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海口丨這裡的有錢人家結婚,才能請他們來接親助興

如果在生、老、病、死

人生四大件之外再加一件,

那一定是婚。

婚禮習俗蘊含著一個群體

對於愛與家庭的認識、

祝福和企盼。

海口的鄉村婚禮非常獨特,

在海口婚嫁迎娶尤其喜吹八音。

所謂的八音,

即由八種樂器演奏而得名,

包括弦、琴、笛、管、

簫、鑼、鼓、鈸。

八音配以盅盤舞,

更顯熱鬧喜慶,

所以備受新人喜愛。

▲新人拜堂

海南八音源於潮州音樂,

又與江西、江蘇、浙江一帶深有淵源。

“八音”起于唐代, 興盛於明清,

並伴隨華僑傳遍整個東南亞,

如今海南八音已被列入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海口甲子鎮八音樂隊

為了一睹鄉村婚禮上的八音樂隊風采,

我們兩次驅車從海口出發

前往60公里外的地方瓊山區甲子鎮。

那裡有最傳統的、最活躍的八音樂隊。

▲海口甲子鎮八音樂隊

現年79歲的村民王明星,

年輕時一手創辦這個樂隊。

如今樂隊中很多人都是他的徒弟,

以及徒弟的徒弟。

他雖年事已高, 身體很好,

我們見到他時他正在整理

敲打了多年的鼓和鑼,

“叮咚、叮叮咚”,

認真投入, 手腳麻利。

他告訴了我們一個喜訊——

明天長昌煤礦有一場婚禮,

邀請他們去接親、助興。

▲王明星老人在調試鼓架, 準備第二天的演出

第二天上午9點,

主家和八音樂隊和新郎家的親朋一起,

前往定安縣雷鳴鎮迎接新娘。

按照預計的時間,

中午1點他們將接上新娘往回走。

八音樂隊的班主吳開國建議我們

在甲子鎮長昌煤礦的

路邊茶店喝茶等候。

然而過了一個時辰,

兩壺茶飲完了,

還不見接親隊伍回來!

一打聽,

原來是新娘那邊的親戚朋友們,

特別喜歡聽八音、看盅盤舞,

讓他們多吹奏幾首,

不然不給接新娘。

就這樣,八音樂隊的夥伴們

一曲接著一曲,

新郎在下午3點多才接回了新娘。

▲接新娘

婚禮的車隊打著雙閃

在鄉村公路上前行,

沿途不時響起鞭炮聲。

首先要回到祖屋拜親。

祖屋中間擺一張方桌,兩邊配長凳,

桌上兩支大蠟燭火焰正旺,

新郎父母分坐于桌子兩旁的凳子上,

客廳四周擠滿了親朋好友。

▲婚禮現場

拜親儀式由八音樂隊的人主持,

拜堂期間八音都會適時響起。

在新娘、新郎坐下後,

最精彩的時刻到了。

當天的盅盤舞者是一男三女,

其中一個女孩女扮男裝。

男性多扮演“丑角”,

臉上畫有搞怪的臉譜。

▲盅盤舞“丑角”

八音奏響時,

他盅盤夾於左右手指間,

輕輕地撞擊,聲響清脆。

他帶著3個人跟隨律動,

跳起了盅盤舞。

丑角時不時與圍觀群眾互動,

老人、小孩、男人、女人

全都樂開了花。

▲盅盤舞

丑角所唱內容,

有《三七板》、《五字板》、

《高腔》、《程途》、《浪空》等,

唱詞主要是祝福

新郎和新娘早生貴子,

把新娘羞得掩面而笑。

祖屋的拜親儀式結束,

又回到新郎家繼續吹奏,

直到晚宴開席。

下午的祖屋的空間小,

不能容納太多人,

所以當他們來到屋外表演時,

原本各自在忙碌著備菜、做飯的鄉親

紛紛過來圍觀,

現場成了一個鄉村小劇場。

八音隊的樂手也很享受此刻,

王明星嘴裡叼著煙,

手裡敲著鼓,

像個老頑童一般,

完全不顯疲態。

新郎看上去很年輕,

看著親戚朋友圍觀八音,

他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他說邀請八音樂隊來吹奏、表演,

就是想要讓婚禮熱鬧一點,

歡歡喜喜大家都開心。

對海口鄉村的年輕人來說,

傳統的八音

便是婚禮戀歌的主調。

但走進海口市區,

隨著旅遊度假區流行,

西式風情的戶外婚禮開始漸漸盛行。

在海口觀瀾湖婚慶主題風情街,

我們便遇見了一對正準備

在這裡舉行戶外草坪婚禮的新人。

新郎小秦說:

新娘是從韓國回來的,

她喜歡這種草坪婚禮,

西式的婚禮能夠體現出

中式婚禮沒有的浪漫。

西方文化的影響讓海口市區的

年輕人在他們的婚禮上作出了

不一樣的選擇。

這股浪漫之風,

是否有天將會吹進鄉村?

目前似乎未見端倪。

班主吳開國說,

到了年底結婚的人也多了,

每年這個時候,

就是他們演出最忙的季節,

海口、定安、文昌……

那時到處都是八音的音樂聲。

邀請八音奏樂的人家,

一般經濟條件還不錯,

因為八音樂隊每一次出場的

出場費一般在2800元左右。

12至14個人,

吹奏八音的8個人,

跳盅盤舞4個人,

有時還要請2個瓊劇演員。

“我結婚時,肯定也要吹奏八音,

但他們肯定不會要我給錢。”

31歲丑角扮演者的羅明昆開玩笑。

▲羅明昆

他加入八音樂隊已經10多年,

是吳開國的徒弟。

整個八音樂隊中

師徒關係都很不明顯,

他們總是互開玩笑,

甚至拿師傅尋開心。

▲演出結束,八音樂隊隊員們收拾好樂器

晚六點夜幕降臨,

八音樂吹奏結束,擺上酒席。

新郎家開始宴請賓客,

八音樂隊圍坐了一桌。

卸了妝容,他們回歸了本來的面容,

可愛的老頭,帥氣的小夥,

美麗的姑娘......

臨走時王明星跟我們說:

“今後村裡有小孩想學八音,

都要好好教,

要讓八音繼續吹奏下去。”

版權聲明:本文圖文版權歸“海口市旅遊發展委員會”、《中國國家地理》(中文繁體版)雜誌及“那一座城”共同所有。如需轉載,請與“那一座城”聯繫。

一打聽,

原來是新娘那邊的親戚朋友們,

特別喜歡聽八音、看盅盤舞,

讓他們多吹奏幾首,

不然不給接新娘。

就這樣,八音樂隊的夥伴們

一曲接著一曲,

新郎在下午3點多才接回了新娘。

▲接新娘

婚禮的車隊打著雙閃

在鄉村公路上前行,

沿途不時響起鞭炮聲。

首先要回到祖屋拜親。

祖屋中間擺一張方桌,兩邊配長凳,

桌上兩支大蠟燭火焰正旺,

新郎父母分坐于桌子兩旁的凳子上,

客廳四周擠滿了親朋好友。

▲婚禮現場

拜親儀式由八音樂隊的人主持,

拜堂期間八音都會適時響起。

在新娘、新郎坐下後,

最精彩的時刻到了。

當天的盅盤舞者是一男三女,

其中一個女孩女扮男裝。

男性多扮演“丑角”,

臉上畫有搞怪的臉譜。

▲盅盤舞“丑角”

八音奏響時,

他盅盤夾於左右手指間,

輕輕地撞擊,聲響清脆。

他帶著3個人跟隨律動,

跳起了盅盤舞。

丑角時不時與圍觀群眾互動,

老人、小孩、男人、女人

全都樂開了花。

▲盅盤舞

丑角所唱內容,

有《三七板》、《五字板》、

《高腔》、《程途》、《浪空》等,

唱詞主要是祝福

新郎和新娘早生貴子,

把新娘羞得掩面而笑。

祖屋的拜親儀式結束,

又回到新郎家繼續吹奏,

直到晚宴開席。

下午的祖屋的空間小,

不能容納太多人,

所以當他們來到屋外表演時,

原本各自在忙碌著備菜、做飯的鄉親

紛紛過來圍觀,

現場成了一個鄉村小劇場。

八音隊的樂手也很享受此刻,

王明星嘴裡叼著煙,

手裡敲著鼓,

像個老頑童一般,

完全不顯疲態。

新郎看上去很年輕,

看著親戚朋友圍觀八音,

他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他說邀請八音樂隊來吹奏、表演,

就是想要讓婚禮熱鬧一點,

歡歡喜喜大家都開心。

對海口鄉村的年輕人來說,

傳統的八音

便是婚禮戀歌的主調。

但走進海口市區,

隨著旅遊度假區流行,

西式風情的戶外婚禮開始漸漸盛行。

在海口觀瀾湖婚慶主題風情街,

我們便遇見了一對正準備

在這裡舉行戶外草坪婚禮的新人。

新郎小秦說:

新娘是從韓國回來的,

她喜歡這種草坪婚禮,

西式的婚禮能夠體現出

中式婚禮沒有的浪漫。

西方文化的影響讓海口市區的

年輕人在他們的婚禮上作出了

不一樣的選擇。

這股浪漫之風,

是否有天將會吹進鄉村?

目前似乎未見端倪。

班主吳開國說,

到了年底結婚的人也多了,

每年這個時候,

就是他們演出最忙的季節,

海口、定安、文昌……

那時到處都是八音的音樂聲。

邀請八音奏樂的人家,

一般經濟條件還不錯,

因為八音樂隊每一次出場的

出場費一般在2800元左右。

12至14個人,

吹奏八音的8個人,

跳盅盤舞4個人,

有時還要請2個瓊劇演員。

“我結婚時,肯定也要吹奏八音,

但他們肯定不會要我給錢。”

31歲丑角扮演者的羅明昆開玩笑。

▲羅明昆

他加入八音樂隊已經10多年,

是吳開國的徒弟。

整個八音樂隊中

師徒關係都很不明顯,

他們總是互開玩笑,

甚至拿師傅尋開心。

▲演出結束,八音樂隊隊員們收拾好樂器

晚六點夜幕降臨,

八音樂吹奏結束,擺上酒席。

新郎家開始宴請賓客,

八音樂隊圍坐了一桌。

卸了妝容,他們回歸了本來的面容,

可愛的老頭,帥氣的小夥,

美麗的姑娘......

臨走時王明星跟我們說:

“今後村裡有小孩想學八音,

都要好好教,

要讓八音繼續吹奏下去。”

版權聲明:本文圖文版權歸“海口市旅遊發展委員會”、《中國國家地理》(中文繁體版)雜誌及“那一座城”共同所有。如需轉載,請與“那一座城”聯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