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無問西東》:歷史的塵埃

文/西元1874

好多年前聽說清華大學百年校慶, 要拍一部紀念電影, 還是很期待的。 畢竟作為中國的最高學府(北大:呵呵你在說什麼)——好吧最高學府之一,

清華在二十世紀有著許許多多的故事, 是值得被紀念的。

香港大學舊校區改造的時候, 拆掉了不少老建築和教學樓。 一群香港電影人有感於此, 拍攝了《玻璃之城》來作為紀念。 黎明和舒淇主演, 以一個愛情故事, 去書寫了港大在時代變遷裡的不同模樣。

而清華大學的故事, 要講起來就太多了, 光清末民國的段落就值得大書特書。

所以當聽說要拍一部《無問西東》作為清華百年校慶電影的時候, 我又看好又不看好。 一方面是這個題材, 如果主題先行, 礙於意識形態和各個部門的審核, 很容易弄成那種老氣橫秋的主旋律宣傳片;另一方面是陳楚生章子怡黃曉明這種陣容實在太怪了, 有歌手有鬧太套還有演技派, 導演還是個只拍過一部電影的年輕女導演, 她拿捏得住嗎?

有時候一部電影的命運啊, 當然要靠自己的奮鬥, 也離不開歷史的進程。 一眨眼五年過去了, 清華的校慶已經過去很多年, 《無問西東》卻一直沒能上映。 因為什麼原因?片方不想提, 我也不知道。 等到2018年, 終於等來了這部電影。

看之前, 我一直害怕是爛尾樓, 只是投資方害怕虧太慘, 才硬要拿出來放;看完我放心了, 這不是一部爛片, 甚至就差一步就成為了傑作。

脫離了清華校慶這個主題, 不用非得紀念清華, 全部圍繞著清華來轉, 《無問西東》的格局反倒大了, 有了更多的發揮空間。 影片用了四個時空, 從20世紀20年代講到21世紀的當下, 以陳楚生、王力宏、黃曉明/章子怡、張震扮演的四組年輕人, 去講述每個年代裡, 清華大學畢業/就讀的學生, 所面臨的困境與選擇。

這其實是一部青春片。

陳楚生在20年代, 面臨的是青春的迷茫。 他不知道將來的路怎麼走, 不知所措;王力宏在30年代, 面臨國破山河在的情境, 他立志報效國家, 但母親又苦苦規勸, 希望他安靜學完回家, 娶妻生子, 這讓他面臨兩難的抉擇;60年代, 章子怡在愛情裡也面臨著兩難的選擇, 她享受著青春的靚麗人生, 卻不知道狂風驟雨即將到來。

張震扮演的現代那段戲不喜歡,不聊了。

前三段戲裡,我最喜歡但是王力宏那一段。其實章子怡那段評價最高,畢竟有特殊的時代背景,還有章子怡的演技大爆棚,而且著墨也最多,人物關係最為複雜。王力宏這段相對比較簡單,但歷史背景是我最喜歡的西南聯大時期。

30年代,受日軍侵略影響,多間大學遷往西南。清華和其他幾所高等學府在雲南進行合併,于昆明郊區搭起茅草屋,建立西南聯合大學,繼續教書育人。抗戰勝利後,大學回遷,西南聯大完成歷史使命,自然而然解散。

這是一座有著特殊歷史背景的學校,它其實最能體現出大學的一種精神:不管在何等惡劣的情形下,教育依然是重要的,畢竟培養出的優秀人才,才能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打下堅實的基礎。所以在電影裡,遭受日軍轟炸時,老師依然帶著學生躲在山洞裡繼續講解古文;下著暴雨屋裡漏雨時,老師依然教著學生們數學;即便戰火連天,匪盜橫行,老師依然冒著危險去勘探古跡,挖掘化石……

和在前線殺敵的戰士們一樣,這些在後方教書育人的老師們同樣都是英雄,他們在為這個國家付出不同卻又一樣的東西。或許有人說這和清華大學沒什麼直接的關係,但錯了,清華大學本身是中國教育的代表與模範,而西南聯大也正是那個特殊歷史裡中國教育的燈塔。

所以這也是我喜歡《無問西東》的地方:它不再是清華主題的電影,但青春與知識這兩個元素卻貫穿始終。導演很努力的在中國百年歷史裡尋找一些片段,這些片段不是那種了不起的宏大敘事,它們講述的都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人物,如何在自己的青春年華里為命運做出選擇的故事。

歷史不一定是那些精緻璀璨的波瀾壯闊,背後有著無數默默無聞的小塵埃。但也正是這些塵埃,豐富多彩層次感十足的塵埃們,構建起了一個真正有生命力、讓人感動、感傷、感慨的歷史。

這也是我不喜歡現代戲的原因。張震這段戲相比之前的故事,糾結的不過是要不要在廣告公司裡勾心鬥角,怎麼去揣摩客戶的心裡,怎麼經營辦公室政治……雖然當代生活大多數人也不過就是這些玩意了,但放在同一部電影裡就顯得高下立判。其實反過來也說明我們的生活真的太安逸了,能糾結的也不過是這些利益糾葛罷了……

電影到片尾時著實讓我感動了一把,原來之前那些一閃而過的、以為是跑龍套的、面目模糊不清的人們,都是學術界的大拿,都是譽滿天下的老師教授,他們自己和他們所培養的學生們不停的在各個年代改變著中國,影響著社會,推動著時代向前發展。

所以看電影的各位一定不要急著走,看完字幕。這是我見過最別出心裁的彩蛋,也是電影這門藝術有其獨特魅力的地方——你不曾留意的,其實早已經影響了你的一生。

PS:看看2011年的張震。真水靈啊

張震扮演的現代那段戲不喜歡,不聊了。

前三段戲裡,我最喜歡但是王力宏那一段。其實章子怡那段評價最高,畢竟有特殊的時代背景,還有章子怡的演技大爆棚,而且著墨也最多,人物關係最為複雜。王力宏這段相對比較簡單,但歷史背景是我最喜歡的西南聯大時期。

30年代,受日軍侵略影響,多間大學遷往西南。清華和其他幾所高等學府在雲南進行合併,于昆明郊區搭起茅草屋,建立西南聯合大學,繼續教書育人。抗戰勝利後,大學回遷,西南聯大完成歷史使命,自然而然解散。

這是一座有著特殊歷史背景的學校,它其實最能體現出大學的一種精神:不管在何等惡劣的情形下,教育依然是重要的,畢竟培養出的優秀人才,才能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打下堅實的基礎。所以在電影裡,遭受日軍轟炸時,老師依然帶著學生躲在山洞裡繼續講解古文;下著暴雨屋裡漏雨時,老師依然教著學生們數學;即便戰火連天,匪盜橫行,老師依然冒著危險去勘探古跡,挖掘化石……

和在前線殺敵的戰士們一樣,這些在後方教書育人的老師們同樣都是英雄,他們在為這個國家付出不同卻又一樣的東西。或許有人說這和清華大學沒什麼直接的關係,但錯了,清華大學本身是中國教育的代表與模範,而西南聯大也正是那個特殊歷史裡中國教育的燈塔。

所以這也是我喜歡《無問西東》的地方:它不再是清華主題的電影,但青春與知識這兩個元素卻貫穿始終。導演很努力的在中國百年歷史裡尋找一些片段,這些片段不是那種了不起的宏大敘事,它們講述的都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人物,如何在自己的青春年華里為命運做出選擇的故事。

歷史不一定是那些精緻璀璨的波瀾壯闊,背後有著無數默默無聞的小塵埃。但也正是這些塵埃,豐富多彩層次感十足的塵埃們,構建起了一個真正有生命力、讓人感動、感傷、感慨的歷史。

這也是我不喜歡現代戲的原因。張震這段戲相比之前的故事,糾結的不過是要不要在廣告公司裡勾心鬥角,怎麼去揣摩客戶的心裡,怎麼經營辦公室政治……雖然當代生活大多數人也不過就是這些玩意了,但放在同一部電影裡就顯得高下立判。其實反過來也說明我們的生活真的太安逸了,能糾結的也不過是這些利益糾葛罷了……

電影到片尾時著實讓我感動了一把,原來之前那些一閃而過的、以為是跑龍套的、面目模糊不清的人們,都是學術界的大拿,都是譽滿天下的老師教授,他們自己和他們所培養的學生們不停的在各個年代改變著中國,影響著社會,推動著時代向前發展。

所以看電影的各位一定不要急著走,看完字幕。這是我見過最別出心裁的彩蛋,也是電影這門藝術有其獨特魅力的地方——你不曾留意的,其實早已經影響了你的一生。

PS:看看2011年的張震。真水靈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