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丹·艾瑞裡:過度消費是明智之舉嗎

《怪誕行為學:可預測的非理性》

[美]丹·艾瑞裡 著

中信出版集團 出版

我們放眼看一下美國當前的景象:鱗次櫛比的大房子, 各種大規格、大排量的汽車,

還有家裡看的大螢幕等離子電視機。 在這一連串“大”的後面, 隨之而來的是另一“大”現象:自“大蕭條”以來個人儲蓄的最“大”降幅。

回到25年前, 兩位數的儲蓄率是美國的常規水準, 1994年, 儲蓄率還保持在將近5%。 但是2006年, 美國的儲蓄率變為負增長——比如說–1%。 美國人不但不儲蓄了, 而且他們花的比掙的還要多。 歐洲人比美國人要好得多, 他們的平均儲蓄率是20%, 日本人是25%, 中國人是50%。 美國人到底是怎麼回事?

我認為, 原因之一是美國人已經被過度消費的惡習打敗。 另一個原因是(問題的另一個側面)近些年信用卡消費額的爆炸性增長。 每個美國家庭平均擁有6張信用卡(僅2005年, 美國各家信用卡公司就寄出了60億份直接推銷信用卡的信件)。

可怕的是, 每個家庭使用信用卡的平均消費額約為9000美元;並且每10個家庭中有7個都是將信用卡額度花在了諸如食品、日用品和衣服一類的基本消費上。

因此, 如果美國人像過去, 或者像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人一樣學會儲蓄, 把錢放一點兒到餅乾筒裡, 有些東西等買得起時再買, 不是更明智嗎?為什麼當我們應該把工資的一部分存起來的時候卻不去存呢?為什麼我們不能少買些東西?為什麼我們不能發揮昔日良好的自製能力?

中國人說“千里之行, 始於足下”, 又說“莫待無花空折枝”。 這兩句話說的是什麼意思, 我們大多數人都明白。 但實際上, 我們一邊保證要儲蓄防老, 一邊卻把錢花在度假上;我們發誓要節食,

但是點心車一推過來, 我們就招架不住誘惑;我們決定要定時檢測膽固醇, 也和醫院預約過了, 但到時候又沒有去。

因為受到短暫衝動的影響而偏離長遠目標, 我們失去了多少呢?不參加體檢、不去鍛煉對我們的健康影響有多大呢?忘記了自己“多儲蓄, 少消費”的誓言又使我們減少了多少財富呢?

我在麻省理工學院教了幾年書以後, 和我的同事克勞斯·韋滕布羅赫決定開展幾項研究以探求這一問題的根源, 期待能夠找到解決人類這一共同弱點的方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