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九成大學生想創業,創業到底好不好?

中國人民大學等聯合發佈的《2017中國大學生創業報告》指出,30%的在校大學生創業意願強烈,有一定創業意願的學生占57.9%,從未想過創業的只占12.1%。 值得注意的是,大學生創業的最主要動力為"追求自由的生活方式",其次才是"賺錢"。

現在的大學生群體大部分都是90後, 與80後的“叛逆”相比, 90後的關鍵字是“自我”, 這種自我, 並不是指一切以自我為中心, 更多的是指個性的張揚, 和自我表現的理想, 以及一種對自由的嚮往。 這種自我也造就了很多90後的神話, 也給90後帶來了一些負面的影響, 但不管怎樣, 這也成為了這個年代的代名詞!

而實現這種自我表現欲望強對自由追求高的願望, 很多大學生就選擇了創業, 有成功, 也有失敗, 但這份經歷是很多年代的大學生所沒有的, 也是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 是什麼促使大學生選擇創業呢?我認為無非是兩個原因:

一方面是就業難,

另一方面也有國家層面的宣揚和鼓勵, “創業”變成了一個自帶神聖光芒的新詞彙, 成為大學生進(逃)入(避)社會的一種選擇。 事實上, 創業不過也就是工作的一種, 但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對於大學生來說, 創業最具誘惑力的一點無外乎, 創業從准入方面來說, 比自己找工作的門檻低得多!

因為一般找工作都需要歷經層層面試, 由面試官來對求職者進行全方位的評判, 最後決定其是否有資格進入職場。 但是創業恰是沒有“合格”或者“不合格”的標準, 無論你有錢沒錢, 只要想去創業, 都可以去投入時間精力。 正因如此, 導致現在社會上充斥著大量“不合格”的大學生創業者。

社會上充斥著大量的創業“神話”, 這是典型的社會輿論回饋導致的結果。 其實, 現在大學生創業引起普遍質疑, 媒體需要承擔很大一部分“責任”。 畢竟太多“成功案例”都裹上了行銷號式的糖衣炮彈, 並直接被植入一腔熱血卻缺乏分辨力的青年學子頭腦中。

不可否認, 現在隨處可見的各種資訊流,

都在展示大學生創業的正面案例, 從矽谷紮克伯格的傳奇發家史, 到國內“90、00後創始人”的標籤氾濫, 無一不在給“創業=人生巔峰”的概念打光。

反而對真實創業中面對的難度、風險、價值選擇絕口不提, 以至於“鼓動”了很多缺乏辨別能力的大學生一擁而上, 在本身的自負屬性的催化之下, 產生了虛無的、錯誤的判斷, 最後導致失敗的結果。

當然, 資本市場在狂熱的輿論包裝底下, 自有一副冷峻的面孔, 它也是創業規則的制定者和最終的裁決者。 就專案融資來說, 風險投資人不會因為你是“大學生”而選擇投資或者不投資, 最後還是看你是否是合格的創業者。

大學生成立一家互聯網公司或許不太容易成功, 但是在沒有太好的職業選擇又有經濟壓力的情況下, 可以選擇做一些“小而美”的項目。 這些既能提高實現夢想的概率, 又能科學積累經驗、提高能力的事業, 或許才是大學生更值得考慮的創業方向。

總而言之, 市場會給出客觀的評估, 大部分大學生沒有經歷過這個評定, 自己認為自己有資格,結果頭腦一熱進去,只會面臨大概率的創業失敗,最後浪費青春、耗費金錢。此外,創業不是只有“成功”和“快感”的一面,也不是一招致勝。很多時候,它就是平平淡淡地做一些重複的事情,然後堅持。

自己認為自己有資格,結果頭腦一熱進去,只會面臨大概率的創業失敗,最後浪費青春、耗費金錢。此外,創業不是只有“成功”和“快感”的一面,也不是一招致勝。很多時候,它就是平平淡淡地做一些重複的事情,然後堅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