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小品《老王賣瓜》:新舊思想撞擊的笑料—原創評論系列文章之二

愛看遼寧春晚的觀眾一定都看過《老王賣瓜》這個小品。 2016年的遼寧春晚上, 小品《老王賣瓜》一舉斬獲了該春晚的多項榮譽。

而這些榮譽可不是靠忽悠來的,

因為它體現出了較高的喜劇藝術效果, 在當晚的節目中, 就像一顆耀眼的星星, 一下子讓人眼前一亮。

一來, 是這個小品的題材, 作為鄉村題材的小品, 這也是趙家班非常拿手的。

而這個主題, 又跟時下非常火熱的電商結合在一起,

也正是這條主線, 讓劇中的人物鬧出了一系列的笑話。 比方葛珊珊說的“親”、“麼麼噠”等詞, 以為是男女親熱的詞, 他們一個不懂, 一個裝懂, 王半田的解釋也是讓觀眾笑開了懷。 這正是新舊思想、新舊文化碰撞鬧出的一大堆笑料。

二來, 是小品的整體構思。 其矛盾衝突, 都是來自於那份聊天記錄, 特別是說到聊天記錄的網名問題時, 劇情急轉直下, 由劉老四“出軌”變成了王半田“出軌”, 而這轉變也非常自然, 看不出有硬拼接的痕跡。

小品《老王賣瓜》從開始到結尾, 笑點不斷, 粗粗計算, 平均每10秒就有一個笑點, 可謂高潮連連, 而這, 也是喜劇小品作品所需要的效果。

自然, 這跟演員有關係。 除了葛珊珊, 王小利、劉小光、趙海燕等這些都是趙家班最有實力的演員, 演出了無數個節目, 可以說, 在《老王賣瓜》這個小品中, 他們的表演都非常的自然真實、演繹到位, 製造笑點都是他們的拿手好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