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桑吉”輪洩漏的石油影響多大?盤點全球十大原油洩漏事故

1月14日中午, 裝載有約13.6萬噸凝析油、燃燒了8天的“桑吉”輪突然發生爆燃, 火焰達到800至1000米左右。 13時45分左右, “桑吉”輪全部被濃煙籠罩, 隨後被確認已經沉沒。

1月6日, “桑吉”號與香港籍散貨船“長峰水晶”號在長江口以東約160海裡處發生碰撞, 導致載油13.6萬噸凝析油的“桑吉”輪全船失火。

“桑吉”:碰撞→失火→爆燃→沉沒

據報導, “桑吉”輪之所以燃燒這麼久、還不時發生爆燃, 主要是因為事發時, 該船裝載有約13.6萬噸凝析油。 同時, 除了貨艙中的凝析油, “桑吉”輪自身油箱還裝有近1000噸重型柴油。

在沉沒之前, “桑吉”號持續燃燒, 交通部全力滅火。 火勢之所以沒有進一步控制住, 很可能是滅火泡沫沒有跟上, 為保障泡沫滅火劑充足, 上海海上搜救中心已協調從鄰省緊急調運泡沫液, 擬安排“東海救101”輪返回上海洋山港區裝載。

沉沒後的“桑吉”輪殘留物和殘油在燃燒, 並形成了10平方公里的油污帶,

溢油情況非常嚴重。 據推測, 船體內仍剩餘上萬噸凝析油。

凝析油是什麼油?

凝析油又稱天然汽油, 其揮發性極高, 混合在空氣中容易產生燃燒或爆炸。 經過燃燒以後, 還會產生一些有毒有害的成分, 會對海洋環境存在潛在的影響。 此外, 凝析油含硫或者硫醇的一些雜質, 一旦揮發到大氣中還可能產生一定的大氣污染, 同時經燃燒分解會生成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等有毒煙霧, 通過吸入、皮膚侵入等方式均會對人體造成中毒傷害。

凝析油在英國康沃爾郡錫利群島附近海域觸礁擱淺, 斷為兩截後沉入海底, 洩漏了3800萬加侖(約合12.3萬噸)的原油。

英國政府對這個世界上第一起嚴重油輪漏油災難準備不足。 在決定將海面的浮油燃燒掉以後, 首相哈樂德-威爾遜下令英國皇家空軍將凝固汽油彈空投至事發水域, 總共投放了42.1萬磅(約合19萬公斤)炸彈。 一萬多噸有毒溶劑和清潔劑被沖上受原油污染的英國和法國海岸附近沙灘, 又對陸地和海上野生動物造成長期不利影響。

2

“阿莫科-卡迪茲”號事故

1978年3月16日, “阿莫科-卡迪茲”號載著22.3萬噸的輕質原油從波斯灣出發經過荷蘭, 預定停在萊姆灣。 但是船隻遭遇了風暴, 失去控制的“阿莫戈-卡迪茲”號在法國布列塔尼半島附近海域撞上岩礁, 並迅速沉入海底, 船上的原油全部洩漏到海裡。

事故造成的長達19公里的油膜帶被西北風吹向法國海岸, 在接下來的一個月裡, 盛行的西風將沿岸東部約160公里的油膜傳播開來。 洩漏事件發生一個月後, 油膜的總面積包括約200英里(320公里)的海岸線。 76個布列塔尼地區的社區海灘被油污染。

3

“伊克斯托克-I”油井事故

原油洩漏量:45.4萬噸。 這起嚴重的原油洩漏事故始於1979年6月3日, 當時, 墨西哥灣的“伊克斯托克-I”(Ixtoc I)油井發生爆炸,

向墨西哥卡門城附近的坎佩切灣洩漏了大量原油。 當局一開始對控制事態的發展很有信心, 在第一次井噴以後不久, 鑽井平臺即著火倒塌。 原油繼續從“伊克斯托克-I”向外流至墨西哥灣, 一直到1980年3月油井才被封住, 共漏出原油1.4億加侖。

西風和一系列風暴使得部分洩漏的原油離墨西哥東部和德克薩斯州東南部海灘很遠, 但原油確實在1979年秋天污染了德克薩斯州的南帕德拉島。 “伊克斯托克-I”油井井噴期間及事故發生後對環境造成了嚴重衝擊, 尤其是洩漏的原油總量, 使得人們希望此類災難永遠不再發生。

4

“大西洋女皇”號事故

1979年7月19日, 多巴哥島附近的加勒比海水域遭受強熱帶風暴襲擊。 有兩艘船被困在風暴中:滿載原油的超級油輪“大西洋女皇”號和“愛琴海船長”號發生碰撞導致大爆炸, 結果發生了迄今歷史上最嚴重的油輪漏油事故。

“愛琴海船長”號的火勢很快被控制,“大西洋女皇”號則在被拖離海岸線約1700公里時發生爆炸,沉沒於海中。共有26名船員遇害,近28.7萬噸的原油流入大海。

在“大西洋女皇”號被拖走前,滅火工作和清理工作就已經展開,大量化油劑被投入海中用來處理洩漏的石油。幸運的是,附近海島僅受到了輕微的海岸污染。

5

諾魯茲海上油田事故

原油洩漏量:26萬噸。伊朗諾魯茲海上油田在兩伊戰爭中多次經歷戰火,雖未造成人員傷亡,但卻洩漏了大量原油。1983年,諾魯茲油田的運氣尤其的糟糕:2月10日,一艘油輪與鑽井平臺相撞,造成油井以每天1500桶的速度漏油。在接下來的一個月,發生事故的鑽井平臺又遭到伊拉克直升機的襲擊,引發火災。

由於該地區當時屬於戰區,伊朗用了半年時間才撲滅燃燒的油井。伊拉克直升機還對附近一個鑽井平臺發動過襲擊,造成原油洩漏,直至1985年5月才撲滅,此時距事故已經過去了兩年,造成73.3萬桶(相當於10萬噸)的原油洩漏。這幾起事故共造成諾魯茲油田8000萬加侖(約合26萬噸)的原油洩漏,20名工人在試圖撲滅燃燒的油井時遇難。

6

“奧德賽”號事故

1988年11月,美國籍油輪“奧德賽”號距離新斯科舍省約1130公里時,突然發生爆炸,火舌迅速吞沒了船上13.2萬噸的原油。

在接下來的幾周裡,洩漏的原油沒有被沖到新斯科舍省附近海岸。惡劣的天氣條件令加拿大海岸警衛隊無法到達“奧德賽”號船員最後報告他們所在的地點,等到他們最終趕到時,大部分原油已經被燒掉。

7

“埃克森-伐耳迪茲”號觸礁事故

這是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原油洩漏事故。1989年3月23日,超級油輪“埃克森-伐耳迪茲”號船長約瑟夫-哈澤爾伍德為打發時間,同時也是為了禦寒,喝了一瓶烈酒。在酒精的作用下,哈澤爾伍德的指揮出現失誤,這艘1000英尺(約合304.8米)長的超級油輪偏離指定航道,在通過阿拉斯加州的威廉王子峽灣時,與水下礁石相撞,“埃克森-伐耳迪茲”號船體裂開。超過1000萬加侖的重油流入威廉王子峽灣冰冷、清澈的海水,在刺骨的天氣作用下,周圍數英里的海岸漂浮著像瀝青一樣的黑色粘稠物。

雖然按原油洩漏量計算,“埃克森-伐耳迪茲”號觸礁失事僅在史上最大原油洩漏事故中排名第53位,但它對美國的政治、流行文化和環保運動產生了重大影響,更別提對阿拉斯加州南部沿海脆弱的生態系統造成的衝擊了。瀕死及死亡野生動物的照片以及營救倖存動物的救援行動在美國媒體上被大肆宣揚。令人吃驚的是,“埃克森-伐耳迪茲”號至今仍在服役,只不過它被改裝成一艘礦砂船,歸屬香港一家航運公司所有,名稱亦改為“東方海洋”號(Dong Fang Ocean)。

8

科威特漏油事故

原油洩漏量:136萬至150萬噸,迄今最嚴重的原油洩漏事故,發生在第一次海灣戰爭時期的科威特南部。1991年1月,薩達姆下令從科威特撤退的伊拉克軍隊打開石油管道、油井甚至停泊在港口的油輪的閥門,試圖為避免軍事失敗做最後的掙扎。

據估計,從1月23日至27日,至少有2.4億加侖(最多可能達4.6億加侖)的原油流入內陸和波斯灣。美國戰機在1月轟炸了石油管線,試圖阻止原油外泄。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原油洩漏事故,海灣戰爭漏油事故估計向波斯灣外泄了800萬桶原油。浮油覆蓋的最大區域達到101X42英里(約合163X68公里),厚度達5英寸(約合12.7釐米)。

9

“ABT夏日”號事故

1991年5月初,油輪“ABT夏日”號在伊朗哈爾克島裝上了26萬噸的重油,最終目的地是經由好望角,抵達荷蘭港口城市鹿特丹。

在“ABT夏日”號繞行到非洲南端,開始向非洲的大西洋海岸進發時,貨艙發生洩漏,並迅速引發火災。5月28日,火災引發了大爆炸,“ABT夏日”號被摧毀,有5名船員死亡。到6月1日,海面浮漂的原油大部分已經燃燒掉,“ABT夏日”號殘骸也沉入海底。

不過多虧了事故發生在離海岸較遠的地方,大多數洩漏的石油在公海上就被打散,沒有造成嚴重的生態災害。

1

0

費爾幹納盆地事故

原油洩漏量:28.5萬噸。原油洩漏並不總是發生在油輪傾覆或鑽井平臺出現故障的時候,偶爾,也會發生在遠離海洋或海岸線的內陸地區,而造成的環境破壞同樣非常可怕。1992年的費爾幹納盆地(Fergana Valley)就是一個典型例證,那也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內陸原油洩漏事故之一。位於烏茲別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兩國邊境的費爾幹納盆地人口密集,從史前時期就一直是土地肥沃的農業地區,人口眾多。

到了近代,技術人員在盆地下面發生了多個油田,從此被大量開採,但開採方式並一定正確。1992年3月2日,費爾幹納盆地的一個油井發生了機械故障導致井噴,最終,累計有8800萬加侖(約合28.5萬噸)的原油從油井噴出,流到附近盆地。

結果發生了迄今歷史上最嚴重的油輪漏油事故。

“愛琴海船長”號的火勢很快被控制,“大西洋女皇”號則在被拖離海岸線約1700公里時發生爆炸,沉沒於海中。共有26名船員遇害,近28.7萬噸的原油流入大海。

在“大西洋女皇”號被拖走前,滅火工作和清理工作就已經展開,大量化油劑被投入海中用來處理洩漏的石油。幸運的是,附近海島僅受到了輕微的海岸污染。

5

諾魯茲海上油田事故

原油洩漏量:26萬噸。伊朗諾魯茲海上油田在兩伊戰爭中多次經歷戰火,雖未造成人員傷亡,但卻洩漏了大量原油。1983年,諾魯茲油田的運氣尤其的糟糕:2月10日,一艘油輪與鑽井平臺相撞,造成油井以每天1500桶的速度漏油。在接下來的一個月,發生事故的鑽井平臺又遭到伊拉克直升機的襲擊,引發火災。

由於該地區當時屬於戰區,伊朗用了半年時間才撲滅燃燒的油井。伊拉克直升機還對附近一個鑽井平臺發動過襲擊,造成原油洩漏,直至1985年5月才撲滅,此時距事故已經過去了兩年,造成73.3萬桶(相當於10萬噸)的原油洩漏。這幾起事故共造成諾魯茲油田8000萬加侖(約合26萬噸)的原油洩漏,20名工人在試圖撲滅燃燒的油井時遇難。

6

“奧德賽”號事故

1988年11月,美國籍油輪“奧德賽”號距離新斯科舍省約1130公里時,突然發生爆炸,火舌迅速吞沒了船上13.2萬噸的原油。

在接下來的幾周裡,洩漏的原油沒有被沖到新斯科舍省附近海岸。惡劣的天氣條件令加拿大海岸警衛隊無法到達“奧德賽”號船員最後報告他們所在的地點,等到他們最終趕到時,大部分原油已經被燒掉。

7

“埃克森-伐耳迪茲”號觸礁事故

這是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原油洩漏事故。1989年3月23日,超級油輪“埃克森-伐耳迪茲”號船長約瑟夫-哈澤爾伍德為打發時間,同時也是為了禦寒,喝了一瓶烈酒。在酒精的作用下,哈澤爾伍德的指揮出現失誤,這艘1000英尺(約合304.8米)長的超級油輪偏離指定航道,在通過阿拉斯加州的威廉王子峽灣時,與水下礁石相撞,“埃克森-伐耳迪茲”號船體裂開。超過1000萬加侖的重油流入威廉王子峽灣冰冷、清澈的海水,在刺骨的天氣作用下,周圍數英里的海岸漂浮著像瀝青一樣的黑色粘稠物。

雖然按原油洩漏量計算,“埃克森-伐耳迪茲”號觸礁失事僅在史上最大原油洩漏事故中排名第53位,但它對美國的政治、流行文化和環保運動產生了重大影響,更別提對阿拉斯加州南部沿海脆弱的生態系統造成的衝擊了。瀕死及死亡野生動物的照片以及營救倖存動物的救援行動在美國媒體上被大肆宣揚。令人吃驚的是,“埃克森-伐耳迪茲”號至今仍在服役,只不過它被改裝成一艘礦砂船,歸屬香港一家航運公司所有,名稱亦改為“東方海洋”號(Dong Fang Ocean)。

8

科威特漏油事故

原油洩漏量:136萬至150萬噸,迄今最嚴重的原油洩漏事故,發生在第一次海灣戰爭時期的科威特南部。1991年1月,薩達姆下令從科威特撤退的伊拉克軍隊打開石油管道、油井甚至停泊在港口的油輪的閥門,試圖為避免軍事失敗做最後的掙扎。

據估計,從1月23日至27日,至少有2.4億加侖(最多可能達4.6億加侖)的原油流入內陸和波斯灣。美國戰機在1月轟炸了石油管線,試圖阻止原油外泄。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原油洩漏事故,海灣戰爭漏油事故估計向波斯灣外泄了800萬桶原油。浮油覆蓋的最大區域達到101X42英里(約合163X68公里),厚度達5英寸(約合12.7釐米)。

9

“ABT夏日”號事故

1991年5月初,油輪“ABT夏日”號在伊朗哈爾克島裝上了26萬噸的重油,最終目的地是經由好望角,抵達荷蘭港口城市鹿特丹。

在“ABT夏日”號繞行到非洲南端,開始向非洲的大西洋海岸進發時,貨艙發生洩漏,並迅速引發火災。5月28日,火災引發了大爆炸,“ABT夏日”號被摧毀,有5名船員死亡。到6月1日,海面浮漂的原油大部分已經燃燒掉,“ABT夏日”號殘骸也沉入海底。

不過多虧了事故發生在離海岸較遠的地方,大多數洩漏的石油在公海上就被打散,沒有造成嚴重的生態災害。

1

0

費爾幹納盆地事故

原油洩漏量:28.5萬噸。原油洩漏並不總是發生在油輪傾覆或鑽井平臺出現故障的時候,偶爾,也會發生在遠離海洋或海岸線的內陸地區,而造成的環境破壞同樣非常可怕。1992年的費爾幹納盆地(Fergana Valley)就是一個典型例證,那也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內陸原油洩漏事故之一。位於烏茲別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兩國邊境的費爾幹納盆地人口密集,從史前時期就一直是土地肥沃的農業地區,人口眾多。

到了近代,技術人員在盆地下面發生了多個油田,從此被大量開採,但開採方式並一定正確。1992年3月2日,費爾幹納盆地的一個油井發生了機械故障導致井噴,最終,累計有8800萬加侖(約合28.5萬噸)的原油從油井噴出,流到附近盆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