermitagé不僅不是假酒,還是高品質的代表呢!因為波爾多葡萄酒剛開始酒體酸瘦、寡淡,非常不受英國客戶的待見,我們波爾多的酒莊面臨著沒有訂單的窘境。這時候我們便用濃郁的Hermitagé的葡萄酒進行調配,才重新在市場上大放光彩。直到19世紀中期,還有不少酒莊在酒標上寫上Hermitagé呢。”

“Interesting…… 原來波爾多也有靠別人名氣的時候。”

不過,這樣的葡萄酒我也不好往回帶呀,不知道的還以為我在拿假酒糊弄人呢!轉了這麼久一瓶也沒買上,委屈巴巴~

想喝香檳,這時候只有泡泡才能讓我滿血復活!我要去香檳產區!

“給我開瓶香檳!”

“您說笑了,這會‘香檳’還沒有被當做酒款的法定命名喲,我們香檳人為了這個原產地名稱可是前前後後奮鬥了幾十年!”

“哇!真的不容易,那我更得開一瓶嘗嘗!”

“你能喝甜的嗎?”

“當然了,甜型香檳,啊不,這會應該是甜型起泡,我可是有所耳聞的。”

“好嘞,您稍等。”

“我的天呢!怎麼能這麼甜?”

“你不是早就知道了嗎?我們銷往俄羅斯的起泡可是有300g/L的含糖量,你這喝的還是銷往德國的版本,才140g/L左右。”

“……”

舊世界的“套路”太深了,我要去新世界,就去最淳樸的澳大利亞!我一直覺得獵人谷這個名字很霸氣,它也是澳大利亞最早的產區之一,我曾喝過這裡的賽美容,複雜度可不比波爾多的差,所以這次肯定不會錯!

“莊主,我要訂購你家的賽美容葡萄酒!”

“賽美容?沒聽過,我們這邊只有雷司令和勃艮第。”

“???雷司令我理解,勃艮第是什麼鬼?那不是法國的產區嗎?”

“不好意思,在19世紀60年代之前,我們都是把白葡萄酒標成雷司令,紅葡萄酒標成勃艮第。”

原來,我一直以為的淳樸不是完全的淳樸,還是心大……這種區分方法也太隨意了吧,新世界都這麼不拘小節的嗎?要不再去美國看看?作為新世界裡的大佬,連法國都不敢小覷的葡萄酒生產國,應該會更加嚴謹吧。

“你好,請問納帕穀怎麼走?”

“你現在站的地方就是啊。”

“??可我怎麼沒有看到酒莊?連葡萄園都沒有!”

“這就對了,因為納帕穀現在還是美國有名的西梅產地呀,到了1839年才有人開始在這裡種植葡萄,第一個商業性質的酒莊那就更晚了,到了1861年才建立。”

所以,別再整天想著穿越了,好好學習葡萄酒知識才是硬道理!

PS:不要問我為什麼他們能無障礙交流,因為都是我編的呀~ 嘻嘻。

文 | 孜銅 ©酒斛網

想要瞭解更多葡萄酒知識,就快來關注我們吧~

快去各大應用市場下載我們的APP【論酒】,與數十萬葡萄酒愛好者一起發現美酒,分享微醺的樂趣~

您說的幹型Barolo得在19世紀之後才有呢!”

“而且,我們為了歡迎東方來客,都會用在鉛容器裡熬製成糖漿的葡萄酒來招待,這樣的酒款不僅更加甜美,融進酒液的鉛也會讓酒的顏色更鮮亮!這在平時,可是只有貴族才能享受的高級待遇啊!”

“什麼?!這酒裡含鉛!”

嚇得我手中的杯子都差點掉地上,難怪古羅馬時期成年人的壽命只有四五十年,而貴族更是短到不及三十歲便夭折了,原來是喝酒導致的鉛中毒!我要是再在羅馬待下去,估計連命都搭進去了,還是趕緊換一個地方吧!

要不說還是去法國吧,歷史悠久又不亂,“牌子”最硬,接受度高,尤其是波爾多產區,更是名莊林立。我不妨就去看看16世紀的波爾多好了,也感受一下文藝復興光輝下的葡萄園,而且隨便帶兩瓶回家都是穩賺不虧!想想都激動!

“您好,請問這邊梅多克怎麼走?”

“你去那幹嘛呀?”

“哦,我想去那邊的酒莊參觀參觀。”

“瞎想啥呢?那一片沼澤地哪有啥酒莊啊?”

“不是呀,著名的拉菲、拉圖、瑪歌、木桐啥的不都在梅多克嗎?”

“你說的那是17世紀的事,荷蘭人想把梅多克打造成港口,就用他們的排水技術把那裡的沼澤變成了田地,之後才有了你剛說的那些名莊,這會都還是沒影的事兒呢。”

波爾多梅多克地區的沼澤

可我不能再白跑一趟吧,我還不信就買不上瓶酒了咋滴,雖然沒有一級莊“前身”,但就近找個酒莊還能有多難?

“你是酒莊經理?我要買你家的酒,只要最好的年份。”

“歡迎歡迎!我們家有這幾個年份表現出眾,不知道您想要幾桶?”

“桶?不行,太多了,我帶不回去,幾瓶就可以了,不行的話一箱我也接受。”

“瓶?抱歉,不存在的。葡萄酒運輸都是木桶裝,17世紀才用玻璃瓶運輸葡萄酒。”

“Excuse me?”

“而且軟木塞得等到17世紀中期才有,之前用的都是沾油的布條。”

“……,還真的是一瓶酒也買不上了。”

既然17世紀之後葡萄酒行業才具備“現代形態”,那我乾脆也別繞了,直接去18世紀!名莊、酒瓶、酒塞啥的都有了,嗯,就這麼定了,走起!

“哇~,終於可以買上名莊的老年份了。哎?你們這個波爾多葡萄酒怎麼還標著埃米塔日(Hermitagé)?這時候造假就這麼倡狂了?”

“您有所不知,標著Hermitagé不僅不是假酒,還是高品質的代表呢!因為波爾多葡萄酒剛開始酒體酸瘦、寡淡,非常不受英國客戶的待見,我們波爾多的酒莊面臨著沒有訂單的窘境。這時候我們便用濃郁的Hermitagé的葡萄酒進行調配,才重新在市場上大放光彩。直到19世紀中期,還有不少酒莊在酒標上寫上Hermitagé呢。”

“Interesting…… 原來波爾多也有靠別人名氣的時候。”

不過,這樣的葡萄酒我也不好往回帶呀,不知道的還以為我在拿假酒糊弄人呢!轉了這麼久一瓶也沒買上,委屈巴巴~

想喝香檳,這時候只有泡泡才能讓我滿血復活!我要去香檳產區!

“給我開瓶香檳!”

“您說笑了,這會‘香檳’還沒有被當做酒款的法定命名喲,我們香檳人為了這個原產地名稱可是前前後後奮鬥了幾十年!”

“哇!真的不容易,那我更得開一瓶嘗嘗!”

“你能喝甜的嗎?”

“當然了,甜型香檳,啊不,這會應該是甜型起泡,我可是有所耳聞的。”

“好嘞,您稍等。”

“我的天呢!怎麼能這麼甜?”

“你不是早就知道了嗎?我們銷往俄羅斯的起泡可是有300g/L的含糖量,你這喝的還是銷往德國的版本,才140g/L左右。”

“……”

舊世界的“套路”太深了,我要去新世界,就去最淳樸的澳大利亞!我一直覺得獵人谷這個名字很霸氣,它也是澳大利亞最早的產區之一,我曾喝過這裡的賽美容,複雜度可不比波爾多的差,所以這次肯定不會錯!

“莊主,我要訂購你家的賽美容葡萄酒!”

“賽美容?沒聽過,我們這邊只有雷司令和勃艮第。”

“???雷司令我理解,勃艮第是什麼鬼?那不是法國的產區嗎?”

“不好意思,在19世紀60年代之前,我們都是把白葡萄酒標成雷司令,紅葡萄酒標成勃艮第。”

原來,我一直以為的淳樸不是完全的淳樸,還是心大……這種區分方法也太隨意了吧,新世界都這麼不拘小節的嗎?要不再去美國看看?作為新世界裡的大佬,連法國都不敢小覷的葡萄酒生產國,應該會更加嚴謹吧。

“你好,請問納帕穀怎麼走?”

“你現在站的地方就是啊。”

“??可我怎麼沒有看到酒莊?連葡萄園都沒有!”

“這就對了,因為納帕穀現在還是美國有名的西梅產地呀,到了1839年才有人開始在這裡種植葡萄,第一個商業性質的酒莊那就更晚了,到了1861年才建立。”

所以,別再整天想著穿越了,好好學習葡萄酒知識才是硬道理!

PS:不要問我為什麼他們能無障礙交流,因為都是我編的呀~ 嘻嘻。

文 | 孜銅 ©酒斛網

想要瞭解更多葡萄酒知識,就快來關注我們吧~

快去各大應用市場下載我們的APP【論酒】,與數十萬葡萄酒愛好者一起發現美酒,分享微醺的樂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