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鄭金禮:外教雙師,是不輸於VIPKID50億的超級賽道

利潤是產品和服務的天花板, 1對多和直播課的歸宿是“雙師” 。

2017年線上教育最火的模式是什麼?

答案無疑是“1對1”, 先是少兒語培的VIPKID在8月獲得2億美元D輪融資,

緊接著K12教育的掌門1對1也在年底拿到D輪俱樂部的入場券。

2017年的教育圈, “1對1”風光無二。 也是這年年初, 鄭金禮從好未來教育集團走出來, 在好未來樂外教事業部總經理的頭銜前面加了個“原”字。

“之前我就透露過自己想要創業, 邦鑫就跟我講當時不是創業的最好時期, 確實2016年融資都不太好”, 鄭金禮於是便等到了2017年的1月31號, 借著好未來“兩年一換崗”, 開始自己的創業道路。

市場 | to C已然紅海, to B尚待開墾

2014年9月, 龔海燕宣佈關閉那好網、梯子網, 將創業的重心轉回91外教。

而此前, 鄭金禮於2013年12月22日正式接手91外教。 彼時龔海燕將重心轉回91外教, 是對鄭金禮所做工作最大的認可。 2015年, 因為受張邦鑫的賞識, 鄭金禮來到好未來,

後擔任樂外教事業部總經理。 兩年後, 鄭金禮又做出了一次轉折。

當鄭金禮走出好未來時, 如同文章開始所說, 此時的外教市場已被1對1“佔領”。 藍象資本曾分析了市面上具有代表性的幾家外教直播企業:

1.to C 模式達400億規模, 1對1模式, 城市白領人群。 目前的主流模式是一對一直播, 客單價約為100元上下每課時。 這個領域是資本最熱最為關注的領域, 是線上教育裡紅得發紫的紅海。 市場規模計算:中國一二線城市達1500萬少兒 , 假設每年每人8000元消費, 整體市場規模為 1500萬人*30%滲透率*8000元/人 = 400億。

2.to B 模式達126億規模, 小班模式, 拓展中小機構為重點。 to B 模式, 主要是由培訓機構按照課時數量採購外教服務, 為自己的學員提供額外的增值服務, 獲取更高的收入。

中國有5萬所英語機構, 整體英語培訓市場規模約2000億人民幣, 其中少兒部分約70%, 2000億*70%=1400億少兒英語培訓規模。 1400億*30%滲透率*30%增值比例= 126億市場空間。

看似to C是to B的盤子的三倍, 但to C的企業數量更是to B的十餘倍。 並且, to C領域中, VIPKID、51talk、噠噠英語等巨頭企業的馬太效應逐漸明顯。

鄭金禮創辦了外教易, 選擇to B賽道, 並以“雙師”切入。

雖然to B也有飛博、微語言的競爭, 但與之相比, 機遇更為凸顯。 一方面線下的教育機構積極尋求改變, 另一方面新高考政策的應試剛需和年輕家長的消費升級疊加, 讓用戶同樣積極尋求優質教育。

當然, 機遇和挑戰總是並存的。 如何解決供需的匹配, 成為最大的挑戰。 於是, 鄭金禮先做出了一個招聘外教的平臺 hioffer, 從而師資問題得以解決。

“最近我們還發現雙師教學中需要提高教育服務, 外教易準備籌建“教學創新部”, 對教育細節進行打磨”, 鄭金禮稱。

模式 | 1對多和直播課的歸宿是“雙師”

1對1之外, 為什麼外教易選擇雙師, 而不是1對多或者直播課?

鄭金禮認為線上大班課(直播課)必然發展成線上小班課(1對多)。 首先, 一個企業如果做萬人直播課, 那它的競爭對手就可以做百人直播課, 差異化競爭。 當競爭多了, 選擇也就多了, 便會產生分流。 其次, 一個老師如果可以上萬人課, 便會流失(被挖走或者單幹)。 雖然鄭金禮不看好直播課, 但他認為直播課可以為其他產品做一些導流。

線上小班課(1對多)目前的財務模型也存在問題。 如果1對1每課時賣120-150元, 1對3可能90元都賣不了。

好比拼車, 用戶是希望費用能夠平分的, 如果價格稍微貴一點, 用戶就會不滿意。 此外, 1對多就得考慮滿班率。 還是按1對3計算, 滿班率也就百分之80%(相當於一次服務2.4個人), 假設售價70, 3×70×80%=168元, 也就比1對1多48元。 並且老師的工資也需要漲, 還要多服務1.4個人, 這個帳是算不過來的。 還有這只考慮了滿班率, 學生請假、退費等問題也需要考慮。

而雙師的財務模型, 就會比1對1、1對多都好一些, 尤其還是選擇to B賽道。 鄭金禮表示:“外教易在2017年10月份才正式地推雙師, 10、11、12三個月, 就確定了3000個雙師班。 2018年目標是達到15000個班。 ”

雙師模式下, 教師效率是提高了, 但學生體驗也下降了吧?我提出疑問, 鄭金禮回復, “教學體驗也是提高很多的”。

首先, 相比純線下, 雙師可以提供優質的外教師資, 營造語言環境,三四線城市是很難接觸不到的。其次,相比純線上,雙師的線上線下相結合,使得教育的場景化更強。

縱觀線上外教的發展歷程,整體是從菲律賓成人英語培訓過渡到歐美少兒英語培訓。如今,1對1模式也遇到了問題,那就是獲客成本高,一直在燒錢。於是,現在市場上也開始探索1對多和直播課。abc360做1對2,新東方做1對3,九趣做1對4……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模型?是因為大家都不知道哪個能成。

當然無論1對多和大班課最終是否做成,它們也都留下了一個bug,那就是3-5歲的孩子選擇教育首先還是會選擇線下,相當於“入口”還線上下。

鄭金禮還判斷,除了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二線末、三線、四線城市未來的外教終極呈現形式就是外教雙師。

賦能 | 利潤是產品和服務的天花板

外教易就是外教雙師行業的“富士康”。

“為線下教育輔導機構提供供應鏈+系統”,鄭金禮介紹,“我們會把師資、教材、系統等全套OEM提供給輔導機構,他們只需要有攝像頭、電腦和投影儀就好了。”鄭金禮表示,目前教師端全職老師有300人,北美有一批,泰國有一批。教研方面,有一個13人的教研團隊,為每家培訓機構提供教材定制。同時,客戶通過帳號登錄系統,系統也會積累資料。

鄭金禮稱外教易的用戶畫像主要有三類:1.本身有外教的培訓機構機構,但覺得管理存在問題。2.規模達2000-3000人次以上,想進一步突破。3.年輕校長認可線上教育,能夠接受新事物。

目前企業服務也比較熱,這源於中國小b機構太多了,它們為c端使用者提供服務卻沒有人為它們提供好的服務。外教易具備企業服務的特點,當然也存在區別,外教易提供的產品服務按課時收費,並且隨著服務的客戶越來越多,自身也需要增加教師數量以及課程研發等投入。

外教易就是通過“供應鏈+系統”來為培訓機構賦能,進而為線下教育機構帶來優生、入口、口碑、利潤。

鄭金禮認為,外教易一家教育公司,而非科技、資料公司,“教育是個細心活,高度依賴人(教師),同時利潤才是產品和服務的天花板”。

截至目前,外教易已賦能近40個培訓機構,共開約3000個雙師班,2018年計算突破15000個班。“目前外教易毛利率在55%,現在每月約有130萬課銷,三、四月能達230萬,爭取三年內做到1.4個億”。

擅長算帳的鄭金禮,自己的帳也算得很清楚。

“山東有一些培訓機構,平時學生有2000名,假期能沖到8000名。你猜是怎麼沖的?培訓機構開大巴車去鄉鎮上接。”

“河北滄州一家教育機構輔導小學、初中生英語,你猜兩小時收多少錢?才收16塊錢。”

這些現象鮮活地存在中國的三四線中,這似乎和文章開頭的巨額融資顯得格格不入。《北京折疊》作家郝景芳認為書中的挑戰越來越可能變為現實,其中一個核心挑戰在於教育的隔離和窮困的代際傳遞。

教育正日益變得昂貴而圈子化,好的教育成為了身份特權的壁壘。

雙師會是打破圈子和壁壘的方式之一麼?

(本文轉自火柴盒觀察,作者張乘輔)

營造語言環境,三四線城市是很難接觸不到的。其次,相比純線上,雙師的線上線下相結合,使得教育的場景化更強。

縱觀線上外教的發展歷程,整體是從菲律賓成人英語培訓過渡到歐美少兒英語培訓。如今,1對1模式也遇到了問題,那就是獲客成本高,一直在燒錢。於是,現在市場上也開始探索1對多和直播課。abc360做1對2,新東方做1對3,九趣做1對4……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模型?是因為大家都不知道哪個能成。

當然無論1對多和大班課最終是否做成,它們也都留下了一個bug,那就是3-5歲的孩子選擇教育首先還是會選擇線下,相當於“入口”還線上下。

鄭金禮還判斷,除了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二線末、三線、四線城市未來的外教終極呈現形式就是外教雙師。

賦能 | 利潤是產品和服務的天花板

外教易就是外教雙師行業的“富士康”。

“為線下教育輔導機構提供供應鏈+系統”,鄭金禮介紹,“我們會把師資、教材、系統等全套OEM提供給輔導機構,他們只需要有攝像頭、電腦和投影儀就好了。”鄭金禮表示,目前教師端全職老師有300人,北美有一批,泰國有一批。教研方面,有一個13人的教研團隊,為每家培訓機構提供教材定制。同時,客戶通過帳號登錄系統,系統也會積累資料。

鄭金禮稱外教易的用戶畫像主要有三類:1.本身有外教的培訓機構機構,但覺得管理存在問題。2.規模達2000-3000人次以上,想進一步突破。3.年輕校長認可線上教育,能夠接受新事物。

目前企業服務也比較熱,這源於中國小b機構太多了,它們為c端使用者提供服務卻沒有人為它們提供好的服務。外教易具備企業服務的特點,當然也存在區別,外教易提供的產品服務按課時收費,並且隨著服務的客戶越來越多,自身也需要增加教師數量以及課程研發等投入。

外教易就是通過“供應鏈+系統”來為培訓機構賦能,進而為線下教育機構帶來優生、入口、口碑、利潤。

鄭金禮認為,外教易一家教育公司,而非科技、資料公司,“教育是個細心活,高度依賴人(教師),同時利潤才是產品和服務的天花板”。

截至目前,外教易已賦能近40個培訓機構,共開約3000個雙師班,2018年計算突破15000個班。“目前外教易毛利率在55%,現在每月約有130萬課銷,三、四月能達230萬,爭取三年內做到1.4個億”。

擅長算帳的鄭金禮,自己的帳也算得很清楚。

“山東有一些培訓機構,平時學生有2000名,假期能沖到8000名。你猜是怎麼沖的?培訓機構開大巴車去鄉鎮上接。”

“河北滄州一家教育機構輔導小學、初中生英語,你猜兩小時收多少錢?才收16塊錢。”

這些現象鮮活地存在中國的三四線中,這似乎和文章開頭的巨額融資顯得格格不入。《北京折疊》作家郝景芳認為書中的挑戰越來越可能變為現實,其中一個核心挑戰在於教育的隔離和窮困的代際傳遞。

教育正日益變得昂貴而圈子化,好的教育成為了身份特權的壁壘。

雙師會是打破圈子和壁壘的方式之一麼?

(本文轉自火柴盒觀察,作者張乘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