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5000萬!剛剛,“中國首善”馬雲再次出手!

剛剛, 團結香港基金公佈消息, 阿裡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以個人名義捐款5000萬港元, 支持青年教育、青年創業創新。

馬雲的公益,
真不一樣!

馬雲捐款5000萬元, 在馬雲個人的捐款之中, 其實並不算大, 因為馬雲的先例, 足以震撼整個中國!

2014年初, 阿裡巴巴籌備上市之時, 馬雲聯合阿裡巴巴董事局執行副主席蔡崇信一起, 捐出了阿裡巴巴2%的總股本, 成立了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公益基金。

按照當時阿裡巴巴的估值, 這只公益基金高達124億元, 一舉打破中國公益捐贈紀錄!這也是中國歷史上, 第一次有人單筆捐款超過100億!在馬雲之前數年裡, 全國社會捐款總額都不足100億!

更難能可貴的是, 這些年下來, 阿裡巴巴發展的越來越好, 這只公益基金的規模已經超過650億元人民幣。 它將在未來, 如同持續100多年的諾貝爾基金一樣, 為社會公益持續發光發熱!

捐款之外,

馬雲有一點不同, 就是他喜歡身體力行參與公益。

更早的2015年, 馬雲宣佈——要做中國鄉村教師的代言人。 每年評選100位鄉村教師, 每人獲得10萬元資金資助, 還幫助他們開拓教育資源, 提升教學能力。

在鄉村教師獎的基礎上, 馬雲發起了鄉村校長計畫, 每年評選20位“鄉村教育家”,

每人提供50萬元支援。

為什麼要支持鄉村教育?因為中國有4000多萬兒童在廣大鄉村接受教育, 他們是祖國的希望, 帶給他們希望最直接的人就是鄉村教師。

無論多忙, 馬雲每年在臘八節, 都會來到海南島的三亞, 為鄉村教師獎舉辦頒獎典禮。 他讓鄉村教師像奧斯卡明星一樣走紅毯、拿獎盃。 而為什麼選在三亞頒獎的原因, 更為動人。 因為有一位老師曾跟馬雲無意中透露, 他從沒有見過大海...

可以說, 馬雲做公益, 與單純的捐款最大的不同, 就是用心!

這就可以解釋, 為啥1995年馬雲曾經手無寸鐵, 卻有勇有謀, 敢於上前喝止幾個壯漢“偷井蓋”。

這就可以解釋, 為啥2014年馬雲已經功成名就, 依然孜孜不倦, 在西湖邊看到別人隨地丟垃圾, 特地下車讓人把垃圾撿起來。

就像馬雲曾經說過的:做公益就像結婚, 不是出於責任, 而是因為熱愛。

從馬雲一個人, 到阿裡巴巴一群人!

因為馬雲, 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公益之中, 最先受到影響的人, 就是他的朋友和同事。

不久前,

馬雲代表阿裡巴巴宣佈成立了一隻100億元的脫貧基金, 未來5年內, 投入100億元參與脫貧攻堅。 多年之前, 馬雲甚至定下用千分之三的阿裡巴巴營業額來做公益的“傳統”。

這一天開始, 脫貧成為阿裡巴巴的工作業務, 每一位元高管都需要承擔扶貧任務, 馬雲給自己定的KPI是堅持鄉村教師、鄉村校長、鄉村師範生的工作;蔡崇信負責貧困大學生的贊助和支持,以及遠端教育基礎設施的投資;彭蕾負責女性創業者的脫貧;張勇要讓貧困地區農民沒有賣不出去的好農產品...

再早一點的2017年9月,阿裡巴巴迎來18周歲生日這一天,彭蕾、武衛、童文紅、吳敏芝、戴珊、蔣芳、鄭俊芳、聞佳、彭翼捷、俞思瑛、張宇、趙穎,12位“馬雲背後的女人”一起決定:投入2億元人民幣,發起成立了“湖畔魔豆公益基金”。

他們都是女性,發起這檔基金,希望用女性特有的視角和能量,為困境中的母親與孩子做一些事。之所以起名“湖畔魔豆”,是因為阿裡巴巴創業於湖畔花園,“魔豆”則來自阿裡平臺上著名公益專案的“魔豆媽媽”。12位女合夥人希望,能夠延續魔豆媽媽精神,將這份愛一直傳遞下去。

公益在阿裡巴巴,已經成為了一種傳統,更是一種堅持。2008年汶川大地震後,阿裡巴巴集團投入2500萬元,成立救災小組,長期在青川開展援建工作。馬雲許下七年青川承諾:將持續7年支持青川的災後重建,7年不行,我們就再做7年。今天,其他公司都撤走了,但是馬雲的阿裡巴巴還在。

在阿裡巴巴,做公益也成為了一種習慣。

在2015年阿裡巴巴16歲生日那天,馬雲曾向全體阿裡人倡議:每人每年完成3小時公益服務,其中捐款無論大小,只算0.5個公益小時。

馬雲則率先投入公益之中,截至2017年8月馬雲的公益時已經達到45.5個小時。

也許是榜樣的力量,如今阿裡巴巴員工們發起了各種公益活動,比如“幸福順風車”(方便同路人並節能環保)、欣然讀書吧(捐建流動書屋)、“愛的留聲機”(為盲童製作有聲雜誌)、“愛之家”(關注流浪動物)、“綠野仙蹤”(測量森林負離子含量)等數十個“幸福團”為數萬阿裡人提供隨手做公益的機會。

不止如此,阿裡巴巴員工們還動用了高科技來做公益。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阿裡巴巴技術團隊為公安部研發的“團圓系統”,發動社會力量,通過淘寶、支付寶、釘釘、高德地圖等用戶端發送推送消息,截至2017年5月,已經找回了1274位兒童。

從一群人,到千千萬萬人!

如今阿裡巴巴發展壯大,這一份又一份公益力量,也開始影響到了更多人。

螞蟻金服以“互聯網+綠色金融”形成科技驅動、人人行動、國際聯動的效果。截至2017年8月,螞蟻森林項目已吸引高達2.3億人參與“種樹”,累計減排122萬噸,累計種植真樹1025萬棵。

今天,我們千千萬萬網友為中國的環保做出了巨大貢獻!

而很多網友甚至不知道,自己無意中已經讓世界變得更美好。今天,阿裡平臺上每6個賣家,就有1個是公益人,他們發佈的“公益寶貝”,帶動了四分之一中國人做公益。

整個2017年,阿裡巴巴平臺上通過公益寶貝產生捐贈的商家達到178萬家,善款總額達2.46億元,獲得了3.5億買家支持公益。

所以說,中國最大的公益群體是“親們”!

聚沙成塔,聚水成涓。一分又一分的“公益寶貝”捐款,正在改變世界。一點小小的力量,不能改變什麼,許許多多的小小力量,卻能改變世界!

這是我們從“公益寶貝”中能看到的最大意義!

真實地來講,馬雲的捐款已經無法計算;真實地來講,馬雲的公益行為也無法計算。

這一篇文章,遠遠沒辦法寫完馬雲在公益方面的一點一滴。但是,我們可以從一件事,看到一個人,看到他影響的一群人,成千上萬人一起投入公益,讓世界更美好。

在我看來,這才是大善,是首善。

歡迎關注中國經理人頭條號。 馬雲給自己定的KPI是堅持鄉村教師、鄉村校長、鄉村師範生的工作;蔡崇信負責貧困大學生的贊助和支持,以及遠端教育基礎設施的投資;彭蕾負責女性創業者的脫貧;張勇要讓貧困地區農民沒有賣不出去的好農產品...

再早一點的2017年9月,阿裡巴巴迎來18周歲生日這一天,彭蕾、武衛、童文紅、吳敏芝、戴珊、蔣芳、鄭俊芳、聞佳、彭翼捷、俞思瑛、張宇、趙穎,12位“馬雲背後的女人”一起決定:投入2億元人民幣,發起成立了“湖畔魔豆公益基金”。

他們都是女性,發起這檔基金,希望用女性特有的視角和能量,為困境中的母親與孩子做一些事。之所以起名“湖畔魔豆”,是因為阿裡巴巴創業於湖畔花園,“魔豆”則來自阿裡平臺上著名公益專案的“魔豆媽媽”。12位女合夥人希望,能夠延續魔豆媽媽精神,將這份愛一直傳遞下去。

公益在阿裡巴巴,已經成為了一種傳統,更是一種堅持。2008年汶川大地震後,阿裡巴巴集團投入2500萬元,成立救災小組,長期在青川開展援建工作。馬雲許下七年青川承諾:將持續7年支持青川的災後重建,7年不行,我們就再做7年。今天,其他公司都撤走了,但是馬雲的阿裡巴巴還在。

在阿裡巴巴,做公益也成為了一種習慣。

在2015年阿裡巴巴16歲生日那天,馬雲曾向全體阿裡人倡議:每人每年完成3小時公益服務,其中捐款無論大小,只算0.5個公益小時。

馬雲則率先投入公益之中,截至2017年8月馬雲的公益時已經達到45.5個小時。

也許是榜樣的力量,如今阿裡巴巴員工們發起了各種公益活動,比如“幸福順風車”(方便同路人並節能環保)、欣然讀書吧(捐建流動書屋)、“愛的留聲機”(為盲童製作有聲雜誌)、“愛之家”(關注流浪動物)、“綠野仙蹤”(測量森林負離子含量)等數十個“幸福團”為數萬阿裡人提供隨手做公益的機會。

不止如此,阿裡巴巴員工們還動用了高科技來做公益。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阿裡巴巴技術團隊為公安部研發的“團圓系統”,發動社會力量,通過淘寶、支付寶、釘釘、高德地圖等用戶端發送推送消息,截至2017年5月,已經找回了1274位兒童。

從一群人,到千千萬萬人!

如今阿裡巴巴發展壯大,這一份又一份公益力量,也開始影響到了更多人。

螞蟻金服以“互聯網+綠色金融”形成科技驅動、人人行動、國際聯動的效果。截至2017年8月,螞蟻森林項目已吸引高達2.3億人參與“種樹”,累計減排122萬噸,累計種植真樹1025萬棵。

今天,我們千千萬萬網友為中國的環保做出了巨大貢獻!

而很多網友甚至不知道,自己無意中已經讓世界變得更美好。今天,阿裡平臺上每6個賣家,就有1個是公益人,他們發佈的“公益寶貝”,帶動了四分之一中國人做公益。

整個2017年,阿裡巴巴平臺上通過公益寶貝產生捐贈的商家達到178萬家,善款總額達2.46億元,獲得了3.5億買家支持公益。

所以說,中國最大的公益群體是“親們”!

聚沙成塔,聚水成涓。一分又一分的“公益寶貝”捐款,正在改變世界。一點小小的力量,不能改變什麼,許許多多的小小力量,卻能改變世界!

這是我們從“公益寶貝”中能看到的最大意義!

真實地來講,馬雲的捐款已經無法計算;真實地來講,馬雲的公益行為也無法計算。

這一篇文章,遠遠沒辦法寫完馬雲在公益方面的一點一滴。但是,我們可以從一件事,看到一個人,看到他影響的一群人,成千上萬人一起投入公益,讓世界更美好。

在我看來,這才是大善,是首善。

歡迎關注中國經理人頭條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