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六歲以上兒童家庭感統訓練方案

1、跳數位

訓練目的:增強身體平衡能力及重力感。

訓練要求:用不粘膠剪出大的數目字1-10或1-20貼到圓形的不粘膠上, 在地板上, 讓孩子從一個數位跨到另外一個數位上, 以跨到圓形內為勝。

難度設置:

(1)如果孩子還不懂得數字, 可貼不同顏色的數位, 然後讓孩子按顏色跳;

(2)讓孩子按指定的數字跳或者按單、雙數跳;

(3)可玩雙人遊戲, 創造出各種玩法, 以最終達到終點為勝。

幫助給予:

(1)如果孩子跳躍技巧不成熟, 可在開始時握他(她)的雙手或夾著孩子的腋下幫助他(她)跳躍;

(2)如果孩子不懂得或不遵守遊戲規則, 要隨時給予身體或口頭的提示。

2、打保齡球(3-5)

訓練目的:發展手眼協調能力

訓練要求:把兒童保齡球放在1米左右的距離, 讓兒童用黑色的大球擊球。

難度設置:

(1)開始時距離可以很近, 以便讓兒童容易擊中, 有成就感;

(2)要求兒童按訓練要求的距離擊球;

(3)逐個的把球擺在地上讓兒童擊,

開始時距離要近一些, 5次擊球中有3次通過。

幫助給予:

(1)開始時給予孩子大量的身體協助, 直至孩子掌握要領;

(2)每一次增加難度時都需要隨時提醒、糾正並示範給孩子看如何做。

3、滑雪(4-6)

訓練目的:促進身體兩側協調與計畫動作的能力。

訓練要求:讓孩子兩腳分別踩著一張紙, 當做是雪橇, 可前進或後退地踩著紙行走。

難度設置:(1)只用一隻腳踩紙前進;(2)雙腳踩紙前進;(3)赤腳踩紙前進;(4)赤腳踩紙前進或後退。

幫助給予:給予適當的攙扶;提醒孩子如何保持身體的平衡和適當的運動。

4、鞋子走路(4-6)

訓練目的:促進身體兩側協調及企劃動作的能力。

訓練要求:讓孩子將兩手穿在鞋子裡, 沿著一定的路線或腳印前進或向側邊行走。

難度設置:先走直線再走曲線, 先慢後快。

5、跳躍(3-5)

訓練目的:促進兩側協調及前庭刺激。

訓練要求:在地面上擺放數個小號的呼啦圈, 要孩子以雙腳跳或單腳跳的方式跳過所有的圈圈。

難度設置:

(1)雙腳跳, 並把呼啦圈之間的距離放近一點;

(2)把呼啦圈之間的距離放遠一點;

(3)單腳跳;

(4)單腳跳並連續跳完所有圈圈。

幫助給予:開始時可站在孩子前方, 等孩子雙腳落地時稍微扶他一下, 幫助孩子保持身體平衡。

6、拍氣球(4-6)

訓練目的:手眼協調能力, 動作的計畫能力。

訓練要求:把氣球往上拋, 然後雙手輪流向上拍打氣球, 儘量不要讓氣球落到地上。

難度設置:

(1)雙手輪流拍打;

(2)在地上設置簡單的“路障”(如玩具或凳子), 讓孩子繞過路障拍氣球。

幫助給予:

(1)開始時教孩子把氣球拍高一點, 延遲下落的時間, 讓孩子有足夠的時間計畫自己的動作和步子;

(2)必要時給予身體協助;

(3)提醒孩子看腳下的“路障”。

7、壓馬路(3-6)

訓練目的:提供觸覺刺激, 有抑制神經興奮程度的作用。

訓練要求:讓孩子仰臥或俯臥在墊子上,

用大龍球在其身上滾過去。 若孩子喜歡這種壓力可嘗試加重一點壓力。

難度設置:壓力由輕到重, 衣服由多到少。

8、俯臥大龍球抓東西

訓練目的:改善身體協調, 強化手眼協調及雙側肢體的平衡控制, 促進運動企劃能力。

訓練要求:協助孩子俯臥到大龍球上, 保持平衡姿勢。 把孩子喜歡的一個玩具放在大龍球滾動時孩子伸手可觸的地方。 協助孩子臥在球上前後慢慢滾動, 讓孩子探身去摸玩具, 必要時可使用會發聲的玩具, 以幫助孩子辨明玩具所在的方位。

難度設置:

(1)開始時玩具只放在很近的距離, 讓孩子容易取到;

(2)逐漸地玩具可以放稍遠一點, 並在孩子探身取球時提醒他(她)儘量自己保持身體的平衡。

幫助給予:(1)由始至終的身體協助;(2)口頭指導或提醒。

9、滾筒式時光隧道遊戲

訓練目的:改善觸覺敏感或不足以及調節前庭感覺。

訓練要求:讓孩子用腳在前面的方式倒爬到隧道裡。

難度設置:

(1)開始時孩子可能害怕或不理解要求,可以先培養孩子對隧道的興趣,把球滾到隧道裡,鼓勵孩子爬進去撿球,表揚他/她的勇敢嘗試;

(2)協助孩子雙腳放在前面,倒爬到隧道裡,邊幫助邊給予口頭提示,語氣要輕柔,以免引起孩子緊張而拒絕合作。

幫助給予:(1)由始至終身體協助;(2)由始至終的口頭指導及適當的鼓勵表揚。

10、隧道滾動遊戲

訓練目的:改善觸覺敏感或不足及身體調節不良的現象,增強前庭系統的刺激和調節,改善視覺。

訓練要求:讓孩子鑽到陽光隧道裡,用手指張開保護臉部,成年人則在一旁輕輕地慢速滾動隧道。

難度設置:

(1)開始時成人可伸手到隧道裡撫摩孩子的身體來舒緩他/她的緊張情緒,並且要和孩子說話;

(2)如果孩子有不適感覺,應立即停止並協助孩子從隧道中鑽出來。切莫強求讓孩子呆在隧道裡;

(3)如果孩子喜歡這樣的晃動,可稍加快速度,但要注意孩子的身體、聲音的反應,如有不適,應立即停止。

幫助給予:(1)跟孩子一起鑽隧道;(2)給予必要的身體觸摸和口頭鼓勵。

11、平衡台平躺遊戲

訓練目的:調節身體協調不良的情況,強化大腦和腦幹的知覺機能。

訓練要求:讓孩子放鬆身體,先坐在平衡臺上,然後慢慢躺下來,伸展手腳的肌肉,保持身體平衡。成人則左右傾斜搖晃平衡台,要維持一定的韻律感,以促進孩子的腦幹的功能。

難度設置:

(1)開始時慢慢地搖動;

(2)逐漸地加快速度,但要注意孩子的姿勢和表情的反應;

(3)可讓孩子分別睜眼和閉眼作搖晃,並觀察他/她不同的反應;

(4)還可以在搖晃中做明顯的停頓,先向左傾斜,再向右傾斜,觀察孩子對兩側晃動的不同反應;

(5)也可以讓孩子俯臥著做以上運動。

幫助給予:給予必要的身體觸摸和口頭鼓勵,以調節孩子的緊張情緒和增強其信心。

12、平衡台靜坐搖晃

訓練目的:改善身體協調不良,減低肌肉張力過高的現象,讓前庭體系和固有體系的機能感覺不同的反應。

訓練要求:讓孩子坐在平衡臺上,左右晃動身體。

難度設置:

(1)提醒孩子坐好,自己嘗試運用可以自由移動的雙手保持平衡;

(2)以張眼練習10分鐘,再閉眼練習10分鐘,以此來感覺兩種不同的平衡感。

幫助給予:

(1)必要時跟孩子一起坐在平衡臺上做這一練習;

(2)運用增強和間歇增強的原理來協助孩子完成練習。

13、平衡台互相扶持

訓練目的:改善身體協調不良的情況,對身體協調、觸覺感、前庭體系都起到刺激的作用。

訓練要求:指導者和孩子共同站上平衡台,兩人雙手緊握,互相保持平衡。由於站姿使重力感不穩定,兩人配合的動作對相互合作關係的建立有一定的幫助作用。搖晃時可先練習由指導者帶動孩子,再由兩人在同一速度上配合彼此搖動的韻律。速度要適中,不要過快。

幫助給予:

(1)用誇張的身體晃動動作來帶動孩子,充分調動起孩子的興趣,但速度不要快;

(2)鼓勵孩子配合你晃動的速度來調節自己的身體平衡。

14、平衡台站立搖動

訓練目的:改善身體協調,促進反射感覺,建立前庭固有的平衡感,調整視覺統合。

訓練要求:讓孩子站在平衡臺上,由指導者在台下緩慢搖動平衡台。提醒孩子調整姿勢保持平衡。

難度設置:

(1)可以讓孩子雙手伸展,以保持身體平衡,並且可以閉眼嘗試不同的感覺,或在平衡臺上緩緩移動身體,以調整不同的平衡反射;

(2)開始時可練習10-20下,習慣到60下時,平衡效果較易發揮;

(3)再逐步練習到100-200下,以加強對前庭固有體系的調整。

幫助給予:(1)由始至終的身體協助;(2)口頭指導或提醒。

9、滾筒式時光隧道遊戲

訓練目的:改善觸覺敏感或不足以及調節前庭感覺。

訓練要求:讓孩子用腳在前面的方式倒爬到隧道裡。

難度設置:

(1)開始時孩子可能害怕或不理解要求,可以先培養孩子對隧道的興趣,把球滾到隧道裡,鼓勵孩子爬進去撿球,表揚他/她的勇敢嘗試;

(2)協助孩子雙腳放在前面,倒爬到隧道裡,邊幫助邊給予口頭提示,語氣要輕柔,以免引起孩子緊張而拒絕合作。

幫助給予:(1)由始至終身體協助;(2)由始至終的口頭指導及適當的鼓勵表揚。

10、隧道滾動遊戲

訓練目的:改善觸覺敏感或不足及身體調節不良的現象,增強前庭系統的刺激和調節,改善視覺。

訓練要求:讓孩子鑽到陽光隧道裡,用手指張開保護臉部,成年人則在一旁輕輕地慢速滾動隧道。

難度設置:

(1)開始時成人可伸手到隧道裡撫摩孩子的身體來舒緩他/她的緊張情緒,並且要和孩子說話;

(2)如果孩子有不適感覺,應立即停止並協助孩子從隧道中鑽出來。切莫強求讓孩子呆在隧道裡;

(3)如果孩子喜歡這樣的晃動,可稍加快速度,但要注意孩子的身體、聲音的反應,如有不適,應立即停止。

幫助給予:(1)跟孩子一起鑽隧道;(2)給予必要的身體觸摸和口頭鼓勵。

11、平衡台平躺遊戲

訓練目的:調節身體協調不良的情況,強化大腦和腦幹的知覺機能。

訓練要求:讓孩子放鬆身體,先坐在平衡臺上,然後慢慢躺下來,伸展手腳的肌肉,保持身體平衡。成人則左右傾斜搖晃平衡台,要維持一定的韻律感,以促進孩子的腦幹的功能。

難度設置:

(1)開始時慢慢地搖動;

(2)逐漸地加快速度,但要注意孩子的姿勢和表情的反應;

(3)可讓孩子分別睜眼和閉眼作搖晃,並觀察他/她不同的反應;

(4)還可以在搖晃中做明顯的停頓,先向左傾斜,再向右傾斜,觀察孩子對兩側晃動的不同反應;

(5)也可以讓孩子俯臥著做以上運動。

幫助給予:給予必要的身體觸摸和口頭鼓勵,以調節孩子的緊張情緒和增強其信心。

12、平衡台靜坐搖晃

訓練目的:改善身體協調不良,減低肌肉張力過高的現象,讓前庭體系和固有體系的機能感覺不同的反應。

訓練要求:讓孩子坐在平衡臺上,左右晃動身體。

難度設置:

(1)提醒孩子坐好,自己嘗試運用可以自由移動的雙手保持平衡;

(2)以張眼練習10分鐘,再閉眼練習10分鐘,以此來感覺兩種不同的平衡感。

幫助給予:

(1)必要時跟孩子一起坐在平衡臺上做這一練習;

(2)運用增強和間歇增強的原理來協助孩子完成練習。

13、平衡台互相扶持

訓練目的:改善身體協調不良的情況,對身體協調、觸覺感、前庭體系都起到刺激的作用。

訓練要求:指導者和孩子共同站上平衡台,兩人雙手緊握,互相保持平衡。由於站姿使重力感不穩定,兩人配合的動作對相互合作關係的建立有一定的幫助作用。搖晃時可先練習由指導者帶動孩子,再由兩人在同一速度上配合彼此搖動的韻律。速度要適中,不要過快。

幫助給予:

(1)用誇張的身體晃動動作來帶動孩子,充分調動起孩子的興趣,但速度不要快;

(2)鼓勵孩子配合你晃動的速度來調節自己的身體平衡。

14、平衡台站立搖動

訓練目的:改善身體協調,促進反射感覺,建立前庭固有的平衡感,調整視覺統合。

訓練要求:讓孩子站在平衡臺上,由指導者在台下緩慢搖動平衡台。提醒孩子調整姿勢保持平衡。

難度設置:

(1)可以讓孩子雙手伸展,以保持身體平衡,並且可以閉眼嘗試不同的感覺,或在平衡臺上緩緩移動身體,以調整不同的平衡反射;

(2)開始時可練習10-20下,習慣到60下時,平衡效果較易發揮;

(3)再逐步練習到100-200下,以加強對前庭固有體系的調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