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為什麼全世界的神話中都有鳳凰,且都有重生的能力,是巧合嗎

《山海經·南山經》:又東五百里, 曰丹穴之山, 其上多金玉。 丹水出焉, 而南流注於渤海。 有鳥焉, 其狀如雞, 五采而文, 名曰鳳凰, 首文曰德, 翼文曰義, 背文曰禮, 膺文曰仁, 腹文曰信。 是鳥也, 飲食自然, 自歌自舞, 見則天下安寧。

鳳凰源于中原文化, 古代出土的魏國文獻《竹書紀年》中就有鳳鳴岐山的記載, 原文“文王夢日月著其身, 又鷟鸑(鳳凰的一種)鳴於岐山。 孟春六旬, 五緯聚房。 後有鳳凰銜書, 游文王之都。 ”

張華的《禽經》描述為:

鳳雄凰雌。 鳳, 鴻前, 麟後, 蛇首, 魚尾, 龍紋, 龜身, 燕頷, 雞喙, 駢翼。 首載德, 頂揭義, 背負仁, 心抱忠, 翼夾信, 足履正。 小音鐘, 大音鼓。 不啄生草, 五采備舉。 飛, 則群鳥從。 出, 則王政平, 國有道。

亦曰瑞鶠。 景純注《爾雅》雲:“瑞應, 鳥也。 雞頭, 蛇頸, 燕頷, 龜背, 魚尾, 五彩色, 高六尺許。 出, 為王者之嘉瑞。 ”《孝經》援神契曰:“王者, 王者德及鳥獸, 則鳳鳥翔。 ”亦曰鸑鷟。 鳳之小者, 曰鸑鷟。 五彩之文,三歲始備也。

在古希臘神話中, 鳳凰作為太陽神阿波羅的寵物, 後來又贈給海神波塞冬作為看守靈獸。 由於太陽神還作為預言之神, 為了表達對鳳凰的不舍之情, 將預言的神力賞賜給了鳳凰。 鳳凰作為一種能量, 存在于信念之外, 在人的空間中和神的空間中是夾層的存在。

在歐洲流傳的鳳凰傳說可以追溯到埃及和希臘。 埃及的鳳凰是可以浴火重生的, 因為它和太陽崇拜有關。 相傳, 埃及的鳳凰渾身有黃金羽毛, 全身金紅色。 鳳凰壽命極長, 而且世上同時只能有一隻鳳凰。 當它迎來自己的終焉時, 就會防火燒毀自己的巢, 在其中化為灰燼, 從灰燼中會飛出一隻新的鳳凰, 它將父親的骨灰用沒藥精油凝固住, 然後將骨灰帶去赫利奧波利斯, 那裡有太陽神拉的神廟。

其實古代文明之間的交流與融合比我們想像的要深, 像古希臘古羅馬文明深受兩河文明古埃及文明的影響, 而我們華夏文明更是如此, 來自古印度的梵文佛教深刻重塑華夏文明, 除此之外契丹波斯希臘阿拉伯也影響華夏文明。 就像華夏文明的四大發明, 就像扔在池塘中的石頭產生的漣漪一樣漸漸地影響全世界。 同樣的其他文明的成果也是如此 。 有人曾經說過世界文明史就是一部世界移民史, 所以神話中出現鳳凰不奇怪。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菜葉網微信公眾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