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孩子不好好吃飯,十有八九賴父母

不追不喂, 就不吃。 不嚼不咽, 含嘴裡。 一碗飯能磨嘰一兩小時……

不少父母說起孩子吃飯問題, 內心暴擊一萬點, 槽點滿滿:為啥別人家孩子能長成吃貨?我家孩子就和吃飯犯沖, 不挨揍不甘休?

網紅小蠻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沒什麼是一頓飯解決不了的!如果有, 那就吃兩頓!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小兒消化營養科副主任醫師顏偉慧表示, 多數孩子“不好好吃飯”, 要賴父母的六大餵養不當。

不當一你以為孩子沒吃飽, 其實TA早吃頂了!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 學齡前兒童的日常進食量如下:

7歲後, 孩子的進食量見下表:

1份很難理解。 咱們做個換算:

■ 油鹽類:1份油約為家用湯匙一勺的量。 鹽攝入量在4~6克。

■ 大豆堅果奶類:1份大豆約20~25 g,

約為一名成年女性單手能捧起的豆子量, 約等於45 g豆干丁, 或2杯(約360~380毫升)豆漿量。 1份牛奶約200~250 ml, 約等於25 g乳酪。

■ 畜禽肉蛋水產類:1份肉/魚肉相當於成年女性手掌心(不含手指)大小及厚度。 蝦貝類脂肪較少, 1份可以多些, 約85克。

■ 水果類:1份水果約為半個中等大小的蘋果、梨。 香蕉、棗等含糖量高的水果, 1份重量要少一些, 即半根或1/3根香蕉。 瓜類水果水分含量高, 1份可以多一些(小碗半碗)。

■ 蔬菜類:1份蔬菜約為100克。 像有葉菜, 一把抓起的量就是1份。

■ 穀薯類:1份穀物生重約50~60克。 煮熟後, 就是1個饅頭, 或2兩左右的米飯。

顏偉慧醫生指出, 分配到一日三餐, 早餐提供能量要占全天總能量的25%~30%, 午餐占30%~40%, 晚餐占30%~35%。

“每個孩子的胃口不一樣, 每一餐吃得也有多有少。

波動都是正常的。 父母不要有攀比心理。 ”顏偉慧醫生說。

不當二中午不肯吃, 必須餓到晚上

一些“科學育兒”文章指出, 為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 應該“適度餓一餓”。 比如, 這頓飯結束到下頓飯前, 不給孩子吃任何食物。

顏偉慧醫生表示, 餓過頭, 同樣有損消化功能。 “孩子胃不大, 適合少食多餐。 《中國學齡兒童膳食指南(2016)》也指出, 一日三餐兩點的飲食節奏, 更適合學齡前兒童。 ”

餐與餐的間隔為:

兩正餐之間應間隔 4~5 小時;

加餐與正餐之間應間隔 1.5~2 小時;

加餐份量宜少, 以免影響正餐進食量;如, 吃半個蘋果或1份牛奶, 也可以是一小把堅果;

根據季節和飲食習慣更換和搭配食譜。

(比如這樣的。 有食欲不?)

不當三不肯吃飯, 都是孩子的錯

顏偉慧醫生指出, 不排除一部分孩子真貪玩, 拒絕吃飯。 但兩三歲的孩子大多能自我調節。 通俗地說, 就是:吃飽了就住嘴, 餓了就張大口。

如果吃飯這件事, 被饑餓和飽腹之外的因素——如, 強制餵食, 限制能吃啥、不能吃啥, 以及進食環境充滿誘惑等——驅動, 孩子的自我調節會被打破, 從而“不想吃”,或乾脆不吃。

舉個例子。上一頓都是愛吃的,吃多了;下一頓自然不想吃。但父母非追著到點塞兩口,這就是強制餵食。

或是,一桌子都是不愛吃的、沒吃過的、看著就沒食欲的。然,父母硬說:吃胡蘿蔔,對你眼睛好!肉不能吃了,長胖!這涉及權力爭奪,也是剝奪孩子吃的自主權。

亦或,生怕食物冷了、硬了,一個勁兒催孩子趕緊吃。這也屬於強制餵食。

再比如,嫌棄孩子邋遢,滿地飯粒,不讓他自己動筷;或非要用筷、不讓用匙。一頓飯下來,你和孩子都吃得沒有尊嚴。

“父母要做的,是觀察、捕捉孩子饑餓或飽腹信號,提供充足營養豐富且適合發育的食物,供其自由選擇。吃飯講究細嚼慢嚥不拖延,30分鐘內吃完一餐就行。”顏偉慧醫生說。

弱弱說,准許成年人不吃香菜、挑三揀四,就絕不容孩子偏食?孩子也是有“人權”的!

不當四不好好吃飯,就怪習慣差

有時,孩子吃飯不香,非不願也、實不能也——他們很可能是“生病”了。

如感染性疾病、消化道疾病、心肺疾病、內分泌代謝疾病、神經精神疾病等,都會讓孩子“食不知味”。比如肝功能損害、甲狀腺功能減低等疾病也會讓孩子不愛吃飯,這些疾病症狀可能較隱匿,不易被發現。

一般,“因病不吃”的孩子除食欲不行,還可能出現:發燒、鼻塞、咽痛、噁心、腹瀉、嘔吐、腹痛、黃疸、咳嗽、氣急、生長發育落後等症狀。若你家娃出現食欲減低以外的其他現象,應根據主要症狀,到醫院相關科室就診,好好治療原發病。

顏偉慧醫生強調:“因病不吃”很少見,父母不要過度診療,還是多想想自己的撫養方式和態度。

缺鋅確實會影響味覺和食欲。除引起食欲減退,這還會導致毛髮稀黃、生長遲緩、免疫力下降、異嗜症等。

但顏偉慧醫生介紹,缺鋅和飲食是互為因果的。飲食搭配不合理、孩子偏食會導致缺鋅→缺鋅進一步加劇不愛吃飯的毛病。

此外,孩子長期腹瀉、患慢性病等,也會造成缺鋅。

“缺不缺、要不要補,都應到醫院就診、檢查。這個方法未必適合每個孩子。”顏偉慧醫生說。

不當五孩子沒長高,就是沒吃夠

身高體重等生長發育指標,能一定程度反映營養狀況。孩子的動態曲線,在世界衛生組織孩童生長發育曲線的中等水準,即說明正常。一般,1~3歲幼兒每2~3個月可以測量1次。3歲到學齡前,每半年測量1次即可。

顏偉慧醫生指出,孩子體重不達標,需警惕存在病理因素,應到醫院評估、檢查。

不當六圖長肉長高,吃啥都可以

有些年輕父母生怕孩子吃不飽、長不胖,於是不惜一切代價,頓頓有大肉,含糖飲料當水喝。而且,想吃就吃,絕不攔著。

這會導致3個結果:

第一,熱量過高、糖份過多,會抑制食欲中樞。結果就是:孩子更不餓,每一餐飯吃得更加艱難。

第二,孩子胃腸嬌嫩,不能消化、吸收過量的高蛋白。久而久之,身體會發出信號:吃不動了!

第三,高糖高油屬於偏食,也是肥胖的重要誘因。偏食會引起一些必要的營養物質缺乏,尤其是造成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你感覺孩子吃挺多,最後生長發育仍不理想。

胃口不好 vs 脾胃虛弱

顏偉慧醫生自言非中醫院校畢業,略懂一些,也曾聽說脾胃虛導致食欲不振的說法。

她提醒,截至目前,中醫藥的理論、效用,有待研究完善。無論中藥、西藥,都有一定副作用。對於胃口不好的孩子,可適當予以食療,如增加雜糧粥、蔬菜水果等,達到消積化食、健脾胃的作用。

顏偉慧醫生提醒:

孩子不肯好好吃飯、挑食、偏食,父母首先要反思,自己哪兒做得“不對”。可以調整的內容包括:

1準備一個舒適進食環境,沒有電視、玩具。

不強迫孩子進食,更不能在吃飯時間罵孩子。你自己心裡窩著一包火,還能吃得香嗎?同理,孩子也是。

2父母要做好榜樣,引導孩子規律就餐、專注進食。

你逼著孩子到點吃飯、啥都要吃,自己卻嫌胖節食,或下了餐桌就拿薯片——孩子都看著呢!

3食材多樣化,樣式要可愛。

孩子是“視覺系”生物,造型可愛、卡通,顏色鮮豔,充滿故事的食物,能喚起他們的好奇。多花點心思,把孩子不愛吃的東西,盡可能改變原貌和口感,再端上桌吧。口味上清淡為佳,盡可能少用人工調味品。

(如果親媽每天把飯做成這樣,燕小六發誓再不叫外賣!)

4飯不搶不香。

當你對孩子吃飯沒轍了,不妨邀請幾個吃飯好、年齡與孩子相仿的小朋友,一起吃。雖然現場會杯盤狼藉,但你會驚喜地發現:孩子在搶飯了!

5正確選擇零食。

限制含糖飲料、膨化食品、油炸食品、甜品等,養成喝奶、喝白水的習慣。

6加大運動量,減少沙發土豆時間。

學齡前兒童每天至少要有1小時活動,尤其是戶外運動,增加消耗。餓了,自然吃嘛嘛香。

此外,如果出現生長遲緩、精神倦怠或疾病相關症狀,應及時就醫。治好原發病,胃口會慢慢改善。

擇學堂微信平臺(zexuetang_com),一個嚴肅的教育平臺。共用最前沿的教育資訊,最實用的學習方法,最走心的童書產品,最優質的學習課程。

從而“不想吃”,或乾脆不吃。

舉個例子。上一頓都是愛吃的,吃多了;下一頓自然不想吃。但父母非追著到點塞兩口,這就是強制餵食。

或是,一桌子都是不愛吃的、沒吃過的、看著就沒食欲的。然,父母硬說:吃胡蘿蔔,對你眼睛好!肉不能吃了,長胖!這涉及權力爭奪,也是剝奪孩子吃的自主權。

亦或,生怕食物冷了、硬了,一個勁兒催孩子趕緊吃。這也屬於強制餵食。

再比如,嫌棄孩子邋遢,滿地飯粒,不讓他自己動筷;或非要用筷、不讓用匙。一頓飯下來,你和孩子都吃得沒有尊嚴。

“父母要做的,是觀察、捕捉孩子饑餓或飽腹信號,提供充足營養豐富且適合發育的食物,供其自由選擇。吃飯講究細嚼慢嚥不拖延,30分鐘內吃完一餐就行。”顏偉慧醫生說。

弱弱說,准許成年人不吃香菜、挑三揀四,就絕不容孩子偏食?孩子也是有“人權”的!

不當四不好好吃飯,就怪習慣差

有時,孩子吃飯不香,非不願也、實不能也——他們很可能是“生病”了。

如感染性疾病、消化道疾病、心肺疾病、內分泌代謝疾病、神經精神疾病等,都會讓孩子“食不知味”。比如肝功能損害、甲狀腺功能減低等疾病也會讓孩子不愛吃飯,這些疾病症狀可能較隱匿,不易被發現。

一般,“因病不吃”的孩子除食欲不行,還可能出現:發燒、鼻塞、咽痛、噁心、腹瀉、嘔吐、腹痛、黃疸、咳嗽、氣急、生長發育落後等症狀。若你家娃出現食欲減低以外的其他現象,應根據主要症狀,到醫院相關科室就診,好好治療原發病。

顏偉慧醫生強調:“因病不吃”很少見,父母不要過度診療,還是多想想自己的撫養方式和態度。

缺鋅確實會影響味覺和食欲。除引起食欲減退,這還會導致毛髮稀黃、生長遲緩、免疫力下降、異嗜症等。

但顏偉慧醫生介紹,缺鋅和飲食是互為因果的。飲食搭配不合理、孩子偏食會導致缺鋅→缺鋅進一步加劇不愛吃飯的毛病。

此外,孩子長期腹瀉、患慢性病等,也會造成缺鋅。

“缺不缺、要不要補,都應到醫院就診、檢查。這個方法未必適合每個孩子。”顏偉慧醫生說。

不當五孩子沒長高,就是沒吃夠

身高體重等生長發育指標,能一定程度反映營養狀況。孩子的動態曲線,在世界衛生組織孩童生長發育曲線的中等水準,即說明正常。一般,1~3歲幼兒每2~3個月可以測量1次。3歲到學齡前,每半年測量1次即可。

顏偉慧醫生指出,孩子體重不達標,需警惕存在病理因素,應到醫院評估、檢查。

不當六圖長肉長高,吃啥都可以

有些年輕父母生怕孩子吃不飽、長不胖,於是不惜一切代價,頓頓有大肉,含糖飲料當水喝。而且,想吃就吃,絕不攔著。

這會導致3個結果:

第一,熱量過高、糖份過多,會抑制食欲中樞。結果就是:孩子更不餓,每一餐飯吃得更加艱難。

第二,孩子胃腸嬌嫩,不能消化、吸收過量的高蛋白。久而久之,身體會發出信號:吃不動了!

第三,高糖高油屬於偏食,也是肥胖的重要誘因。偏食會引起一些必要的營養物質缺乏,尤其是造成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你感覺孩子吃挺多,最後生長發育仍不理想。

胃口不好 vs 脾胃虛弱

顏偉慧醫生自言非中醫院校畢業,略懂一些,也曾聽說脾胃虛導致食欲不振的說法。

她提醒,截至目前,中醫藥的理論、效用,有待研究完善。無論中藥、西藥,都有一定副作用。對於胃口不好的孩子,可適當予以食療,如增加雜糧粥、蔬菜水果等,達到消積化食、健脾胃的作用。

顏偉慧醫生提醒:

孩子不肯好好吃飯、挑食、偏食,父母首先要反思,自己哪兒做得“不對”。可以調整的內容包括:

1準備一個舒適進食環境,沒有電視、玩具。

不強迫孩子進食,更不能在吃飯時間罵孩子。你自己心裡窩著一包火,還能吃得香嗎?同理,孩子也是。

2父母要做好榜樣,引導孩子規律就餐、專注進食。

你逼著孩子到點吃飯、啥都要吃,自己卻嫌胖節食,或下了餐桌就拿薯片——孩子都看著呢!

3食材多樣化,樣式要可愛。

孩子是“視覺系”生物,造型可愛、卡通,顏色鮮豔,充滿故事的食物,能喚起他們的好奇。多花點心思,把孩子不愛吃的東西,盡可能改變原貌和口感,再端上桌吧。口味上清淡為佳,盡可能少用人工調味品。

(如果親媽每天把飯做成這樣,燕小六發誓再不叫外賣!)

4飯不搶不香。

當你對孩子吃飯沒轍了,不妨邀請幾個吃飯好、年齡與孩子相仿的小朋友,一起吃。雖然現場會杯盤狼藉,但你會驚喜地發現:孩子在搶飯了!

5正確選擇零食。

限制含糖飲料、膨化食品、油炸食品、甜品等,養成喝奶、喝白水的習慣。

6加大運動量,減少沙發土豆時間。

學齡前兒童每天至少要有1小時活動,尤其是戶外運動,增加消耗。餓了,自然吃嘛嘛香。

此外,如果出現生長遲緩、精神倦怠或疾病相關症狀,應及時就醫。治好原發病,胃口會慢慢改善。

擇學堂微信平臺(zexuetang_com),一個嚴肅的教育平臺。共用最前沿的教育資訊,最實用的學習方法,最走心的童書產品,最優質的學習課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