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我國最早的蓄水灌溉工程—芍陂,至今仍發揮作用,奠定了楚國霸業

春秋戰國時期不僅是我國思想文化大發展的時期, 同樣是我國社會生產力大發展的時期。 這一時期誕生了一系列的水利工程, 極大的促進了我國農業的發展, 大名鼎鼎的都江堰就是其中著名的代表, 但今天小編說的是另一個至今仍在發揮作用的重大水利工程-芍陂。

芍陂(quèbēi), 我國歷史上最早的蓄水灌溉工程, 與都江堰、漳河渠、鄭國渠並稱為我國古代四大水利工程, 於西元前598年-西元前591年由楚國令尹孫叔敖主持興建, 有“天下第一塘”之譽。

芍陂, 因水流經過芍亭而得名。 春秋時期, 楚國安豐城(今安徽省壽縣境內)東、南、西三面地勢較高, 北面地勢低窪, 每逢夏秋雨季極易引起山洪暴發, 形成澇災, 而雨少時又常常出現旱災。 孫叔敖根據當地情況, 引水流匯於芍陂之中, 即解決了水患, 又灌溉了農田, 達到了“灌田萬頃”的規模。

芍陂的興建, 使得安豐一帶成為楚國重要的糧食產區, 極大的增強了楚國的實力, 擊敗了當時實力雄厚的晉國, 楚莊王也一躍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戰國時期, 楚國更是將楚都遷到了這裡, 除了政治、軍事上的考慮, 壽春一帶物產豐饒更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芍陂作為一項重要的水利工程, 歷代都受到了修治, 一直發揮著極大的作用, 東晉時期芍陂一帶因為連年豐收, 遂改名為 "安豐塘”。

元代以後, 安豐塘水利日漸萎縮,

明清時期進行了一定量的治理, 但規模都不大, 到近代, 安豐塘僅長20餘裡, 東西寬不到10裡, 灌田僅800頃。

新中國成立後, 芍陂獲得了綜合治理, 開挖淠東幹渠, 溝通了淠河總幹渠, 成為淠史杭灌區重要的調節水庫, 灌溉效益有極大的提高。 芍陂現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單。

芍陂現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