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2017年新三板定增:最悲慘企業被延期了10次

統計顯示, 2017年新三板全年有2725筆定增實施, 共募資1336.25億元, 比2016年小幅回落, 總體來看依舊處於高位。

新三板線上研究院· 文/郭浩文

新三板線上研究院研究觀點:

1.2017年新三板定增數額小幅回落, 新增掛牌公司減少對定增產生了較大影響;

2.製造業定增數量佔據新三板定增市場“半壁江山”;

3.新三板定增企業頭尾分化明顯, 頭部企業比肩中小創, 尾部企業仍然大幅落後;

4.基礎層掛牌企業定增難度日益加大, 2017年白茶股份股票發行認購第十次延期。

統計顯示, 2017年新三板全年有2725筆定增實施, 共募資1336.25億元, 比2016年小幅回落, 總體來看依舊處於高位。

進入2018年, 新三板定增市場依舊不見起色, 2018年1月份將有57家公司率先公佈定增方案, 預計將募集資金36.49億元。 從規模和數量上來看要比去年少了不少, 但考慮到近期一段時間內掛牌企業新鮮血液補充的嚴重不足, 融資規模的下降似乎又在情理之中。

隨著2017年12月 22日股轉系統發佈掛牌公司分層管理辦法、股票轉讓細則以及掛牌公司資訊披露細則等三份檔, 創新層企業無論是在定增方面還是二級市場交易方面的優勢均將越來越明顯。

1.2017年新三板定增總覽:募資總額小幅回落, 新增掛牌公司減少影響大

1.1定增數量2014年開始進入增長快車道, 2015年迎來爆發式增長

新三板線上研究院對近五年的定增情況進行了統計, 從統計資料來看, 整個市場在2014年迎來了第一次的快速發展, 無論是增發數量還是募資金額都比2013年翻了好幾番。 2015年迎來了爆發式增長, 伴隨著整個市場在2015年的大發展, 募資金額也突破了千億大關, 而這樣的成長勢頭在2016年也得到了很好的延續。

1.2定增情況在2017年小幅回落, 新增掛牌公司數量減少是主因

連續的增長勢頭在2017年被終止, 儘管如此, 2017年全年依然有2725筆定增實施, 共募資1336.25億元, 只比2016年小幅回落, 總體來看依然處於高位。

資料顯示, 2017年新增掛牌公司2146家, 摘牌709家;2016年新增掛牌公司4710家,

摘牌56家。 也就是說, 2016年新三板淨增加掛牌公司4654家, 而2017年這一資料只有1437家, 雖然在2017年掛牌公司總數突破了萬家, 但2017年的淨增加量只有2016年的30.88%, 掛牌增速的放緩在一定程度上也對整個市場的定增情況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影響到底有多大, 我們用一組資料來告訴大家。 在2017年實施增發的公司中, 有1546筆是由2016年1月1日之後掛牌的公司實施的, 換句話說, 整個2017年, 有7.44%的公司都是在掛牌1年之內就實施增發的, 2016年這一資料則高達26.84%, 是2017年的3倍還多, 這一差距基本與兩年的掛牌公司淨增加值保持一致。 由此可見, 掛牌公司的減少對於定增方面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2.製造業融資需求強烈, 新三板也有“大手筆”

2.1製造業定增佔據“半壁江山”

2017年, 有1301筆定增發生在製造業企業,

占到了總數的47.75%。

2.2金融業融資數量少, 規模大

整個2017年, 新三板上金融行業的公司總共也只完成了17筆定增, 從數量上來看, 幾乎是在各行業中排名倒數, 不過說到規模, 卻是一點也不小。 金融業全年17筆定增共發行股票28.42億股, 募得資金87.41億元, 定增數量占比只有0.06%,募資總額占總數的6.54%。相比之下,製造業公司佔據著47.74%的定增比例,募資總額卻只占到了43.77%,規模大小一目了然。

除此之外,2017年單筆融資規模超過10億元的定增共發生8筆,金融業就占了其中3席,齊魯銀行更是完成了全年單筆最高的融資,募資總額49.99億元。

2.3明星企業定增“大手筆”,募資用途揭示公司發展速度

根據新三板線上研究院的統計,2017年所有定增案例中的募資用途,主要有以下幾條:專案融資、補充流動資金、收購資產、償還銀行貸款等。出鏡率最高的原因無疑是補充流動資金。

據統計,共有1917筆定增的募資用途中提到了補充流動資金,簡而言之,71.72%的定增都將募得的資金或多或少用於補充流動資金中。另外,36.36%的定增將資金用於項目融資,10.21%的定增將資金用於收購資產,從分佈來看,由於業務需要而進行的定增募資還是佔據了不小的比例,這也反映出新三板上的公司在發展上的迅速。

作為新三板上的明星公司,齊魯銀行、神州優車等公司在定增規模上也是大手筆不斷,募資用途也無外乎是補充流動資金和項目融資等經營相關目的。除去齊魯銀行的年度單筆最大融資,神州優車更是分兩次共募得資金70億元,放在A股市場也是排得進前50名的規模。

3.對標中小創,新三板有喜有憂,仍需努力

2017年創業板通過共募集資金1495.69億元,從總體融資規模上說,新三板已經和創業板不相上下,但是就平均規模來看,新三板還是難以與創業板相比,中小板更是遙遙相望。

3.1創新層平均水準領跑新三板

雖然還有諸多需要努力的地方,不過新三板仍然值得我們期待。首先就是創新層,2017年創新層募資總額431.32億元,占到整個新三板的32.28%,平均每筆定增融資額為5572.61萬元,這一資料則要比新三板的總體情況高出不少。

3.2新三板定增頭尾分化大,頭部企業融資規模與創業板不相上下,尾部企業相對較弱

新三板線上研究院查閱了2017年的所有定增資料發現,相比于創業板,新三板上的定增融資數額頭尾分化更嚴重。頭部企業如齊魯銀行和神州優車,單筆融資額都超過了40億元,神州優車兩筆融資共計融資70億元,而尾部企業有22家融資金額都沒有超過100萬元,最少的錸鈉克融資金額只有16.08萬元。

反觀創業板,梅諾泰分兩次共融資75.24億元,只比神州優車多7.49%左右,不過在尾部企業,最少的五洋科技融資額也有5076.57萬元,就算是零頭也要比錸鈉克高出不少。

3.3新政之下,新三板定增何去何從?

在新政策的影響下,創新層與基礎層的流動性將會得到進一步的分化,創新層流動性有望得到改善,而基礎層的流動性或將進一步弱化,流動性對於定增顯然有著不小的影響。從目前的情況就可以很清晰地發現,在流動性更好地中小創板塊以及創新層,融資情況都要比流動性較差的基礎層好不少。或許在新政的刺激之下,創新層企業在各方面都可以更加接近A股市場。

4.細數新三板2017年的定增之“最”

4.1單筆融資金額最大——齊魯銀行

前文已經對此提到齊魯銀行的大手筆定增案,雖然跟過去兩年的九鼎和華龍證券無法相比,但是單筆數額依然超過了創業板。值得一提的是,定增完成後的齊魯銀行目前總市值為163.67億元,穩居新三板銀行業首位。

4.2融資金額最多企業——神州優車

神州優車於5月和7月分別進行了兩筆定增,共募得資金70億元,全部用於專案融資,70億也是2017年新三板上單家公司募資金額最大的。雖然近兩年神州優車的經營情況並不理想,但公司總市值依然達457.38億元。

4.3最悲慘企業——白茶股份

2017年12月29日,白茶股份發佈了《股票發行認購第十次延期公告》,從2016年10月10日的第一份公告開始,一年多的時間內白茶股份的定增被一再推遲,推遲理由也都是出奇的一致:個別認購物件的繳款準備工作尚在進行當中,無法在原認購期內將認購資金存入公司驗資專戶。因為同一個理由被拖延了十次,白茶股份的悲慘經歷也是無人能及了。受到定增無法順利推進的影響,公司的經營情況也在近兩年出現了一定的下滑。

4.4融資後最快撤離企業——大運汽車

2016年12月9日掛牌新三板,2017年12月7日正式摘牌,滿打滿算大運汽車在新三板上只待了一年時間。這期間大運汽車於2017年9月25日正式實施定增,共募集資金17.70億元,融資規模僅次於神州優車和齊魯銀行。然而就在增發實施不久,大運汽車就以“為配合公司經營發展戰略需要”為由,於2017年12月7日正式從新三板摘牌。從定增實施到正式摘牌,前後也就兩個多月的時間,可以說是新三板上融資之後撤離速度最快的。

4.5最有話題性企業——鋼銀電商

作為一家純正的複星系企業,鋼銀電商從不缺少關注度和話題性,公司也是複星系在新三板上的重要一環。鋼銀電商也以10億元的融資規模成為新三板2017年最“吸金”的企業之一,總市值也突破了50億大關。

免責聲明

本報告中所提供的觀點及資訊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本報告基於已公開的資料或資訊撰寫,本研究院不保證該等資訊及資料的完整性、準確性。本報告所載的資訊、資料、建議及推測僅反映本研究院於本報告發佈當日的判斷。

在任何情況下,本研究院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本研究院對本聲明條款具有唯一修改權和最終解釋權。

本文出品:新三板線上研究院。研究員:郭浩文。

轉載聲明:本文為新三板線上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及作者,否則為侵權。

風險提示:新三板線上呈現的所有資訊僅作為投資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資訊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定增數量占比只有0.06%,募資總額占總數的6.54%。相比之下,製造業公司佔據著47.74%的定增比例,募資總額卻只占到了43.77%,規模大小一目了然。

除此之外,2017年單筆融資規模超過10億元的定增共發生8筆,金融業就占了其中3席,齊魯銀行更是完成了全年單筆最高的融資,募資總額49.99億元。

2.3明星企業定增“大手筆”,募資用途揭示公司發展速度

根據新三板線上研究院的統計,2017年所有定增案例中的募資用途,主要有以下幾條:專案融資、補充流動資金、收購資產、償還銀行貸款等。出鏡率最高的原因無疑是補充流動資金。

據統計,共有1917筆定增的募資用途中提到了補充流動資金,簡而言之,71.72%的定增都將募得的資金或多或少用於補充流動資金中。另外,36.36%的定增將資金用於項目融資,10.21%的定增將資金用於收購資產,從分佈來看,由於業務需要而進行的定增募資還是佔據了不小的比例,這也反映出新三板上的公司在發展上的迅速。

作為新三板上的明星公司,齊魯銀行、神州優車等公司在定增規模上也是大手筆不斷,募資用途也無外乎是補充流動資金和項目融資等經營相關目的。除去齊魯銀行的年度單筆最大融資,神州優車更是分兩次共募得資金70億元,放在A股市場也是排得進前50名的規模。

3.對標中小創,新三板有喜有憂,仍需努力

2017年創業板通過共募集資金1495.69億元,從總體融資規模上說,新三板已經和創業板不相上下,但是就平均規模來看,新三板還是難以與創業板相比,中小板更是遙遙相望。

3.1創新層平均水準領跑新三板

雖然還有諸多需要努力的地方,不過新三板仍然值得我們期待。首先就是創新層,2017年創新層募資總額431.32億元,占到整個新三板的32.28%,平均每筆定增融資額為5572.61萬元,這一資料則要比新三板的總體情況高出不少。

3.2新三板定增頭尾分化大,頭部企業融資規模與創業板不相上下,尾部企業相對較弱

新三板線上研究院查閱了2017年的所有定增資料發現,相比于創業板,新三板上的定增融資數額頭尾分化更嚴重。頭部企業如齊魯銀行和神州優車,單筆融資額都超過了40億元,神州優車兩筆融資共計融資70億元,而尾部企業有22家融資金額都沒有超過100萬元,最少的錸鈉克融資金額只有16.08萬元。

反觀創業板,梅諾泰分兩次共融資75.24億元,只比神州優車多7.49%左右,不過在尾部企業,最少的五洋科技融資額也有5076.57萬元,就算是零頭也要比錸鈉克高出不少。

3.3新政之下,新三板定增何去何從?

在新政策的影響下,創新層與基礎層的流動性將會得到進一步的分化,創新層流動性有望得到改善,而基礎層的流動性或將進一步弱化,流動性對於定增顯然有著不小的影響。從目前的情況就可以很清晰地發現,在流動性更好地中小創板塊以及創新層,融資情況都要比流動性較差的基礎層好不少。或許在新政的刺激之下,創新層企業在各方面都可以更加接近A股市場。

4.細數新三板2017年的定增之“最”

4.1單筆融資金額最大——齊魯銀行

前文已經對此提到齊魯銀行的大手筆定增案,雖然跟過去兩年的九鼎和華龍證券無法相比,但是單筆數額依然超過了創業板。值得一提的是,定增完成後的齊魯銀行目前總市值為163.67億元,穩居新三板銀行業首位。

4.2融資金額最多企業——神州優車

神州優車於5月和7月分別進行了兩筆定增,共募得資金70億元,全部用於專案融資,70億也是2017年新三板上單家公司募資金額最大的。雖然近兩年神州優車的經營情況並不理想,但公司總市值依然達457.38億元。

4.3最悲慘企業——白茶股份

2017年12月29日,白茶股份發佈了《股票發行認購第十次延期公告》,從2016年10月10日的第一份公告開始,一年多的時間內白茶股份的定增被一再推遲,推遲理由也都是出奇的一致:個別認購物件的繳款準備工作尚在進行當中,無法在原認購期內將認購資金存入公司驗資專戶。因為同一個理由被拖延了十次,白茶股份的悲慘經歷也是無人能及了。受到定增無法順利推進的影響,公司的經營情況也在近兩年出現了一定的下滑。

4.4融資後最快撤離企業——大運汽車

2016年12月9日掛牌新三板,2017年12月7日正式摘牌,滿打滿算大運汽車在新三板上只待了一年時間。這期間大運汽車於2017年9月25日正式實施定增,共募集資金17.70億元,融資規模僅次於神州優車和齊魯銀行。然而就在增發實施不久,大運汽車就以“為配合公司經營發展戰略需要”為由,於2017年12月7日正式從新三板摘牌。從定增實施到正式摘牌,前後也就兩個多月的時間,可以說是新三板上融資之後撤離速度最快的。

4.5最有話題性企業——鋼銀電商

作為一家純正的複星系企業,鋼銀電商從不缺少關注度和話題性,公司也是複星系在新三板上的重要一環。鋼銀電商也以10億元的融資規模成為新三板2017年最“吸金”的企業之一,總市值也突破了50億大關。

免責聲明

本報告中所提供的觀點及資訊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本報告基於已公開的資料或資訊撰寫,本研究院不保證該等資訊及資料的完整性、準確性。本報告所載的資訊、資料、建議及推測僅反映本研究院於本報告發佈當日的判斷。

在任何情況下,本研究院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本研究院對本聲明條款具有唯一修改權和最終解釋權。

本文出品:新三板線上研究院。研究員:郭浩文。

轉載聲明:本文為新三板線上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及作者,否則為侵權。

風險提示:新三板線上呈現的所有資訊僅作為投資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資訊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