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曹操的這幾句話,是不是說的就是你?

前段時間, 《大軍師司馬懿》火了一陣。

該劇從一個全新的角度重新解讀三國故事, 有些解讀相當精彩, 比如空城計的橋段。 從編劇以及製作的角度看,

這部劇算是近年來少有的良心佳作之一。

我對該劇印象最深的角色是第一部中的曹操。 於和偉飾演的曹操雄才大略, 雖然依舊多疑猜忌, 但少了幾份狡詐, 多了一些帝王心術。 這樣的曹操, 才是我心目中的曹操應該有的樣子。

試想, 如果歷史上真實的曹操就是《三國演義》中那種奸詐的人設, 怎麼可能寫出來那些個氣勢恢宏的詩賦篇章呢?

「文如其人」, 並不僅僅是說說之辭。

提到曹操, 我腦海中想到的是幾個經典典故, 其一是官渡之戰, 其二是煮酒論英雄, 其三是赤壁之戰。

官渡之戰前, 三國第一人是袁紹。 曹操通過官渡之戰, 以少勝多, 大敗袁紹, 從而一躍成為三國的一哥。 這才有了後來, 曹孟德與劉玄德二人青梅煮酒,

論天下英雄。

也因為官渡之戰的勝敗, 後世之人對歷史人物評價中, 普遍認為袁紹的歷史地位, 遠遠低於曹操, 其個人能力也遠弱於曹操。

袁紹是一個弱雞麼?顯然不是。 他的個人能力, 比三國時期的很多人都要強, 比如什麼公孫瓚、劉表之類。 只不過相較於曹操而已, 他的能力差一些, 或者說他更像一個普通人, 具備一些普通人身上常有的毛病。 也正是這些「普通人的毛病」, 限制了袁紹的成就, 也影響了他的歷史地位。

曹操很熟悉袁紹。 在曹操二十歲的時候, 他極其崇拜袁紹, 因為袁紹來自「四世三公」之家, 德望自是不凡;等到曹操三十歲的時候, 曹操跟袁紹同朝任職, 同事關係, 對袁紹瞭解日深, 開始看不起袁紹;再到曹操四十歲的時候,

他們二人各自雄霸一方, 曹操開始蔑視袁紹, 他並不認為袁紹會是他的對手。

曹操在跟劉備煮酒論英雄的時候, 對袁紹做了一番點評, 指出了他為何會蔑視袁紹, 不把袁紹當作對手的原因。

曹操說:「袁紹色厲膽薄, 好謀無斷, 幹大事而惜身, 見小利而忘命, 非英雄也!」

這話的意思是說:袁紹表面上看起來很厲害, 實際上卻是膽小之人;遇到事情的時候, 雖然也有一些謀略, 但常優柔寡斷、躊躇不前;幹大事的時候, 顧惜自己的身家性命, 畏首畏尾;見到蠅頭小利, 卻不顧一切的想奪取。 因此, 他不是什麼英雄!

曹操對袁紹的評價雖然尖銳, 但也十分在理。

在《三國志》中, 曹操的謀士荀彧也有一段話, 對比了曹操和袁紹, 也對袁紹有一番評價:

今與公爭天下者, 唯袁紹爾。

紹貌外寬而內忌, 任人而疑其心, 公明達不拘, 唯才所宜, 此度勝也。

紹遲重少決, 失在後機, 公能斷大事, 應變無方, 此謀勝也。

紹禦軍寬緩, 法令不立, 土卒雖眾, 其實難用, 公法令既明, 賞罰必行,

士卒雖寡, 皆爭致死, 此武勝也。

紹憑世資, 從容飾智, 以收名譽, 故士之寡能好問者多歸之, 公以至仁待人, 推誠心不為虛美, 行己謹儉, 而與有功者無所吝惜, 故天下忠正效實之士鹹願為用, 此德勝也。

夫以四勝輔天子, 扶義征伐, 誰敢不從?紹之強其何能為!

不管是曹操煮酒論英雄時說的那番話, 還是荀彧對袁紹的評價, 說白了就是佐證袁紹只是一個「普通人」, 內核是升鬥小民的思維, 不具備雄才大略的智慧。

因而, 袁紹只能看到眼前的小利, 對於未來的長遠戰略卻看不清楚。 典型的案例是, 最早提出來「奉天子以令諸侯」策略的是袁紹的謀士, 結果袁紹疑而不用, 錯失良機, 最後被曹操把握住了這個機會。

然而, 我們如今的這些個「普通人」, 看到曹操的那番言論時,不知道會不會想:那些話是不是就是在說我自己?我自己是否也一樣「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

其實,可以好好的想想ing……

看到曹操的那番言論時,不知道會不會想:那些話是不是就是在說我自己?我自己是否也一樣「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

其實,可以好好的想想ing……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