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回家過年!山西農村大媽做的卷菜饃、不翻饃……樸實卻是家鄉味兒

夥伴們

今天糖糖要給大家介紹幾種“神秘”美食

相信看了小編的介紹後

您一定會驚歎

咱山西農村大媽們做的美食太稀罕了

那些淳樸的鄉土味兒更讓人暖心

這些美食究竟是什麼?

看小編圖文並茂

當當當

百年稀罕美食 “不翻饃”

在山西平陸坡底鄉馬泉溝村村口, 偶遇了好久不見的農村美食“不翻饃”, 一位農村大媽用她家祖傳的鐵鏊子在製作“不翻饃”, 剛剛出鍋的熱“不翻饃”軟色澤金黃,

軟糯可口, 色香味俱全。

由於這樣的稀罕美食難得一見, 小編將製作過程做了大致記錄, 把鐵鏊子放在蜂窩爐上讓鏊子加熱, 一旁放的是自家產的葵花籽油, 用一根筷子一頭綁個棉紗布粘上油, 將油均勻的抹在熱鏊子上。

做“不翻饃”要用到白麵和玉米麵, 白麵一半玉米麵一半均勻調製成糊狀, 再調上適量的佐料和花椒葉, 把麵糊糊再均勻的攤在抹過油的鏊子上。

熱鏊子非常快的就將麵糊糊定型。

然後將鐵蓋子蓋上, 大約過個2分鐘左右把“不翻饃”翻個個, 大媽說這兩個鐵鏊子都有一百多年的時間了, 是她太奶奶那輩傳下來的, 傳到她著都是第四代了。

“不翻饃”是由白麵和玉米麵參合一起製作的, 厚度約半公分左右, 比較容易熟。

約莫5分鐘香噴噴黃亮亮的“不翻饃”就出鍋了。

這位75歲的老人就是這鏊子的第三代傳人,老人說老以前吃“不翻饃”都是過年的時候才做,現在時代好了吃“不翻饃”都成了好吃的稀罕東西,還有的城裡人竟然都沒有見過。

“不翻饃”的香味吸引著來馬泉溝欣賞紅葉的遊客,又是品嘗又是拍照,手裡捏著剛出鍋的熱“不翻饃”咬一口燙的還直呼太好吃了,真香啊。

熱“不翻饃”粘自家調製好的辣醬,一堆吃上3至5個不是問題。

你瞧,這個來自城裡的時髦大姐也非要顯示一下身手,親自嘗試製作“不翻饃”,這樣的稀罕美食你吃過了嗎?來吧趁著冬日,更是馬泉溝賞雪景最佳時候,約起來吧一起“看雪景,吃美食”吧!

獨家美食秘笈 “卷菜饃”

山西農村大媽“卷菜饃”有一祖傳妙招,這 一招能讓數量增3倍,很多人沒用過吧~

菜卷是一種非常好吃又非常容易做的日常美食,很多人都自己卷過,但如何在相同食材的情況下,將菜卷做得數量既多、面皮又薄,而且不用一個個卷呢?山西運城的農家的一位大媽,她採用的這種卷菜卷的方式,就解決了這個問題,做出的菜卷數量比日常方式要多出3倍。

這位大媽今年已近70歲,只見她用擀麵杖把和好的面擀成一張厚薄勻稱的圓形面餅,然後將切成細絲的各種蔬菜平鋪在面餅上。

鋪上之後,大媽用筷子將蔬菜攤均勻,且在面餅的最外圈留出一點空隙。

然後,用手從面餅的中間撕開一個小洞,將面餅從下向上翻,一點點地卷住蔬菜。

“剛開始卷,因為面皮比較薄,一定要慢一點,等到卷上一兩層後,就可以卷得快了”,大媽邊卷邊介紹。

卷到最後,會形成一個完整的、裡面卷著菜的實心圓圈圈,然後用刀切成一個個的小段就可以了。

“這種方式比順著直接卷稍微麻煩一點,但卷出的數量要多得多,而且外麵包的面皮少,吃起來鬆軟可口。”大媽切出的21個菜卷,“要是直接卷,按照這樣的長短切,也就能切7、8個。”

這些菜卷上蒸鍋蒸熟後,就可以食用了。

18枚雞蛋做美食 “雞蛋灌餅”

山西農村大媽用18枚雞蛋做美食,雖然灶台簡樸,看了卻讓人心暖,讓人想起家鄉的味道~

在山西原平一座農家小院裡,60歲的李大媽正在攤雞蛋餅,今天兒子從城裡回來,準備做一頓他最喜歡吃的雞蛋煎餅。用兩塊農村土磚臨時搭的柴火灶台,一口平底煎餅鍋,好多年前農家院泥土灶台隨處可見,幾乎家家有。“北方寒冬臘月、大雪漫飛時節人們常常用這樣的方式攤—折餅”,李大媽說。

一大碗白麵粉,一顆大蔥,十八枚雞蛋,一小撮花椒面,傳統農家飯樸素實惠、食材簡單。

“記憶中,人們吃一頓這樣的美食已經算很奢侈的了。自己家養雞孵蛋,雞蛋攢起來賣掉換錢貼補家用”,李大媽說。

李大媽臨時搭的灶台,用玉米葉杆、枯掉的樹枝作燃料。攤餅子用這樣的柴禾最好,溫度適中,容易控制。攤出的餅子味道很香。

這樣用主要雞蛋做的煎餅小吃很受人們歡迎,有雞蛋灌餅、雜糧煎餅等吃法,遍佈全國各地。大媽的這樣做法算是最傳統的,色澤金黃、吃起來口感酥軟。

雞蛋餅做好後,再加些柴,火的余溫再放一些紅薯,這種直接在火堆裡燒的紅薯記得在小時候吃過。現在有專業烤紅薯的設備,隨處都可以吃到烤紅薯。

一頓清淡樸實、農家味十足的拌湯,就著近期才醃制的泡菜,一頓簡餐讓人倍感溫暖。

吃過午飯後,紅薯也燒好了,剝去外皮,熟透的紅薯散發著香味,直沖味蕾,吃一口醇香甘甜。

綠色五穀粗糧麵食 “炒玉米窩窩頭”

這道綠色五穀粗糧麵食,農村大媽每天吃,城裡人卻吃不到,究竟是什麼呢?

在山西原平的一個農家小院裡,60歲的李大媽正在院子裡手工脫玉米粒,在北方玉米是最常見的粗糧之一,玉米渣可以熬粥,玉米麵團經過發酵、蒸成饃的形狀,叫窩窩頭,過去是窮苦人的主糧。“吃這個已經50多年了,小時候記憶中就吃這個,吃一頓純玉米麵窩窩頭就跟過年的。”李大媽說。

玉米,天然綠色的五穀雜糧,纖維素含量很高,極易消化。據資料記載:能預防高血壓,能降低血清膽固醇,可防治便秘腸炎等。圖為,李大媽院子裡晾曬的玉米麵,粗糧香氣四溢,引來好多蜜蜂。

窩窩頭扎實的口感深受北方人喜歡,南方不多見。近幾天蒸好的玉米麵窩窩頭吃不完,準備換個花樣吃。

瞧,李大媽正在把窩窩切成小方丁。

待油泛起泡沫、無煙、放入蔥花,切好的窩窩頭。北方的農村家裡的灶台鐵鍋最為常見,大鐵鍋、小鍋、火炕是典型的農家配置。

現在大多數農村取暖做飯還是以燒柴禾,煤炭為主。一來節約能源,二來柴火做的飯味道更香。圖為,李大媽用玉米芯作燃料,炒一碗農家窩窩。

翻炒數分鐘後,待變色至金黃,碎末在鍋底由少變多,撒些鹽巴即可出鍋。李大媽的這口小鐵鍋用了差不多50多年了。

吃慣了滿桌的肉類肥膩,再砸吧一口農家粗糧,真是回味無窮~

看過這些農村大媽們的稀罕美食,

有沒有聞到鄉土最純正的味道?

那些樸實又溫暖的家鄉味兒,

你的家鄉有這樣的美食嗎?

歡迎留言

把家鄉你所知道獨特的美食傳播出來吧~

比較容易熟。

約莫5分鐘香噴噴黃亮亮的“不翻饃”就出鍋了。

這位75歲的老人就是這鏊子的第三代傳人,老人說老以前吃“不翻饃”都是過年的時候才做,現在時代好了吃“不翻饃”都成了好吃的稀罕東西,還有的城裡人竟然都沒有見過。

“不翻饃”的香味吸引著來馬泉溝欣賞紅葉的遊客,又是品嘗又是拍照,手裡捏著剛出鍋的熱“不翻饃”咬一口燙的還直呼太好吃了,真香啊。

熱“不翻饃”粘自家調製好的辣醬,一堆吃上3至5個不是問題。

你瞧,這個來自城裡的時髦大姐也非要顯示一下身手,親自嘗試製作“不翻饃”,這樣的稀罕美食你吃過了嗎?來吧趁著冬日,更是馬泉溝賞雪景最佳時候,約起來吧一起“看雪景,吃美食”吧!

獨家美食秘笈 “卷菜饃”

山西農村大媽“卷菜饃”有一祖傳妙招,這 一招能讓數量增3倍,很多人沒用過吧~

菜卷是一種非常好吃又非常容易做的日常美食,很多人都自己卷過,但如何在相同食材的情況下,將菜卷做得數量既多、面皮又薄,而且不用一個個卷呢?山西運城的農家的一位大媽,她採用的這種卷菜卷的方式,就解決了這個問題,做出的菜卷數量比日常方式要多出3倍。

這位大媽今年已近70歲,只見她用擀麵杖把和好的面擀成一張厚薄勻稱的圓形面餅,然後將切成細絲的各種蔬菜平鋪在面餅上。

鋪上之後,大媽用筷子將蔬菜攤均勻,且在面餅的最外圈留出一點空隙。

然後,用手從面餅的中間撕開一個小洞,將面餅從下向上翻,一點點地卷住蔬菜。

“剛開始卷,因為面皮比較薄,一定要慢一點,等到卷上一兩層後,就可以卷得快了”,大媽邊卷邊介紹。

卷到最後,會形成一個完整的、裡面卷著菜的實心圓圈圈,然後用刀切成一個個的小段就可以了。

“這種方式比順著直接卷稍微麻煩一點,但卷出的數量要多得多,而且外麵包的面皮少,吃起來鬆軟可口。”大媽切出的21個菜卷,“要是直接卷,按照這樣的長短切,也就能切7、8個。”

這些菜卷上蒸鍋蒸熟後,就可以食用了。

18枚雞蛋做美食 “雞蛋灌餅”

山西農村大媽用18枚雞蛋做美食,雖然灶台簡樸,看了卻讓人心暖,讓人想起家鄉的味道~

在山西原平一座農家小院裡,60歲的李大媽正在攤雞蛋餅,今天兒子從城裡回來,準備做一頓他最喜歡吃的雞蛋煎餅。用兩塊農村土磚臨時搭的柴火灶台,一口平底煎餅鍋,好多年前農家院泥土灶台隨處可見,幾乎家家有。“北方寒冬臘月、大雪漫飛時節人們常常用這樣的方式攤—折餅”,李大媽說。

一大碗白麵粉,一顆大蔥,十八枚雞蛋,一小撮花椒面,傳統農家飯樸素實惠、食材簡單。

“記憶中,人們吃一頓這樣的美食已經算很奢侈的了。自己家養雞孵蛋,雞蛋攢起來賣掉換錢貼補家用”,李大媽說。

李大媽臨時搭的灶台,用玉米葉杆、枯掉的樹枝作燃料。攤餅子用這樣的柴禾最好,溫度適中,容易控制。攤出的餅子味道很香。

這樣用主要雞蛋做的煎餅小吃很受人們歡迎,有雞蛋灌餅、雜糧煎餅等吃法,遍佈全國各地。大媽的這樣做法算是最傳統的,色澤金黃、吃起來口感酥軟。

雞蛋餅做好後,再加些柴,火的余溫再放一些紅薯,這種直接在火堆裡燒的紅薯記得在小時候吃過。現在有專業烤紅薯的設備,隨處都可以吃到烤紅薯。

一頓清淡樸實、農家味十足的拌湯,就著近期才醃制的泡菜,一頓簡餐讓人倍感溫暖。

吃過午飯後,紅薯也燒好了,剝去外皮,熟透的紅薯散發著香味,直沖味蕾,吃一口醇香甘甜。

綠色五穀粗糧麵食 “炒玉米窩窩頭”

這道綠色五穀粗糧麵食,農村大媽每天吃,城裡人卻吃不到,究竟是什麼呢?

在山西原平的一個農家小院裡,60歲的李大媽正在院子裡手工脫玉米粒,在北方玉米是最常見的粗糧之一,玉米渣可以熬粥,玉米麵團經過發酵、蒸成饃的形狀,叫窩窩頭,過去是窮苦人的主糧。“吃這個已經50多年了,小時候記憶中就吃這個,吃一頓純玉米麵窩窩頭就跟過年的。”李大媽說。

玉米,天然綠色的五穀雜糧,纖維素含量很高,極易消化。據資料記載:能預防高血壓,能降低血清膽固醇,可防治便秘腸炎等。圖為,李大媽院子裡晾曬的玉米麵,粗糧香氣四溢,引來好多蜜蜂。

窩窩頭扎實的口感深受北方人喜歡,南方不多見。近幾天蒸好的玉米麵窩窩頭吃不完,準備換個花樣吃。

瞧,李大媽正在把窩窩切成小方丁。

待油泛起泡沫、無煙、放入蔥花,切好的窩窩頭。北方的農村家裡的灶台鐵鍋最為常見,大鐵鍋、小鍋、火炕是典型的農家配置。

現在大多數農村取暖做飯還是以燒柴禾,煤炭為主。一來節約能源,二來柴火做的飯味道更香。圖為,李大媽用玉米芯作燃料,炒一碗農家窩窩。

翻炒數分鐘後,待變色至金黃,碎末在鍋底由少變多,撒些鹽巴即可出鍋。李大媽的這口小鐵鍋用了差不多50多年了。

吃慣了滿桌的肉類肥膩,再砸吧一口農家粗糧,真是回味無窮~

看過這些農村大媽們的稀罕美食,

有沒有聞到鄉土最純正的味道?

那些樸實又溫暖的家鄉味兒,

你的家鄉有這樣的美食嗎?

歡迎留言

把家鄉你所知道獨特的美食傳播出來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