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A股2018年分行業投資策略——消費升級大時代

最終產品和服務價格提升帶來機遇。 2017年在供給側改革和環保限產推動下, 暫時的供給下降提高資源品價格, PPI增速遠高於CPI, 大幅改善工業企業利潤並提高板塊估值。 然而資源品價格持續上漲會帶來下游企業成本提升, 令下游企業承壓;另一方面較高的成本最終會提高成品價格帶來CPI 上升。 2018年資源品價格在供需結構持續調整下繼續維持高位, 但增速有限, 另一方面產品和服務價格的上漲會提高消費品價格並最終提升消費板塊整體盈利。

龍頭估值不斷提升。 隨著中國總量經濟將平穩回落,

中國將從高速度增長轉向高品質增長, 眾多產業面臨產能過剩和行業出清, 大企業通過不斷並購整合提高市場份額, 各行各業都在經歷集中度提升價格提升的過程, 並通過技術升級、整合上下游產業鏈不斷構建行業壁壘, 龍頭企業優勢不斷顯現, 估值不斷提升。 另一方面從投資者結構來看, 隨著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程度的提高, 海外資金將持續配置中國的優質資產。 金融、消費、優質現金流等各行業盈利能力強、估值合理的龍頭企業將持續得到外資的青睞。 養老金等機構投資者會進一步增多, 低估值、優業績、高分紅的等業績增速快、盈利能力穩定和估值合理的板塊得到垂青, 頭部效應持續。

技術升級持續。

在傳統投資和傳統製造業轉型的背景下, 創新將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以大資料、人工智慧、 5G、晶片、高鐵為代表的先進製造業將成為資本市場的持續的新焦點。 大消費和先進製造業在經濟轉型過程中是核心主題。

1

休閒服務

酒店:需求回暖, 並購整合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

酒店並購整合加速, 集團化趨勢明顯, 國內基本形成錦江、首旅、華住三大品牌。 2016年錦江和首旅酒店開展了大規模並購, 2016年末商譽分別達到109億元和47億元, 2017年2月華住酒店也收購桔子水晶酒店, 行業集中度快速提升。 2017年6月全國入住率和RevPar雙雙轉正, 行業回暖, 根據歷史週期酒店提價週期一般3年, 目前華住酒店入住率達到90%以上, 明年有望提價, 2017年全國樣本星級酒店客房出租率達到65%,

同比提升1.5%。 2018年酒店業整體增速(30%), 分別來自入住率繼續提升, 客房漲價, 以及集中度繼續提升。

免稅店:成長空間大

零售:消費升級下的線上線下融合

當前階段國內消費市場迎來中高端消費群體崛起且消費趨向品質化、部分國內中高端品牌力提升且市場逐漸打開、實體管道進入存量市場更注重服務品質和經營效率提升。 2017前11個月, 社零總額同比增長為10.3%, 實物網購同比增速為27.6%, 可選消費占比提升。 品質消費升級趨勢下, 優質實體企業率先進行商品與業態升級, 增加相對中高端的商品和服務供給, 匹配品質消費需求。 2017年行業並購活躍, 同比大幅上升265%, 2017年阿裡和騰訊多次出手佈局線下零售, 包括和永輝,

歐尚和大潤發都開展深度合作。 2018年行業淨利增速24%符合預期。

房地產:龍頭企業盈利能力繼續提升

宏觀上繼續房地產調控政策, 建立房地產長效機制緩解未來一線城市土地緊張, 擴大租賃用地, 提高首付比例, 收緊房地產開融資額度和管道, 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 2017年CR10房屋銷售額市占率25%, 相對2016年大幅提升8%。

房屋銷售需求端受到限購和首付比例大幅上調影響2018年商品房銷售增速繼續下滑至5%左右, 這將制約房地產新開工以及投資增速。 供給端目前商品房庫存持續下降, 然而在建和拿地未開工庫存依然高企, 2017年土地成交金額同比大幅增長45%。 分結構來看一二線城市庫存相對較低, 新開工面積將好於三四線城市。 另一方面開發商融資管道受到金融行業去杠杆影響大幅受限,

中小開發商銷售和開發投資都將同比下滑, 有資金優勢以及拿地能力強的龍頭房企將繼續蠶食中小開發商市場份額。

航空:供給側改革紅利釋放

航空運輸供給側改革, 砍航線, 收縮供給, 航空行業計畫每週航班量同比增速約8%, 2018 年三大航合計期末客機機隊增速預計約為7.2%, 較2017年下降約1pct。 有望提高票價並且提高客座率。 分航程來看, 實行市場調節價的航線大部分為800公里以下的支線短途, 分市場來看, 大量的一二線航段仍採用政府指導價, 實行市場調節價最多的是三線相關航線。 集中度降低, 全國航空客運企業從2010年的32家增加到2016年的51家。 預計2018年航空業增速(45%), 分別來自市場需求增長,漲價,此外油價上漲有可能對航空公司業績帶來衝擊。

2017年國內大航空公司17倍,小航空公司23倍,大航空公司PE band:14-20,小航空公司PE band:20-28。對比國外航空公司PE在15之間,PB在4左右,過去5年均增速3%-5%,大航空公司過去5年均增速10%,ROE因為杠杆率低較低,淨利率較低(5%-8%),目前航空公司估值偏低。

化工:產能出清集中度提升

環保限產持續高壓,經過9年行業低迷期,化工行業產能逐步出清,市場份額將進一步向優勢企業集中,子行業龍頭企業在業績持續高增長的同時有望享受一定的估值溢價,看好低估值白馬公司,具體看好三個細分行業:

1)煉化作為中游加工業,油價上漲趨勢對煉化行業構成重大利好。民營煉化專案裝置技術先進、規模大、成本低,處於國際領先水準,盈利能力勝過已有產能。

2)供需格局持續向好的子行業。“清潔低碳”+“便宜高效”推動天然氣需求快速增長,推薦煤頭甲醇受益標的華魯恒升;出口持續回暖,供給收縮顯著的農藥行業,重點推薦揚農化; 實際擴產產能低於預期,行業開工受環保影響大的環氧丙烷行業。

3)電子化學品進口替代空間巨大,部分龍頭企業獲得大基金持股,並進入國際一流企業供應鏈。

2

機械設備

工程機械:進入設備更新週期+工業企業投資回暖

從整個設備製造行業來看自2017年起,通用、專用設備製造業的收入增速結束了2年左右的低迷,開始回暖到10%左右的增長區間,淨利潤增速進入到20%左右的增長區間。設備增速回暖的背後是高端製造業的復蘇。工業企業在經歷產能出清、資產負債表修復後,開始加強設備,投資以應對未來或將繁忙的生產經營活動。

工程機械受益基建、礦山等領域需求回暖疊加更新需求釋放,工程機械行業強勢復蘇。以及設備更新週期,環保升級,非道路移動機械“國三”排放標準實施加快老舊設備更新升級。行業淨利增速45%,超預期在於工程機械銷售量和價格,以及龍頭地位繼續提升,鋼價的高位震盪也會對機械行業利潤產生負面影響,鋼材均價下降 10%,機械企業的毛利率上升 1%;匯率也對機械行業有影響,整體機械行業海外業務收入占比達到20%。

半導體面板/鋰電池設備受到需求提振

產業升級疊加消費升級背景下,下游加工型企業對自動化、智慧化的高端設備需求提升。作為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重點,以新能源汽車、大基金為代表的產業投資帶動了半導體、 3C 面板、鋰電鏈相關設備採購的高景氣度。40%行業增速符合預期。

造紙:行業龍頭受益于成本提升帶來的價格上漲

中小企業受到環保成本提升生產成本被抬高,利潤壓縮被淘汰,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木漿等原材料、煤炭、運費的價格上漲,使造紙企業面臨沉重的成本壓力。造紙板塊行情核心驅動因素是供給側產能調整+環保趨嚴,2018年進口廢紙的標準將繼續維持高壓態勢。國廢價格有望結束調整繼續上行。行業盈利增速30%,超預期在於環保驅嚴下集中度大幅向龍頭提升,以及價格上漲帶來的龍頭企業受益。

3

公用事業

火電:煤電聯動有望大幅改善業績

隨著火電行業供給側改革的推進,17-18 年之後新增機組大幅降低,火電利用小時數也有望趨勢性回升。在發電量穩定下電價和動力煤價格是決定火電企業盈利水準的重要變數。2018年煤炭價格小幅下跌,電價上漲1分能對火電企業能大大提高火電企業盈利。火電機組的利用小時逐年下滑至2016年的4165小時,低於可行性報告設計的5500小時,也低於海外(美國,日本,韓國)火電機組利用小時。超預期在於1)煤炭價格下跌10%將提升淨利增速30%,2)電價上漲1分將提高淨利增速50%。

天然氣:消費提速利好燃氣供應商

進入2017年,天然氣消費明顯提速,前10個月天然氣累計消費量已經達到1865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8.7%。十三五規劃提出,到2020 年我國天然氣年消費量要突破3000億立方米,相比於2016 年消費量要增加1000億立方米,這意味著未來幾年天然氣消費將保持10%左右的較快增速。行業增速25%符合預期。

消費電子:技術不斷反覆運算

智慧手機出貨量穩中有降,手機產業鏈出貨增長邏輯不在,手機技術創新單價提升,無線充電,全面屏、3D視覺/AR等新場景技術創新將帶動手機單機價值量增加,零部件廠商受益。看好消費電子產業鏈技術創新方向,預計全面屏18年滲透率可達60%,雙攝滲透率在國內手機可達50%。蘋果手機新機型有望全面應用雙攝,3D sensing;國產品牌旗艦機3D Sensing攝像頭機型大概率上半年推出,AR設備有望快速普及,3D有關的圖像、遊戲等應用程式爆發;無線充電在終端及場景有望迅速普及,相關硬體模組商優先受益。整個消費電子行業18年在無增量看點情況下將重點轉換到新功能創新增長點上,年中及下半年國產品牌重量機型、蘋果新品發佈帶動整體年度行情上呈現前低後高的走勢。

4

非銀金融

保險:保費結構和銷售管道不斷優化

2018年國債收益率上行將釋放準備金提升利潤,保費結構不斷優化(壽險業務占比不斷提升,儲蓄型保險占比下降)會降低利率上升對保險行業帶來的不利影響。2018年保費增速預計下降至15%。目前中國保險行業滲透率極低,美國人投保率500%,日本人投保率650%,而中國人的投保率僅有10%。2016年世界人均保費平均水準為621美元,而中國僅為336美元。歷史估值(P/EV:1-1.7倍)來看保險行業目前(1.5倍)合理,相對於國外保險公司(1.5-2倍)估值較低。2018年保險公司行業淨利平均增速達到20%,超預期來自10年國債收益率持續攀升帶來的準備金釋放,以及保費結構優化。

銀行:去杠杆下難擴張

2018年金融繼續去杠杆以及未來宏觀經濟總杠杆的控制對銀行資產負債表擴張形成壓力,同時宏觀經濟缺乏全面加息的條件,只能通過對增量融資成本提高限制金融機構和企業加杠杆行為。由於2017年四季度同業存單發行利率大幅上行至5%導致中小銀行負債成本上升,同時表外業務持續轉表或者到期將對銀行間流動性產生衝擊,資金利率持續偏緊,銀行負債端成本較高,銀行整體盈利增速承壓。2018年去杠杆下銀行業整體淨利增速5.5%,其中非利息收入增速同比繼續下滑,利息收入對淨利收入貢獻更高。

5

醫藥生物

製藥:原研藥替代趨勢加速

仿製藥一致性評價工作對產業而言是一次系統的供給側改革、品質升級過程,輔助用藥的市場空間將被壓縮,高價原研藥的空間將被壓縮,壓縮的空間將更多接納創新型產品。一致性評價:千億級別原研藥市場面臨替代,普藥企業一致性評價後時代,面臨產能出清,集中度提升(量),拼價格。超預期的可能。主要體現在:1、品種數量超預期; 2、推進進度超預期; 3、配套政策超預期。

生物製藥增速(30%):一致性評價替代原藥,同類型藥品的生產集中度將提高(5%);中外合作活躍,從國外引進先進技術(5%),行業本身增長(20%)。生物製藥企業估值包含了創新研發帶來的預期業績爆發,股價上漲大幅領先于業績體現。2017年PE:40倍,歷史PE band:30-45倍,由於國內製藥企業成長高,較國外醫藥公司(PE:23倍)估值高。

醫療服務及零售:推進行業並購

產品提價、消費升級、醫保資質利好等因素驅動醫藥零售行業2017年回暖,集中度不斷提升,目前CR100不到30%。藥品零售增速(15%):兩票制鼓勵大企業吞併小企業,行業維持過去穩定增長(13%),以及集中度提高(2%)。

6

食品飲料

白酒:龍頭企業漲價提升行業整體漲價預期

白酒供需相對平衡,壁壘高,有品牌效應。龍頭白酒漲價將會引發全行業漲價潮,需求相對穩定增長下將繼續提升白酒行業整體淨利。次高端白酒地域性強,有一定品牌效應,漲價看高端白酒,茅臺2017年12月的漲價帶來了白酒整體行業的漲價預期。看好全國化佈局的次高端白酒品牌(通過並購跨地域或者銷售推進)。2017年白酒資本性開支同比增長50%,未來產量和銷量有望進一步提升。2018年白酒行業整體增速(27%)來自漲價(15%)銷量增長(10%)以及次高端和低端白酒的並購效應(2%)。

啤酒:提價訴求強烈

啤酒競爭上呈現區域壟斷和壁壘,競爭非常激烈,疊加消費需求飽和,直接導致行業產能過剩、費用投入大、打價格戰致使行業盈利水準低迷,國內啤酒企業淨利潤率常年在5%,盈利能力顯著低於百威英博15%。近兩年大量中高端市場被進口啤酒佔據,目前國內啤酒企業正逐漸加碼高端啤酒。目前人均消費已經到36升,和韓國37/日本44升比較接近。行業集中度較高(CR5達到84%,前五大企業分別是雪花(27%),青啤(20%),百威(17%),燕京(12%),嘉士伯(8%))。2018年開始的啤酒提價迫于成本壓力和需求提升提價訴求強烈。

食品:細分行業集中度提升

不包含白酒食品飲料整體淨利增速緩慢下滑,由於食品飲料屬於日常生活一部分,消費升級應用場景占比還是較低,漲價幅度也相對有限,然而食品行業集中度低,全行業集中度提升將會提高龍頭企業市場份額和盈利。乳製品未來還有銷量和市占率提升空間(CR3已經由08年的57%提升至目前的70%),調味品行業(調味品CR5達到25%)通過提高市占率和跨品種整合提升空間。預計乳製品淨利增速(9%),其中市場份額提高(5%)、成本下降(1%-2%)以及高端奶放量(3-4%)的。調味品增速(15%),其中餐飲行業回暖帶來銷量提升(10%),高端產品放量(3-4%),原材料下降帶來成本下降(1-2%)。

7

鋼鐵:盈利能力強但增速趨緩

需求端長期來看緩慢下降,2018年受到房地產(占鋼鐵需求25%)調整影響整體需求繼續放緩。供給端受到供給側改革,以及2017年底至2018年初環保限產導致鋼鐵供給收縮支撐鋼價,2018年全年鋼價有望繼續維持高位但同比增速趨緩,鋼鐵公司盈利情況良好。預計2018年上半年盈利增速達到35%將超預期,主要來自漲價。2017年年底的環保限產至少到2018年3月份才結束,參照2017年11月份-12月份鋼鐵平均價格3850(以螺紋鋼為例),毛利率達到45%,該價格持續到2018年一季度,則淨利增速將達到50%,二季度基建開工項目將繼續支撐鋼價。

8

家用電器:高端產品占比和價格不斷提升

中國目前為家電產量大國,2016年三大白電空調、冰箱、洗衣機產能分別佔據世界總產能的74%、52%和37%,居於世界首位。家電品類消費升級明顯,高端產品占比不斷提升帶動各個產品的行業均價不斷走高,行業整體均價逐年穩步上提,其中白電龍頭均價提升幅度相對行業整體更為顯著。海外擴張和產品升級是未來家電行業的主旋律。從CR5資料看,2010年空冰洗三大白電全球CR5集中度分別為50.0%,43.1%及45.5%,2017年空冰洗三大白電全球CR5集中度分別為55.6%,51.4%以及58.7%。全球家電巨頭PE18倍,目前行業估值20倍。

2018年房地產銷售增速下滑(尤其三四線城市)=將對家電行業帶來負面影響,但因為外需復蘇家電行業外銷情況較2017年好,整體增長平穩。2018年增長來自於:外延擴張以及海外銷量提升;消費升級下產品高端化;經營效率提升。負面因素包括原材料價格上升以及匯率波動對於出口的影響。

9

建築材料

水泥:需求回暖,集中度進一步上升

供給繼續去產能,主要形式是“錯峰生產+環保督查”。水泥和玻璃行業計畫在2017年12月31日前完成新排汙許可證申請與核發工作。需求方面政策收緊疊加去杠杆使得建築投資中性偏緊,預計需求穩中趨緩。龍頭企業海螺水泥和華潤水泥2010年合計銷量占水泥行業比為9%,2016年大幅提升至19%,2010年兩公司利潤總額占比為15%,2016年大幅提升至26%。水泥行業2017年業績超預期兩大因素:價格上漲(50%)超預期,此外龍頭集中度繼續提升。2018年增速下降至(15%),其中環保因素導致集中度繼續提升(2%),價格同比小幅上漲(13%)

玻璃:供給收縮

玻璃行業週期性顯著,下游絕大部分需求來自地產。然而由於供給方面持續收縮包括:1)集中冷修助力景氣延續;2)排汙許可帶來違規產能收縮;3)環保標準提升,玻璃價格與地產表現逐步分化,目前玻璃景氣向上已持續約一年半,2018年由於排汙許可證供給將繼續大幅收縮,價格有望繼續上漲。玻璃雙寡頭壟斷,龍頭企業旗濱集團和信義玻璃2010年合計銷量占平板玻璃行業比例為12%,2016年大幅提升至32%,2010年兩公司利潤總額占比為27%,2016年大幅提升至83%。2018年增速低估,預計達到整體淨利增速將達到60%,主要源於價格大幅上漲以及行業集中度提升。

玻纖:新增產能帶動盈利提升

玻纖行業需求基本保持平穩增長,而供給釋放則較為集中,供需的不匹配,帶來玻纖行業的週期波動。目前的景氣度源於產能跟不上需求帶來的價格上漲以及產能利用率提升。近幾年全球玻纖的新增產能主要來自中國,2017新增產能有限,預計2018年行業持續緊平衡。全球玻纖行業前兩大龍頭企業市場份額40%(中國巨石&歐文斯科寧)。2018年行業增速(16%)體現在高端產品占比不斷提升(5%),產能擴張(6%)以及海外佈局(提升估值),需求穩定提升(5%)。目前龍頭公司中國巨石已經在埃及基地建有產能、美國基地正在開工建設(預計2018年投產)、印度基地正在做前期準備。

10

採掘

煤炭:需求平穩下滑,通過並購不斷提升集中度

趨勢性機會很少,受到環保限產影響以及火電發電占未來整體能源結構下降結構影響煤炭需求平穩下滑,行業供需將由今年弱平衡偏緊向弱平衡偏松過渡,煤價中樞或將小幅下移。行業淨利增速預測20%基本符合預期,超預期要看政府供給側改革執行力度。目前煤炭行業產量集中度偏低,90家大型煤企占比不到70%。龍頭企業神華占比12.6%,遠超第二名中煤的4%。2017年PE13倍,歷史PE band11-18倍,國外煤炭公司PE13倍,行業估值合理。

石油天然氣:景氣度提升

2018年全球石油再平衡,美國葉岩油的供給韌性將減退,預估產量增長75 萬桶/天。庫存有望進一步去化,供需將進入偏緊狀態。剩餘產能和庫存已經不能提供充分的安全墊,事件性的供給衝擊很容易把供需平衡再度打破,進入現貨短缺狀態。2018年行業將超預期,油價突破70美金/桶將大幅提高油氣勘探企業盈收。目前行業預測增速10%過低。2017年PS只有1倍,相對歷史PS band0.8-1.5倍較低,國外油氣公司PS:1.2倍,行業估值偏低。

農林牧漁:規模化加速,帶動CPI上漲

2016年和2015年各品種農作物庫存接近歷史新高,目前仍然處於去庫存,但是去庫存結束後農作物價格的上漲並不代表種子價格上漲,整體還是要看農作物新種培育週期。當前中國農業也正處於規模化進程加速階段,同時行業集中度也正面臨著快速提升,行業淨利增速從2017年從-8.6%提升至31.5%。超預期在於CPI通脹快速上升帶來的價格上升,以及龍頭企業不斷通過並購提升集中度。

建築裝飾:受到房地產影響整體下滑

宏觀經濟波動收斂背景下,房地產投資與基建投資波動也同時趨弱,房地產投資以“低庫存”為支撐,基建投資受資金面影響或小幅回落,但訂單儲備充足,PPP 實質性落地對基建投資起到一定支撐,綜合來看行業景氣度保持溫和向下。2016 年、2017 年上半年八大建築央企的訂單集中度分別為 29.2%、32.6%,分別提升 1 %、3.5 %。PPP 是訂單集中度提升的核心因素。

分別來自市場需求增長,漲價,此外油價上漲有可能對航空公司業績帶來衝擊。

2017年國內大航空公司17倍,小航空公司23倍,大航空公司PE band:14-20,小航空公司PE band:20-28。對比國外航空公司PE在15之間,PB在4左右,過去5年均增速3%-5%,大航空公司過去5年均增速10%,ROE因為杠杆率低較低,淨利率較低(5%-8%),目前航空公司估值偏低。

化工:產能出清集中度提升

環保限產持續高壓,經過9年行業低迷期,化工行業產能逐步出清,市場份額將進一步向優勢企業集中,子行業龍頭企業在業績持續高增長的同時有望享受一定的估值溢價,看好低估值白馬公司,具體看好三個細分行業:

1)煉化作為中游加工業,油價上漲趨勢對煉化行業構成重大利好。民營煉化專案裝置技術先進、規模大、成本低,處於國際領先水準,盈利能力勝過已有產能。

2)供需格局持續向好的子行業。“清潔低碳”+“便宜高效”推動天然氣需求快速增長,推薦煤頭甲醇受益標的華魯恒升;出口持續回暖,供給收縮顯著的農藥行業,重點推薦揚農化; 實際擴產產能低於預期,行業開工受環保影響大的環氧丙烷行業。

3)電子化學品進口替代空間巨大,部分龍頭企業獲得大基金持股,並進入國際一流企業供應鏈。

2

機械設備

工程機械:進入設備更新週期+工業企業投資回暖

從整個設備製造行業來看自2017年起,通用、專用設備製造業的收入增速結束了2年左右的低迷,開始回暖到10%左右的增長區間,淨利潤增速進入到20%左右的增長區間。設備增速回暖的背後是高端製造業的復蘇。工業企業在經歷產能出清、資產負債表修復後,開始加強設備,投資以應對未來或將繁忙的生產經營活動。

工程機械受益基建、礦山等領域需求回暖疊加更新需求釋放,工程機械行業強勢復蘇。以及設備更新週期,環保升級,非道路移動機械“國三”排放標準實施加快老舊設備更新升級。行業淨利增速45%,超預期在於工程機械銷售量和價格,以及龍頭地位繼續提升,鋼價的高位震盪也會對機械行業利潤產生負面影響,鋼材均價下降 10%,機械企業的毛利率上升 1%;匯率也對機械行業有影響,整體機械行業海外業務收入占比達到20%。

半導體面板/鋰電池設備受到需求提振

產業升級疊加消費升級背景下,下游加工型企業對自動化、智慧化的高端設備需求提升。作為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重點,以新能源汽車、大基金為代表的產業投資帶動了半導體、 3C 面板、鋰電鏈相關設備採購的高景氣度。40%行業增速符合預期。

造紙:行業龍頭受益于成本提升帶來的價格上漲

中小企業受到環保成本提升生產成本被抬高,利潤壓縮被淘汰,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木漿等原材料、煤炭、運費的價格上漲,使造紙企業面臨沉重的成本壓力。造紙板塊行情核心驅動因素是供給側產能調整+環保趨嚴,2018年進口廢紙的標準將繼續維持高壓態勢。國廢價格有望結束調整繼續上行。行業盈利增速30%,超預期在於環保驅嚴下集中度大幅向龍頭提升,以及價格上漲帶來的龍頭企業受益。

3

公用事業

火電:煤電聯動有望大幅改善業績

隨著火電行業供給側改革的推進,17-18 年之後新增機組大幅降低,火電利用小時數也有望趨勢性回升。在發電量穩定下電價和動力煤價格是決定火電企業盈利水準的重要變數。2018年煤炭價格小幅下跌,電價上漲1分能對火電企業能大大提高火電企業盈利。火電機組的利用小時逐年下滑至2016年的4165小時,低於可行性報告設計的5500小時,也低於海外(美國,日本,韓國)火電機組利用小時。超預期在於1)煤炭價格下跌10%將提升淨利增速30%,2)電價上漲1分將提高淨利增速50%。

天然氣:消費提速利好燃氣供應商

進入2017年,天然氣消費明顯提速,前10個月天然氣累計消費量已經達到1865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8.7%。十三五規劃提出,到2020 年我國天然氣年消費量要突破3000億立方米,相比於2016 年消費量要增加1000億立方米,這意味著未來幾年天然氣消費將保持10%左右的較快增速。行業增速25%符合預期。

消費電子:技術不斷反覆運算

智慧手機出貨量穩中有降,手機產業鏈出貨增長邏輯不在,手機技術創新單價提升,無線充電,全面屏、3D視覺/AR等新場景技術創新將帶動手機單機價值量增加,零部件廠商受益。看好消費電子產業鏈技術創新方向,預計全面屏18年滲透率可達60%,雙攝滲透率在國內手機可達50%。蘋果手機新機型有望全面應用雙攝,3D sensing;國產品牌旗艦機3D Sensing攝像頭機型大概率上半年推出,AR設備有望快速普及,3D有關的圖像、遊戲等應用程式爆發;無線充電在終端及場景有望迅速普及,相關硬體模組商優先受益。整個消費電子行業18年在無增量看點情況下將重點轉換到新功能創新增長點上,年中及下半年國產品牌重量機型、蘋果新品發佈帶動整體年度行情上呈現前低後高的走勢。

4

非銀金融

保險:保費結構和銷售管道不斷優化

2018年國債收益率上行將釋放準備金提升利潤,保費結構不斷優化(壽險業務占比不斷提升,儲蓄型保險占比下降)會降低利率上升對保險行業帶來的不利影響。2018年保費增速預計下降至15%。目前中國保險行業滲透率極低,美國人投保率500%,日本人投保率650%,而中國人的投保率僅有10%。2016年世界人均保費平均水準為621美元,而中國僅為336美元。歷史估值(P/EV:1-1.7倍)來看保險行業目前(1.5倍)合理,相對於國外保險公司(1.5-2倍)估值較低。2018年保險公司行業淨利平均增速達到20%,超預期來自10年國債收益率持續攀升帶來的準備金釋放,以及保費結構優化。

銀行:去杠杆下難擴張

2018年金融繼續去杠杆以及未來宏觀經濟總杠杆的控制對銀行資產負債表擴張形成壓力,同時宏觀經濟缺乏全面加息的條件,只能通過對增量融資成本提高限制金融機構和企業加杠杆行為。由於2017年四季度同業存單發行利率大幅上行至5%導致中小銀行負債成本上升,同時表外業務持續轉表或者到期將對銀行間流動性產生衝擊,資金利率持續偏緊,銀行負債端成本較高,銀行整體盈利增速承壓。2018年去杠杆下銀行業整體淨利增速5.5%,其中非利息收入增速同比繼續下滑,利息收入對淨利收入貢獻更高。

5

醫藥生物

製藥:原研藥替代趨勢加速

仿製藥一致性評價工作對產業而言是一次系統的供給側改革、品質升級過程,輔助用藥的市場空間將被壓縮,高價原研藥的空間將被壓縮,壓縮的空間將更多接納創新型產品。一致性評價:千億級別原研藥市場面臨替代,普藥企業一致性評價後時代,面臨產能出清,集中度提升(量),拼價格。超預期的可能。主要體現在:1、品種數量超預期; 2、推進進度超預期; 3、配套政策超預期。

生物製藥增速(30%):一致性評價替代原藥,同類型藥品的生產集中度將提高(5%);中外合作活躍,從國外引進先進技術(5%),行業本身增長(20%)。生物製藥企業估值包含了創新研發帶來的預期業績爆發,股價上漲大幅領先于業績體現。2017年PE:40倍,歷史PE band:30-45倍,由於國內製藥企業成長高,較國外醫藥公司(PE:23倍)估值高。

醫療服務及零售:推進行業並購

產品提價、消費升級、醫保資質利好等因素驅動醫藥零售行業2017年回暖,集中度不斷提升,目前CR100不到30%。藥品零售增速(15%):兩票制鼓勵大企業吞併小企業,行業維持過去穩定增長(13%),以及集中度提高(2%)。

6

食品飲料

白酒:龍頭企業漲價提升行業整體漲價預期

白酒供需相對平衡,壁壘高,有品牌效應。龍頭白酒漲價將會引發全行業漲價潮,需求相對穩定增長下將繼續提升白酒行業整體淨利。次高端白酒地域性強,有一定品牌效應,漲價看高端白酒,茅臺2017年12月的漲價帶來了白酒整體行業的漲價預期。看好全國化佈局的次高端白酒品牌(通過並購跨地域或者銷售推進)。2017年白酒資本性開支同比增長50%,未來產量和銷量有望進一步提升。2018年白酒行業整體增速(27%)來自漲價(15%)銷量增長(10%)以及次高端和低端白酒的並購效應(2%)。

啤酒:提價訴求強烈

啤酒競爭上呈現區域壟斷和壁壘,競爭非常激烈,疊加消費需求飽和,直接導致行業產能過剩、費用投入大、打價格戰致使行業盈利水準低迷,國內啤酒企業淨利潤率常年在5%,盈利能力顯著低於百威英博15%。近兩年大量中高端市場被進口啤酒佔據,目前國內啤酒企業正逐漸加碼高端啤酒。目前人均消費已經到36升,和韓國37/日本44升比較接近。行業集中度較高(CR5達到84%,前五大企業分別是雪花(27%),青啤(20%),百威(17%),燕京(12%),嘉士伯(8%))。2018年開始的啤酒提價迫于成本壓力和需求提升提價訴求強烈。

食品:細分行業集中度提升

不包含白酒食品飲料整體淨利增速緩慢下滑,由於食品飲料屬於日常生活一部分,消費升級應用場景占比還是較低,漲價幅度也相對有限,然而食品行業集中度低,全行業集中度提升將會提高龍頭企業市場份額和盈利。乳製品未來還有銷量和市占率提升空間(CR3已經由08年的57%提升至目前的70%),調味品行業(調味品CR5達到25%)通過提高市占率和跨品種整合提升空間。預計乳製品淨利增速(9%),其中市場份額提高(5%)、成本下降(1%-2%)以及高端奶放量(3-4%)的。調味品增速(15%),其中餐飲行業回暖帶來銷量提升(10%),高端產品放量(3-4%),原材料下降帶來成本下降(1-2%)。

7

鋼鐵:盈利能力強但增速趨緩

需求端長期來看緩慢下降,2018年受到房地產(占鋼鐵需求25%)調整影響整體需求繼續放緩。供給端受到供給側改革,以及2017年底至2018年初環保限產導致鋼鐵供給收縮支撐鋼價,2018年全年鋼價有望繼續維持高位但同比增速趨緩,鋼鐵公司盈利情況良好。預計2018年上半年盈利增速達到35%將超預期,主要來自漲價。2017年年底的環保限產至少到2018年3月份才結束,參照2017年11月份-12月份鋼鐵平均價格3850(以螺紋鋼為例),毛利率達到45%,該價格持續到2018年一季度,則淨利增速將達到50%,二季度基建開工項目將繼續支撐鋼價。

8

家用電器:高端產品占比和價格不斷提升

中國目前為家電產量大國,2016年三大白電空調、冰箱、洗衣機產能分別佔據世界總產能的74%、52%和37%,居於世界首位。家電品類消費升級明顯,高端產品占比不斷提升帶動各個產品的行業均價不斷走高,行業整體均價逐年穩步上提,其中白電龍頭均價提升幅度相對行業整體更為顯著。海外擴張和產品升級是未來家電行業的主旋律。從CR5資料看,2010年空冰洗三大白電全球CR5集中度分別為50.0%,43.1%及45.5%,2017年空冰洗三大白電全球CR5集中度分別為55.6%,51.4%以及58.7%。全球家電巨頭PE18倍,目前行業估值20倍。

2018年房地產銷售增速下滑(尤其三四線城市)=將對家電行業帶來負面影響,但因為外需復蘇家電行業外銷情況較2017年好,整體增長平穩。2018年增長來自於:外延擴張以及海外銷量提升;消費升級下產品高端化;經營效率提升。負面因素包括原材料價格上升以及匯率波動對於出口的影響。

9

建築材料

水泥:需求回暖,集中度進一步上升

供給繼續去產能,主要形式是“錯峰生產+環保督查”。水泥和玻璃行業計畫在2017年12月31日前完成新排汙許可證申請與核發工作。需求方面政策收緊疊加去杠杆使得建築投資中性偏緊,預計需求穩中趨緩。龍頭企業海螺水泥和華潤水泥2010年合計銷量占水泥行業比為9%,2016年大幅提升至19%,2010年兩公司利潤總額占比為15%,2016年大幅提升至26%。水泥行業2017年業績超預期兩大因素:價格上漲(50%)超預期,此外龍頭集中度繼續提升。2018年增速下降至(15%),其中環保因素導致集中度繼續提升(2%),價格同比小幅上漲(13%)

玻璃:供給收縮

玻璃行業週期性顯著,下游絕大部分需求來自地產。然而由於供給方面持續收縮包括:1)集中冷修助力景氣延續;2)排汙許可帶來違規產能收縮;3)環保標準提升,玻璃價格與地產表現逐步分化,目前玻璃景氣向上已持續約一年半,2018年由於排汙許可證供給將繼續大幅收縮,價格有望繼續上漲。玻璃雙寡頭壟斷,龍頭企業旗濱集團和信義玻璃2010年合計銷量占平板玻璃行業比例為12%,2016年大幅提升至32%,2010年兩公司利潤總額占比為27%,2016年大幅提升至83%。2018年增速低估,預計達到整體淨利增速將達到60%,主要源於價格大幅上漲以及行業集中度提升。

玻纖:新增產能帶動盈利提升

玻纖行業需求基本保持平穩增長,而供給釋放則較為集中,供需的不匹配,帶來玻纖行業的週期波動。目前的景氣度源於產能跟不上需求帶來的價格上漲以及產能利用率提升。近幾年全球玻纖的新增產能主要來自中國,2017新增產能有限,預計2018年行業持續緊平衡。全球玻纖行業前兩大龍頭企業市場份額40%(中國巨石&歐文斯科寧)。2018年行業增速(16%)體現在高端產品占比不斷提升(5%),產能擴張(6%)以及海外佈局(提升估值),需求穩定提升(5%)。目前龍頭公司中國巨石已經在埃及基地建有產能、美國基地正在開工建設(預計2018年投產)、印度基地正在做前期準備。

10

採掘

煤炭:需求平穩下滑,通過並購不斷提升集中度

趨勢性機會很少,受到環保限產影響以及火電發電占未來整體能源結構下降結構影響煤炭需求平穩下滑,行業供需將由今年弱平衡偏緊向弱平衡偏松過渡,煤價中樞或將小幅下移。行業淨利增速預測20%基本符合預期,超預期要看政府供給側改革執行力度。目前煤炭行業產量集中度偏低,90家大型煤企占比不到70%。龍頭企業神華占比12.6%,遠超第二名中煤的4%。2017年PE13倍,歷史PE band11-18倍,國外煤炭公司PE13倍,行業估值合理。

石油天然氣:景氣度提升

2018年全球石油再平衡,美國葉岩油的供給韌性將減退,預估產量增長75 萬桶/天。庫存有望進一步去化,供需將進入偏緊狀態。剩餘產能和庫存已經不能提供充分的安全墊,事件性的供給衝擊很容易把供需平衡再度打破,進入現貨短缺狀態。2018年行業將超預期,油價突破70美金/桶將大幅提高油氣勘探企業盈收。目前行業預測增速10%過低。2017年PS只有1倍,相對歷史PS band0.8-1.5倍較低,國外油氣公司PS:1.2倍,行業估值偏低。

農林牧漁:規模化加速,帶動CPI上漲

2016年和2015年各品種農作物庫存接近歷史新高,目前仍然處於去庫存,但是去庫存結束後農作物價格的上漲並不代表種子價格上漲,整體還是要看農作物新種培育週期。當前中國農業也正處於規模化進程加速階段,同時行業集中度也正面臨著快速提升,行業淨利增速從2017年從-8.6%提升至31.5%。超預期在於CPI通脹快速上升帶來的價格上升,以及龍頭企業不斷通過並購提升集中度。

建築裝飾:受到房地產影響整體下滑

宏觀經濟波動收斂背景下,房地產投資與基建投資波動也同時趨弱,房地產投資以“低庫存”為支撐,基建投資受資金面影響或小幅回落,但訂單儲備充足,PPP 實質性落地對基建投資起到一定支撐,綜合來看行業景氣度保持溫和向下。2016 年、2017 年上半年八大建築央企的訂單集中度分別為 29.2%、32.6%,分別提升 1 %、3.5 %。PPP 是訂單集中度提升的核心因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