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2017“中國時間”年度經濟盤點:十大房產行業新聞

編者按:250餘次密集調整、100多個城市出臺政策——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 中國房地產市場經歷了最嚴厲的政策調控。 12月20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 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管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 中國房地產市場從“炒房僥倖”轉向 “房住不炒”的信號愈加明確。 2017年底, 一線城市和部分熱點二線城市房價漲幅回落, 三四線城市房價趨於穩定, 房地產去庫存取得明顯成效。 同時, 京滬兩地試點共有產權住房的探索為解決住房問題打開了新的管道。

1、“房住不炒” 調控政策密集出臺

2017年, 房地產業的政策調控嚴厲又頻繁, 從北京到環京地區, 再到上海、廣州、深圳、杭州、成都等, 2017年的房產調控政策可謂蔓延全國, 據統計, 年內累計超過100個城市以及相關部門(縣級以上)發佈房地產調控政策, 業內統計的政策發佈次數超過250次。

有資料顯示, 在樓市調控的持續深化下,

2017年樓市總體成交量較2016年下降16.17%。 業內人士表示, 2018年樓市政策仍會延續“房子是用來住的, 不是用來炒的”這一明確主線, 堅持調控目標不動搖、力度不放鬆。

2、“萬寶之爭” 深鐵上位第一大股東

“萬寶之爭”是開端於2015年, 高潮於2016年的行業大事。 2017年6月9日, 萬科發佈公告稱, 恒大將持有的14.07%萬科股權以292億元的價格轉讓給深鐵集團, 萬科股票將於6月12日複牌。 至此, 深鐵持股比例升至29.38%, 全面超越寶能, 成為萬科第一大股東地位。

6月30日, “萬科2016年股東大會”召開, 王石退位, 鬱亮上臺, 而未來, 來自於內外的壓力均威脅著萬科的進一步發展。 外有恆大、碧桂園的步步緊逼, 也有政策收緊帶來的市場波動;內有人員調整、與新任大股東關係的處理, 這些都需要鬱亮謹慎應對。

3、“萬達轉型” 徹底告別房地產

2017年8月, 王健林團隊在微信上正式發佈通知:萬達從今以後將徹底告別房地產行業!有業內分析稱, 這則消息看似突然, 卻也早露端倪, 7月19日, 萬達與富力地產、融創中國簽署了一份合作協定, 將其手下所佔有的77家城市酒店的股份全部賣出。 而從2017年開年以來, 萬達陸續收回了400億萬達廣場相關專案的註冊資本。 眾多一線二線城市的萬達被中信、民生等信託公司所持有。 王健林正在將實體售出, 努力回收金錢資本, 也就是萬達將告別房地產, 轉而進入輕資產行業。

4、“租購並舉” 企業紛紛佈局長租公寓

2017年8月, 國土資源部等部門確定北京、上海、廣州等13個城市開展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

隨著政策的試點, 各大房產企業也開始紛紛佈局長租公寓產品, 有統計顯示, TOP30的房企當中,已經有三分之一涉足長租, 自2017年10月11日國內首單長租公寓資產類REITs產品正式“破冰”後, 保利、招商蛇口、旭輝和龍湖等房企紛紛介入, 5家企業總計392.7億元的融資計畫獲批。 更有分析師預計2027年我國租賃市場將達到5萬億元。

5、“房地產稅” 官方首次明確計稅依據

12月20日, 財政部部長肖捷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 文中稱: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權、分步推進”的原則, 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和實施。 對工商業房地產和個人住房按照評估值徵收房地產稅, 適當降低建設、交易環節稅費負擔, 逐步建立完善的現代房地產稅制度。

對此, 有的觀點認為, 這意味著官方首次明確地產稅的計稅依據, 但目前房地產稅的徵收細節還沒有透露。 而此前有分析人士將此文章看做“房產稅時間表明確”的說法也得到澄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