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光明日報:如何做好影視翻拍?需注重藝術再創造

中國版《深夜食堂》劇照

前陣子, 演員黃磊主演的翻拍電視劇《深夜食堂》口碑遭遇雪崩式潰敗, 各界對該劇吐槽聲音之大、範圍之廣,

堪稱一次年度的文化事件。 頗為戲劇性的是, 此前由他導演的翻拍電影《麻煩家族》也遭遇了票房滑鐵盧。 此事還未塵埃落定, 好萊塢電影《遺願清單》、韓劇《殺了我治癒我》被翻拍中國版的消息又在網上傳開了, 吳宇森翻拍日本同名電影《追捕》在威尼斯電影節上也舉行了全球首映活動, 這一系列事件將影視創作的翻拍現象推至輿論的風口浪尖。 從電影《外公芳齡38》《捉迷藏》《我是證人》到電視劇《漂亮的李慧珍》《求婚大作戰》《俠客行》, 近年來影視創作領域的翻拍之作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然而, 超越前作的少, 反響平平甚至市場成績撲街的多, 應引起業界關注。

1.翻拍之作紮堆湧現

翻拍受中國影視業追捧, 至少有三個原因:首先是優質原創劇本稀缺。 影視產業規模極速擴張, 編劇隊伍卻並未形成與之匹配的數量增長, 人才荒誘發劇本荒, 翻拍國內外經典影視作品無疑提供了通向優質劇作資源的捷徑。 其次, 翻拍具有較為可期的商業前景。 翻拍的原版作品大多是經受過市場考驗、通過口碑認證的成熟之作。

翻拍又在演員、場景、美術等方面升級換代, 有利於創造出對當下本土觀眾更具親和力的作品。 此外, 經典原作的知名度和粉絲群也為行銷宣傳提供先天優勢, 為翻拍作品打下堅實的市場基礎。

《外公芳齡38》劇照

2.市場口碑屢遭失敗的背後

與業界對翻拍模式興趣與日俱增形成反差的, 是觀眾對這類作品越來越不買帳。 2010年以來的翻拍電影, 豆瓣評分在及格線以下的占72%。 2016年的翻拍電影中, 除了《情聖》, 其他如《三少爺的劍》《我的新野蠻女友》《在世界中心呼喚愛》等均未上及格線。 翻拍電視劇的情況更糟糕, 評分大多在及格線甚至5分以下, 《深夜食堂》更一度以2.3分逼近最低分。 這一結果驗證了一個與多數人所持觀點截然相反的事實:看似擁有優質劇本、知名度、受眾群等先天優勢, 翻拍卻並非一本萬利的撈金利器。 倘若沒有貼近當下現實生活、能與時代課題產生同頻共振的創新之處, 光跟著原作亦步亦趨, 不動腦筋地複製粘貼, 翻拍就成了炒冷飯,

即使沒有過失, 也易淪為平庸。 尤其對原作粉絲而言, 故事已了然於胸, 觀賞作品時應有的情感激蕩和審美感受會大打折扣。 如去年上映的《嫌疑人X的獻身》, 雖然影片從表演到製作整體水準尚可, 很多看過原作的觀眾卻表示觀影過程十分乏味。 若說改得不多是平庸, 反之改得太多, 距離原作太遠, 面目全非, 也會受到批評。 尤其一些自作聰明的改編者, 或加入過多與原作相違和的所謂現代解讀, 遠離原作精義, 或為商業目的故意注水, 將十幾集的內容撐成幾十集, 或肆意植入廣告, 導致故事變得尷尬拖遝, 這些往“舊瓶”裡裝“變味酒”的行徑, 將翻拍變成了“四不像”。

與翻拍本土作品不同, 翻拍國外作品還需要面臨“文化轉譯”的麻煩。 每個影視作品都是故事、人物、臺詞及服、化、道、攝等藝術要素有機相融的結晶,其中蘊藏著豐富的時代資訊和文化背景——宏觀上的政治、經濟、社會情況和民族精神、主流價值觀,微觀上的日常生活、飲食起居、所思所想,均如水中鹽般調和其中。跨國翻拍要將具有異域色彩的內容進行本土化轉換,降低其文化折扣,增強其文化適應性,難度可想而知。許多外國經典翻拍之所以水土不服,就是二度創作沒有考慮文化差異地生硬嫁接,未能在保留故事大體框架的基礎上對劇情走向、人物設定、表現手法等做出大膽優化所致。比如,電影《外公芳齡38》簡單植入幾個中國元素和網路段子,卻未能把一個父女二人均為未成年時未婚生子的韓國離奇故事改造成符合中國國情、令中國觀眾信服的現實題材電影,令原作粉絲看了感到無趣,新觀眾看了覺得虛假。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面對翻拍熱,哪些外國作品適合翻拍,怎樣才是翻拍的正確姿勢,需要從業者理性探索。

3.當代藝術再創造的選擇

原作越經典,翻拍越困難,但這不意味著翻拍沒有好作品。在影視史上,優秀的翻拍作品青出於藍亦不鮮見。總結其成功之道,不難發現其中的共性規律:首先,翻拍不是機械複製,而是藝術再創造的過程。創作者應在深入領會原作精髓的基礎上推陳出新,進行創造性提升甚至再生。徐克監製的《新龍門客棧》保留了原作強化懸疑的敘事方式,又創造性地用黃沙大漠的情境設定、盪氣迴腸的兒女情懷、迅如閃電的動作戲、疾風暴雨的鏡頭剪輯塑造了一個全新的江湖世界。雖是翻拍,卻成了武俠新經典。好萊塢電影《聞香識女人》在保留原作故事框架的基礎上,加入探討忠誠與背叛的主題,賦予作品更加優雅深沉的氣質。

其次,翻拍應具有當代性,融入特定的個人情感、社會心理與時代精神。1967年上映的《英雄本色》本是一部品質平平的電影,但經吳宇森翻拍,融入並宣洩導演心中鬱結多年、壯志不得伸展的熱血激情,反而成了一代名作。還有2014年的翻拍電影《智取威虎山》利用特效強化了影片的視覺奇觀效果,翻拍自《東京物語》的《東京家族》則融入了新的時代訊息,都屬翻拍作品中成功添加當代元素的範例。

再次,除了時空轉化,跨國翻拍還應注重“文化轉譯”,實現與本土文化的對接,完成文化共通性與差異性的化合作用。翻拍香港《無間道》的美國影片《無間道風雲》改變了原作的港式煽情風格,轉用客觀冷峻的敘事態度統領全片。片尾出現的老鼠恰是“內鬼”的暗喻,與影片的臥底內容相契合,這種“轉譯”堪稱神來之筆。經典美國電影《十二怒漢》先後有日本、俄羅斯、中國等翻拍版本,難能可貴的是,這幾個版本在將原作故事與本土現實政治、社會、文化結合方面都做得相當出色,雖未必超越原作,也都品質上乘。其中,中國版的《十二公民》更是堪稱近幾年國產片中少有的律政題材佳作。有論者將翻拍看作中國影視業創造力貧乏的禍根和迷途,但從《十二公民》的例子可見,翻拍並不必然意味著創造力的貧乏。就藝術創新而言,低水準的原創與高水準的翻拍相比,前者並不優於後者。

每個影視作品都是故事、人物、臺詞及服、化、道、攝等藝術要素有機相融的結晶,其中蘊藏著豐富的時代資訊和文化背景——宏觀上的政治、經濟、社會情況和民族精神、主流價值觀,微觀上的日常生活、飲食起居、所思所想,均如水中鹽般調和其中。跨國翻拍要將具有異域色彩的內容進行本土化轉換,降低其文化折扣,增強其文化適應性,難度可想而知。許多外國經典翻拍之所以水土不服,就是二度創作沒有考慮文化差異地生硬嫁接,未能在保留故事大體框架的基礎上對劇情走向、人物設定、表現手法等做出大膽優化所致。比如,電影《外公芳齡38》簡單植入幾個中國元素和網路段子,卻未能把一個父女二人均為未成年時未婚生子的韓國離奇故事改造成符合中國國情、令中國觀眾信服的現實題材電影,令原作粉絲看了感到無趣,新觀眾看了覺得虛假。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面對翻拍熱,哪些外國作品適合翻拍,怎樣才是翻拍的正確姿勢,需要從業者理性探索。

3.當代藝術再創造的選擇

原作越經典,翻拍越困難,但這不意味著翻拍沒有好作品。在影視史上,優秀的翻拍作品青出於藍亦不鮮見。總結其成功之道,不難發現其中的共性規律:首先,翻拍不是機械複製,而是藝術再創造的過程。創作者應在深入領會原作精髓的基礎上推陳出新,進行創造性提升甚至再生。徐克監製的《新龍門客棧》保留了原作強化懸疑的敘事方式,又創造性地用黃沙大漠的情境設定、盪氣迴腸的兒女情懷、迅如閃電的動作戲、疾風暴雨的鏡頭剪輯塑造了一個全新的江湖世界。雖是翻拍,卻成了武俠新經典。好萊塢電影《聞香識女人》在保留原作故事框架的基礎上,加入探討忠誠與背叛的主題,賦予作品更加優雅深沉的氣質。

其次,翻拍應具有當代性,融入特定的個人情感、社會心理與時代精神。1967年上映的《英雄本色》本是一部品質平平的電影,但經吳宇森翻拍,融入並宣洩導演心中鬱結多年、壯志不得伸展的熱血激情,反而成了一代名作。還有2014年的翻拍電影《智取威虎山》利用特效強化了影片的視覺奇觀效果,翻拍自《東京物語》的《東京家族》則融入了新的時代訊息,都屬翻拍作品中成功添加當代元素的範例。

再次,除了時空轉化,跨國翻拍還應注重“文化轉譯”,實現與本土文化的對接,完成文化共通性與差異性的化合作用。翻拍香港《無間道》的美國影片《無間道風雲》改變了原作的港式煽情風格,轉用客觀冷峻的敘事態度統領全片。片尾出現的老鼠恰是“內鬼”的暗喻,與影片的臥底內容相契合,這種“轉譯”堪稱神來之筆。經典美國電影《十二怒漢》先後有日本、俄羅斯、中國等翻拍版本,難能可貴的是,這幾個版本在將原作故事與本土現實政治、社會、文化結合方面都做得相當出色,雖未必超越原作,也都品質上乘。其中,中國版的《十二公民》更是堪稱近幾年國產片中少有的律政題材佳作。有論者將翻拍看作中國影視業創造力貧乏的禍根和迷途,但從《十二公民》的例子可見,翻拍並不必然意味著創造力的貧乏。就藝術創新而言,低水準的原創與高水準的翻拍相比,前者並不優於後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