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風塵七俠:《1980年代的愛情》,一段拒斥的愛處處是成全

幾年前, 我就在廣州圖書館裡看過《1980年代的愛情》。 彼時此書剛剛出版, 擺放在書架上, 新嶄嶄的。 我靠著書架看了幾頁, 便被書中故事抓住, 找座位坐下來, 細細地看, 不漏一字。 直看到“野夫 2013年春天於科隆萊茵河畔”, 我知道此書言盡於此了, 卻忍不住翻到下一頁。 盯著雪白的紙, 我多希望還出現一個字, 僅僅是一個字, 而眼前, 只有一片空茫。

故事已經結束, 觀眾應該起身, 我的心還在故事裡, 此身便沉重得起不來。 我合上書, 就像一隻被震暈的鳥, 呆坐不動, 萬千思緒堵在心頭, 竟是一句話也沒有, 直覺此心很痛,

很痛。 良久, 我才起身, 把書送回所在的書架, 擺放好。 那一刻, 我覺得, 是在送一個人回家。

自從大學時看完《鄉關何處》, 我輕易不再看野夫先生的書。 他從尋找失蹤的母親開始, 打開這個年青共和國的後門, 沿著一條民族受難之路, 講述那些活人與死人的故事。 他的講述是冷靜的, 又帶著滴血的痛。 先生的文字好似土家巫師的巫咒, 為亡者招魂, 繞棺踏舞而歌, 喊一聲撒爾呵, 直叫山河縞素, 鬼神悲泣。 這等樣文字, 令人不忍卒讀, 而那文字釋放出的魔力, 又讓人不得不讀。 讀過先生的文章, 再讀其他人的, 竟有些索然無味, 總是不能震到心裡去。

當今時代, 古老的漢語一度遭受革命的蹂躪, 隨後又被娛樂而粗鄙, 而在先生筆下, 卻是重新回到了倉頡造字之初的“天雨粟,

鬼夜哭”。 先生筆下的故事當然引人悲歎, 若無此等語言, 實難傳遞出那麼深厚而持久的情感。 一次跟先生聊到文學, 他說, 文學到最後比什麼, 就比語言。 讀他的書, 我像是闖進了一座神秘園, 偷得隻言片語恰似點點火星, 以助自己在寒夜裡帶燈前行。

當我再次去圖書館找尋《1980年代的愛情》時, 此書已不在原來位置。 一番檢索, 按編碼尋去, 我看見了那本書。 不, 不是一本, 是一摞, 整整齊齊擺放在書架上。 幾年不見, 一摞新嶄嶄的書, 封脊全已破損不堪。 可以想像, 這幾年裡, 有多少人借閱過, 一遍遍地翻開, 而使封脊破損至此。 一本書能被世人如此熾愛, 反復閱讀, 是創作者的榮耀, 也是讀者的幸運。

我取下書, 沒有輕易翻開, 帶回租房, 才坐下來靜心閱讀。 讀到深夜, 一字不漏, 一字不剩, 望著幽幽夜色, 不覺長籲一口氣。 這是一段怎樣的愛情?先生自說, “我在這裡講了一個不斷拒斥的故事, 這是一個近乎殘酷的安排, 乃因為這樣的愛不為抵達, 卻處處都是為了成全。 這樣的成全如落紅春泥, 一枝一葉都是人間的憐憫。 ”

嚴格來說, 這本書不像小說, 結構上缺乏小說的整體構架與安排。 比如, 一開篇寫到的老田等人, 到關雨波離開公母寨後, 便下落不明, 沒有後續交代。 而關雨波劫後重回故鄉, 遇到的向玉娥等老同學, 前文也根本沒出現過。 至於關雨波在省城的戀人小雅, 也一直沒正式出場。 關雨波被提前釋放, 投靠的第一個人叫夏民。

夏民是誰?在獄中跟關雨波同過患難的江湖藝人“三點”, 又有過怎樣的經歷?這些人物匆匆出場, 就草草退場了。

整個故事只突出了關雨波和成麗雯, 其餘一切不過是背景和陪襯。 所以, 此書不能嚴格歸為小說, 當屬紀實散文。 誠如敬文東先生所言:“顯然, 野夫算不上虛構能人, 他僅僅是一位非虛構敘事的大內高手。 幸運的是, 他的傳奇經歷本身就是小說, 在貧乏無味、缺少故事的我輩眼中, 已經是結結實實的虛構。 ”

在《江上的母親》時期, 先生的語言滲透出血淚的沉重。 而到《1980年代的愛情》, 先生的語言開始行雲流水一樣空靈飄逸。 在論及先生的語言時, 敬文東先生說得極妙:“沉重和土地有關, 飄逸則同天空連在一起,

這是漢語當仁不讓的兩個極點。 野夫充分展示了漢語的土地特質和天空特質, 他的文字是土地與天空按照某種比例的神奇混合。 ”

先生語言中的土地特質, 總是催人淚下, 於血淚中窺視到慘痛的歷史。 先生語言中的天空特質, 一部分遙接秦漢唐宋, 呈現出古典詩詞的神韻;一部分則近連美國“垮掉派”的波西米亞精神,嘻哈瘋癲,使酒罵座,自由不羈。在《烈士王七婆》《散材毛喻原》《莽漢李亞偉》等篇章中,處處閃爍著此種精神的光芒。《1980年代的愛情》,可以說是先生寫作的一個中轉,既延續著《江上的母親》時期的沉重歷史思考,又飄逸出水墨畫一樣的空靈境界。

本書前部分,具有濃郁的土家邊城風情,簡單,純潔,淒清,又帶著無限溫馨。先生用風行水上般的語言,把我們帶回遠去的1980年代,帶進大山深處的土家鄉鎮公母寨。大學畢業那年秋天,關雨波被分配到此做宣傳幹事。作為文革結束後第一批考上大學的應屆生,畢業後被分配到這樣一個窮愁潦倒的鄉野,他內心不免鬱悶至極,深感明珠暗投,懷才不遇。

沒想到,就在這窮愁潦倒的鄉野,某天黃昏,他去青石板道的古街供銷社打酒,竟然意外重逢了曾經的暗戀——成麗雯。他跟成麗雯一直是同學,兩人互有好感。因缺一分,成麗雯沒考上高中,也因家庭背景複雜,她沒再繼續讀書,接了她母親在供銷社的班。這意外的重逢,仿佛今生緣分未盡,命運定要安排這對苦命鴛鴦再遭情劫。

關雨波一直把成麗雯當成心中的女神,不敢輕易表白,生怕褻瀆了對方的純潔。成麗雯深知自身處境,不敢輕易接受,生怕耽誤了對方的前程。這段愛,就像先生所說,看似拒斥,實則處處成全。在時代的波譎雲詭之下,他們其實沒有多少自己的選擇。成麗雯的父親,這個曾經的右派,在文革中成為所謂造反派的骨幹。文革結束,對幫派運動的結算接踵而至,史稱“清理三種人”運動。她父親被列入清理物件,開除公職,下放改造,落得編筐為業。

從父親身上,她明白一個男人最缺的是用武之地。她不希望好不容易考上大學的關雨波,為自己而留在窮鄉僻野。關雨波想留下,她質問:難道你當年雄心萬丈地寫血書,就是為了回來蝸居深山,像現在這樣喝茶看報坐辦公室一輩子麼?關雨波本是來公母寨鍛煉,調令一到他就可以走。在成麗雯的拒斥下,他不得不像離家遠赴前程的孩子,獨自踏上了漫漫出山路。

幾十年後再度重逢時,成麗雯歎息說,“多想回到80年代啊!那是一個純情的時代,那時充滿浪漫,毫無世俗……只有在那個年代,似乎一切才可能從頭來過。”在80年代,他們彼此深愛,卻不敢輕易說破,就像紙包著火。這樣的愛情,簡單而純粹,熾熱又克制,恰如同名電影主題曲所唱:懷揣深深的愛戀卻說不出一句愛你。

他們在黃昏的古街漫步;在清寒的夜裡擁著火盆談笑;在河邊沙灘上談著吉他唱著歌……關雨波幾次想表白,成麗雯卻故意躲開。“她總像一條聰明的魚,輕巧地滑出我的手縫。”離別的那個晚上,月夜小街,荒寒寂靜,他們傷離哭別,一個轉身,就錯過了今生。那在月光下晶亮泛銀的淚水,如冰瀑懸掛在風中,被永遠凝固在1980年代初的寒冬裡。

這段淒美的愛情故事,可以說是時代的悲劇,前部分固然感人,公母寨的吊腳樓溪山月色,也格外令人沉醉,但若沒有後部分的提升,則難以達到那麼深沉的高度。關雨波離開後,很快去了省城再讀書,結婚離婚,還經歷了一些若有若無的感情。他曾給成麗雯寫過一些信,始終沒有回復,也就不再去打擾她的生活。偶爾還鄉,見到一些老同學,也不敢貿然打聽成麗雯的消息。“似乎無論她有什麼消息,對我都是一種難以承受的摧毀。”

時間如流水,滾滾向前,轉眼就沖到了80年代的尾聲。“那一年春天的風來得太早,緊接著就是初夏的波濤洶湧。這樣的風與波的激蕩,我自然被捲入其中,成了一粒無處收拾的塵埃……”關雨波被收監下獄,監禁多年後釋放出來,外面早已換了人間。他可能也沒想到,在這人間,命運又為他安排了一次重逢。

剛從監獄出來的關雨波,真可謂一清二白,連坐公交的一塊錢都沒有。他被售票員視為“飛車”的,司機當即停了車,手持一把扳手,走過來要收拾他。車上乘客紛紛讓出方寸之地,仿佛生怕濺血。情急之下,他平靜地掏出假釋證,才免去一場毆鬥。司機當場把他趕下了車,人群中還傳出富有正義感的聲音:把這些人又放回來搞麼事?下車後,他使勁抬起手臂,讓路人覺得正在與車上的某人戀戀告別。

這是一個剛出獄者的尊嚴與驕傲。他因不向時代屈服而入獄,眼前區區公車司機,豈能打垮他的尊嚴。除了這份尊嚴,他什麼都沒有。他的處境非常尷尬。正如偶遇的獄友三點所說:“你才出來,不曉得。這世道,沒咱們的路可走了。老哥你算能人吧?你告訴我,接下來你能往哪裡去……”

從90年代開始,這個國家在經歷了那場初夏的波濤洶湧後,像川劇變臉一樣,瞬息間改變了一切。“曾經賴以立身的史詩精神、英雄主義以及最後一點羅曼蒂克,都在一次挫折之後成為絕唱。似乎從此媚俗、拜金以及廣泛的物質主義正如海潮倒灌,幾乎摧毀了五四運動以來幾輩知識份子慘澹經營而又菲薄如紙的理性堤岸。”面對如此巨變,一個剛從監獄出來的人,該往何處去?

“我隱隱聽見一種咯吱的響聲,就在我身體內部或是下方,像骨節風化折斷的粉碎之聲,但沒有痛感,神經已麻痹,我絕望地夢見自己正一點一點地風化為一具乾屍,在這個懵然撞見的巨變時代面前薄如蟬翼,且輕若鴻毛。”這是關雨波面對巨變時代的切膚感受。在別人的城市晃蕩了一段,他決定徹底告別這個傷心的碼頭,北上京城打工。臨行前,他回故鄉取父親的骨灰,遷葬到父親的老家。正是這次返鄉,他又意外重逢了一別多年的成麗雯。

此時的關雨波,潦倒落魄,身無分文,不知前路何在,他最不想見到的人,應該就是成麗雯,他最想見到的,應該也是成麗雯。當初,成麗雯對他的拒斥,是要逼著他出山,闖一番屬於自己的前程。十幾年人世滄桑,他曾經的熱血和夢想,都在高牆內被冷卻與摧毀,一朝歸來,只剩疲憊的身體,傷痛的心。“即便她此刻仍然寄居那樓上,我還有勇氣攀緣而上,倚門對她深情地說:我終於歸來了——嗎?”

然而,他們還是在同學會上重逢了。當成麗雯得知他已買好翌日早晨離開的車票,二話沒說,拿過車票直接就撕了。她也不解釋,清風一般揚長而去。她去給他買了一張後天走的機票。十多年再度重逢,她需要他留下來,哪怕只有短短的一天。

那天晚上,在旅館,他們衝破內心束縛,在愛欲裡交融。我看過很多情愛描寫,從沒有像《1980年代的愛情》寫得這麼震撼人心。一個是被囚禁多年的囚犯,體內的雄性已被逐漸摧毀,他力不從心。一個是曾經不敢觸碰的女神,她甘願用自己的身體,為這囚犯重振雄風。在這裡,情愛不單單是肉欲,而是拯救。

第一次,他們沒有成功。“我剛剛抵達她的唇邊,剛在她的指間掙扎,忽然就提前引爆了我的火山。”關雨波羞愧難當,覺得自己廢掉了。“我想起長時間的囚禁,被點點摧毀的雄性,像在風雨中日漸風化的石頭。”成麗雯安慰他,幫助他,引導他。“我似乎正在她的探訪中,一點點找回自己的殘肢。”他沉睡多年的身體開始重新喚醒,像被重新充填火藥的雷管,開始渴望最劇烈的自爆。

這場情愛描寫,完全是愛欲的詩,是靈肉的樂,是自由的舞,有火山岩漿湧流大地的熾熱,也有雄鷹翱翔衝擊天空的激情。他們在這靈與肉的衝擊和交融裡,一寸一寸的復活,完成心靈與身體的雙重救贖。

關雨波再次提出要留下來,成麗雯再次拒斥了他。她說自己有家,有自己的一份生活和責任。關雨波自然不好再強求。其實,從後文可知,成麗雯確實結過婚,但她丈夫已遭車禍身亡。重逢關雨波時,她正在寡居。她留住他一天,只是想幫他恢復一個男人的自信,好再度出山去闖一番前程。她說,“你現在只是過客而不是歸人,你還有許多路沒有走完,我不能讓你迷失在這片小小的草地。你可以在此小憩卻不能耽誤在這裡。”

成麗雯更像一個母親,她要關雨波站起來,去走自己的路。因為她明白,關雨波是天下客,志在四方。她也懂得,一個男人最怕的是無用武之地。臨走的前夜,她又來到關雨波的旅館。關雨波意外而驚訝。她說,“我不能丟下你不管,不能不管,你太苦了!我不能讓你在故鄉還這麼孤單……”這份拒斥的愛,包含著多麼深沉的成全。

我不覺想起那句話: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必定站著一名偉大的女性。在《浮士德》裡,歌德也曾有過名言:偉大的女性引領我們飛升。成麗雯就是這樣一名默默站在關雨波身後的偉大女性。因她,關雨波得到拯救,重振雄風,踏上出山路,北上京城,多年打拼,東山再起。成麗雯留在故鄉深山裡,透支了一生的愛,再也無力承擔一份思念,要求關雨波給她永遠的寧靜,將她遺忘在出行的起點。

多年後,經朋友之口,關雨波才得知,成麗雯死於癌症。他如雷轟頂,然後急忙收拾行裝,奪門而出,千里奔喪。“她已經被釘進了那口黑漆漆的棺木,最後的一面我也不可再得。我隨著跳喪的巫師徘徊在她的棺木邊,輕叩著那沉重的木頭仰天歌哭。”合上書,撫摸著精裝硬板封面,我也像是在輕叩沉重的棺木,聽到一個男人在黑夜裡仰天歌哭。

讀完此書,我心未足,很想給先生建議,再寫多一點,寫長一點。我知道,先生在寫此書時,一定有顧慮,特別是言論的顧慮,導致有些地方沒展開。若能展開寫出來,必是一部煌煌巨著。同名電影,雖是先生親自操刀編劇,由於審查的顧慮,較之原著實在遜色了不少。尤其後部分沒按原著拍,迫不得已的改編,使整個故事失去了重心。文字能做到的,本來就不能指望電影可以做到。遑論先生這樣的文字高手,豈是電影鏡頭能呈現出來的?

當夜,我打算給先生髮一條微信,想建議他把那些不能寫的寫出來,哪怕當前無法在國內出版,未來總會重見天日。編輯好內容,考慮再三,還是沒發出去。有些東西縱然無法寫出來,此書也已足夠感人,足夠深刻,為荒蕪時代,樹起了一塊愛的路碑。

呈現出古典詩詞的神韻;一部分則近連美國“垮掉派”的波西米亞精神,嘻哈瘋癲,使酒罵座,自由不羈。在《烈士王七婆》《散材毛喻原》《莽漢李亞偉》等篇章中,處處閃爍著此種精神的光芒。《1980年代的愛情》,可以說是先生寫作的一個中轉,既延續著《江上的母親》時期的沉重歷史思考,又飄逸出水墨畫一樣的空靈境界。

本書前部分,具有濃郁的土家邊城風情,簡單,純潔,淒清,又帶著無限溫馨。先生用風行水上般的語言,把我們帶回遠去的1980年代,帶進大山深處的土家鄉鎮公母寨。大學畢業那年秋天,關雨波被分配到此做宣傳幹事。作為文革結束後第一批考上大學的應屆生,畢業後被分配到這樣一個窮愁潦倒的鄉野,他內心不免鬱悶至極,深感明珠暗投,懷才不遇。

沒想到,就在這窮愁潦倒的鄉野,某天黃昏,他去青石板道的古街供銷社打酒,竟然意外重逢了曾經的暗戀——成麗雯。他跟成麗雯一直是同學,兩人互有好感。因缺一分,成麗雯沒考上高中,也因家庭背景複雜,她沒再繼續讀書,接了她母親在供銷社的班。這意外的重逢,仿佛今生緣分未盡,命運定要安排這對苦命鴛鴦再遭情劫。

關雨波一直把成麗雯當成心中的女神,不敢輕易表白,生怕褻瀆了對方的純潔。成麗雯深知自身處境,不敢輕易接受,生怕耽誤了對方的前程。這段愛,就像先生所說,看似拒斥,實則處處成全。在時代的波譎雲詭之下,他們其實沒有多少自己的選擇。成麗雯的父親,這個曾經的右派,在文革中成為所謂造反派的骨幹。文革結束,對幫派運動的結算接踵而至,史稱“清理三種人”運動。她父親被列入清理物件,開除公職,下放改造,落得編筐為業。

從父親身上,她明白一個男人最缺的是用武之地。她不希望好不容易考上大學的關雨波,為自己而留在窮鄉僻野。關雨波想留下,她質問:難道你當年雄心萬丈地寫血書,就是為了回來蝸居深山,像現在這樣喝茶看報坐辦公室一輩子麼?關雨波本是來公母寨鍛煉,調令一到他就可以走。在成麗雯的拒斥下,他不得不像離家遠赴前程的孩子,獨自踏上了漫漫出山路。

幾十年後再度重逢時,成麗雯歎息說,“多想回到80年代啊!那是一個純情的時代,那時充滿浪漫,毫無世俗……只有在那個年代,似乎一切才可能從頭來過。”在80年代,他們彼此深愛,卻不敢輕易說破,就像紙包著火。這樣的愛情,簡單而純粹,熾熱又克制,恰如同名電影主題曲所唱:懷揣深深的愛戀卻說不出一句愛你。

他們在黃昏的古街漫步;在清寒的夜裡擁著火盆談笑;在河邊沙灘上談著吉他唱著歌……關雨波幾次想表白,成麗雯卻故意躲開。“她總像一條聰明的魚,輕巧地滑出我的手縫。”離別的那個晚上,月夜小街,荒寒寂靜,他們傷離哭別,一個轉身,就錯過了今生。那在月光下晶亮泛銀的淚水,如冰瀑懸掛在風中,被永遠凝固在1980年代初的寒冬裡。

這段淒美的愛情故事,可以說是時代的悲劇,前部分固然感人,公母寨的吊腳樓溪山月色,也格外令人沉醉,但若沒有後部分的提升,則難以達到那麼深沉的高度。關雨波離開後,很快去了省城再讀書,結婚離婚,還經歷了一些若有若無的感情。他曾給成麗雯寫過一些信,始終沒有回復,也就不再去打擾她的生活。偶爾還鄉,見到一些老同學,也不敢貿然打聽成麗雯的消息。“似乎無論她有什麼消息,對我都是一種難以承受的摧毀。”

時間如流水,滾滾向前,轉眼就沖到了80年代的尾聲。“那一年春天的風來得太早,緊接著就是初夏的波濤洶湧。這樣的風與波的激蕩,我自然被捲入其中,成了一粒無處收拾的塵埃……”關雨波被收監下獄,監禁多年後釋放出來,外面早已換了人間。他可能也沒想到,在這人間,命運又為他安排了一次重逢。

剛從監獄出來的關雨波,真可謂一清二白,連坐公交的一塊錢都沒有。他被售票員視為“飛車”的,司機當即停了車,手持一把扳手,走過來要收拾他。車上乘客紛紛讓出方寸之地,仿佛生怕濺血。情急之下,他平靜地掏出假釋證,才免去一場毆鬥。司機當場把他趕下了車,人群中還傳出富有正義感的聲音:把這些人又放回來搞麼事?下車後,他使勁抬起手臂,讓路人覺得正在與車上的某人戀戀告別。

這是一個剛出獄者的尊嚴與驕傲。他因不向時代屈服而入獄,眼前區區公車司機,豈能打垮他的尊嚴。除了這份尊嚴,他什麼都沒有。他的處境非常尷尬。正如偶遇的獄友三點所說:“你才出來,不曉得。這世道,沒咱們的路可走了。老哥你算能人吧?你告訴我,接下來你能往哪裡去……”

從90年代開始,這個國家在經歷了那場初夏的波濤洶湧後,像川劇變臉一樣,瞬息間改變了一切。“曾經賴以立身的史詩精神、英雄主義以及最後一點羅曼蒂克,都在一次挫折之後成為絕唱。似乎從此媚俗、拜金以及廣泛的物質主義正如海潮倒灌,幾乎摧毀了五四運動以來幾輩知識份子慘澹經營而又菲薄如紙的理性堤岸。”面對如此巨變,一個剛從監獄出來的人,該往何處去?

“我隱隱聽見一種咯吱的響聲,就在我身體內部或是下方,像骨節風化折斷的粉碎之聲,但沒有痛感,神經已麻痹,我絕望地夢見自己正一點一點地風化為一具乾屍,在這個懵然撞見的巨變時代面前薄如蟬翼,且輕若鴻毛。”這是關雨波面對巨變時代的切膚感受。在別人的城市晃蕩了一段,他決定徹底告別這個傷心的碼頭,北上京城打工。臨行前,他回故鄉取父親的骨灰,遷葬到父親的老家。正是這次返鄉,他又意外重逢了一別多年的成麗雯。

此時的關雨波,潦倒落魄,身無分文,不知前路何在,他最不想見到的人,應該就是成麗雯,他最想見到的,應該也是成麗雯。當初,成麗雯對他的拒斥,是要逼著他出山,闖一番屬於自己的前程。十幾年人世滄桑,他曾經的熱血和夢想,都在高牆內被冷卻與摧毀,一朝歸來,只剩疲憊的身體,傷痛的心。“即便她此刻仍然寄居那樓上,我還有勇氣攀緣而上,倚門對她深情地說:我終於歸來了——嗎?”

然而,他們還是在同學會上重逢了。當成麗雯得知他已買好翌日早晨離開的車票,二話沒說,拿過車票直接就撕了。她也不解釋,清風一般揚長而去。她去給他買了一張後天走的機票。十多年再度重逢,她需要他留下來,哪怕只有短短的一天。

那天晚上,在旅館,他們衝破內心束縛,在愛欲裡交融。我看過很多情愛描寫,從沒有像《1980年代的愛情》寫得這麼震撼人心。一個是被囚禁多年的囚犯,體內的雄性已被逐漸摧毀,他力不從心。一個是曾經不敢觸碰的女神,她甘願用自己的身體,為這囚犯重振雄風。在這裡,情愛不單單是肉欲,而是拯救。

第一次,他們沒有成功。“我剛剛抵達她的唇邊,剛在她的指間掙扎,忽然就提前引爆了我的火山。”關雨波羞愧難當,覺得自己廢掉了。“我想起長時間的囚禁,被點點摧毀的雄性,像在風雨中日漸風化的石頭。”成麗雯安慰他,幫助他,引導他。“我似乎正在她的探訪中,一點點找回自己的殘肢。”他沉睡多年的身體開始重新喚醒,像被重新充填火藥的雷管,開始渴望最劇烈的自爆。

這場情愛描寫,完全是愛欲的詩,是靈肉的樂,是自由的舞,有火山岩漿湧流大地的熾熱,也有雄鷹翱翔衝擊天空的激情。他們在這靈與肉的衝擊和交融裡,一寸一寸的復活,完成心靈與身體的雙重救贖。

關雨波再次提出要留下來,成麗雯再次拒斥了他。她說自己有家,有自己的一份生活和責任。關雨波自然不好再強求。其實,從後文可知,成麗雯確實結過婚,但她丈夫已遭車禍身亡。重逢關雨波時,她正在寡居。她留住他一天,只是想幫他恢復一個男人的自信,好再度出山去闖一番前程。她說,“你現在只是過客而不是歸人,你還有許多路沒有走完,我不能讓你迷失在這片小小的草地。你可以在此小憩卻不能耽誤在這裡。”

成麗雯更像一個母親,她要關雨波站起來,去走自己的路。因為她明白,關雨波是天下客,志在四方。她也懂得,一個男人最怕的是無用武之地。臨走的前夜,她又來到關雨波的旅館。關雨波意外而驚訝。她說,“我不能丟下你不管,不能不管,你太苦了!我不能讓你在故鄉還這麼孤單……”這份拒斥的愛,包含著多麼深沉的成全。

我不覺想起那句話: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必定站著一名偉大的女性。在《浮士德》裡,歌德也曾有過名言:偉大的女性引領我們飛升。成麗雯就是這樣一名默默站在關雨波身後的偉大女性。因她,關雨波得到拯救,重振雄風,踏上出山路,北上京城,多年打拼,東山再起。成麗雯留在故鄉深山裡,透支了一生的愛,再也無力承擔一份思念,要求關雨波給她永遠的寧靜,將她遺忘在出行的起點。

多年後,經朋友之口,關雨波才得知,成麗雯死於癌症。他如雷轟頂,然後急忙收拾行裝,奪門而出,千里奔喪。“她已經被釘進了那口黑漆漆的棺木,最後的一面我也不可再得。我隨著跳喪的巫師徘徊在她的棺木邊,輕叩著那沉重的木頭仰天歌哭。”合上書,撫摸著精裝硬板封面,我也像是在輕叩沉重的棺木,聽到一個男人在黑夜裡仰天歌哭。

讀完此書,我心未足,很想給先生建議,再寫多一點,寫長一點。我知道,先生在寫此書時,一定有顧慮,特別是言論的顧慮,導致有些地方沒展開。若能展開寫出來,必是一部煌煌巨著。同名電影,雖是先生親自操刀編劇,由於審查的顧慮,較之原著實在遜色了不少。尤其後部分沒按原著拍,迫不得已的改編,使整個故事失去了重心。文字能做到的,本來就不能指望電影可以做到。遑論先生這樣的文字高手,豈是電影鏡頭能呈現出來的?

當夜,我打算給先生髮一條微信,想建議他把那些不能寫的寫出來,哪怕當前無法在國內出版,未來總會重見天日。編輯好內容,考慮再三,還是沒發出去。有些東西縱然無法寫出來,此書也已足夠感人,足夠深刻,為荒蕪時代,樹起了一塊愛的路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