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數位貨幣市場週三崩盤 專家稱區塊鏈技術離商用還早

[文/山哥 山哥看財經原創文章, 轉載請注明出處]

受各國政府嚴打數位貨幣的影響, 數位貨幣市場週三出現三年以來最大日跌幅。

Coinbase平臺資料顯示, 1月17日, 比特幣交易價一度跌破10000美元, 日內大跌28%。 其它數位貨幣也都出現大幅下跌, 乙太坊下跌30%, 瑞波幣下跌40%, 比特幣現金下跌32%。

市值方面, Coinmarketcap.com的資料顯示, 週二全球數字貨幣的總市值達到了6538億美元。 而到了週三, 全球數字貨幣的市值觸及了4505億美元的低谷。

短短一天時間, 全球數字貨幣的市值已經跌去了超過2000億美元。

市場普遍認為, 數位貨幣市場出現暴跌的主要原因是各國政府嚴打數位貨幣。

上周, 韓國法務部長朴相基表示, 數字貨幣引發政府巨大憂慮, 法務部正起草相關法案以禁止通過交易所進行數位貨幣交易, 關停交易所也是法務部的工作目標。

同一天, 歐洲證券及市場管理局主席Steven Maijoor提醒比特幣投資者,

“應做好輸光的準備”。 德國央行董事會成員Joachim Wuermeling在出席法蘭克福的活動時表示, 數字貨幣應當在全球範圍內進行監管。

本週二, 路透社報導稱, 央行副行長潘功勝表示, 央行應該禁止數位貨幣的集中交易。

深交所也發佈公告稱, 將密切關注涉及區塊鏈概念的上市公司資訊披露和二級市場交易情況, 對於利用區塊鏈概念進行炒作和誤導投資者的違規行為, 將及時採取紀律處分措施。

上交所則提醒投資者, “區塊鏈”技術仍處於開發階段, 尚難以形成穩定業務, 概念炒作跡象比較明顯。 對此, 上交所對相關概念股採取停牌問詢、停牌冷卻、澄清說明等分類監管措施。

針對監管部門的提示, 各相關上市公司紛紛撇清與數位貨幣的關係。

迅雷宣佈整改區塊鏈產品, 不再支援使用者間轉帳。 阿裡雲連夜闢謠稱絕不會提供“挖礦平臺”和虛擬貨幣。

專家看數位貨幣市場:比特幣還將下跌

對於今日數位貨幣市場的暴跌, 專家們也給出了自己的意見。

奧爾布萊特投資集團(Albright Investment Group)創始人Victor Dergunov預計, 比特幣跌破10000美元支撐後, 預計未來幾周比特幣將一路跌回5000-6000美元。

富國銀行前CEO理查柯瓦希維奇則對CNBC表示, 很意外數字貨幣的價格沒有暴跌的更多。 他表示, 自己從來不像摩根大通CEO傑米戴蒙那樣稱比特幣是一場“騙局”, 因為所有人都看到了比特幣市場在發生什麼。 比特幣的投資者賭注別人也會買比特幣, 雖然的確有人投資它, 但比特幣的基本面完全不合理。

他也不認為數字貨幣的震盪與美股行情有什麼關聯。

股神巴菲特近期也發表了對數位貨幣的看法, “我幾乎可以肯定地說, 數字貨幣會有一個壞的結局。 ”他補充表示, 他不會做空比特幣, 因為他承認對數位貨幣一無所知, 但他很確定“比特幣結局會很糟糕”。

關於數字貨幣和區塊鏈, 筆者作為一個從業十幾年的互聯網人, 也在虛心深入研究和學習。

筆者發現, 區塊鏈技術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尚不成熟, 數位貨幣市場類似賭場, 買賣數位貨幣是零和遊戲, 數字貨幣就像是賭場中的籌碼, 並無實際價值。

筆者身邊的一位區塊鏈技術專家, 在區塊鏈技術領域研究了很多年, 曾經開發過TPS過百萬級的區塊鏈底層系統, 是目前中國乃至全世界TPS最高的,

他向筆者談了他對數字貨幣和區塊鏈的看法。

該專家向筆者表示, 比特幣的思想是偉大的, 但是各種ico幣99%都是垃圾, 因為用段代碼一分鐘就可以產生一種數位貨幣。

關於區塊鏈技術, 他認為目前的區塊鏈技術並沒有區塊鏈思想那麼偉大, 商業應用價值不大。

區塊鏈技術現在還處在0.1階段, 之所以還沒有突破, 是因為大家幾乎都按比特幣的技術架構來設計。 高級點的從單鏈變成多鏈, 分片, 也僅僅比0.1版本進步了一點。

如果用比特幣思想對技術架構重新創新, 區塊鏈的技術才能真正突破。

該專家也預測了區塊鏈的未來, 他認為每次技術變革或者重大技術升級都會這樣演化:先是真實的技術精英推動, 然後一群投機者開始炒概念,再有基金、VC、熱錢進入,炒作後泡沫破裂,市場冷靜下來重新回歸價值。

在這個過程中,技術被瞭解普及,剩下實幹的創業者開發出好產品,出現一波獨角獸或更偉大的企業。

就像上世紀九十年代互聯網浪潮中發生的事情那樣,最早一批的互聯網公司並沒有存活,騰訊、穀歌、FACEBOOK、亞馬遜等互聯網巨頭都是互聯網泡沫破裂後成長或創立的公司。

然後一群投機者開始炒概念,再有基金、VC、熱錢進入,炒作後泡沫破裂,市場冷靜下來重新回歸價值。

在這個過程中,技術被瞭解普及,剩下實幹的創業者開發出好產品,出現一波獨角獸或更偉大的企業。

就像上世紀九十年代互聯網浪潮中發生的事情那樣,最早一批的互聯網公司並沒有存活,騰訊、穀歌、FACEBOOK、亞馬遜等互聯網巨頭都是互聯網泡沫破裂後成長或創立的公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