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康熙微服私訪》張國立有錯不想改,被他告誡可別砸了自己的招牌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 一部《康熙微服私訪記》火遍了大江南北, 至今仍是觀眾們喜聞樂見、津津樂道的一部好劇。

該劇講述的是康熙年間, 黃河連年氾濫, 沿岸百姓苦不堪言, 康熙皇帝體恤民情勵志治河, 親自九下江南巡視黃河災情, 更由此引出了一幕幕傳誦一時的傳奇故事。

編劇鄒靜之, 把故事情節編寫得曲折迷離、驚心動魄, 人物豐富生動, 戲劇結構明快, 且風格詼諧得當, 成為最受觀眾喜愛的經典之作。

1997年, 張國立將《康熙微服私訪記》後期製作完成後, 就邀請該片編劇鄒靜之觀看樣片。 當鄒靜之發現字幕中有許多錯別字時, 便要求改。 然而, 張國立為難地說:“後期製作已完成, 若改那得花不少錢和時間啊!”

鄒靜之平靜地說:“你是一個有影響力的影視人, 千萬不要因此砸了自己的招牌。 字幕中有錯別字是對觀眾的不尊重, 如果你不尊重觀眾, 觀眾也不會尊重你。 明知有錯而不改, 因為錢而不改, 那是對自己的不尊重, 是責任和良心的缺失啊!你難道想讓觀眾鄙視你、嫌棄你, 最終拋棄你嗎?”

張國立聽後, 不僅花鉅資改正了字幕裡的錯別字, 而且日後再拍作品時, 要求不准出現錯別字。 由此, 張國立在觀眾的心目中亮色不減。

鄒靜之從“錢”說到“作品品質”,再從“作品”說到“觀眾”,又從“觀眾”說到張國立“本人”。一條首尾相關、環環相扣的邏輯鏈條充分說明了不改字幕對自身造成的重大影響和厲害關係。這樣的話,不僅說動張國立改正了錯別字,在業務上更進了一步,還助其成為一絲不苟的影視人,而且為影視作品的高品質樹立了楷模,意義深遠,功德無量。

鄒靜之從“錢”說到“作品品質”,再從“作品”說到“觀眾”,又從“觀眾”說到張國立“本人”。一條首尾相關、環環相扣的邏輯鏈條充分說明了不改字幕對自身造成的重大影響和厲害關係。這樣的話,不僅說動張國立改正了錯別字,在業務上更進了一步,還助其成為一絲不苟的影視人,而且為影視作品的高品質樹立了楷模,意義深遠,功德無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