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14歲掙錢養家,48歲再嫁給小10歲帥男友,把自己從苦命女活成公主

前段時間, 伊能靜上了《吐槽大會》第二季。 這是吐槽大會開播以來, 除了李小璐的那期, 最讓我期待的一期, 因為伊能靜這個人身上話題性太強了。

這期的開場也特別有趣, 主持人張紹剛邀請伊能靜出場的時候, 伊能靜站在幕後大喊了一聲:不叫我公主不出去!然後, 全場都對著她喊公主, 她驕傲地昂著頭出場了。

真●伊能吐槽靜●公主啊!

節目組對她的“吐槽”形容極其準確:要當一輩子的少女,

永遠的公主夢, 愛哭, 綜藝節目上到處都是她流淚的身影.......

主持人張紹剛說:伊能靜這些年一直在娛樂圈, 但沒有人知道她在幹嘛。

全場爆笑。

但, 回想起來, 好像真的是這樣。

媒體上出現的資訊, 全都是“伊能靜被婆婆討厭”、“老公秦昊不喜歡伊能靜”、“伊能靜婚後生活很委屈”……

然而, 這位什麼“都沒有”的女明星, 卻經常性上熱搜, 帶話題, 她靠的到底是什麼?

伊能靜這輩子都在追求一個夢想, 那就是當一名公主。

可她從一出生, 就面臨著這個夢想的幻滅, 空有公主的臉, 卻沒有公主的命。

年少時, 因為父親遭遇不測, 一家四姐妹被迫分離, 她不得已早早出道養家, 一直到和庾澄慶結婚買了大房子才把其他姐妹和家人召集在一起生活。

所以, 從童年開始伊能靜的人生就是大寫的缺愛, 沒有公主般錦衣玉食的生活, 甚至溫飽有時都成了問題。

只是這些過去的經歷並沒有讓她的內心變得更加堅強, 反而加速了她內心的脆弱和對公主生活的渴望。

再加上母親從小的教育,

她的潛意識裡就是這輩子要嫁給一個好男人, 把他照顧妥當。 於是, 她出道以來, 觀眾們就能在伊能靜的愛情裡看見, 什麼才叫“雙魚座公主夢幻的一生”。 她像是一位名副其實的瓊瑤劇女王, 努力在自己的感情生活裡上演著驚天動地的劇情。

愛是她人生的全部, 她盡自己所有的可能讓一切變得可歌可泣。

在《飯局的誘惑》上, 她和包文婧成了彈幕的“眾矢之的”, 因為在她們的世界裡, 為了一個男人可以不惜沒有尊嚴。

她說, 有一次和秦昊在街上吵架, 她把自己的衣帶綁在了他的鞋帶上, 蹲下來告訴對方, 如果你現在離開我, 我就會馬上撲街。 她講的很開心, 但是在場的人臉上卻有掛不住的尷尬。

因為, 那是在北京最熱鬧的地方,

這個女明星眼裡沒有尷尬, 或者是放到亦舒師太的文字裡, 她做不到任何的體面, 只會用最誇張的手段, 去停止和愛人之間的爭吵。

而且不僅是這一個橋段, 伊能靜在早年自己的書裡記錄了很多生活裡的小事。

和庾澄慶分手後, 她會把對方的電話打了又打, 痛哭流涕說她身體不舒服, 希望他來陪陪她。 他問她喝醉了嗎?她又一直哭, 不說話。

這本應該看得讓人觸動的文字, 可當放在了伊能靜的身上, 卻讓人能感受到作為她男友的那張疲憊的感覺。 她的愛情, 好像就是“相愛相殺”的代名詞, 她前一段的婚姻, 每一段戀愛, 都是這樣天崩地裂地, 好像一定要折騰出一些起伏的劇情, 才能證明這段感情是真實存在的。

所以,愛她的人很累,看她的人也很累。

她很渴望地希望那個被她愛著的人明白,她永遠是那個小公主,柔柔弱弱,需要被愛護,時刻被惦記和照顧,而她是真的為這段感情拼死付出了很多了。

可是你問她做了什麼呢?

她會說,我很關心你啊!你知道不知道!我擔心地一晚上沒有睡啊!

實際上,她什麼也沒有。

廖一梅大師在《像我這樣笨拙地生活》裡寫,每個人都在談論愛,但其實說的都是需要。

需要被肯定,需要被關心,需要安全感,但過了頭,就成了“伊能靜”。

《吐槽大會》裡,李誕講了一個伊能靜段子。

說早年伊能靜出道的時候,在節目裡,就待在一個小角落,看張愛玲,放在那個年代叫出淤泥而不染,放到現代那就是戲精啊!

哈哈哈哈

實在忍不住,全場爆笑了。

笑完之後,又是唏噓,與其說這是一句嘲諷不如說是假假真真的一句吐槽。

其實很多人會問,為什麼伊能靜會遭到那麼多人吐槽?她四十多歲嫁給小鮮肉,如今將近50保養得很好,不就是少女心重了一點,愛哭了一點嗎?

我覺得可能有這麼幾點。

首先,伊能靜對“公主”這個詞似乎有這一種很深的誤解,而她的身上保持著一種和這個時代的很違和的感覺。

《羅馬假日》裡奧黛麗赫本所飾演的公主在讓她至今都成為公主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得體、樂觀、天真,又帶著對國家的責任感和身為公主的體面,我們對她的喜歡甚至到了她的髮型和衣服都在這個時代都被推崇著。

伊能靜式的公主,只是一個梳著長卷髮,喜歡蕾絲裙,大眼睛裡滿滿地無辜感和期望,對粉紅色愛不釋手的小女孩,她無法踮起腳尖去仰望整個星空,她需要的不過是被人抱在懷裡,聲嘶力竭的安慰。

而在女明星中,也不是只有她,保持著一張肌膚飽滿、可以當公主的臉。

少女感,她比不過35歲還在不停地談戀愛,翻山越嶺奔跑的陳意涵;公主氣質,她比不過神仙姐姐,從小過著優雅精緻的生活,面對影片的挑戰仍然很努力。

更尷尬的是,她在氣場上又不如志玲姐姐那樣,從然淡定。即使兩個人身上都有女性的天真,但前者所謂的天真,是要男人和她一起歌頌愛情,而後者,四十多歲單身是因為對真愛的相信。

第二點,這個時代,跑得太快了,女性已經不再需要男人為自己賦予價值,可是伊能靜的價值就在於男人和家庭。

去年蔣方舟和徐靜蕾在圓桌對話上的那段談話,引起很大的討論。徐靜蕾在節目中大談自己的感情觀,甚至自爆已經做了凍卵。作為一名標準的70後,她還沒結婚,對婚姻和愛情始終抱著開放的態度。對年輕一點的蔣方舟說:

男人嘛,他們愛幹嘛幹嘛去。

你這麼漂亮又這麼有才,怎麼會覺得自己這個年紀就要被人挑選,當然是你挑選他們啦。

徐靜蕾的談吐和言行是一個大寫的“自信”,一種對男女關係的自信。

同樣坦蕩看待男女關係的還有至今也依舊未婚的俞飛鴻,她真的是那種越上了年紀越美的女人。《十三邀》裡許知遠看著她眼睛發直,喝了點小酒還紅了臉。他暗戳戳地問俞飛鴻:你認為男人是通過認識世界的方式嗎?

俞飛鴻很坦然地回答了不會。

所以,徐靜蕾和俞飛鴻會成為這個時代女性們推崇的物件,被誇獎,是因為我們逐漸意識到,作為一名女性,我們的戰爭不是如何得到一個男人的寵愛,也不只是家庭這一個戰場。我們還有遠方,自我的價值,我們可以大膽去做讓自己爽快的事情。

她們給了我們力量,並且讓我們看到了可能性和希望。

可是,伊能靜們對於這個時代有點跟不上了,又或者她一直在拒絕長大。

她的成長和這個社會、時代是斷層的,她的中心點還是圍繞在丈夫應該愛我寵我,我要為這個家庭、為孩子犧牲,付出滿滿地愛。這個沒有錯,一個女人能夠把家庭關係處理好,丈夫孩子料理好也是一種本事,但是任何的女性,她都應該有除了家庭之前能夠支撐著自己的東西。

顯然,伊能靜沒有,她每次上節目、表演,所有的內容都是圍繞著自己的老公和孩子。

也許你會說,她很厲害啊,帶孩子,還上節目,賺得比你們這些人好多了吧。

是的,有人看,上節目她還會有高額的收入,但是如果她不是個女明星呢?她的粉絲大多數和她一樣,是妻子也是媽媽,但是她們未必有伊能靜般的容顏,她的天賦,和她的收入。那麼把自己一生的天翻地覆的作獻給愛情,怎麼看都像一個太過危險的故事。

這個新時代早就腥風血雨了。

“沒有人在當公主,大家都在爭先搶後地當女王了。”

我們看見這個年紀的伊能靜自導自演拍了一部仍然充滿她公主夢的《我是女王》,豆瓣分數低到尷尬的時候,隔壁的俞飛鴻卻很坦蕩地說,拍電影為了完成心中的夢想,為了那部自己曾經很喜歡的小說。

世間女人千百種,活著的姿態卻完全不同。

伊能靜能夠作一輩子,任性一輩子,要所有人都叫她公主,那是她的運氣。但只是作為一名普通的女孩子,我會更喜歡俞飛鴻,她年輕的時候可能也為愛燃燒過,但到了一定年紀懂得釋然,接受對自己不完美,在自己的國度裡稱王。

這個時代造就了女性很多新的可能,而那些活躍在螢幕前的女明星們,不過是我們生活的縮影。她們有的仍然保留著上個世紀的男尊女卑,有的自己活成了豪門,還有一些不懼怕年齡,獨善其身,她們的人生都是這個時代女孩們身上精彩的一筆。

但,無論是哪一種,沒有人可以拒絕長大,只有真正理解了內心的那個小公主,你才能成為自己人生的大女主。

所以,愛她的人很累,看她的人也很累。

她很渴望地希望那個被她愛著的人明白,她永遠是那個小公主,柔柔弱弱,需要被愛護,時刻被惦記和照顧,而她是真的為這段感情拼死付出了很多了。

可是你問她做了什麼呢?

她會說,我很關心你啊!你知道不知道!我擔心地一晚上沒有睡啊!

實際上,她什麼也沒有。

廖一梅大師在《像我這樣笨拙地生活》裡寫,每個人都在談論愛,但其實說的都是需要。

需要被肯定,需要被關心,需要安全感,但過了頭,就成了“伊能靜”。

《吐槽大會》裡,李誕講了一個伊能靜段子。

說早年伊能靜出道的時候,在節目裡,就待在一個小角落,看張愛玲,放在那個年代叫出淤泥而不染,放到現代那就是戲精啊!

哈哈哈哈

實在忍不住,全場爆笑了。

笑完之後,又是唏噓,與其說這是一句嘲諷不如說是假假真真的一句吐槽。

其實很多人會問,為什麼伊能靜會遭到那麼多人吐槽?她四十多歲嫁給小鮮肉,如今將近50保養得很好,不就是少女心重了一點,愛哭了一點嗎?

我覺得可能有這麼幾點。

首先,伊能靜對“公主”這個詞似乎有這一種很深的誤解,而她的身上保持著一種和這個時代的很違和的感覺。

《羅馬假日》裡奧黛麗赫本所飾演的公主在讓她至今都成為公主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得體、樂觀、天真,又帶著對國家的責任感和身為公主的體面,我們對她的喜歡甚至到了她的髮型和衣服都在這個時代都被推崇著。

伊能靜式的公主,只是一個梳著長卷髮,喜歡蕾絲裙,大眼睛裡滿滿地無辜感和期望,對粉紅色愛不釋手的小女孩,她無法踮起腳尖去仰望整個星空,她需要的不過是被人抱在懷裡,聲嘶力竭的安慰。

而在女明星中,也不是只有她,保持著一張肌膚飽滿、可以當公主的臉。

少女感,她比不過35歲還在不停地談戀愛,翻山越嶺奔跑的陳意涵;公主氣質,她比不過神仙姐姐,從小過著優雅精緻的生活,面對影片的挑戰仍然很努力。

更尷尬的是,她在氣場上又不如志玲姐姐那樣,從然淡定。即使兩個人身上都有女性的天真,但前者所謂的天真,是要男人和她一起歌頌愛情,而後者,四十多歲單身是因為對真愛的相信。

第二點,這個時代,跑得太快了,女性已經不再需要男人為自己賦予價值,可是伊能靜的價值就在於男人和家庭。

去年蔣方舟和徐靜蕾在圓桌對話上的那段談話,引起很大的討論。徐靜蕾在節目中大談自己的感情觀,甚至自爆已經做了凍卵。作為一名標準的70後,她還沒結婚,對婚姻和愛情始終抱著開放的態度。對年輕一點的蔣方舟說:

男人嘛,他們愛幹嘛幹嘛去。

你這麼漂亮又這麼有才,怎麼會覺得自己這個年紀就要被人挑選,當然是你挑選他們啦。

徐靜蕾的談吐和言行是一個大寫的“自信”,一種對男女關係的自信。

同樣坦蕩看待男女關係的還有至今也依舊未婚的俞飛鴻,她真的是那種越上了年紀越美的女人。《十三邀》裡許知遠看著她眼睛發直,喝了點小酒還紅了臉。他暗戳戳地問俞飛鴻:你認為男人是通過認識世界的方式嗎?

俞飛鴻很坦然地回答了不會。

所以,徐靜蕾和俞飛鴻會成為這個時代女性們推崇的物件,被誇獎,是因為我們逐漸意識到,作為一名女性,我們的戰爭不是如何得到一個男人的寵愛,也不只是家庭這一個戰場。我們還有遠方,自我的價值,我們可以大膽去做讓自己爽快的事情。

她們給了我們力量,並且讓我們看到了可能性和希望。

可是,伊能靜們對於這個時代有點跟不上了,又或者她一直在拒絕長大。

她的成長和這個社會、時代是斷層的,她的中心點還是圍繞在丈夫應該愛我寵我,我要為這個家庭、為孩子犧牲,付出滿滿地愛。這個沒有錯,一個女人能夠把家庭關係處理好,丈夫孩子料理好也是一種本事,但是任何的女性,她都應該有除了家庭之前能夠支撐著自己的東西。

顯然,伊能靜沒有,她每次上節目、表演,所有的內容都是圍繞著自己的老公和孩子。

也許你會說,她很厲害啊,帶孩子,還上節目,賺得比你們這些人好多了吧。

是的,有人看,上節目她還會有高額的收入,但是如果她不是個女明星呢?她的粉絲大多數和她一樣,是妻子也是媽媽,但是她們未必有伊能靜般的容顏,她的天賦,和她的收入。那麼把自己一生的天翻地覆的作獻給愛情,怎麼看都像一個太過危險的故事。

這個新時代早就腥風血雨了。

“沒有人在當公主,大家都在爭先搶後地當女王了。”

我們看見這個年紀的伊能靜自導自演拍了一部仍然充滿她公主夢的《我是女王》,豆瓣分數低到尷尬的時候,隔壁的俞飛鴻卻很坦蕩地說,拍電影為了完成心中的夢想,為了那部自己曾經很喜歡的小說。

世間女人千百種,活著的姿態卻完全不同。

伊能靜能夠作一輩子,任性一輩子,要所有人都叫她公主,那是她的運氣。但只是作為一名普通的女孩子,我會更喜歡俞飛鴻,她年輕的時候可能也為愛燃燒過,但到了一定年紀懂得釋然,接受對自己不完美,在自己的國度裡稱王。

這個時代造就了女性很多新的可能,而那些活躍在螢幕前的女明星們,不過是我們生活的縮影。她們有的仍然保留著上個世紀的男尊女卑,有的自己活成了豪門,還有一些不懼怕年齡,獨善其身,她們的人生都是這個時代女孩們身上精彩的一筆。

但,無論是哪一種,沒有人可以拒絕長大,只有真正理解了內心的那個小公主,你才能成為自己人生的大女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