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志載冀往」河北名人傳——邢臺卷(十七)

邢臺, 舊稱邢州、順德, 位於京津冀區域冀中南地區中心, 是中原經濟區的北方門戶。

邢臺市有3500年建城史, 這裡物華天寶, 人傑地靈。

“方志河北”為您挑選部分歷史名人進行一一介紹, 敬請關注。

顧隨

顧隨(1897—1960年), 本名顧寶隨, 字羨季, 筆名苦水, 別號駝庵, 河北清河縣人。 中國散文作家、理論批評家、美學鑒賞家、講授藝術家、禪學家、書法家、文化學術研著專家。

顧隨1897年(清光緒二十三年)2月13日出生。 四五歲時進入家塾, 學四書五經, 唐宋詩文及先秦諸子的寓言故事, 也讀了一些小說。 1907年入廣平府中學堂, 1915年季考北京大學, 通過了北大國文系的入學考試。 北大校長閱卷時, 發現顧隨的中國文學水準卓異, 建議他改學西洋文學。 於是顧隨先到北洋大學預科專攻英語, 兩年後轉入北京大學英文系。 在北大他獲得了很好的西洋語言與文學的修養, 1920年夏天畢業開始到山東青州中學。

1926年他執教于天津女子師範學院, 他用魯迅的思想給學生指明道路。 由於他的指引, 許多學生都踏上了革命的道路。 1929年, 顧隨先後到燕京、北平、中法、北京、中國、輔仁、北京師範等大學執教。

顧隨對於祖國和人民是一個忠誠的赤子。 1949年北京和平解放, 他開始到大學任職任教, 1953年到天津工作。 他的精神空前煥發, 工作熱情十分高漲, 但健康狀況卻日漸不支, 1960年9月6日顧隨卒于天津馬場道河北大學住所。 1990 年, 顧隨先生在北京、天津、河北等地的門人弟子聚集北京, 召開了“顧隨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紀念會”, 會後印行了紀念文集。 1997 年, 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河北大學中文系、北京師範大學校友會、輔仁大學校友會在北京聯合舉辦了“顧隨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會”和“紀念展覽”,

《顧隨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已由河北大學出版社出版。

顧隨先後在河北女師學院、燕京大學、輔仁大學、中法大學、中國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河北大學、女子文理學院中法大學及中國大學等校講授中國古代文學, 四十多年來桃李滿天下, 很多弟子早已是享譽海內外的專家學者, 葉嘉瑩、周汝昌、史樹青、鄧雲鄉、郭預衡、顏一煙、黃宗江、吳小如、楊敏如、王雙啟等便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葉嘉瑩教授以老師晚年名號“駝庵”在南開大學設立了“葉氏駝庵獎學金”, 以獎勵後輩學子。

主要作品

學術研究

顧隨先生是一位有獨見卓識的學者、專家, 自三十年代起, 有《稼軒詞說》《東坡詞說》《元明殘劇八種》《佛典翻譯文學》等多種學術著作問世, 並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 惜其多種未刊稿在十年動亂中慘遭毀棄。 八十年代後經多方收集, 已出版了《顧隨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年)、《顧羨季先生詩詞講記》(臺灣桂冠出版公司 1992 年)、《顧隨:詩文叢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 年出版,

1997 年又出了增訂版)、《顧隨說禪》(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年)、《顧隨箋釋毛主席詩詞》(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年)、《顧隨與葉嘉瑩》》(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年)、《顧隨致周汝昌書》(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年)。 輯得顧隨各類著作、文稿、書信、日記等, 編訂為《顧隨講文心雕龍》《顧隨講古代文論》《顧隨講南北朝散文》《顧隨講詩經》系列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顧隨全集》7卷增訂本河北教育出版社正在印行中。

小說、詩詞

顧隨先生又是中國現代文壇上一位卓然特立的作家。 在20年代初他在山東的報紙上發表了不少短篇小說, 可惜只存《反目》一篇。 中期發表了《失蹤》《孔子的自白》《母親》《廢墟》等, 抗戰期間發表《佟二》。 自 1927 年起出版了舊體詩詞集《無病詞》《味辛詞》《荒原詞》《留春詞》《霰集詞》《濡露詞》《苦水詩存》。 1947年中篇小說《鄉村傳奇》發表在《現代文錄》上。

雜劇、書法

顧隨還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後一位發表雜劇的劇作家。他創作的雜劇有:《饞秀才》《再出家》《馬郎婦》《祝英台》《飛將軍》《遊春記》等6種計26折。除《饞秀才》發表外,其餘編為《苦水作劇》和《苦水作劇二集》。顧隨精于書法藝術,曾師從書法大師沈尹默先生,草楷皆工,是現代書法名家。他的書法作品有的收入《民國時期書法》《中國書法鑒賞大辭典》。

韻文

顧隨一生作了大量的古典文學特別是古典韻文的研究,著作頗豐。他的學術研究始於元曲,著有《元明殘劇八種》一書和一系列論元曲的文章,多發表在《益世報讀書週刊》等報刊上。1943年完成《倦駝庵稼軒詞說》《倦駝庵東坡詞說》兩書,40年代末,撰寫談禪大著《揣龠錄》,50年代中期在大學開設了“佛典翻譯文學”課。

歷史評價

顧隨的學生、紅學泰斗周汝昌這樣評價他:“一位正直的詩人,而同時又是一位深邃的學者,一位極出色的大師級的哲人巨匠。”

1947年中篇小說《鄉村傳奇》發表在《現代文錄》上。

雜劇、書法

顧隨還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後一位發表雜劇的劇作家。他創作的雜劇有:《饞秀才》《再出家》《馬郎婦》《祝英台》《飛將軍》《遊春記》等6種計26折。除《饞秀才》發表外,其餘編為《苦水作劇》和《苦水作劇二集》。顧隨精于書法藝術,曾師從書法大師沈尹默先生,草楷皆工,是現代書法名家。他的書法作品有的收入《民國時期書法》《中國書法鑒賞大辭典》。

韻文

顧隨一生作了大量的古典文學特別是古典韻文的研究,著作頗豐。他的學術研究始於元曲,著有《元明殘劇八種》一書和一系列論元曲的文章,多發表在《益世報讀書週刊》等報刊上。1943年完成《倦駝庵稼軒詞說》《倦駝庵東坡詞說》兩書,40年代末,撰寫談禪大著《揣龠錄》,50年代中期在大學開設了“佛典翻譯文學”課。

歷史評價

顧隨的學生、紅學泰斗周汝昌這樣評價他:“一位正直的詩人,而同時又是一位深邃的學者,一位極出色的大師級的哲人巨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