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尚儉戒奢才有戰鬥力

奢靡之始, 危亡之漸。 一名軍人, 一旦染上奢靡之風, 就會貪生怕死, 萎靡不振;一支軍隊, 一旦奢靡之風蔓延, 就會文恬武嬉, 難打勝仗。 “來如天墜、去如電逝”的蒙古鐵騎在元朝建立後戰鬥力銳減, 摧枯拉朽、勢如破竹的闖王大軍在佔領北京城後迅速潰敗, 皆是奢靡帶來的致命後果。

黨的十八大以來, 黨中央和中央軍委在軍隊作風建設上, 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之力, 狠刹“四風”樹新風, 重塑人民軍隊好形象, 全軍上下公款吃喝銷聲匿跡, 講排場、擺闊氣、耍派頭現象再難見到, 超規格接待、超標準建設被有效遏制,

生活奢華、揮霍浪費成為過街之鼠, 軍心士氣為之振奮。 然而, 奢靡之風雖然被刹住了, 但存在於一些人頭腦中的奢靡思想還在不在呢?如果奢靡思想沒有徹底根除, 那麼就不能歇歇腳、喘口氣, 就仍要防止在一定條件下、一定範圍內奢靡之風的死灰復燃和反彈回潮。

奢靡之風, 究其成因, 主要還是在認識上不到位、執行上不堅決, 思想上沒有把抵制奢靡之風看高、看重、看到位, 踐行中沒有做實、做好、做徹底, 致使落實上級指示打了折扣、搞了變通、出了偏差。 要清醒地認識到, 奢靡之風, 是隔離帶, 會阻斷軍隊和人民的血肉聯繫;是染色劑, 會使軍隊丟掉本色忘記初心;是麻醉藥, 會使軍人精神萎靡喪失鬥志。 古人說:“儉,

德之共也;侈, 惡之大也。 ”由儉入奢易, 由奢入儉難, 沾上奢靡之風, 如同吸食鴉片一樣, 極易上癮不能自拔。 反觀一些“老虎”“蒼蠅”的蛻變經歷, 往往都是從嚮往和追求奢侈生活開始, 吃穿講檔次、住行講排場, 由奢靡而導致貪婪, 進而行為失範、肆意妄為, 墜入違紀違法的深淵。

軍隊是要打仗的, 而打仗就難免面臨各種艱苦環境和惡劣條件, 就要有勇於犧牲的精神和堅如鋼鐵的意志。 這就必然要求我們自覺剔除奢靡思想, 遠離奢靡之風。 奢的對立面是儉, 戒奢必當尚儉。 想想我軍的戰鬥歷程, 當年的“紅米飯、南瓜湯”滋養了官兵鬥志,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培養了部隊作風, “小米加步槍”戰勝了強大敵人。 解放戰爭中, 國民黨中將黃維被俘後不認輸,

可當他看到劉伯承、鄧小平、陳毅這些布衣將領的樸素作風後, 才幡然醒悟:“在下不光敗在戰場上, 更敗在作風和精神上。 ”同樣是在解放戰爭的戰場上, 解放軍的軍官犧牲後, 根本沒有多少遺物、沒有什麼財產, 兩袖清風;而國民黨軍隊的高級將領, 多數身邊都跟著副官, 副官手裡拎著一個箱子, 箱子裡裝滿金條。 國民黨高級戰區將領多數身兼二職, 一是指揮作戰, 二是做生意。 部隊要撤退收攏, 為了自己的生意不受損失, 這一絕密消息竟被提前透露給生意代理人。 決戰在即, 首先想的不是打仗, 而是自己的生意和財產, 這樣的軍隊, 這樣的將領, 怎麼能打勝仗?

軍不思戰, 國必生危;驕奢淫逸, 戰場必敗。 我們應深刻認識到,

思想的銹蝕比槍炮的銹蝕更致命, 觀念的偏差比準星的偏差更可怕。 醉生夢死不是軍人的姿態, 激情燃燒才是軍人的本色。 戎裝在身就要心向戰場, 矢志金戈鐵馬, 遠離聲色犬馬, 不做溫水中的青蛙, 要當能打勝仗的戰狼。 每名軍人尤其是黨員領導幹部, 都應繼承和發揚先輩留下的艱苦奮鬥光榮傳統, 叫響“一不怕苦, 二不怕死”的戰鬥口號, 形成尚儉戒奢的濃厚氛圍, “工作上向高標準看齊, 生活上向低標準看齊”, 把心思用在主責主業上, 把精力投到練兵備戰中。

《三國演義》中有一個“髀肉複生”的故事, 講的是劉備有一次看到因長期不騎馬, 自己大腿的贅肉又長了出來, 不禁潸然淚下, 說自己“往常身不離鞍, 髀肉皆散;今久不騎,

髀裡肉生”。 身處和平環境, 當有“髀肉複生”的警惕, 自覺把奢靡習氣當成“贅肉”堅決剔除掉。 要常懷惕惕之心, 腦子裡永遠有敵情, 胸膛裡永遠有激情, 強化練兵備戰的鮮明導向, 把大抓軍事訓練作為根除和平積習的有效手段, 堅持按綱施訓、科學組訓、依法治訓, 突出實戰化訓練, 以訓練求嚴、演習求難、考核求實真謀打仗、真研打仗、真抓打仗, 讓訓練場“戰味”更濃, 讓和平積習失去滋生的土壤, 把“和平病”的病根徹底剷除乾淨。

(作者單位:瀋陽聯勤保障中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